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的城隍廟,過去曾經有兩個,一個曾有南寧人慘痛的歷史

南寧非常繁華的三街兩巷,有一個供人朝拜的地方,這個地方叫城隍廟。


南寧的城隍廟,過去曾經有兩個,一個曾有南寧人慘痛的歷史


城隍廟是人們平時喜歡逛的一個地方

南寧的城隍廟,過去曾經有兩個,一個曾有南寧人慘痛的歷史

這個繁華之地,平時人們j蜂擁而進,現在特殊時期,應該寂靜了

南寧的城隍廟,過去曾經有兩個,一個曾有南寧人慘痛的歷史

城隍廟正常開業時,有許多人前去朝拜


從外觀上看,很明顯,這是一個新修的廟。

南寧的城隍廟,過去曾經有兩個,一個曾有南寧人慘痛的歷史

這個廟竣工於2019年。


不過,說起這個廟的歷史卻非常古老了。歷史上,南寧有兩個城隍廟,一個是縣城隍廟,一個是府城隍廟。那麼,三街兩巷這個城隍廟是縣城隍廟還是府城隍廟呢?南寧市博物館館員黎文宗和賁小梅曾經撰寫了《清代南寧城的“府城隍廟”和“縣城隍廟”》,把這事說得很清楚了。這個廟是府城隍廟。

南寧的城隍廟,過去曾經有兩個,一個曾有南寧人慘痛的歷史

此廟是府城隍廟

南寧的城隍廟,過去曾經有兩個,一個曾有南寧人慘痛的歷史

廟裡有明朝的《重修南寧府城隍廟記》,這是新碑


據黎文宗、賁小梅考證:民國時期,南寧琅西村人莫炳奎在其所編著的《邕寧縣誌》中曾分別詳載有南寧“府城隍廟”和宣化“縣城隍廟”事,明確指出當時的南寧城中存在著兩座城隍廟,且兩座城隍廟有著各自不同的供奉神祗。府城隍廟源於宋代的蘇忠勇祠,其中供奉的城隍神為宋代邕州知州蘇緘。蘇緘因誓死護衛邕州城、城破後又舉家自焚而不為俘虜,故被官方及民間追奉為城隍神。縣城隍廟則以宋代邕州州守劉初為城隍。

南寧的城隍廟,過去曾經有兩個,一個曾有南寧人慘痛的歷史

府城隍廟是為紀念守城而死的蘇緘


宋熙寧九年正月十二日(公元1076年3月1日)南寧被入侵的交趾兵攻破。城破後蘇緘依然率領士兵進行巷戰,為“義不死賊手!”,他先殺全家三十六人,然後自焚。敵軍破城後大肆屠城,先後殺害了邕州軍民五萬八千餘人。這是南寧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希望人們要記住這段不幸的歷史!

傳說交趾後北進時,見“蘇皇城領兵來報怨。’害怕而退。人民為紀念為國而死的蘇緘,故建廟祭之。

南寧的城隍廟,過去曾經有兩個,一個曾有南寧人慘痛的歷史

城隍廟裡的順風耳


至於縣城隍廟,根據碑文記載,宣化縣(南寧歷史上的縣名)城隍廟始建於清乾隆乙酉年(1765),是為紀念宋邕州守劉初建城之功而建。宋皇祐年間,時任邕州州守的劉初在唐邕州城西北約一公里處另擇址修築了新的邕州城。傳說,劉初剛開始築城時,屢築屢圮,後“夢神告以依蛇行之跡築之而成”。邕州民眾感念於劉初建城之功,因而將之“附祀於府城隍廟”。

南寧的城隍廟,過去曾經有兩個,一個曾有南寧人慘痛的歷史

城隍廟的千里眼

《南寧府志》《邕寧縣誌》等載府城隍廟“建於明洪武初”,這比縣城隍廟要早。這個修建,實際上是重建。

南寧的城隍廟,過去曾經有兩個,一個曾有南寧人慘痛的歷史

城隍廟裡人流量較大


元代張良金(至元時人) [曾撰寫了《南寧府城隍廟碑》,此碑說明,南寧府城隍廟至少在元代就建有了。文載:“ 邕州城隍廟,創立於郡治之右,規模雖小,地勢高大,蓋依乎城之址為之。所以重建者, 會至元壬午之水災故也。”從此段文字看來,這次還是重建的,真正建廟時間也許在宋代就有了。


南寧的城隍廟,過去曾經有兩個,一個曾有南寧人慘痛的歷史


  明代蘇 浚《重建懷忠蘇公祠碑》 :“ 無幾交人復亂,忽兵四面集,若霆若飈。交人驚曰:‘蘇城隍兵至矣。’遂立解去,邕 人立廟以祀。賜額懷忠,蓋特典也。“


南寧的城隍廟,過去曾經有兩個,一個曾有南寧人慘痛的歷史

府城隍廟裡的蘇緘,宋哲宗時為祠賜額“懷忠”

南寧的城隍廟,過去曾經有兩個,一個曾有南寧人慘痛的歷史

城隍廟免費對外開放,遊客如織

南寧的城隍廟,過去曾經有兩個,一個曾有南寧人慘痛的歷史

城隍廟的神像

南寧的城隍廟,過去曾經有兩個,一個曾有南寧人慘痛的歷史

神像

南寧的城隍廟,過去曾經有兩個,一個曾有南寧人慘痛的歷史

雖然是古廟新修,遊客卻甚眾


無疑,城隍廟是南寧歷史文化的一個景點,拜祭城隍廟,可不要忘記那段歷史!不忘記歷史的人,才不會重蹈覆轍,


蔣廷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