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50-60后的老人现在最发愁的是什么?

新大风歌


5060后最发愁的是应当是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5060后父母的养老问题。5060后的父母还有一部份在世。如果父母身体好还好说,他们自己可以照料自己。如果身体不好,5060后就得想办法照顾父母了。有钱好说,请人照顾。如果没钱,你就得亲自而为之。如果你还在挣钱,而且又在离家比较远的地方,那你的身心就倍受煎熬了。一方面不能放弃现在的工作,一方面愧对父母。

其二,5060后自己的养老问题。5060后退休后能拿退休金的估计是一小部份,大部份没退休金。如果你家本来就富裕,那当然OK了。可大部份人还是在生活中挣扎啊!所以,这部份人能动的时候还得挣钱,父母在的要赡养父母,父母不在的,也得存点钱自己养老,是不?

其三,儿女婚事问题。5060后,子女现在没成家的估计也有一部份。儿女没成家,急啊!可你还真急不到点子上!因为在婚事上儿女不会听你的!你只是干着急!当然,有一件事可以办!那就是让儿女房子有车子也有。已经为儿女置办好了这些的5060后,就安心等着金凤凰飞到你家来吧!没有的,那就躬着背,像一头老黄牛样吭哧吭哧地继续工作吧!

其四,照看孙子辈。5060后子女成家了的,当然就有孙子辈。照看孙子孙女虽然是爷爷奶奶光荣而伟大的任务,可也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儿啊!有快乐也有痛苦!照看好了,儿子女儿媳妇女婿不会对你感激。没照看好,呵呵,有得你受了!还有,说不定你那两个养老钱也会搭进去,用句俗语形容,那就是丢进水里泡都不鼓一个。么办?凉拌!负重前行,痛并快乐着!

5060后操心的事还有很多很多,这只是几个主要方面。问题是这几个方面,并不是分时段进行的,说不定同时或交叉着存在。全部扛在身上?你还活不?前几年老在喊小学生要减负!我觉得5060后也要减负!留点空闲留点时间留点钱给自己吧!亲爱的5060后!


生活万花筒


五0、六O后的人现在是60岁以上和正进入6O岁的人了,这部分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的人,他们吃过苦、受过难、经历过很多运动,生在红旗下,在党的风雨中锻炼成长,为祖国的今天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这部分人是今天的功臣。这部分人按道理说应该是拿着退休工资和即将拿着退休工资享受清福的了。可是,现实很骨感,真正能拿着退休金的不是很多,绝大多数至今以每个月几十块钱的养老金在过日子,所以这绝大多数的这部分人还在为自己的生存奔波,拼博。但这部分人是去哪儿做事,都是不受接待、不受欢迎的人,因为他们年龄大了,手脚不麻利了,眼睛视力不太好了,脑子反应迟钝了,耳朵听力不大好了。而这部分人的子女也正是已成家和待成家阶段,现在这个社会阶段,谁都明白,没钱,寸步难行啊😁!用现在流行的话讲有房吗?有车吗?有存款吗?更别说自己生病了😷。

社会上的大街小巷里拿着扫帚扫大街、工地上搬砖的,到处都是这部分五O六O后的身影,他们拿着最低的工资,却干着又脏又累的活,还相信那一天没话干就没饭吃,可又有谁为他们去考虑过??他们愁的是什么?愁的是怕生病。愁的是一睁眼,没事干,就没有饭吃,愁的是我还有子女的婚事未了,而死不明目。

说白了,愁的就是手中没钱。为了钱,怕与钱吊链子。

总希望专家出来说句话,可这样的专家不知道在何方???????


江明59049


这批老人大至分两类。一类是城市中的退休职工。对于这些老人,首先,养老是个大问题。比如50后,他们绝大部分都是一孩化老人。一对小夫妻在养育自已孩子的同时,再去照顾四位老人,困难很大。50后老人,因退休较早(大部分都是下岗人员提前退休),退休金低,基本都在平均水平以下,二千元左右。目前,公办养老院几乎没有。而绝大部分民办养老院,最低收费也要四、五千元。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因经济条件限制,只能选择“居家养老”。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困难也会越来越大。

没病还好,如果有病,那就如同天塌地陷的灾难。天文数字的医疗费,相比只有二千多元的退休金,对于多年下岗没有多少积蓄的老人来讲,经济压力之大可想而之。

另外一类是生活在农村的老人。与城市老人相比,有利的方面在于多数老人不止一个孩子,另一个有利条件是掌握着一定的生产资料----土地。但是大部分老人没有退休金,或有很少的并不能养老的“养老金”。这些农村老人与几千年以来的老人相比,养老生活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如果土地不足以使生活更富裕,儿女们必须外出去打工。那么,这些老人的生活比起祖先们的养老生活,在某些方面,比如精神生活上,可能会更孤独、更无奈、更困难。


贳酒共醉


我今年整好50岁,退休四年了,每月退休金3000多元,身体很棒。不敢想象啊,转眼就是年过半百的人了,要说发愁就两个方面,我给大家说道说道。

1、儿子的婚事。

他已经25了,现在去国外读研了。走之前领了个小对象回来让我们看,姑娘家是山东农村的,和儿子是国内校友,比儿子小四岁,看着是能说会道,比较精明。儿子和她正好相反,虽然学习很好,但人感觉有点木讷,他妈说他学习学傻了。在三门峡给他准备了一套房子,这次回来让他们去看看房子合适不,小对象竟然说我们毕业了不会回到这个地方的,把我们两口气得不轻,我没好气的说不回来也得给你们留一套,总不能回来去住宾馆吧。

我们两口也没攒下什么钱,看现在这个情形儿子回国就要去一线城市,面临的首个问题就是买房,估计连个首付都不够,给儿子打电话让他跟小对象商量一下看她家能掏点钱不,儿子一句话就给回绝了,说她家是乡下的,就靠种点苹果维持生活,根本没钱。我们两口商量不行就回老家去住,把市里面的两套房子买个100多万,先不和儿子说。前几天已经把一套房子卖了,好在让人欣慰的是现在一线城市房价降了点,至少不涨了,让我们也看到了希望。

2、我们两口的养老问题。

我们这辈人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这代孩子有一些共性就是任性自私、自理能力不强。我们将来老了根本不指望他们来养老,两口子都有退休工资,也有医保,平常互相照顾着,实在是都走不动了就去住养老院,一日三餐有人伺候,没事了可以和其他老人一起聊聊天,也挺好。病重了如果生存太痛苦,就放弃吧,这点大家都要想通,人总是要去世的,不过是时间早晚问题,与其活着受罪,还不如早点离开这个世界吧。有时候我们两口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越说问题越多,最后总是说不再去想了,越想越难受,活一天就开心一天吧。

天天为了这两件事发愁也不是个办法,说不再想可一安静下来还是会去想,看着有的老人快乐的上公园散步打太极拳,没有一点忧愁,我还是很羡慕他们的。


上官天竹


这也算是家丑!从来没与别人说过,我们老俩就默默扛着。我是50后今年65周岁,最发愁的事儿是看外孙子,女儿上学较多,博士后毕业就近30周岁,她32才有孩子。我是60岁,老伴57周岁有外孙,好容易带到5周多了,又有了老二了。真是暗无天日!亲家母耍混横竖不管,给她儿子(女婿)气的也不搭理他父妈!闹得很僵!您们不知,我那亲家母是某市大商场的,退休后信佛教了,不干正事,整天往庙里跑,亲家公是正团职转业某市政府退休干部,他的养老金和退役补贴,她都霸着不给老公,全部捐给庙里了。姥姥,舅舅都在,谁也没有办法阻止!小两口在北京安家买房几百万的费用,亲家公只拿出自己打工的攒下的8千元来。亲家母电话叫嚣别找我,我没钱我都给你们许愿了!孙子五岁多了她没见过一面。只是囊中羞涩的爷爷抽空看看而已!


用户9459589453029


我就是60后的老人,我觉得生在中国,长在中国非常的幸福。退休后有退休金,虽然退休金不是很多,但够吃够喝。大病有医保,小病去社区。我知足,幸福无比,我一点也不发愁。我感谢党和祖国。点赞👍👍👍


手机用户55048189038


我认为50后、60后老人应该分成两种,一种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现在他们最担心的是自己的身体健康,因为他们的退休金很高,现在他们只想活得越久越好,收入滚滚而来!另一种是从企业退休的以及农民,现在他们最担心的是自己的经济状况,退休金太低,单单是养活自己尚且困难,何况上有老下有小的,如何应付?现在又是什么都很贵----日常生活支出已经不低,教育、医疗、住房更是贵得吓人!所以这第二种人最担心的是生存的问题----连最基本的生存都保障不了,还有余力去想其他东西吗?!


南山之溪


我今年六十七岁了,如果问我有什么愁事,说实话,眼下真的没有,身体一般,糖尿病处在初始阶段,只是餐后血糖高一点,还没有并发症,有稳定的退休金,老伴也挺好,女儿孝顺,是不是女人该有的我都有,所以真没啥可愁的,但是,我不敢想以后,在过十年,会是什么样子呢?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无论我和老伴谁走在前面,剩那个都生不如死,再就是对死亡的恐惧,对死,没什么可怕的,生命有生就有死,怕的是死的痛苦,所以我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看到我们国家对安乐死的法律出台。


老娟子


说实在的,农村50后,还是60后的老人,对于养老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么在意。毕竟“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不行孝道,不赡养老人的仅仅是个例。绝大多数的儿子,甚至是女儿都会竭尽所能,让老人安度晚年生活。老人们认为只要有儿女,儿女有幸福的家,那也不需要有什么顾虑了。



那么,这两个年龄段“老人”最发愁的是什么呢?通过身边的例子和老人们的“心病”透视,原来是怕儿女有“婚变”,或者还没有成家。

“离婚潮”已泼及到城市,甚至是农村

过去,男女青年只要结了婚,就“情定终身”,不离不弃了。若想离婚,或者要离婚,单就世俗的眼光和众人的闲言碎语足以让你“窒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婚姻观念被彻底颠覆。离婚,不再那么骇人听闻,似乎已经司空见惯。“过不到一起”,几乎成了离婚冠冕堂皇的理由。还有诸如,“出轨”了,打工被“外面的世界”诱惑了,好逸恶劳,秉性难移,失去耐心等等的原因,两个人还是分道扬镳。做为50、60后的“老人”,他们受莫能助,又无可奈何。毕竟儿女都是中年或“而立之年”的人了,又有对孙辈们的牵挂。这破碎的家,该怎么办?常常夜不能寐,愁断肝肠。


找对象是不能不面对的难题

都是50、60后的人,就希望看到儿孙满堂。只要儿女到了婚嫁的年龄,总是嚷嚷着早点结婚组建家庭。也是啊,在城市里,30岁还说“适龄”,而在农村,就是大龄的人了。本来农村就波男多女少的现象困扰着。又有许许多多的青年人外出打工,好多女的还“外嫁”了。农村结婚彩礼就是‘个“拦路虎”,动辄20多万,甚至更高,还有不少花费的婚礼用品。若是遇到个要城市楼房,要小车的,即使砸锅卖铁也不能应对,不得不借、贷,又是半辈子的负债前行。这个,按“老人”们的说法,好歹媳妇娶进了门,儿子不会再打光棍。至于账、债,慢慢的还呗!


往往事与愿违,有些50后、60后的人,还有子女没有成家的。儿子找不到对象,确实也情非得已。还有女儿愁“嫁”的,这主要是一些离异的,抱定“不嫁”,还有“高低不就”的未婚女,30多岁,仍待嫁闺中。都是农村人最忌讳的年龄,这可是他们操碎了心。自己还算康健,要么种地收粮,要么外出打工,家里有人照看着,也有零碎钱垫补家用。一旦自己体力不支,或者病了,这让孑然一身的孩子们怎么去面对他们的生活?更可悲的是后继无人,这如何是好?结婚彩礼高,花费大是一回事,孩子们找不上对象才是最发愁的。


目前,50后、60后的人,本该享受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即使苦点、累点,这心里还是热乎的,也有“底气”。如果孩子们遭遇了“婚变”,或者找不到对象,结不了婚,这比自己的养老问题还发愁。有没有同感的呢?

【#为生活而提神


为生活而提神


我本人是62年出生的,经历了太多,现在快60的人了,也算是上有老下有小,独生子女是89后,很有想法,我倒是不愁养老,社会发展很快,我怕跟不上趟,怕自己思想老化,本人自己现在还行,还在努力工作,加油吧60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