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的城隍庙,过去曾经有两个,一个曾有南宁人惨痛的历史

南宁非常繁华的三街两巷,有一个供人朝拜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城隍庙。


南宁的城隍庙,过去曾经有两个,一个曾有南宁人惨痛的历史


城隍庙是人们平时喜欢逛的一个地方

南宁的城隍庙,过去曾经有两个,一个曾有南宁人惨痛的历史

这个繁华之地,平时人们j蜂拥而进,现在特殊时期,应该寂静了

南宁的城隍庙,过去曾经有两个,一个曾有南宁人惨痛的历史

城隍庙正常开业时,有许多人前去朝拜


从外观上看,很明显,这是一个新修的庙。

南宁的城隍庙,过去曾经有两个,一个曾有南宁人惨痛的历史

这个庙竣工于2019年。


不过,说起这个庙的历史却非常古老了。历史上,南宁有两个城隍庙,一个是县城隍庙,一个是府城隍庙。那么,三街两巷这个城隍庙是县城隍庙还是府城隍庙呢?南宁市博物馆馆员黎文宗和贲小梅曾经撰写了《清代南宁城的“府城隍庙”和“县城隍庙”》,把这事说得很清楚了。这个庙是府城隍庙。

南宁的城隍庙,过去曾经有两个,一个曾有南宁人惨痛的历史

此庙是府城隍庙

南宁的城隍庙,过去曾经有两个,一个曾有南宁人惨痛的历史

庙里有明朝的《重修南宁府城隍庙记》,这是新碑


据黎文宗、贲小梅考证:民国时期,南宁琅西村人莫炳奎在其所编著的《邕宁县志》中曾分别详载有南宁“府城隍庙”和宣化“县城隍庙”事,明确指出当时的南宁城中存在着两座城隍庙,且两座城隍庙有着各自不同的供奉神祗。府城隍庙源于宋代的苏忠勇祠,其中供奉的城隍神为宋代邕州知州苏缄。苏缄因誓死护卫邕州城、城破后又举家自焚而不为俘虏,故被官方及民间追奉为城隍神。县城隍庙则以宋代邕州州守刘初为城隍。

南宁的城隍庙,过去曾经有两个,一个曾有南宁人惨痛的历史

府城隍庙是为纪念守城而死的苏缄


宋熙宁九年正月十二日(公元1076年3月1日)南宁被入侵的交趾兵攻破。城破后苏缄依然率领士兵进行巷战,为“义不死贼手!”,他先杀全家三十六人,然后自焚。敌军破城后大肆屠城,先后杀害了邕州军民五万八千余人。这是南宁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希望人们要记住这段不幸的历史!

传说交趾后北进时,见“苏皇城领兵来报怨。’害怕而退。人民为纪念为国而死的苏缄,故建庙祭之。

南宁的城隍庙,过去曾经有两个,一个曾有南宁人惨痛的历史

城隍庙里的顺风耳


至于县城隍庙,根据碑文记载,宣化县(南宁历史上的县名)城隍庙始建于清乾隆乙酉年(1765),是为纪念宋邕州守刘初建城之功而建。宋皇祐年间,时任邕州州守的刘初在唐邕州城西北约一公里处另择址修筑了新的邕州城。传说,刘初刚开始筑城时,屡筑屡圮,后“梦神告以依蛇行之迹筑之而成”。邕州民众感念于刘初建城之功,因而将之“附祀于府城隍庙”。

南宁的城隍庙,过去曾经有两个,一个曾有南宁人惨痛的历史

城隍庙的千里眼

《南宁府志》《邕宁县志》等载府城隍庙“建于明洪武初”,这比县城隍庙要早。这个修建,实际上是重建。

南宁的城隍庙,过去曾经有两个,一个曾有南宁人惨痛的历史

城隍庙里人流量较大


元代张良金(至元时人) [曾撰写了《南宁府城隍庙碑》,此碑说明,南宁府城隍庙至少在元代就建有了。文载:“ 邕州城隍庙,创立于郡治之右,规模虽小,地势高大,盖依乎城之址为之。所以重建者, 会至元壬午之水灾故也。”从此段文字看来,这次还是重建的,真正建庙时间也许在宋代就有了。


南宁的城隍庙,过去曾经有两个,一个曾有南宁人惨痛的历史


  明代苏 浚《重建怀忠苏公祠碑》 :“ 无几交人复乱,忽兵四面集,若霆若飚。交人惊曰:‘苏城隍兵至矣。’遂立解去,邕 人立庙以祀。赐额怀忠,盖特典也。“


南宁的城隍庙,过去曾经有两个,一个曾有南宁人惨痛的历史

府城隍庙里的苏缄,宋哲宗时为祠赐额“怀忠”

南宁的城隍庙,过去曾经有两个,一个曾有南宁人惨痛的历史

城隍庙免费对外开放,游客如织

南宁的城隍庙,过去曾经有两个,一个曾有南宁人惨痛的历史

城隍庙的神像

南宁的城隍庙,过去曾经有两个,一个曾有南宁人惨痛的历史

神像

南宁的城隍庙,过去曾经有两个,一个曾有南宁人惨痛的历史

虽然是古庙新修,游客却甚众


无疑,城隍庙是南宁历史文化的一个景点,拜祭城隍庙,可不要忘记那段历史!不忘记历史的人,才不会重蹈覆辙,


蒋廷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