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下只能在家辦公?3個保持高效工作的策略(深度)

2020年的春節是不平靜的,整個中國上下只有一個主題,就是如何共同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

這次疫情還超乎所有職場人的意料,恐怕是近十年第一次碰上這樣大規模的延遲上班了。

很多公司都通知了在家辦公的安排,如果你為此感到開心,我可能要先潑你一盆冷水了。

最近老闆圈裡瘋傳著這篇文章《或許,你我離破產也就一兩個月》,講述了這次新型肺炎疫情可能會給多少企業,帶來多大的經濟損失。

有專家說疫情可能要到5月才可以得到真正的緩解,但在那之前,就會有大批企業因為現金流問題經營困難。

這意味著會有大批人員將面臨失業,而因為這次疫情導致的經濟下行,又會讓很多公司縮減成本,不再招人,重新找工作恐怕是難上加難。

摘自公眾號張桓投資筆記文章《或許,你我離破產也就一兩個月》

新型肺炎下只能在家辦公?3個保持高效工作的策略(深度)

從這段話,我們可以解讀出來的信息有:

1、今年找工作可能會很難;

2、促進了人人在家辦公的工作場景;

3、加速了在線副業賺錢、發展自由職業者的趨勢;

4、老闆和員工不再是僱傭關係,而是合作關係。即不再靠出賣勞動時間賺錢,而是靠自己幫公司解決問題獲得回報,企圖在公司混日子的人註定被淘汰。

這個時候,不僅老闆要頭痛,想要保住飯碗的職場人,更要給自己敲響警鐘:如何在這種非常時期,提高個人效益避免遭受企業裁員。

我整理了3點自由職業者在家辦公如何提高效率、增加收益的建議,希望能為各位提供有價值的幫助。


在家辦公,職場人可能會遇到的困難

很多人說羨慕自由職業者的生活,可以睡到自然醒,不用每天擠地鐵上班,不用周旋各種辦公室人際關係。

但其實我剛開始自由職業者的生活,1個月不到我就找朋友的公司借工位辦公了。

在家工作雖然爽,但除了要有強大的自控力,還需要抵抗各種“動態”和“靜態”的干擾,所以,這段時間在家辦公的你,可能會遇到以下幾個問題:

1、外界影響

你會發現居家住所,白天的噪音非常多,例如鄰居裝修房子的聲音、大聲說話的聲音、路上汽車經過的聲音,都會讓人抓狂,無心工作。

2、容易分心

即使沒有噪音,在家辦公也非常容易分心,寵物,鄰居,快遞,舒服的床和沙發,甚至書籍都會分散你工作時的注意力。

過多的干擾會讓一天8小時的工作效率,延長到12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完成。

3、難以進入工作狀態

無法出門的你,肯定是身穿睡衣,一整天都宅在家裡,這樣的休閒狀態,也會嚴重影響你工作時的積極性。

4、缺乏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分割

人是容易受環境影響的動物,對於自由職業者來說,在家工作的壓力其實更大,因為分不開工作和生活的場所,反而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時時刻刻都在工作。

上班時需要一個安靜嚴肅的工作場所,下班需要一個舒適方式的住家環境,如果兩者混為一談,沒有一顆強大的內心,是很難平衡好工作和生活的。

新型肺炎下只能在家辦公?3個保持高效工作的策略(深度)

5、自控力不足,降低工作效率

在公司上班都很難做到一天8小時都在工作了,更何況現在把工作場所放在了家裡,那是極大的考驗著一個人的自控力。

犯困了糾結堅持完成手頭的工作還是先睡一覺,

心情煩躁時糾結要不要繼續處理工作還是先玩一把遊戲放鬆一下,

工作累了糾結要不要留到明天再做也不遲......

以上種種的糾結都在無形中消耗了你的精力和時間,效率自然也大大的下降了。


在家辦公,職場人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1、給自己佈置一個合適的工作臺

我剛做自由職業者那會,是把餐桌布置成了我的工作臺,鋪上一張性冷淡風的桌布,放上幾本書,擺了一些工作用品。

關鍵是要離床夠遠。

千萬不要坐在床上用個床上書桌辦公的,不到半小時你肯定犯困。(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如果家裡沒有像樣的辦公桌,那就把床上書桌搬遠一點,總之就是要讓你的工作區域遠離那些能誘惑你的東西:電視機、床、沙發......

2、在家不要穿著睡衣辦公。

在家辦公,也要讓自己有個上班時的模樣。

換上平時上班穿的衣服,潛意識裡會提醒著自己:我是在辦公室,這是一個正式的場合,我應該專心努力工作!

新型肺炎下只能在家辦公?3個保持高效工作的策略(深度)

▲韓劇《兄弟今天也很和諧》中的哥哥為了保持一種儀式感,在家辦公也按時起床,穿西裝打領帶

拿破崙說過一句話:

你是誰,取決於你身上穿的這身衣服是什麼。

如果你穿的是一個普通士兵的衣服,那你的思維方式、行事方式、整個你所考慮的問題都是士兵那個層面上的問題;

如果你穿的是一個將軍的衣服,那你的氣質、氣場和你的思維模式可能就完全不一樣,就變成了一個將軍的思維模式和氣場,甚至你的氣質都有所改變。

新型肺炎下只能在家辦公?3個保持高效工作的策略(深度)

3、上班時間、午休時間、下班時間和在公司上班時一樣

就算在家辦公,也按平時的起床時間和開始工作的時間一樣,不要因為短暫的在家辦公,就打亂了原本的作息節奏,不然等到正式要到公司上班的時候,就很難調節過來了。

有些公司通知在線辦公時,要求員工每天都要在工作群裡按時打卡,這點是挺好的,值得借鑑。

所以這段時間在家辦公時,該上班就上班,該午休就午休,到了下班時間就休息,keep住自己的節奏感。

4、製造一些迅速進入工作狀態的儀式感

上班時,周圍同事開始工作的樣子,能讓你也同步進入工作狀態,但是在家辦公就只有自己一個人,最好也通過一些小動作暗示自己快速進入工作狀態。

例如在吃完早餐之後,衝一杯咖啡,放在桌上,就意味著,開工了。

或者擦一下辦公桌,聽一段音樂,微信上和同事打打招呼,都可以讓自己快速進入工作狀態。

5、開始工作前做一張to do list

在公司上班時,周邊環境能讓你清晰自己今天要做什麼事,但一個人在家時,沒有領導的監督和同事的提醒,很容易做著做著就忘記自己要幹嘛了。

所以每天開始工作前,用便籤列一張to do list(今日待辦清單)貼在電腦上,清晰自己當天的工作任務。

儘量記在紙上、電子設備上,別都靠腦子記,把大量短期記憶釋放出來。

這樣的清單也利於把工作任務分解量化,落實起來更容易。比如,今天要聯繫什麼客戶,瞭解什麼進度,要完成多少頁的策劃方案......

6、集中精力的工作,儘量放在上午搞定

在《整理的藝術》一書中提過一個不錯的觀點:每天集中精力只有兩個小時,儘量放在上午。

要增加時間的“質感”,濃度增加,產出增大。

這點無論是不是在家辦公,都可以嘗試下。

新型肺炎下只能在家辦公?3個保持高效工作的策略(深度)

7、每天下班前,和部門同事分享工作日報

每天完成工作之後,清點一下自己今日完成的工作內容,產出了什麼效果,整理一份工作日報,分享給部門同事和領導,這其實也可以讓別人覺得你是一個做事靠譜的人。

每天做一次工作總結,無論是不是在家辦公,這都是可以堅持的小習慣,它會倒迫你不斷思考: 你今天都幹了啥?又虛度了嗎?

8、其他各種提高效率的方法

介紹2個我自己在家辦公,提升效率還不會感覺疲憊的工作法:

1)番茄工作法

我是“番茄工作法”的受益者,一般是設置30分鐘倒計時。

設置的時間可以看個人以及學習項目的差異而自行設定,因為人進行不同項目,其所能維持的專注度是不同的。

人在精神高度專注的時候,時間只有15分鐘,而一堂課的專注時間是45分鐘,一場球賽的專注時間則是90分鐘。

這方法真的可以把一天的時間利用到極限,無論你是在家辦公還是在公司,我一個番茄鐘的時間是30分鐘,曾一天刷掉15個,真是爽爆了。

2)“換腦”休息法

工作是一種腦力勞動,當你在家裡寫了半天文章、敲了半天代碼,你感覺很累時,千萬不要去睡覺

睡覺能夠緩解身體的勞累,然而工作更多是腦子累,身體的休息並不能緩解大腦的疲憊。

用科學的角度解釋的話,就是當你在進行腦力勞動時,大腦皮層一直處於高度興奮狀態,但身體肌肉卻是處於低度興奮狀態,所以睡眠起到的作用很小。

你要做的是“換腦”,舉個例子。

你看了半天書,感覺很困很累了,這時候你別睡覺,你去做一個小時的數學題,你不僅會發現,當你切換到“做數學題”時可能一下就感覺沒剛才累了,很有可能你做完數學題,又能進入很好的學習狀態。

這就是“換腦”。

通過變化工作內容,讓大腦從一個區域興奮,轉移到另一個區域興奮,相應的原來的那個區域就會進入休息狀態。

換腦其實你沒有休息,你還在工作,只是工作的內容不同了。

我工作的時候累了,我不會趴在桌子上睡覺,不會對著窗外發呆,我會找幾篇好文章看看,半個小時後再次投入工作。


在家辦公,除了完成工作你還能做些什麼


在家工作,在保障效率和精力的前提下,其實你還可以多騰出一些時間,審視當下的情況,規劃一下自己的未來。

這是我在成為自由職業者之後開始意識到的,畢竟我們停下來就意味著沒收入了,為了生存,每天閒下來的時間都是在思考如何提高收入。

那麼,在這個全民“在家辦公”的非常時期,如何規劃好自己接下來的計劃呢?逆習君給你3個建議:

1、建立增量思維,摒棄存量思維

增量和存量原本是經濟學裡面的術語。

存量是指過去生產與積累起來的產品、貨物、儲備、資產負債的結存數量;

增量則是指在某一段時間內系統中保有數量的變化。

這樣說不好理解,換個問題:你的積蓄是存出來的,還是賺出來的?

存量思維的積蓄,是在每個月少得可憐的工資裡,攢著存出來,一旦丟了工作,就等於斷了經濟來源;

而增量思維是著眼於如何在自己每個月的收入基礎上再生出更多錢,理財是一種,投資自己也是一種。

一切存量,皆為虛妄。

與其固守日漸消融的存量,不如追求無限可能的增量,保持更新自己的知識和認知,學會用增量思維來解決問題。

新型肺炎下只能在家辦公?3個保持高效工作的策略(深度)

2、重新評估自己在現在崗位上的勝任力

“勝任力”這個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學教授戴維·麥克利蘭(David·McClelland)於1973年正式提出。

是指能將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與普通者區分開來的個人的深層次特徵。

如何提升自己的勝任力,以下是5條自我檢查清單:

1)是否對得起公司給自己的這份薪水?

2)是否在團隊中的表現做到了前10名?

3)是否通過自己的專業贏得大家的尊重?

4)是否具備有足夠的職業操守和修養呢?

5)是否有幫到領導解決或分擔煩惱?

前文也提到了公司和員工的關係將慢慢變成“合夥關係”,這5條清單剛好可以幫你反問一下自己:“如果公司裁員,你會不會是第一批出現在名單上的人?”

3、縱向提升專業能力,橫向跨界學習

任何時候,要想躲過被淘汰和被遺忘的命運,就要讓自己保持“鮮活”的競爭力,無論是對自身行業的專業能力,還是其他跨界能力。

這有個形象的比喻,叫“T型人才”

新型肺炎下只能在家辦公?3個保持高效工作的策略(深度)

“—”這一橫表示這個人有廣博的知識面,“|”這一豎表示這人專業的深度。

兩者結合起來,既有較深的專業知識,又有廣博的知識面,這類集深與博於一身的人才就叫T型人才。

因此,除了要深入學習自己的專業之外,還要學習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識。從點到線,從線連成面,逐漸擴大自己的知識範圍,讓自己做到無可替代。

新型肺炎下只能在家辦公?3個保持高效工作的策略(深度)

羅振宇說過自己有個心法:

時常逼問自己:“假如今天我們公司已經一無所有,一定要去幹的事情是什麼?然後我們就去幹那件事。

這個問題其實也反問我們自己,那就是:

假如今天你的公司倒掉了,你憑藉什麼可以找到更好的下一份工作?


以上內容,與君共勉。

最後還是要囉嗦一下,這段期間不要亂跑了,遠離人群聚集點,好吃好喝好睡,注意安全和防護措施。


作者簡介:藍浠,逆習號主,國際ISNS認證教練,天賦挖掘/個人品牌諮詢師。這裡是正能量爆表的逆境成長研習社,每篇原創文章都會給你3個錦囊妙計。唯有堅持學習,才能逆境重生,實現人生逆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