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他以1138万天价拍下唐寅名作,却从此人间蒸发

2011年的一次拍卖会上,一幅明朝时期的画作刚一登场,就引起了收藏家们的注意,举牌一轮接着一轮,拍卖价格迅速水涨船高。并很快突破千万大关。当一位西装革履的男士爆出1138万的高价时,整个拍卖场鸦雀无声。

2011年,他以1138万天价拍下唐寅名作,却从此人间蒸发

拍卖场 网络图片

文人心性,以画骋怀

这幅拍出1138万人民币的明朝画作,正是唐寅的《临流试琴图》。说到唐伯虎,很多人都会想到《唐伯虎点秋香》里的那位风流才子,历史上的唐伯虎的确很有才华,却也没有做过为爱痴狂的事情。

2011年,他以1138万天价拍下唐寅名作,却从此人间蒸发

唐寅 临流试琴图 网络图片

2011年,他以1138万天价拍下唐寅名作,却从此人间蒸发

唐伯虎 网络图片

唐寅虽是明朝中期有名的才子,但一生却极为坎坷。26岁那年,他被怀疑在考试中作弊,因此遭受到了牢狱之灾,从此与科举无缘,为此他还休了妻子。此后一直以卖画为生,但收入始终不高。

2011年,他以1138万天价拍下唐寅名作,却从此人间蒸发

唐伯虎画作 网络图片

唐寅一生虽然与文徵明、祝枝山等人相交甚密,但一直没能遇到真正懂他的人,这幅《临流试琴图》正是他内心的写照。先秦时期的俞伯牙和钟子期曾有过一段感人肺腑的友谊,作为一位文人,唐寅自然也希望能出现一位懂得自己的知音,好一展胸中的抱负,但他没能遇到这样的人,最终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2011年,他以1138万天价拍下唐寅名作,却从此人间蒸发

唐寅 临流试琴图 网络图片

民间收藏,拍卖乌龙

数百年后的民国时期,这幅精美的画作曾被收藏家庞元济收入囊中。庞元济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养父,极有民族气节。《临流试琴图》在他的保护下安稳地度过了民国乱世。他死后,《临流试琴图》也散佚到民间,直到2011年才重现在世人面前。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2011年,他以1138万天价拍下唐寅名作,却从此人间蒸发

唐寅《临流试琴图》 网络图片1

《临流试琴图》被拍下后,这件事本应尘埃落定,但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却令人吃惊:这位拍卖者不但没有当场付款,还就此人间蒸发。拍卖场工作人员联系他时,却发现他留下的是个空号,他所持有的身份证则属于一位从未出过远门的农民。最终,这次拍卖只能不了了之,成了一场乌龙。

2011年,他以1138万天价拍下唐寅名作,却从此人间蒸发

庞元济旧藏 唐寅《临流试琴图》网络图片

乌龙背后,迷雾重重

2011年的这次拍卖,真可谓是荒唐至极。那么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个人认为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这位拍卖者自己是个收藏家,但价格抬得过高,不想购买。在拍卖场上,有不少藏家都会因各式珍宝慕名而来,但本人却是个外行。当他们看到价格过高时,即使他们拍下这件东西,也未必会付款。

2011年,他以1138万天价拍下唐寅名作,却从此人间蒸发

拍卖场 网络图片2

第二,这位拍卖者是个代买者,真正的卖主另有其人。在拍卖场上,有不少收藏家因为名气较大、临时有事等原因没法亲自竞拍,因此会找到一些人帮助自己买下藏品。如果真是如此,《临流试琴图》的流拍很有可能是真正的卖主不愿付钱。

2011年,他以1138万天价拍下唐寅名作,却从此人间蒸发

唐寅《临流试琴图》局部 网络图片

第三,这位男子其实只是个托儿,只负责哄抬价格。为了防止拍卖价格过低,有人也会也雇佣一些托儿,故意将价格抬高,但这次似乎有点玩脱了。

无论是出于哪一种原因,《临流试琴图》在2011年的那次流拍都是一次无法弥补的遗憾。而这次遗憾的背后,也是拍卖本身的乱象所致。在此,也希望各大拍卖行能认真检查参加者的身份,同时我们也要诚心参拍,不要刻意哄抬价格。毕竟我们购买一件收藏品,并不仅仅是为了他的金钱价值,更是为了其背后的文化价值。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