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容易得精神分裂症?

精神心理醫生彭軍


我在精神科臨床工作20多年,中間主做心理治療工作十多年。見證了大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所以對這個問題,是比較有發言權的。根據現有的研究報告,認為精神分裂症的發病機制尚未纏明,目前傾向於生物遺傳、後天環境、生物因素、物理化學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結果。



01 生物遺傳與環境的共同作用

一個人的心理特質主要源自生物學遺傳和環境影響兩個主要方面,還有文化遺傳的影響,後者可以歸結於環境影響,在某些人或某些特定的疾病上,文化“遺傳”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遺傳因素:決定了一個人的生物學特質,比如神經活動的類型,心理彈性的強弱(影響一個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對刺激和耐受程度,自我修復能力的強弱等。遺傳因素決定了一個人是否有易患精神病的潛質,但不一定就真的患病。


環境因素。對一個人的影響也是巨大的,主要影響到一個人能否順利於完成特定年齡階段特定的發展任務,如果環境提供了足夠的支持(包括了物質支持和心理支持,一個人就可以順利地完成這個階段地發展任務,進而開始下一下階段的發展。否則就會出現發展滯後或發展錯誤,甚至出現精神障礙。長期的環境影響,形成了一個人後天的思想認知、情感反應,行為模式,思想、情感和行為被環境和自我不斷強化後,就形成了一個人習慣化了的獨特風格,也就是一個人的人格特質傾向了。


僅有生物遺傳也不一定發病,就好象一顆子彈裝在手槍裡,可以幾十年沒有任何動靜,有的家庭同卵雙胞胎,有一個發病了,還有另一個就沒有發病。如果保險打開,扣動扳機,子彈將在瞬間擊發。只有當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共振後,出現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精神崩潰就發生了,分不清心理想象與現實,天天有人在議論他、追殺他,毒害他等,整個世界都不好了。


02 易患精神分裂症的人群特點


1、安全感不足。具體表現總覺得周圍的人和事充滿了威脅和危險,對人對事的敵意和警惕性高於平均水平,將這個世界想象過於可怕,到了一個新的地方,焦慮、擔心、退卻,消耗了他們大量的精力與時間。好象全世界的人都想迫害他似的,都要跟他過意不去。

2、自我接納程度差。對自己的環境、體象、健康、成績等諸多方面中的一個或多個感覺嚴重不滿意,為此容易遷怒於父母、同學、老師等外在因素,為此糾結憤怒和痛苦。


3、自省能力嚴重不足。自省是一個人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他們遇到問題以後,很難從自身尋找原因,而大多怪罪於環境不公和他們不善,卻不能從自身尋找失敗的原因。一個總覺得全世界對他都不好的人,離精神病的大門就已不遠了。


4、環境適應能力差。每個人都是活在一個具體的環境中,需要不斷地與環境發生互動,從環境中得到資源和幫助,同時也為環境中的人和事付出自己的精力、知識、情感,並隨環境的變化l及時轉換自己的角色,並之努力。精神病患者這種隨環境切換的應變能力明顯不足。


5、內心衝突尖銳。這類人面臨臨選擇與取捨時決策困難。舍與得是一個相對的關係,但是刻板的人往往過於糾結得失,在選擇與放棄面前猶豫不決,憂柔寡斷。


6、情緒反應超過常態。這類人士焦慮水平是高於平均水平的,他們的負面情緒主要表現為焦慮、恐懼、憤怒和敵意等,嚴重的還呈現悲觀絕望感。這種情緒反應有的是外人可以觀察到的,也就是外顯的,還有的負面情緒,外人不容易察覺。後一種情況更可怕。他們拼命於控制和壓抑,無法向外界釋放,超過自己的承受極限,就發生了精神世界的崩潰,就是精神分裂了。

以上的特性主要表現為思想和情緒情感反應,具體到一個人身上,可以上述表現全部存在,也可以表現其一種的一種或多種,在前驅期行為上往往已經表現出與眾不同的奇怪表現,甚至在常人來看不可理解,也可能在行為上看起來與常人並無區別。



03、易感人群 預防為主


具有以下特質,如果再有精神病家族史的人群,是精神分裂症的高發群體。即使沒有精神分裂家族史,只要具有以下多種特徵,都要注意預防。


具到到如何預防,如何重建,絕不是說幾句話,做幾天思想工作就能解決,需要為每一個小目標設計更加具體,甚至具體到某一個生活情境,對這個情境進行一次又一次的耐受和強化訓練,在訓練的初期,會有明顯的不適應反應,隨著一遍又一遍的訓練,不適反應會越來越小,最終形成了正常反應。如果家庭沒有這方面的訓練能力,還是請專業人員來幫助訓練。


至於精神分裂症患者如何開展心理行為康復訓練,我會在以後的專題裡詳細講解,它是康復訓練 的思路,也是自多預防的具體方法。


精神分裂症治療與康復是個世界性難題,精神分裂症心理行為康復訓練方案,將在後期分批更新。歡迎各位讀友留言探討,與大家一起分享你的體會。


鹽城心理醫生張懷禮


這個問題是大家比較關注的一個問題。應該實事求是的說:任何一個人對精神分裂症這樣一個疾病沒有絕對的免疫力。所謂沒有絕對的免疫力,就是說人人都可能有機會得精神分裂症。

那麼,為什麼有的人能得精神分裂症,有的人不得精神分裂症呢?這裡邊也有一個易感素質的問題——這個易感素質突出的表現就是先天性個性的缺陷。

通過對臨床上發生精神分裂症的一系列的患者的總結歸納,我們可以發現有兩個性格特點的人,容易得精神分裂症:第一個,是分裂型的人格特點;具有這一組特點的人,一般的表現為膽小、孤僻、害羞、內向等等,這樣的人叫做分裂樣的性格特點,這一部分人是容易得精神分裂症的。

第二個,是偏執型的人格特點;偏執型的人格具備什麼樣的特點呢?一般這樣的人敏感、多疑、固執、自我專注、自我中心等等,這樣一部分人也容易患精神分裂症。

總之,在性格特點上有特質性,也有先天性的缺陷,尤其是具備分裂樣人格特質,或者偏執型人格特質,這樣兩部分人是最容易遇到外界因素影響以後,患精神分裂症的。


精神心理醫生彭軍


很多疾病與性格有密切的關係

根據不同性格人群的行為特點,醫學上一般會把普通人群分為A型、B型和C型三種性格類型。

A型:爭強好勝,脾氣急躁

B型:知足隨和,適應力強

C型:容易焦慮,愛生悶氣

美國《赫芬頓郵報》刊文指出,A型性格的人有遇到妨礙進程的事情容易動怒、做事往往盡善盡美、經常坐立不安、擔心未來、挫折很難入睡等特點。A型性格的人喜歡競爭,精力旺盛,有緊迫感,願意為取得成就努力奮鬥,工作上要求比較高。往往受老闆歡迎,容易成功,但也常會產生悲觀、焦慮、煩躁等消極情緒。

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針對3300名18~30歲的年輕人進行了一項長達15年的追蹤調查,結果發現A型性格的人更易患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他們步入中年後患高血壓的幾率更大。

統計顯示,85%的心腦血管疾病與A型性格有關;在心臟病患者中,A型性格佔98%;A型性格患冠心病的風險比B型性格高5倍。日常門診中的高血壓患者,至少有一半屬於A型性格。

為什麼A型性格的人罹患高血壓幾率更高,C型性格患癌風險更高呢?

A型性格的人容易情緒激動,而憤怒、激動、焦躁等情緒會讓交感神經系統興奮起來,促使升壓物質“兒茶酚胺”分泌增多,再加上應激狀態下血管“緊繃”,長此以往容易引發高血壓。

B型:知足隨和,適應力強

B型性格的行為特點和A型一般相反。

B型性格的人生活節奏較慢,從容不迫、悠閒自得、隨遇而安。為人處事溫和隨和,為人和善、寬容、樂觀。以平常心對待挫折和困難,社會適應能力好,易知足,易感到幸福。

B型性格的人心胸開闊、樂觀開朗,內分泌功能不易發生紊亂,所以自然健康長壽,患病易痊癒。

上海一項調查顯示:90歲以上的長壽老人中,B型性格大概佔到人群的83%。

C型:容易焦慮愛生悶氣的C型性格被稱為“癌症性格”。C型取癌症英文(cancer)首字母,巧合預示該性格特徵的人患癌風險最高。

C型性格的人常被稱為“老好人”,為了人際關係,寧願迴避各種衝突,習慣妥協、剋制、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很少爆發出負面情緒,但喜歡生悶氣。C型性格的人對一些事情沒有主意和目標,容易人云亦云,常伴有孤獨感和無助感。

C型性格者,內分泌功能易紊亂,器官功能活動失調。隨著機體免疫能力的下降,免疫系統識別和消滅癌細胞的監視功能會下降,因此易患癌。

(以上內容部分摘自搜狐的健康頻道《有一種性格叫“癌症性格”!性格決定你活多久》,有刪改。)

另外,人的性格相對固定,不會輕易改變,但可能隨著年齡、環境變化而稍作變化。

疾病真的與性格有關嗎?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論來看,性格好的人一定健康,那麼健康的人必定是性格好的人,醫院接待的病患應該是越來越少才對。為什麼醫院裡都是人滿為患?

致癌因素到目前沒有一個準確的定論,任何環境因素、物理因素、化學因素、精神因素、遺傳因素都是促進原癌基因、抑制抑癌基因,導致細胞無控制增長,從而致癌。

關於是否存在“癌症性格”一直存在爭議。

日本東北大學對大約3萬名志願者進行7年的調查,先進行人格測試將志願者分成四類:外向、神經質、精神病傾向和說謊。該調查的結論是癌症與人格無關。

新華網一文章講到芬蘭和瑞典研究人員的一項聯合研究結果表明,人們罹患癌症的幾率與其性格是否內向並無直接關係。

芬蘭和瑞典的研究人員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對近6萬名芬蘭人和瑞典人進行了跟蹤研究,發現在30多年裡,4630名內向和外向的研究對象罹患癌症的幾率其實相差不大。同時還發現,並沒有直接證據說明:外向的性格特點有助於癌症患者的治療和康復。

有人會說依靠心靈的力量可以痊癒,於是各種“心靈治療”層出不窮。比如信奉各地“神奇”的水或者寶物、符咒、求神拜佛等。

在短暫的“治療”後產生了真可以走路、呼吸、進食的心理作用現象,其實他們並不想承認自己並沒有好轉。

美國哲學家羅伯特·卡羅爾說,這是人類在試圖控制自然。

儘管精神心理方面的積極與鼓舞讓人正能量滿滿和精力充沛,但是更需要人們保持良好的作息、遠離致癌因素,患癌之後更是需要積極配合醫生的專業治療。

你還會說:“性格開朗的人不容易得癌症”,或者“性格好有助於痊癒”嗎?

Reference

常術華. 你具有癌症性格嗎?[J]. 抗癌之窗, 2013(7).

陳陳. 這些明顯的“癌症性格”你有嗎[J]. 中華養生保健, 2016(2):41-42.

廣州日報. 研究稱癌症與性格無關 精神力量無法延長生存期. 2017.9

新華網. 研究表明患癌幾率與性格特點無關. 2010.7


楊靖


精神分裂症,俗稱精神病。上百年來,很多醫務科學工作者對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就病因得出了大量的似乎有價值的東西,比如性格內向、孤闢,人格缺陷,外界刺激等等,可我說這些都是表面現象你信嗎?這些現象的出現,是在給精神分裂製造溫床,並且已初露端倪,他的種子早己種下了,只等適合的土壤和溫度,一但齊備,立刻破土而出,一個你所不認識的熟人岀現在你面前(當然他也不一定認識你了)。或許有人要問,它的根源是在哪裡?很簡單的一句話:生命基因;它是一種先天攜帶的,換句話說是與生俱來的,現代的‘科學’研究方法還無法查獲,可它卻實實在在的就躺在生命秘碼裡,就好比存在庫裡的火箭筒,外觀上看都一樣,哪個注滿了燃料,哪個是空的,肉眼是無法辯認的,沒裝‘藥’的放火上燒化了也跑不了,裝了‘藥’的見火就飛出去了。就這個簡單的道理。這個迷隨著‘科學’手段的發展,早晚會被捕捉到~他是被接受了的一種‘新說’。


深藍芝藍深個無忌


我的醫學觀念是

一個人得病與痊癒,都在於個人和環境兩個方面。

一.首先來說環境方面吧:

1.細菌病毒感染。

2.遺傳因素。

3.所處環境沒有安全感。

4.社會生活學習壓力過大。

二.個人因素

愛發脾氣,經常熬夜,喝酒。不困不睡長期熬夜。經常頭部發熱。高鹽飲食。

三.營養缺乏:比如為了學習工作經常不吃飯,或者經常餓肚子。人在飢餓時,容易受到驚嚇。主要原因是大腦營養不足,導致大腦神經元受損,加上長期熬夜,所以學生中,患病率比較高。


珍惜每一天每一次重逢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發病機制以及防治是世界性難題。至今病因不明,大腦結構如此複雜,科學家實難破解。至於哪些人易患精神分裂症,目前認為遺傳因素佔較高比例;其次是天才如根據真實故事拍的電影《美麗心靈》,講述了諾貝爾獎得主約翰·納什一生都在與精神分裂症對抗,還有天才畫家梵高以及天才作家傑克·凱魯亞克等。你我皆凡人,不要瞎操心這些問題啦,你說呢?


全球健康同聲傳譯


哪些人容易得精神分裂症。我不是專業人員也不是心理方面的專家,我只是從一個患者的角度來說說自己的感覺。

我出身家暴家庭,這對我本來就有一定的影響;我的母親又被打成了精神病可那是後天得的,我總覺得我是後天因為伺候癱瘓的婆婆和照顧公公勞累過度,導致長期失眠從而引發了抑鬱症;又是由於受到了強烈的刺激而自殺過;還有就是我的先天體質不好,這是我認為導致我患病最大的原因。


小錦鯉到我家


精神分裂症為最常見的精神病。據國內流行病學調查,總患病率為5,69%,以青少年居多。全世界共有五億人患有不脫同程度的精神疾病。其中精神分裂症五千萬。本病特徵是病人的精神活動,即思維,情感,意志,行為互不協調,脫離現實環境,病程遷廷,多不治,往往導致人格缺損,精神衰退,故又稱″早發性痴呆"。屬祖國醫學″癲狂症″範疇。


仁濟仁愛888


內憂遇到外患,乾柴遇到烈火。

人得精神分裂症,也是這個道理。首先,必須身體內部,出現相應的病變,這是根本原因。然後,外部出現某種誘因,就會發病。

身體有痰的,才會發癲。身體有火的,才會發狂。脾虛溼重的,才會發憂鬱。

治療時,只要針對內因,對症下藥即可。至於外因,不必理會,也管不了。

所謂精神病,其實是身體病。普普通通。西醫無知,亂起病名。


醫學站票


不是說哪類人才會得病哪類不會得病什麼什麼的

病不是因人而異好嗎 每個人都有可能會得精神分裂症 如果說誰最容易得那可能就是重度抑鬱 雙相情感障礙一直被忽視一直沒去治病的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