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日常交往中,與愛有關的各種原始“吸引方式”分析與解答

心理學家曾經在一所學校做過一個實驗:學生到野外聚餐,中午吃飯的時候,男女生分開進餐。結果男生的餐桌上,個個狼吞虎嚥,風捲殘雲,將食物一掃而光。 而女生餐桌上,女生們嘻嘻哈哈毫不客氣,也將飯菜吃了個精光。過了一段時間,又組織這班學生出去野餐,這次的午餐是男女生混席,結果與上次大不相同,男女學生都斯文起來,彬彬有禮,互相謙讓,細嚼慢嚥。同樣一群學生,前後的表現為何大相徑庭?其實,這就是男女學生之間的“異性效應”的結果。

男女日常交往中,與愛有關的各種原始“吸引方式”分析與解答

“異性效應” 不僅僅體現在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之間,這一效應在男女之間普遍存在著。

現實生活中,少男少女同異性在一起學習、工作和遊戲,會產生一種難以言表的愉悅感。其實這種感覺不僅是學生,就是成年人,乃至中老年人,也有類似的體驗,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利用 “異性效應”,使異性在交往的過程中,可以取長補短、豐富完善個性。 比如:男孩子在思維方法上偏重於抽象化,概括能力較強。 女孩子在思維方法上多傾向於形象化,觀察細緻,富有想象力。在工作中男女之間就可能相互啟發,使思路更加寬闊,思維更加活躍,思想觀點相互啟迪,往往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雖然這當中並不是愛情的推動力,但人們在異性面前的“出色”表現,其實就是最原始的愛情表達方式。 不能否認,人們在異性面前的表現就是想吸引對方的好感,使之關注自己,雖然結果並不一定會得到愛情,最起碼能得到對方的愛慕。

男女日常交往中,與愛有關的各種原始“吸引方式”分析與解答

袁女士是一家公司的公關部經理,她關係頗廣,出師必勝,為公司立下了赫赫戰功。公司原料緊缺,材料科的同事四處奔波,卻連連碰壁,而袁女士外出聯繫,問題則可以迎刃而解。公司資金週轉嚴重失靈,急需貸款,急得總經理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又是袁女士風塵僕僕,周旋於銀行之間,竟獲得貸款上百萬元。 袁女士因此備受領導器重,工資、獎金一加再加。有人試圖總結袁女士成功的秘訣,發現她除了具有清醒的頭腦、敏捷的口才、豐富的知識和閱歷及接物待人靈活之外,還和她端莊的容貌、嫻雅的儀表也有很大的關係。

男女日常交往中,與愛有關的各種原始“吸引方式”分析與解答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可以看到男營業員接待女顧客,通常比接待男顧客要熱情,袁女士成功的原因也在於此。 如今的社會還是男性佔很大優勢的社會,外出辦事多數要與男性打交道,由女性出面比較順利,這便是心理學上所謂的異性效應。 這種效應是建立在異性相互吸引的基礎上的。人們一般對異性比較感興趣,特別是對外表討人喜歡,言談舉止得體的異性感興趣,這點女性也不例外,只不過不如男性那麼明顯。有時為了引起異性注意,男性還特別喜歡在女性面前表現自己,這也是“異性效應” 在起作用,但是這種效應也不能濫用。


——親愛的讀者朋友,感謝您的認真閱讀!歡迎評論,關注並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