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导师一般希望招到什么样的研究生?

用户68839978


作为一位研究生导师,也和其他老师组成一个研究团队帮其他老师指导过研究生,也看过团队中的其他老师指导研究生。综合这么多年带研究生的经验,包括研究生毕业后的情况,具有以下特征的研究生是比较受欢迎的。


首先,第一个是人品要好,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目前国内的研究队伍大多以一个PI带上一些老师再加上一些学生组成一个研究团队,也就是所谓的课题组或者实验室,所以大部分研究生在进入学校学习后都需要加入一个研究团队。


如果新招的一个研究生把以前课题组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融洽气氛搞乱了,这样的学生是最不受欢迎的。这样的学生也没有啥大问题,就是爱耍一些小聪明,比如做事情挑三拣四、遇到实验室公共事务就找理由不参加、有好处就往前冲、有事情就往后缩。这样的学生是最容易伤害团队之间的默契的,因为作为一个研究团队,大家都需要为这个团队做贡献才能让这个团队更好的向前发展。

这其实跟进入公司或者社团等是一样的,都需要有协作精神,凡是仅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会导致整个团队矛盾重重,从而导致团队发展不好,最终自己的利益也会受到损害,只是很多人看不清楚这背后的逻辑。


其次,还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并且能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校研究生复试的时候会看考生的本科学历的原因,并不是说高考考得好的学生就聪明,而是看其本科成绩以及本科知识的积累,一般本科成绩好的就说明其学习能力没有问题,也能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另外,研究生与本科生不一样的是,研究生需要跟随老师一起去研究一些新的东西,所以还需要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些能力不是一进实验室就有的,而是通过研究生阶段逐渐培养起来的,越快具有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越有可能在将来的科研上有所突破。所以在进入科研的过程中,一定要尽快从本科阶段的学习方式方法中变换过来。

第三,能够与导师正常沟通,具有一定的责任心。有些学生老师让他做什么事情,他答应的好好的,转头就忘了,自己做自己的事情,等下一次老师再问起,学生就装不知道。这样的学生是导师最不愿意带的。学生有主见是好事情,但是在跟导师交流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比如不同意导师的意见一定要跟导师讨论,尽量说服导师或者被导师说服,而不是自己闷头在那里做自己的事情,不管导师意见如何。


当然,也有一些导师非常倔强,即便知道自己错了也不承认,这不在上述讨论的范围之中,我讨论的都是能够正常沟通、知道错了就能改正的情况,大部分导师也都是这样,毕竟,科研都是一些之前不懂的东西,个人,无论是学生还是导师,都有可能出错。导师相对于研究生在某一个方向的唯一优势就是他之前犯错多,经验积累多,对于这一个具体方向的知识背景他可能还没有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了解的透彻,这是非常有可能的。

第四,积极主动的学生,尤其是能够提出一些自己想法并努力实现的学生现在很多导师带研究生都不只一个,大多都是好几个,尤其是那些出名的教授,一年博士硕士加起来就3-5个,三年就十好几个,并且导师还有上课、申请项目、生活方面等事情,不可能对这么多的学生一一指导,尤其是具体的研究内容。


导师可能根据自己的研究项目有一定的研究方向或者研究目标,研究生再导师指定的方向或者目标的牵引下,积极主动的完成导师交代的任务,并且还能有所创新,这对导师是一个很大帮助,对自己学业也很有用。


不过这样的学生可遇而不可求,大部分学生能够在导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导师交给的任务就已经很好了。


最后想说一点就是,老师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有自己的生活,与人交往的准则同样也适合于跟导师,虽然有些时候由于研究意见不同会有所争论,但一定要注意把争论局限在学术上,而不要上升到对人上。很多时候理解都是相互的,这是人与人交往的准则。


以上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其实归根结底就一句话:人品好,科研能力强,对教师团队是正贡献而不是负贡献,这样的研究生就是导师希望招到的,并且你的贡献越大,导师就有希望招到你这样的学生。


不少学校博士研究生之间都有一句笑话:博士期间最大的任务就是把导师培养成院士

,这其实也能说明一定问题,也就是研究生其实要有主动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博士,导师除了提供平台和项目上的支持外,在具体的研究内容上能够提供的具体帮助其实是很有限的。


刘博士谈教育


对这个问题,我可以反向回答一下,比如回答一下研究生导师最不想招到什么样的研究生?


为何在此要反向回答呢?因为这些年综合我自己和对周围同事、朋友研究生的观察,研究生主要分为三档:

上档:有灵性又踏实、勤奋,才华横溢,热爱学术,有学术追求。这类学生极少,属于“可遇而不可求”。

中档:在灵性和才华上稍逊一筹,无学术追求和热情,上研究生的目标主要是提高就业平台。但尚属踏实、认真的学生,也比较能配合、遵循导师的要求和指示,中规中矩完成学业和毕业论文。中档学生是大多数。

末档学生:容易走极端的学生。这些年一共见过三类学生。第一类:学术基础差、资质平庸、不仅不够努力,态度还极不认真。这类学生对于导师而言是“梦魇”一般的存在,尤其是在撰写毕业论文环节,因为任凭你苦口婆心,循循善诱,这类学生就是领会不了其中要旨,交上来的论文错字病句连篇累牍,不忍卒读。第二类:智商在线,情商不在线的学生。曾经遇到一个学生,有点小才气,然后就是一副自视过高,大有“天下老子第一”的气势,几乎不把所有人都放在眼里。给他的论文提意见也是一脸的不服气。第三类学生:智商不在线,情商也不在线。一个特别极端的案例:学术基础比较差,情商几乎为零,上所有老师的课,要不逃课、要不带上耳机旁若无人、要不就是在课堂上跟导师就上课内容胡搅蛮缠。几乎跟同学跟老师交集为零。研究生和导师双向选择的时候,几乎给这个学生上过课的所有导师都抗拒带这个研究生。



所以,作为学生来说,只要不被归入到第三类,前两类都没问题,都OK,没有导师会刻意抗拒前两类。当然,第一类最好,是属于导师都钟意并争抢的优质资源。


孙卫华


哈喽,结合亲身经历(我是理工男,文科不了解,见谅哈),以理工男的身份谈一下这个问题,

研究生导师眼中的人才,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数学和英语要好

在理工科高校里面,最看中数学这门学科,数学的功底决定了你的高度。

研究生是要在国内外顶级期刊(SCI、Nature、EI)上面发表文章的,你要具有推导公式的能力、公式转化为代码的能力、英文写作的能力。

上述三种能力缺一不可,不然毕业都有点困难。



2、本科参加过大型竞赛

研究生看重的是你的科研能力,从你的考研成绩是看不出来的,分数不是决定一切的。

大多研究生导师面试的时候,都会提问:本科参加过什么比赛啊?获得过什么奖啊?

这些说明了什么?

导师看中的是,你是否有一颗搞科研的心,是否能够从一而终的做好一件事,而你只有把这些比赛完全做好,才会获奖,所以说,这是很重要滴!



3、踏实学习的心态

考研的初试只是一个敲门砖,最重要的是复试。

复试时,导师能够通过问题来看清你心中所想。

如果导师把一个大项目交给你,你做了好长时间,没有成果,结果还把你给搞烦了,不想搞了。

这是最可怕的,而导师招生的时候,这一点也很重要,所以,踏实学习的心态特重要。

上述观点仅是我个人观点,可供参考。

如有不同意见,请在评论区艾特我,我会一一答复,我是wypfans,谢谢。


eeprom王同学


用亲身经历来说说。

1、英语好。每年研究生复试之前,都会有学生拜访导师。我导师必问的一个问题是:六级过了吧?

英语好是读研的必备能力,不管是看文献还是写文章,英语太差都会使难度增加。

2、服从安排。我们课题组的学生必须像工作的人一样按时坐班,虽然迟到几分钟、早退几分钟没那么严格。但如果你连续几天不出现,又没有合理原因,必定会被质问:天天不来实验室,干什么去了?

我有一个师兄,安排这个课题不想做,安排那个课题不满意,最终把导师惹火了。

3、勤奋肯干。研究生的工作量其实还蛮大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最要不得。导师都喜欢勤奋的学生,至少得保证能按时完成自己的科研课题。

4、坚强的承受能力。对研究生来说,辛辛苦苦很长时间却没有结果太正常不过,这就要求学生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因为一次两次失败就放弃,导师会很头疼的。

5、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根据研究数据得出结论,并用语言描述出来,这种能力在写文章时极为重要。如果这方面较差,导师在修改文章时会很费神。

还有正直、诚实、善良之类的品质,就不一一列举了。


白树叶


笔者作为研究生,在和导师打交道过程中,感到导师对研究生的素质要求,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一是思想素质好。说白了,就是不要调皮捣蛋,不要给导师添乱,不要给导师出难题,不要因为自己的事情而给老师添麻烦。

二是学术有思想。对自己的选题和研究方向,一定要有起码的研究思路,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

三是要勤快吃苦。不好高骛远,不坐而论道,要有脚踏实地的作风,善于学习,善于总结,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孤独,吃得起苦头。

四是要能说会道。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毕竟最后是要通过论文答辩的,思路清晰,表达准确,语言精炼,切中要害。

五是要有文字功底。通俗讲,就是会写,能把自己的思想通过文字形式完整表达出来,观点鲜明,层次分明,脉络清楚,语意准确。

六是要有团结能力。任何一个课题,都不是自己独立完成的,有时候需要集中大家的智慧,集中攻关,群策群力,而不是特立独行,听不得别人意见。

七是要有时间观念。通常要对自己的研究课题有一个完整的规划,什么时间完成框架,什么时间完成初稿,什么时间提交导师初审等等,不能让导师逼着你走。

八是要有挫折精神。对研究的课题不仅要能够自我否定,更要能够正确对待别人的否定。要有不怕推倒重来,百折不挠的精神。


遥遥领先小秘书


这个问题问的有意思:每个人导师选择学生的方式不同,还是谈谈英武个人经历和见闻吧。

1.基础要好,文笔要过硬

不论理工还是社科,对于相关专业的基础是否有?还有就是文笔如何?英武曾经有一个哥们,学习绝对没问题,但是让坐下来写一篇文章,绝对是件痛苦的事情。所以,这位兄才平时看着很“溜”,一道关键时刻(比如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等)就开始各种推脱,实在推不了的,也是各种“混”,到最后还得需要其他人帮他来做最后的文字润色。

2.勤奋好学,情商要在线

读研,能够通过层层选拔,初试、复试通过,绝对是“人才”,学习基础还是有保证的。但是,有些基本上将研究生学习当做是就业的跳板,自然学术上很多追求的是一种“过得去”,而不是“过得硬”!

但是,作为学生,情商一定要“在线”。虽然现在导师的工作生活环境不是很清楚,估计不会有太大变化。

当导师叫学生过去看某些资料,其实就是说“你看能不能做一下这个方面的课题”?但是,有些学生,好像听不懂似的,看了半天资料,然后跟导师来一句:这方面我感觉自己不能胜任,您还是找XXX吧。这就是典型的“情商不在线”,到最后论文虽然导师会为了自己的声誉,帮忙让你通过,但是内心的想法就需要自己琢磨了。

3.内心强大,方法要灵活

对于很多刚刚入学的研究生来说,整个课程学习期间(第一年),基本上对于自己的研究方向会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但是要说定具体的细化领域,真的不是想想就可以的。

很多时候负责人的导师,光论文研究方向和领域(除了已经在第一年就跟着导师做相关课题)估计就要改很多次,开题之前,反复修改,甚至被导师批评和否定,都是常事儿。

这个时候就需要“内心强大到混蛋,方法牛逼到无敌”!

至于研究方法,太多选择了,关键是要一开始就订好目标:偏重于案例分析,还是纯理论,还是建模、数理分析?


英武


有句话叫做“有教无类”,其实导师遇到什么样的学生都会尽力培养,在这一点上是对导师的基本要求,所以无论招到什么样的研究生,导师都会一视同仁。

每个导师对自己的学生都有一些基本的要求,有的学生好带一些,有的则稍微难带一点。以我的专业为例,我比较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我希望学生在每一个时间节点都能有对应的成果,能把自己的想法通过实验呈现出来。

所以,如果学生有一定的编程基础,能静下心做研究,能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这是比较好带的一类学生。通常这部分学生都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对自己的时间管理的较好,自律能力较强。这部分学生往往能在固定的时间节点提交自己的作业,对一些困惑性的问题也能跟导师有深入的交流。

当然,也有一部分同学的编程基础较差,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比较一般,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任务,这个时候就需要导师多用一些时间来进行培养,有的时候还需要跟这部分学生讲解一些细节如何实现。当然,这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培养之后,大部分都能快速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同学。

有很多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在解决问题的方式上可能会另辟蹊径,这些同学往往都会得到导师的支持,我也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我平时也鼓励大家使用不同的实现方式,在不同的尝试中获得更多的经验。

总之,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学生,作为导师都会因材施教。针对题目中的问题,可能不同的专业稍有区别,我希望我的学生在研究生期间能坐得住、能扎扎实实的做研究。


IT人刘俊明


看到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我们要扭转一种心态。很多学生觉得考上研就完事大吉了,有导师带着,把一切交给导师就行了。但实际并不是这样,绝大多数导师每年都有自己的科研任务,从他的任务为出发点,

我们可以看出,导师喜欢有以下属性的学生:

首先,专业知识过硬


如果你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导师带起来很费劲的,因为基础不扎实的话,很难进一步开展科研,这样就一味着你要先比别人花精力去弥补专业知识的缺陷,这就是短板。导师也会替你着急,永远比别人慢一步。

其次,阅读写作能力


研究生期间我们要做大量跟文字相关的工作,比如发表论文、报告、搜集资料做调研等等。如果你写的东西需要导师一遍又一遍帮你修改,帮你润色,导师往往会很烦。

最后,踏实,执行力强的人


以上素质你都具备了,可好玩浮躁,导师有时候连人都找不见的人,再厉害也没用。所以大多数导师非常看重这点,毕竟聪明厉害的人比较少,但踏实有上升空间的人还是很多的,所以退而求其次,导师也喜欢踏实爱学习的学生。


中公考研网校,让考研变得简单!每日更新,欢迎关注哦,期待和你交流关于考研的一切~

中公考研网校


读研是学术道路上的重要一步。如何做到与导师步调一致,非常重要。那么,导师到底希望招什么样的学生呢?

研究生导师何止成千上万,每个导师又各具特点。导师们总是从以下这几个品质来选择未来弟子。

一、性格:听话、不偏执、容易沟通



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导师,收弟子的目的无非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生产科研成果、寻找项目帮手。所以,在研究生阶段,同学们也管导师叫“老板”,这体现出的一点是,导师和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是合作关系,相信没有一个上级喜欢处处与你顶撞、抬杠的下属。所以,表现得乖巧听话更容易在导师眼里加分。

二、人品:诚信、自律、吃苦耐劳

如果在复试面试或者入学之后的考察期中,违背了诚信这一原则,多数的导师都会直接否决,比如在简历中将自己的学术水平、成果刻意夸大,甚至造假,要知道,导师们本就是学生中的精英,工作后又混迹学术圈,稍有破绽就会一阵见血地点破。然后就会是无情地淘汰。

其实,哪怕成绩不是特别突出,也没什么耀眼的光环,只要老实些、肯吃苦,导师会帮你把各种荣誉补上的。

三、能力

英语能力:不管是撰写论文、做学术交流、查询海外资料,还是研究技术手册,英语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能力,对于任何非英语专业的导师来说,英语好的学生总是更让人更省心一些。

归纳总结能力:将任何事务都能够简单明了的说明,让别人一听就懂,看了你的材料一目了然,是让事情高效运转的关键。

沟通能力:胆大心细,敢发表意见,不要怕说错,作为学生而言说错话还是有机会补救的,总不至于因为说错就开除吧。三棒子打不出屁的学生千万要不得。这年头你要是一直不吭声,导师就会怀疑你心理是不是有问题什么的。。。。

学习能力:研究生的很多东西都得重头再学,成绩单这个东西只是研究生复试和毕业投简历的敲门砖,真正想在长期的工作中崭露头角,靠的还是快速学习新事物的能力。

行政处理能力:导师不希望一些行政杂务动不动都得来烦他,填表签字报账写推荐信什么的,力所能及的能帮导师处理好,会成为导师眼中的得力干将。

现在很多领域需要用到数学基础好、编程能力强的学生(不仅仅是工科专业),有这方面特长的同学很抢手哦。


JustinBerger


老师喜欢的学生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听话!千万不要小看这个问题,在你读研期间你的导师就相当于你的绝对领导,有哪个领导喜欢不服从自己命令的下属呢。

二、有自己的想法。可能有人会感觉这个要求和第一个要求重复了,其实并不是,听话并不代表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一个只会听别人的学生是不合格的,尤其是读研、读博,科研问题都是自己来整理。



三、要有足够的自学能力。老师不会把你的科研全部计划完全,只会给你大的方向,具体怎么做还是要自己去学习研究。

四、要有办事能力。这个大家都明白,在国内并不是你有能力就可以的,做事的方法很重要!

我的头条有很多关于研究生方面的问题,欢迎大家关注、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