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产后容易发生尿失禁,如何治疗和调理?

然然妈咪育儿


前一段时间,汤唯在访谈中,被雷佳音吐槽去厕所次数太多,被大家说说情商低,但是更多人关注的焦点却是汤唯的隐私问题。其实产后尿失禁尿频,对于刚刚生产的女性来说是常见的问题。

什么是产后失禁呢?

产后尿失禁为产后不能如意约束小便而自遗,常伴小便过频,甚至于白昼达数十次。 多因难产时分娩时间过长,胎儿先露部位对盆底韧带及肌肉的过度扩张,胎儿压迫膀胱过久,致使膀胱被压处成瘘。手术产如产钳、臀位牵引损伤所致。如体力不佳,产后咳嗽及一切增加腹压的因素可影响盆底组织复旧,而发生张力性尿失禁。

引起产后失禁的原因都有什么呢?

产后尿失禁并不少见,它是因为生产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时骨盆底的肌肉群(或曰提肛肌)被拉伤或是支配它们的神经血管受伤,而导致提肛肌的松弛、萎缩。

分娩过程中,胎儿先露部通过产道,使盆底韧带和肌肉产生过度伸张作用,特别是初产妇及手术助产如臀牵引术、产钳助产术、胎头吸引器助产术等,可直接损伤盆底软组织产后体力劳动、持续性咳嗽、便秘等均为增加腹压的因素,可影响盆底组织恢复,使盆底组织松弛,导致尿道膨出,膀胱颈下降,尿道上段失去紧张度而变为漏斗形,尿道相对变短而宽,泌尿生殖隔及浅层肌肉损伤如会阴深Ⅱ度裂伤可影响尿道外括约肌的功能,由于这些因素的作用,容易发生产后尿失禁。

产后失禁的症状都有什么呢?

小便频数或失禁发生在产后1星期左右,初起多有排尿疼痛,尿时淋沥不断、尿中夹有血丝,继则小便自遗,苔薄白,脉沉细。

产后尿失禁是属于张力性尿失禁.当分娩时,胎儿先露部通过产道,使盆底韧带及肌肉产生过度伸张;特别是初产妇及手术者,如臀位牵引,产钳.胎头吸引器等,可直接损伤盆底软组织,影响复旧可致尿道膨出,盆底软组织松弛,或有会阴切开裂伤等.张力性尿失禁可随产次增多而加重,中医称“产后遗尿”.

产后失禁也有不同的类型

①气虚型:多产后小便次数增多或失禁,尿液清,面色咣白,倦怠无力,少气懒言,语音低微,舌淡,苔薄白,脉细。

②肾虚型:产后小便次数增多,甚至白昼达到数十次,或小便失禁自遗,尿色清,面色晦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苔薄,脉沉细。

③产伤型:难产(滞产)或手术产后,不能约束小便,或尿液自阴道漏出,初起淋沥涩痛,尿中夹有血丝,继而疼痛,血丝消失,小便自遗,苔薄白,脉缓。

产后尿失禁都有哪些危害呢?

1、导致阴部瘙痒、溃烂

尿失禁对新妈妈来说简直是苦不堪言,尤其是炎热的夏天和寒冬季节,如果不垫护垫,就会出状况,长期垫护垫又会因为尿液浸湿尿布产生潮湿的环境,时间一长就会出现瘙痒、皮疹、溃烂等,甚至引起阴部的炎症。

2、导致心理上有阴影

轻度的尿失禁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就有可能会发展为重度,而重度尿失禁随时都可能发生尿失禁。频繁漏尿身上肯定会有一股异味,使得新妈妈羞于出入人前,久而久之,就会给新妈妈造成社交心理障碍。  

凯格尔运动改善产后尿失禁

产后一周内,就可以开始进行简易的凯格尔运动,越早开始做,越能帮助训练骨盆底肌肉收缩,预防尿失禁的困扰。  

动作1:呈站立姿,脚尖踮起,并收缩臀部的肌肉向上提肛,双腿用力夹紧,保持5秒钟再放松。重复动作20次以上。  

动作2:呈仰姿,双腿弯曲,收缩臀部的肌肉向上提肛,紧闭尿道、阴道及肛门,像尿急无法如厕而憋尿的感觉,先保持骨盆底肌肉收缩5秒钟,然后慢慢放松,5~10秒钟后再重复收缩。运动全程照常呼吸,保持其他部位放松,可用手触摸腹部,不应有紧缩现象。

产后尿失禁是指妇人产后不能约束小便而尿自遗者,产后尿失禁是属于张力性尿失禁,现代医学认为,产后尿失禁是由于分娩时,胎儿先露部分对盆底韧带及肌肉的过度扩张,特别是使支持膀胱底及上2/3尿道的组织松弛所致,中医称“产后遗尿”。
有关专家提出,产后尿失禁可作凯格尔运动来帮助复原,凯皮尔运动就是骨盆底肌肉的收缩运动。经由反覆的运动训练来复原及加强骨盆底肌肉的功能。骨盆底肌肉要怎么收缩?可先以中断尿液的感觉来体会一下。解尿解到一半时,试着让解尿中止,这时你会感觉会阴部收紧的感觉。多感觉几次,熟悉了之后就可以随时作这个运动,刚开始不确定自己是不是作对时,可以在运动时以手指头放在阴道内,如果感觉到收缩的力量,就表示作对了。
一般产后尿失禁经由凯格尔运动后,多可在三个月内复原。若没有改善的话,应找妇产科或是泌尿科医师作进一步的检查及治疗。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 出现这一症状不要感到害怕,下蹲动作不要常做,尽量避免一些需要耗费大量体力的劳动,有重物的话,尽量交给男人做,以免腹部受到过大的压力。

2、 如果有咳嗽情况,就要先治疗咳嗽,可以多吃些新鲜的蔬果,保证排便的通畅性,尽量减少腹压。

3、 每天坚持做一些可以帮助盆底肌复原的功能操,进行肛门与阴道的收缩锻炼,如每天3次左右,一次六分钟,坚持一个月就能看到很明显的效果。


sprite妈咪


一般是由妊娠或分娩引起盆底肌群松弛所致,这种损伤多为肌性或软组织性。大多数发生产后尿失禁的妈妈们都会自然恢复,但也有部分人因不重视产后保养,造成尿失禁终身伴随。

产后应对尿失禁可以通过“膀胱训练+盆底肌训练”,方法来调理/改善产后尿失禁,具体为:(1)减轻体重。(2)改善生活方式禁含咖啡因的食品饮料如咖啡、茶等;保持起居作息规律;避免提重物,因为提重物一方面本身腹压增加,另一方面是拿重物会导致盆底功能损伤情况加重;通过姿势改变,如打喷嚏时将双腿交叉,借外加的力量使肌体聚拢;治疗慢性便秘和咳嗽。(3)膀胱训练:白天的时候,可以多喝水、多尿,注意适当控制小便的频率及小便时间,逐渐延长小便的时间间隔,如从1.5小时,延长至2小时、3小时,提升膀胱充盈尿液的容量。晚上则可以减少喝水。(4)产后盆底肌训练:持续收缩盆底肌(提肛运动)2-6秒,松弛休息2-6秒,如此反复10-15次,每天训练3-8次,持续8周以上或更长时间。盆底肌训练重点是收缩肛门时,腹肌要放松,如果不放松效果则较不理想。

总的来说,产后一定要避免过早负重和使用腹压,做好产后保健操,促进盆底组织的修复。一般在产褥期引起重视,正确对待,尿失禁情况都会逐渐减轻以至自愈。



邓二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

孕妇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怀孕过程中身体会分泌一种松弛素,它会导致盆底肌松弛,一旦盆底肌出现问题,便会引发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慢性盆腔疼痛等。

1.盆底肌手术(见效快、价格高、易失败、易复发)

2.生物反馈肌电刺激治疗(价格高、局限大,依从性差、不适合妊娠期女性)

3.凯格尔锻炼(见效慢、无副作用)

Kegel训练是练习者有意识的对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进行自主收缩的训练方式,是盆底功能锻炼的代表。

4.阴道哑铃训练(易感染、流产等)

各种疗法都有各种弊端和优点,综合来看凯格尔锻炼属于比较安全、稳妥的方法。

那么何时开始锻炼

预防和治疗盆地功能性障碍应从妊娠早期甚至前期开始。

盆底肌只有主动训练才能恢复功能,真正修复好!

盆底肌如何训练(主动训练)

1.找到肌肉,要学会控制这块肌肉,要先找到这块肌肉,可以通过嘘嘘找到这块肌肉,然后采取站姿、坐姿、卧姿去有意识地收紧和放松这块肌肉。

2.开始锻炼

个人尝试的锻炼方法分为3种,快速收紧和放松、阶梯式收紧和放松、持续收紧和放松。

3.锻炼频率

一次锻炼应坚持10分钟以上,一天锻炼三次,每两天休息一天(让肌肉得到休息并充分恢复),注意锻炼时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会导致肌肉疲劳。

还有锻炼前最好排空尿液。如果能够增加大腿、臀部和核心的锻炼,效果会更好。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蝶恋花讲育儿


产后尿失禁原因

许多女性早产后容易出现尿失禁出现,特别是顺产的妈妈常会在生产时因过度用力而出现阴道与尿道的撕裂伤,如果产后保养恢复情况不好,骨盆腔神经损伤严重,新妈妈也容易出现尿频、尿失禁等现象。

产后尿失禁类型

由怀孕生产所造成的尿失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怀孕过程中有骨盆腔底肌肉损伤所造成的尿失禁;另一种是新妈妈在生产过程中,胎儿头部过度挤压产道,造成神经肌肉损伤、骨盆腔结缔组织撕裂等,也会让新妈妈出现尿失禁现象。


剖宫产引起的尿失禁治疗

剖宫产妈妈尿失禁,多是因为在手术后产妇需暂时使用导尿管,造成膀胱炎引发暂时性尿失禁,多半不用刻意处理,尿失禁的现象可以自行消失。

顺产后尿失禁治疗

顺产妈妈尿失禁,多是由产伤造成膀胱脱垂引起的,但也有可能是由新妈妈本身尿道异常引起的。除了通过药物手术治疗以外,在居家护理保养上,患者还可以通过做凯戈尔运动,缓解由生产造成的膀胱脱垂、子宫下垂等问题。


我是然然妈咪育儿,很高兴能够为你分享孕产、育儿、喂养、产后恢复知识和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欢迎点赞/转发/关注,谢谢!!!


然然妈咪育儿


很高兴回答您的提问,为什么产后容易发生尿失禁如何治理和调养?首先,尿失禁是因为盆底肌肉松弛的原因造成的。所以需要做盆底肌训练。盆底肌的训练在孕期做效果会更好。能防止产后的许多问题。当然,产后的尿失禁的妈妈也不要灰心,只要通过努力训练,也一定能够胜利的康复的。接下来我带着您一起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盆底肌?

盆底是由肌肉、韧带和片状组织构成的吊网。顾名思义我们相信盆底为一个富有弹性的蹦床,如承重时间过久力量过大,会因为过度牵拉而肌力减弱,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缺乏运动或多胎生育的妈妈容易发生产后盆底肌松弛产生各种不适情况。

盆底肌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a.最大的作用当然是固定器官在其该在的位置,比如膀胱、肠道和子宫。

b.控制排尿和排便。很多妈妈在产后都会有漏尿的情况发生,原因就是肌肉尚未恢复到产前。通过一定的合理主动或被动运动一般在半年内可以逐渐恢复。

c.稳定髋关节、骨盆和下背部关节。过去的文中我们提到,孕期激素水平的改变会使各个关节松弛,所以良好的盆底能促使母亲的关节各归其位,防止受伤。

d.帮助人体血液循环,盆底肌的力量足够好,孕期水肿等不适也能得到相应改善。

为什么要进行孕期盆底肌训练?

a.增加肌肉强度和耐力,以支撑怀孕后额外增加的体重,除了肌肉松弛外,肌肉过分紧张、也会导致女性盆腔周围不适合疼痛,以上也都是盆底肌肉力量不足的表现。

b.自然分娩过程中缩短时间,减少疼痛感。

C.肌肉力量强,血液循环自然好,无论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均对伤口愈合十分有利。对于孕期和产后的痔疮也有缓解作用。

找到你的盆底肌

很多人说这个肌肉看不见摸不着的,到底在哪里一头雾水。我们来脑补一个画面,公共场合你忍不住想要排气可是大局为重,避免尴尬,一定要忍住,你会怎么办?那种感觉,就是提肛。另一种是,你正在畅快地排尿,突然,有人敲门,惊吓后忍住就是缩阴。有了收紧的感觉就表示你找到了你的盆底肌。

盆底训练推荐:凯格尔运动

第一阶段:简易练习

a.站立,双手交叉置于肩上,脚跟内侧与腋窝同宽,用力夹紧。保持五秒钟,然后放松。重复此动作二十次以上。

b.在等车站立、办公室电脑前工作过程中都可以进行。

第二阶段:自我训练

a.平躺、双膝弯曲。

b.收缩臀部的肌肉向上提肛。

C.紧闭尿道、阴道及肛门。

d.想象用阴道吸引某种东西,先想象从阴道入口开始上提,再逐渐沿阴道上升,并支持3秒钟。重复10次为组,每日3组以上,逐渐增加到25次为一组。

e.使阴道下降,就像将某种东西挤出阴道。支持3秒钟即放松,重复10次为一组,每日3组以上,逐渐增加至每组25次

f.保持骨盆底肌肉收缩五秒钟,然后慢慢的放松,五到十秒后,重复收缩。如果觉得收缩5秒非常辛苦,那我们可以从每次收缩2秒开始循序渐进。

盆底训练注意事项

a.放松和收紧一样重要。收紧后,要记得放松让肌肉得到休息。每次收紧前要保证肌肉已经彻底放松了。分娩过程中,助产士会建议妈妈在宫缩间歇放松身体,适当休息,如果时刻维持非常紧张的姿态,那段时间便会觉得疲惫不堪。

b.运动全程照常呼吸,保持身体其它部位的放松。可以用手触摸腹部,如果腹部有紧缩的现象,则运动的肌肉为错误。如果练习后有腰酸背痛的感觉,同样说明练习不当,大家需要重新寻找你的盆底肌。

C.如果孕期有任何不适或经产科医生评估有不建议运动的合并症,请大家暂停练习,配合产科医生治疗。

海格尔运动的操作大家可以寻求专业的医生指导,也可以在小红书APP上、西瓜视频、等多种途径去了解相关操作视频看一看,大家一定要注意方法,有问题的话,要及时的请教专业的医生哟。产后妈妈,一定要注意做运动的力度不要太过剧烈了。良好的睡眠、合理的营养,保持心情愉悦,适当的锻炼,平时保暖,不吃辛辣冷冻食品、保持清卫生、不干重累活让家人帮忙分担家务等多方面的结合才能使你的一个身体的修复更快更好。总之,爱惜自己才能够关爱家人,现在出现的问题现在解决。妈妈们不要为了健康省钱、省时间,以后就能够为健康少花钱少花时间。最后,祝愿尿失禁的妈妈们能够早日康复。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如果您喜欢我的答复。欢迎评论关注加转发,谢谢😜


沅宝俐宝妈


您好,杨药师为您讲解产后尿失禁的原因以及调理。

医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尿失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与以下5方面有关:

1、女性先天尿路较短,尿道阻力小。

2、怀孕期间很容易造成尿道及膀胱颈的肌肉韧带松弛,从而改变了膀胱与尿道的正常位置。

3、分娩后骨盆肌肉韧带松弛,产后休息不好,过早干重活而使膀胱下垂,尿道不正常移位。

4、膀胱不稳定或收缩无力。

5、生育子女较多,或产伤恢复不好,导致盆底肌肉筋膜缺陷。

肌力由低分到高分,被分为5级,有些产妇恢复得不错,盆底肌的肌力可以达到5级,但大多数产妇都是3级以下。

因此,不管有无漏尿情况,盆底肌的肌力都需要锻炼。

凯格尔训练是美国一位妇产科医生提出的锻炼盆底肌肉的方法,它能有效治疗产后尿失禁。


执业药师yang


1.产后容易尿失禁?

因为在生产过程当膀胱被压迫,子宫会也会伴随着下垂甚至露出甚至陀螺,盆地肌被撑大撑开,没有以前的弹性,导致尿液不能被控制,在大笑,打喷嚏等一系列活动中尿液流出.

生完小孩后可以自己百度一下练习收缩盆地肌,帮助盆地肌恢复。

月子期间好好修养,不宜操劳。

产后42天去医院复查,根据盆底肌评估指数,不合格做盆底肌修复。盆底肌修复可以选择在医院做或者外面的产后修复中心做。盆地肌修复其实也是通过仪器教会你怎么收缩练习盆地,然后平时生活中坚持练习,帮助盆底肌尽快恢复。

产后尿失禁一定要及时做修复,不然这个恢复真的很慢,甚至可能一生跟随,我的妈妈到现在都还有轻微的漏尿。


mm蛋壳


产后女性发生尿失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盆底肌韧带松弛受损

女性在生孩子的过程中,盆底肌受到拉扯,使盆底肌的韧带松弛受损,因而不能再有效的控制和收缩膀胱,就容易发生尿失禁,这属于压力性尿失禁。

2,生产伤害

女性在生产中受的伤害,导致原因有第二产程过长、生产次数多、巨大胎儿等,生产过程中实施的会阴切开术也可能造成伤害。

3,女性生产年龄过大

女性年龄较大时,生理功能衰退,雌激素的分泌也相应减少,内分泌失调,肌肉的收缩能力下降,这种情况之下更容易发生产后尿失禁。

那么如何改善尿失禁的情况呢?

1,盆底肌训练和修复

进行盆底肌的相关训练,如凯格尔运动、抬胯运动、阴道运动等,这些锻炼能够有效改善盆底肌肌肉和尿道肌肉松弛的现象,从而使漏尿情况好转。盆底肌受损严重的产后女性必要时可以进行盆底肌修复治疗。

2,保持良好情绪

放松心情,正确看待尿失禁问题。良好的情绪能够帮助女性稳定体内雌激素的分泌,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帮助缓解和改善尿失禁的情况。

3,适量的补充些雌激素

饮食中多吃富含雌激素的食物,如豆类食物、木瓜、燕麦等,同时也可以补充些维生素E,促进雌激素的分泌,对于缓解尿失禁也是有帮助的。

当尿失禁情况严重、无法改善的时候,建议及时就医,必要时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以免进一步加重漏尿,带来更大的风险。






小护士说健康


为什么产后会容易尿失禁?

10月怀胎 宝宝从几克重到产下几斤的宝宝,孕妈妈分娩后阴道松弛导致盆底肌松弛,我也是一个盆底肌松弛的妈妈,还是混合型。这时候应该及时的去复查并在医院训练骨盆底肌,一般医院都会有42天复查的项目,医院也会有产后恢复提供给产妇。一个疗程为15天,可以配合机器做电击治疗。疗程结束一般不严重的就慢慢痊愈了,严重漏尿的自己在家做凯格尔运动(也就是提肛运动)或者买阴道小哑铃来做,对以后的房事也有好处的。平时不要憋尿,一有就尽量去排空,打喷嚏时减少漏尿的几率。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喔![玫瑰][玫瑰][玫瑰]




暖暖的妈妈叫娜娜


  •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粪失禁和产后性功能障碍等。其中压力性尿失禁为尿失禁的主要类型,是指腹压增加时,膀胱内压大于尿道内压而使尿液不自主流出。

  •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是妊娠及分娩后诱发的尿失禁,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被称为“社交癌”。


引起压力性尿失禁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妊娠、分娩被认为是引起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导致产后女性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原因。

  • 正常体位时,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轴指向骶尾骨方向;而在妊娠时,重力轴线前移指向盆底肌肉,加上子宫重量日益增加,使盆底肌处在持续受压中而逐渐松弛。

  • 同时,妊娠期激素水平的变化也改变了盆底结缔组织的胶原代谢,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减弱,当盆底肌肉和膀胱颈后尿道松弛时,膀胱颈后尿道逐渐下移,使颈部及尿道的角度改变,当腹压突然增高时会使膀胱内压力大于尿道压力,从而造成尿液外漏。

妊娠、分娩是女性特殊的生理阶段,分娩时肛提肌过度伸展,阴部神经拉伸、挤压、去神经化,导致盆底肌收缩力减弱,尿道支持结构损伤,膀胱底部和近端尿道向下移位,尿道关闭压力降低,进而引起压力性尿失禁。

  • 分娩方式、流产次数、新生儿体重≥4 000 g等都是影响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有研究选择未育女性105例(对照组)和初产妇255例(包括经阴道分娩组129例和选择性剖宫产组126例)作为研究对象,于产后6周对其进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研究结果显示,阴道分娩比选择性剖宫产对盆底结构和功能造成的损伤更为明显。

  • 另有学者通过对1 713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经阴道分娩组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为11.20%,明显高于剖宫产组的5.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此外,胎儿经阴道娩出时使用胎头吸引器等助产器、产后腹压增高等因素均可造成盆底组织损伤,是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重要病因。

  • 有研究发现,产后持续尿失禁与高龄初产、超重或肥胖相关。此外,第二产程延长与产后尿失禁密切相关。


  • 控制体重是A级推荐方式,避免刺激性饮料的摄入属B级推荐,同时建议规范排尿习惯,避免憋尿过久或排尿中断,避免强体力劳动、避免参加增加腹压的体育活动等,另外可以通过提前做憋尿动作比如交叉双腿、弯腰等方式减少尿液漏出,若有便秘、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易引起尿失禁的疾病,应先治疗相关疾病。

  • Kegel锻炼是一种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锻炼盆底肌最为普遍有效的方法。锻炼之前首先要找到正确的盆底肌位置,锻炼的核心是重复收缩放松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群,避免腹肌和臀大肌的收缩,同时配合正常的呼吸节律,训练时间从短到长,长期坚持锻炼,以促进代谢,增强盆底肌力,从而使之更好地支撑子宫、直肠、膀胱等盆腔脏器保持在正常位置,发挥控尿、控便、维持阴道紧缩度、增加性快感等作用。

  • 另外盆底肌收缩时,要产生会阴部缩紧并向身体内上方提起的感觉,可以在仰卧位自我感知肌肉收缩运动或用手指轻触感知盆底肌肉收缩。盆底肌康复训练可以提高产妇交感神经的兴奋度,抑制迷走神经兴奋,达到对膀胱收缩产生抑制的作用。

非手术治疗方法3:盆底肌肉康复器(阴道哑铃)训练

  • 该训练属初级的生物反馈训练方法,辅以家庭训练,坚持2~3个月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目的。

  • 训练时采取半仰卧位,缓慢将康复器头部放入阴道,收缩盆底肌,站立起来可以感觉到康复器上升使之不脱落,达到盆底会阴肌肉锻炼的目的。

  • 训练通过采取有意识、有节律地收缩阴道周围的肌肉,增加了盆底肌的收缩力和紧张度,有效改善了盆底肌血液循环,对因盆底肌张力降低而导致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进行有效的预防。


非手术治疗方法4: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训练

  • 电刺激是通过对阴部神经和盆腔神经的反射性刺激或神经肌肉的直接刺激来加强盆底肌的强度,从而改善尿道括约肌、肛提肌和肛门外括约肌功能,尿道关闭压随之增大,同时增强憋尿肌的兴奋性,抑制其不良收缩,因此而改善尿失禁状态。

  • 对于无法正确有效进行盆底肌锻炼的患者,电刺激可以提供帮助,通常电刺激和生物反馈同时配合进行治疗。

  • 生物反馈是行为治疗的一种形式,通过检测盆底肌肉的电信号活动,将模拟的声音或视觉信号反馈给患者和医生,帮助医生通过反馈的信息了解患者盆底肌状态,让患者在反馈信号的指导下,学会正确自主的控制盆底肌,主动控制排尿。


非手术治疗方法6:其他疗法报道中比较多见的有运用穴位按摩、针灸等方法治疗本病。

  • 其中电针刺激中髎和次髎穴能调节盆底控尿神经,直接刺激第2骶神经和第3骶神经,从而抑制盆底神经兴奋性,增强阴部神经刺激,强化尿道外括约肌的力量,加强对尿道和膀胱颈的控制,增强尿道关闭压,改善尿失禁症状。

随着二孩政策放开,高龄产妇增加,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在不断增多。但对于盆底肌的康复训练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应该扩大对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从孕前、孕期开始加强宣教及生活方式干预,普及和推广产后康复治疗,让孕妇及其家属重视妊娠期和分娩期对盆底损伤的预防,并提高自主锻炼的积极性和依从性,减少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提升女性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高伟.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12):47-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