手写我心,抓住要点,写出真实美好的散文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样式。已成为广大写作者,乐于尝试的创作手段和喜爱的方式,而屡见于传统报刊杂志与网络。包括自媒体上的好多文,特别是在美文等泛文化领域,其实则就是散文的范畴。

而如何写好散文,就个人之见。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就能水到渠成,写出优质的散文作品。具体阐述如下:

手写我心,抓住要点,写出真实美好的散文

一,散文的概念:

散文这一概念,在不同时期有不尽相同的含义。在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的,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均称散文。而到现代,则专指除了诗歌,寓言,游记,小品文,传记文外的文学体载。而作为我们文学爱好者来说,只要了解不以严谨的故事结构为载体,排除了故事叙述中矛盾冲突成份,都是散文。

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当然,还有随笔。与其它体裁不同,散文一般不要求有完整的情节和突出的人物形象。它往往通过对某些生活片断的描述,从而表达作者的所思所感。而叙事散文则着重于夹叙夹议,抒情散文,则是以景为背影,抒发感怀。

手写我心,抓住要点,写出真实美好的散文

叙事散文当以朱自清的《背影》为借鉴,抒情散文,建议阅读杨朔的《茶花赋》。这里不得不讲到一个词:“语境”何为语境?这就是区别文章体裁风格的标志。初学者往往分不清,语言的营造与文章的风格的关联。看看大作家们的语言风格,小说有小说的语言,散文有散文的语言。

照我个人理解,小说开题必须直入主题,不拖泥带水,而散文则反之,开篇可以有一段描景抒情的作为引子,而渐入内容。举个例:本人发表在杂志上的文《梅雨》,开头是这么写的:“凌师母跳井了,那是70年的夏天。”后来,有编辑老师说这不是散文的开头,是小说的开头。想想是这个道理。

而另一篇《飘零的丁香花》,开头就用抒情化的铺垫来营造一种气氛:“也许,我的故事从一开始,这就注定了具有一种凄婉的氛围。因此,所有的记忆都反反复复萦回在一种如泣似歌的慢板回述中。”而杨朔的《泰山极顶》也是以抒情入手。“泰山极顶看日出历来被描绘成十分壮观的奇景……”由此而见,散文的写作,根本性的的原则,是语言的运用。散,是相对而言的,人们常常而言:“形散而神不散”散文也离不开一个主题,离题千里,最终不知所云何为,就难成一篇好文章。

手写我心,抓住要点,写出真实美好的散文

二,关于读和写

我不知道有多少文友,把读书和写作按什么比例分配的。照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应该是三七开。三分写七分读。多读书是一种积累,是一种充电,是一个厚积博发的过程。读好书读经典,会浅移默化的增强个人的文字修养。大家是否有时会感觉到,脑袋中会突然出现几个词,平时拍脑门也想不起来的。可能这是灵感的突现,而灵光的乍现,断然离不开平时的文学修养与生活的积累。

多读多写,是一个文学爱好者的必经之路。平时我们有许多生活中的感叹,何不把它记录下来,那怕文字幼稚,也是一种素材的累积。这里我介绍一下我的不为人知的历史,我从年轻就开始记日记了,到2000年初,我已记了满四大本日记。自然,新世记开始,我以QQ空间为主,记录我的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一方面锻练了你的文笔,又为素材的积累做了很好的淮备。

这两年我写的散文《春天里的那场初恋》《飘零的丁香花》《山乡冬日记事》,都是从日记和QQ上挖掘而成的。因此,不要怕人笑话,写自己的所想所感,每天写一点,总有好处。现在写日记不太有可能,闲时手机写写空间说说,也是一个办法。而关乎于读,则更为重要。读书为什么?这一是个人喜好,二为习文之人的必由之路。包括许多大作家,都是从看别人的文,而走上文坛的。

手写我心,抓住要点,写出真实美好的散文


曾经和本地的小说家,电视剧《天下粮仓》的作者,喝茶聊天时,他曾言:一个夏天他看完了从古至今的几百部名著。由此对文字的认识,提高了一大块。这里不得不说有一个词“模仿”。模仿不等同于抄袭,它有本质上的区别。根本的要素在于: 模仿,是依名家的作品,依样画样写出自已的故事,而抄袭则不同,完全是把别人的事,挪为已用,连自已的语言也失去了。轻一点说是在写字中,毫无乐趣可言,重一点说是缺失了道德底线。

对于模仿,仅仅是针对初学者而言。哪个小孩,不是从模仿学走路开始的。而模仿的三要素,即:开头,结尾,行文的结构,当然还有语言的运用。在开始阶段,模仿是一个可行的入门之路。然,随着文笔能力的提高,形成自我的风格是关键。还是落在这一句话:“多读多写。”

手写我心,抓住要点,写出真实美好的散文


三,如何写写什么

文友们之间聊天,常常有个困惑。最近文思枯竭了,写不出文字来了,本人也时常有此困惑。但我想,这其实是缘于自身平时对生活的观察不深所至。写身边事身边人,说实在,有很多可写的。特别是针对散文体裁的样式,一草一木总关情,四季轮回中,有很多事物值得你去抒情。

每每佩服我的文友中,有一位老师,他就从上山挖野菜的一件小事中,抒发了自已的感悟,而成四千多字的佳作。所以,做个有心人,不怕没素材。不要怕人家说你是书呆子,反正走上了文学路,做个书呆子又如何?

我本人在单位里,在现在的山里,是出名的书呆子。走一路山路拍一路风景。有时去乡舍蚕房看他们养蚕,问东问西的。我在所获的绝品散文《山乡冬日记事》,就是在冬至过后,去农家看打年糕,杀年猪。回来记在QQ上,整理而成的。

手写我心,抓住要点,写出真实美好的散文

当然,写文有个切入的角度问题,这么多素材,如何取舍?做个剪花匠,学会修剪枝叶。让骨头和血肉留下,简单地说:让最感人的部分,或是能让人引起共鸣的形成文字。不仿说能感动人的必须先感动自已,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好文。

也就是说,写文章通常有”三真”即:情贵真,事宜真,语言真.具体的来说:情贵真,就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事宜真,选好素材,散文就是要写自己亲身亲历的事,才能生动.闭门造车不行。当然,一定的虚构,也是可以。但断不能背离现实和自己生活的基础。语言贵真,文字不卖弄,不堆砌,要形象,具体。语言忌概念化,接地气和质朴的语言,总会受编辑欢迎的。

去年,我的一篇散文,通宵写至晨5.30左右,结果把自已弄哭了,这也许是对文的执着,和投入身心了。陈忠实近十几万字小说《白鹿原》,至最后一个句号。把笔扔向窗外,继而号淘大哭,就是文由心生,自我已融进了作品中。

手写我心,抓住要点,写出真实美好的散文


我始终相信,不把自我融化成作品中的一个分子,是难成好作品的。纵观大作家们,那部作品没有自己的影子。说到此,我综上所述的三大部分: 散文的基本要求,读与写和怎么写,是有机结合的,缺一不可。

此外,从更高层次而言,文章要有独特性。不同的人写同样一件事,有的引人入胜,有平庸无味。这除了文学功底外,就是在文章中,切入的角度所展示的,另别于常人的独特性。也就是在挖掘生活中,在基于共性基础上的个性,说的通俗一点,文章要有自已的风格

手写我心,抓住要点,写出真实美好的散文

四,权当结语的题外话

我是从80年代开始,涉足文字创作。当时,受朦胧诗思潮的影响,特别是读了北岛的诗(因为他是湖州祖籍的缘故)从而,迷恋上诗歌的创作。进入九十年代后,渐渐转向散文的创作。

当时,读了很多书,特别是苏童,陆文夫,叶兆言等人的,有关于江南风情的小说,使我影响颇深。也许,我生于斯长于斯是典型的江南人之故,潜移默化的有种江南气质。在此,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因为,作为一个写作者,最根本的是脱离不开他生长的环境。

世事变幻,因为,生活家庭工作种种原因。我于九十年代后期,离开写作者的队伍,这一息笔,就是二十几年。直到14年末,受朋友的鼓励,一脚踏入了网络文学的圈子,使得我重又拾起了荒废已久的秃笔。

手写我心,抓住要点,写出真实美好的散文

在这几年的文学创作中,我累计发表了上刊了数百篇散文和随笔。15年16年18年各有散文入选全国散文年选集。现在入驻“今日头条”“百度百家号”等自媒体平台,也是在美文和文化领域里,进行新尝试。虽然说传统创作与自媒体有些差别,但万变不离其衷,基本的要素都是相通的。

就个人的浅见作个分享,也是一种探讨。总之,一句话: 抓住要点,手写我心,就能写出真实美好的散文!

手写我心,抓住要点,写出真实美好的散文

【醉爱诗书】江南60后,主业为活着而活着,业余码字写文。现为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湖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数百篇上刊全国省市报刊,15年16年18年各有散文入选全国年度文选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