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普通人有什麼關係?

心藏一朵蓮


這個問題有點繞,可以從2方面來說說這事。

1.如果確定這個人是普通人,那麼跟藝術肯定是無緣的,為什麼呢?首先已經確定人是普通人,並沒有藝術天分,不能改變。

2.藝術來源於大眾的普通人,藝術是通過捕捉與挖掘、感受與分析、整合與運用等方式對客觀或主觀對象進行感知、意識、思維、操作、表達等活動的過程。主要表達方式有:語言、聲音、文字、繪畫、眼神、呼吸、肢體等。

現在比較吸引人們眼球主要有舞蹈。




傻大蘇


藝術能培養普通人的審美情趣和審美意識,提高大眾的審美水平!

美學家朱光潛教授說得很好。比如公園裡有一棵古松,木匠師傅總思考可以用它做什麼,這是實用的態度;植物學家就要把它歸類,弄清楚它是什麼綱目科,這是科學的態度;畫家、詩人總是思考怎樣用它表現出一種精神氣質,這是審美的態度。

實用的態度以善為最高目的,科學的態度以真為最高目的,美感的態度以美為最高目的。

這裡所說的審美的態度、美感的態度就是藝術,藝術的態度。許多人有一個誤區,認為普通人就不需要藝術,這是不對的。普通人也需要藝術,也需要審美。應該說,藝術和普通人也是緊密聯繫的。每個人每天都要洗洗臉,都喜歡穿得乾淨整潔一些,這就是對藝術最樸素的和最本能的追求。

時代進步了,溫飽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人們對審美的需求會越來越高,對“藝術”的追求也會越來越迫切。所以,藝術和普通人的關係會越來越緊密。生活需要美,藝術會讓生活變得更美!


金風359


藝術、藝術、藝術,只要說到藝術,就會很自然的讓人想到藝術家,藝術啟迪了藝術家的智慧,藝術家又創作出了各種形形式式的藝術作品,供人欣賞,藝術作品又反映了藝術家的藝術造詣,總而言之,就是藝術、藝術家、藝術作品及欣賞者之間的關係,問題來了:藝術與普通人有什麼關係呢?


藝術與普通人之間的關係

所謂的“普通人”,指的是藝術家或藝術工作者之外的那些人,包括男女老少,看似藝術與普通人之間也沒有什麼關係,因為對藝術不專業嘛,普通人就是屬於藝術的外行人,然而,事實並非這樣,反而,普通人與藝術之間有著很重要又密切的關係,

從人群比例來分析,普通人與藝術之間的重要又密切的關係,藝術工作者與非藝術工作者的比例雖然沒有一個具體數據,但是非藝術工作者的人群遠遠要比藝術工作者多的多,比藝術家還要更多,換句話說,藝術家的藝術作品都是由普通人買單,普通人才是藝術的“顧客”,也就是上帝,

雖然大多數普通人不熟悉有關藝術的專業理論知識,但是這並不妨礙普通人對藝術的審美,就憑藉“藝術來源於生活”這個事實,

普通人的生活經歷、人生閱歷,足夠可以或多或少的感受到一件藝術作品的寓意所在,至少作品有沒有感染力,還是可以感受得到的,

綜上所述,如果沒有那些所謂的非藝術工作者的普通人,對藝術的欣賞以及不同程度的喜愛,那些形形式式的藝術作品也就只有被扔在某個角落裡了,就像一塊過期的麵包,始終要記住,人們的審美決定了藝術的價值,沒有那大多數人去認可,即便天才藝術家的作品,也分文不值。



詩夜城主


藝術讓我們認識美呀,把人間的美放大

讓我們帶著發現美的眼睛,去認識世界

朝著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

哈哈哈,也不知道對不對,感覺自己又講大道理了



攝影師兼模特宋KK


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我認為藝術是精神食糧,每一個人都需要,普通人也需要。

藝術是上層建築。在古代,藝術是封建社會上層階級的玩物,普通人玩不起。藝術是娛樂,也是精神的寫照,它關照人們的生活,反映人們的生活,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陶冶人們的情操。

普通人也需要藝術。藝術對於人是平等的。藝術的形式多種多樣,可彈可頌可繪,藝術的感染力深入人心,它誇張、變形,它獨具魅力,它愉悅人,感化人,教育人,引導人。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慾,也有思想的追求和精神體驗的需要,藝術帶給普通人是最直接的形象體驗。


人人需要藝術的感化,普通人既如此。或許普通人的文化素養,藝術修養不高,但渴望藝術的滋潤與生俱來的,哼哼小曲,跳跳街舞,塗鴉心像,都是藝術行為的表現。

普通人需要藝術,藝術離開最廣大的普通人,就沒有生存發展的空間。


陳莊水墨畫家


照片咋樣



用戶3382819028248


馬雲說,動物有本能,機器有智能,我們有智慧。我們想說,我們重要的“本能”,是情感。接觸事物,獲得情感,或者“產生”情感,這是我們的本能。當不怎麼“情感”,或雲不太直接“情感”的,我們間接——通過間接的方式,也可以情感——產生情感,這是我們的智能。有人弄出來一些東西,總而言之是能夠讓我們“情感”*,這個是智慧,這些“東西”,我們叫藝術,應該是藝術品**。從本能,說到智能,再到智慧,甚至從“接觸事物”直到“獲得情感”,這既是一個過程,還是一個“真理”:理論,或者“學術”。我們暫且叫藝術理論。重點來了,“藝術理論”的“一部分”東西,我們“規定”叫做(從)“接觸事物”(到達)“獲得情感”。這也就是我們“藝術理論”的意思。藝術理論的“重點”。說嚴重的話,就是“真理”了。說淺顯直白,就是真實——“現實情況”。第六版《現漢》說“真實”是“跟客觀事實相符合、不假”。第六版《現漢》說“現實”是“客觀存在的事物”與“合於客觀情況”。並且,第六版《現漢》說“真理”是“真實的道理”……我們的道理或者“真理”,是“藝術理論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息息相關”。這是我們的觀點。總結前言推出:接觸事物,獲得情感,這是我們的真理。“我們的真理”及“我們的觀點”還有“我們的道理”,一個意思:我們的認識。(“事物”是藝術品,過程為“藝術”。過程包含感知,以致即到達情感。這裡就回歸到鮑姆加登所說的“研究感覺和感情的理論”***還是說“美學”吧。“事物”說嚴重了就是“客觀存在的事物”或者“現實”。……)從感知到藝術,這是一個“藝術工程”——通俗講就是欣賞過程。……請原諒,我們說得快了些。見諒見諒,為了方便快讀。從感知一步到達藝術理論。如果您願意不厭其煩,請繼續閱讀。下面簡單展開。這一段我們主要就是“從感知一步到達藝術理論。”(我們國家成立“藝術學”就不說了。意義偉大。或者“科學”。等等。不要說了。)*“情感”:也就是感知覺以後獲得“感情”。**“藝術品”:藝術形而下時候是藝術品——即“具體”的時候是藝術品;接下來叫感知即欣賞,後來或者最終目標“感情”,感情也就形而上了。藝術品在藝術裡面是基礎的東西。藝術品是形而下的東西(基礎),欣賞是過程或者“形而中”即“形而”之“中”(中間形態),感情是“形而上”(高級形式或者玄虛即虛幻)。***“研究感覺和感情的理論”:王朝聞主編《美學概論》第1頁。

為什麼說藝術理論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息息相關?

(誰能夠逃脫感覺與情緒及思維?)

Hello大家好,我是作者(我魚日南三四水),歡迎大家看過來。重點是藝術專業的同學們可以看過來。

(藝術專業的同學們可以關注關注啦——當做“視覺藝術概論”參考,試試可以嗎?)(我的意見是,“藝術理論”的同學們,必須“重點關注”。)(愛好“藝術”即“本質”或者“真相”的,“快來啊”。)

本來是藝術理論無關緊要——只要藝術品:小品相聲、電影電視、書籍雜誌、網絡手機等等,就可以了。可是……誰能夠逃脫感覺與情緒及思維(的擺弄)?……情感建立在感覺或感知覺等等與思維“併購”以後——感知覺與思維——這兩種“電路”或者電流變成加強或稱整合為我們的情感——變化即生成你我的現在的情感:欣賞生成情緒!“藝術”“被迫”建立。……要說到藝術理論可以促進藝術品“建設”比如設計、升級、開發……簡直要界定、闡釋或者建立科學——藝術學,來說,科學理論,不會意義非凡一點點?簡單來說,發明電影,只是記錄或者為了記錄一些歷史事實,不是為了(您我)觀賞,我們要不要抗議,是不是隻是記錄史料太乏味了?一根筋了吧?發明電視,只是為了“觀賞”雷達的敵人入侵的戰機,不是為了我們要看電視劇還有新聞,我們要不要強烈抗議?網絡只是軍情(軍用),我們不止要抗議,還要表示強烈憤慨!手機只限於通話或者幾條條信息,誰(沒有app)不抓狂?WiFi根本就不需要了,連存在價值都沒有了。(脫離了民用的信息影像,)我們(生活中)沒有信息影像,簡直不可思議!(誰若不信,杜絕一天手機、電影電視、電腦屏等等試試。還若不信,連書籍報紙等等,或者雕塑、展覽、書畫等等一併“杜絕”下試試?)……

好像藝術與我們不沾邊。又好像,我們時時刻刻又離不開藝術:電影電視、手機電腦、app、網絡……有人說了,怎麼機器——那些個電影電視、手機電腦的,也是藝術麼?我回答:這是藝術的紙面化。也就是形式——藝術的形式。或者“展布”狀態。換雲:好像藝術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在形式上面來看。但其實,根本原因是,藝術理論與我們“切切相關”或確確實實時時刻刻。(好怕怕呀!藝術——“藝術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了,藝術理論怎麼還也是“相關”了呢?也還是“藝術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其實,簡單說,簡直是,我們太藝術啦。(“我們太藝術啦”——每個人都“時時刻刻”離不開藝術或者“感知覺”、“心情”等等。)

就“確確實實時時刻刻”來說,有一個遞進過程:感知覺→情感。細說——簡單細說:從藝術或者感知——又叫感知藝術,或者應該說感知到藝術,即欣賞吧,然後就,情感了。那麼地,“切切相關”,就不虛幻了。(從“感知覺”就到達“情感”了)

感知覺?“感知覺”是什麼?“感知覺”或:“觀感”(唄)!亦云感受。斯言而已。僅僅止限於字面所云。(簡單解釋感知覺)即五感。還是說五感為主吧。好了,回到了主題或藝術上面了。這是說的“感知覺”。“五感”就是主要的五種感受。五感是說“視覺、聽覺、味覺、嗅覺、皮膚感覺”*,而因為我們所說的是藝術或者是藝術這個大問題、甚而包括心情(情感)等等,是“大寫的藝術”**,所以,請原諒,我們這裡模糊或者混淆了感知、感覺還有感知覺什麼的用詞。應該還有分類等等。*“視覺、聽覺、味覺、嗅覺、皮膚感覺”:這是第六版《辭海》第557頁“感覺”之中的引句。**“大寫的藝術”:這是李心峰老師的語句或者“稱謂”;詳細參閱李心峰《加強藝術的基礎理論研究》;《文藝報》2014年1月13日第3版面。

“情感”咧?複雜了!這麼說吧,情感,很簡單,情緒唄。往復雜裡說,比較麻煩。首先“情緒”就很麻煩。比如您獲得了情緒。你好像不承認。因為,你獲得了快感。或者舒服什麼的。我沒有看到。隱藏起來了。這就不是情緒。還有,你反感(厭惡情緒),“獲得了情緒”,我看不出來,或者你沒有表現出來,也沒有“情緒”——不知道(我不知道),所以,您也是模稜兩可“您獲得了情緒”。這個時候,應該是心態。“心態”?沒錯!就是她。也就是說,“情緒”不可“包羅萬象”或者“包打天下”的。一言以蔽之,情感,反分為分類好多種或者方式方法、別屬的。簡單說,我們——我們還是下一段單獨展開“情感”的分類問題。當然“情感”還有“分為”的“方式方法、別屬”什麼的。

下面單獨說“‘情感’的分類問題”。

情感在學術或者權威上面解釋是什麼?我們就不要關注了。因為那樣就會扯羅得太遠了。“對不對?”“求證?”“你有沒有資格啊?”什麼的。我們所說“情感”的複雜性在於——簡單來說,我們還沒有“垃圾分類”,啊?不,是“學術分類”或“甄別系統”。簡單說就是“區分開”吧。具體講“區塊鏈”——“區別”、“塊屬”與“鏈接”。“區別”就是內觀和外觀。“塊屬”就是哪一塊或者某部分什麼的。“鏈接”唻?還是說聯繫吧。當然(“鏈接”)這方面比較“麻煩”,不說也罷。“塊屬”簡析一下子:您高興,這是一下子。當然了,您厭煩,這又是“一下子”。這麼兩個一下子——大約這兩個為主,構成了“一下子”。其實是三“下子”。即,還有一下子。簡單稱為“三把刷子”。其一(第一把“刷子”)我讓您“高興”了。其二(第二把“刷子”)您吃到蟲蛀的紅蘋果——酸苦還有辣澀什麼的,就會“不高興了”,這又是“一把刷子”。好像沒了。“兩把刷子”足夠用了。其實不然,(我們人類)其實是還有“一把刷子”,這一把“刷子”很重要。沒錯,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到非常重要。明白吧?“平常心”。沒毛病!就是平常心。也叫素常心態。可不是“舒暢心態”。(“舒暢心態”)這就滑到(其實是“劃到”)第一把“刷子”裡面去了。總結:我們“三把刷子”(別)在腰間。即我們心裡“三種情緒”。一會兒高興了、一會兒“不高興了”,一會兒“平常心”。平常心即不喜不悲、“無嗔無喜”?

簡單求證:我們得到了三種心態。(藝術的主要目的或“功用”主要在於“第一把刷子”即“高興”上面)

“‘情感’的分類問題”說完了。

下面該回到“區別”上來。

“區別”就是不確切。甚或不確定。為什麼這樣講呢?我們內心裡高興,或者高興不高興,我們不知道她“情緒”怎樣?怎麼樣?對吧?這樣說,我感覺,您會躁狂。為什麼?“她”高不高興,他不告訴我們,沒辦法,誰也不會鑽他心裡面看一下。我們只是看到了“‘她’高不高興”,不確切、不確定吧。這方面是“心知肚明”——各人知道。您看她“高興了”,不一定。她“笑逐顏開”,確實可能“不以為然”,假相,蒙您的。所以說我們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實——“真象”?真像可能大謬不然。即外觀表象不一定符合“她的心裡”(她心裡真實感受)。怎麼樣?暈乎不?亂不亂?確實是說得糊塗了。“斬除”亂象:情緒即“情緒”是我們的“表徵”,“心裡”是心理或者情愫即心態——“心態”也叫心態心境,其實是“感受”。這樣就明瞭了:外觀“亂象”是情緒,內因或內隱——我們看不到的是她的內心是情愫。沒錯,是情愫,我們沒辦法、看不到,確實不知道。“區別”不說了,還是“一言以蔽之”:情緒是我們看到的(表象或者表徵)“她的”面容面相或者笑容、笑貌吧,情愫是“心態心境”——各人感受、個人“心裡”等。(情感分為情緒與情愫即兩種“形式”)

我們再來說說情感的來源?“不用說了!誰還沒有?”是的!確實是的。每個人都有感受。問題是……問題是什麼呢?問題是我們都要“第一把刷子”——高興!歸根結底、歸根結底的“重點來了”——我們只要高興不要其他!但現實生活——“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孩子啊生活啊房子啊股票啊老闆啊職位啊等等他們TMD太骨感,以致我們被拖累、拖進“第三把刷子”泥淖——我們被拖進生活現實泥坑而(第一把刷子)高興不起來!往往是。往往是陷入、“深陷”(陷阱之中)其中不得出。比如有時候“身心俱疲”、“焦頭爛額”、“煩躁不安”、“房價大漲”、“股市又跌”等等“坑”太多啦。以至於“崩潰”、“蒙圈”、“懷疑人生”等等。當然“大神”不必——無辜的是小民往往被“吊打”。……也就是說我們往往是處於“第三把刷子”之中。我們也想解脫啊!對不對?關鍵是“煩人”“擾民”(生活壓力)不讓啊。生活壓力小了還有職稱、晉級、“升值”、“漲停”……!小康了還會“壓力”——自找。總的來說,即使是金領也不可杜絕“壓力”。“解壓”“脫套”的辦法有一個:藝術!(即)從感知覺方面“虐待”自己:看一場電影、野宴(野戰歡宴)、聚會……“緩解壓力”嘛!這時候,(我們)轉悠到了第二步驟(第一藝術第二感知覺第三“第一把刷子”):感知覺。重點來了,我們“強調”“藝術”,或者需要情感。比如“發洩”或者“緩解壓力”、“放鬆放鬆”……

第三的“三把刷子”——我們簡說完了。

第二的“感知覺”——前面剛剛提到一點點:五感。(具體五種感知覺或者五大感知覺系統可以百度、“度娘”)

第一——首要,是我們的“藝術”——歸根結底的我們(作者想說的)原因:我們需要快樂——娛樂或愉悅→小康生活或者幸福生活暨“快樂生活”!簡單說就是快樂地活著。現實社會或者也叫現實生活、生活現實、“實際情況”(實際生活)等等滿足不了我們、“無法達到預期”、實際需求,(解決不掉“快樂生活”即“快樂地活著”需求)怎麼辦?“藝術”一下子!藝術就是從虛假之中得到快樂。沒辦法,看一場電影,就是如此神奇,解決掉“麻煩”——忘了煩惱,抑或美餐——沒錯,大吃一頓,不是“吃貨”哦!但是、往往是美餐一頓、野宴等等還是不現實——代價有點高。虛假的光影啊(音樂啊)什麼的比較簡單——還是便宜吧,一點點電而已。喔,對了,還有(耗費)一點點時間!噢?好像言說(論證)到主題了?對咯!聰明一點,見好就收!鳴金收兵,下次再見!

回到本題提問“為什麼說藝術理論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息息相關?”

回答:因為我們需要藝術來愉悅一下自己!

或者我們需要明白藝術是怎麼一回事。(簡說就是我們需要藝術使自己開心一點點)(比如看個片子什麼的)


我魚日南三四水


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

1.懂得一些構圖與攝影,會讓拍攝的畫面,更有美感

2.服裝設計,讓我們擁有更多更美的衣服

3.將我們所熟悉的一切,用畫筆記錄下來,比照片更有魅力,因為它獨一無二,不可複製。我個人覺得,如果你將一面白牆上,掛上一件作品,你會發現這面牆活過來了,它有情感了,就好像一扇窗戶,我們透過窗戶,看見那邊的風景。


李羽白


藝術跟哲學、科學、宗教、教育等,都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探討藝術是什麼?作用是什麼?跟普通人又有什麼關係?首先必須明白文化是什麼。

目前,人們對文化約定俗成的看法是,文化是人類在整個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總和。可見,文化是智慧的產物,也是一種精神的財富。



如果從這個層面來理解文化,就能得出,文化是跟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智慧產物,是指導人類生活生產的寶貴經驗,擁有文化的人,就像一個人生智者,最起碼在生活上不會走過多彎路。

文化的作用如此,藝術的作用同樣也是這樣,跟人類生活早已融為一體。若再細緻分析,藝術跟普通人有這樣的關係。



其一,藝術可以提升普通人的文化修養和綜合素質。

優秀的藝術,是藝術家以形而上的意識形態創造出來的精神產品,往往飽含真善美和藝術家的崇高情懷,以此來教育和感化欣賞者。普通人若經常接觸藝術,總有一天會被藝術中的真善美所感化後,其修養和素質自然而然會提升。

普通人若從不接觸藝術,顯然,他的氣質,修養,素質,智慧也高不到哪裡去。



其二,藝術能提高普通人的審美能力和鑑賞能力,讓其變成有品位的人。

關於這一點,大家都深有體會,一個經常欣賞藝術的人,比如,閱讀文學名著,觀看名畫,聽名曲,看歌劇,等等,他們肯定要比普通人的品位高得多。

他們在長期接觸藝術的過程中,逐漸養成了良好的審美能力,精神得到昇華,對美好事物的感知力不是常人能比的。



其三,藝術能給普通人帶來精神上的震撼,增強意志力。

藝術作品由於是藝術家凝注自己的生命激情創作出來的,因此,它擁有獨立於藝術家之外的生命力。

古代留傳下來的那些經典藝術,雖然藝術家去世很久了,但當我們欣賞到他們的藝術作品,精神還是能被強烈感染。

比如,我們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是音樂大師聶耳在20世紀30年代所作,他雖然去世多年,但我們聽到那個激昂飽滿,鏗鏘有力的旋律,心頭自有一種豪情壯志,這就是藝術的魅力。


鴻鵠迎罡


藝術對普通人有提高審美觀的作用,能啟迪普通人們對藝術的審美情趣性的精神煥發。藝術是塑造藝術形象提高人們思想觀念的審美教育,具有提高普通人的精神境界的審美理想。



普通人只要對藝術有興趣愛好,對藝術有喜歡到執著的追求,就達到了藝術的審美教育的目的。普通人也有對藝術審美情感的需要,藝術家創作的藝術作品,要考慮到普通人對藝術的接受能力、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等,才能滿足普通人審美情趣的需要。



藝術是為普通人提供審美形象性的精神享受。既然是為普通人欣賞和享受的藝術作品,就應該是讓普通人看明白並受到審美教育。在我國有些藝術還不適應普通人欣賞,這就要求藝術家引導和教育普通人正確的藝術審美觀,使普通人的藝術修養能力不斷地提高。



普通人只能看通俗易懂的藝術,對於高雅而抽象的藝術看不懂無法欣賞。年畫和寫實繪畫具有逼真性的寫實、簡易明白、民俗風情濃厚、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現主題內容。戲曲、民歌、舞蹈有著風土民情的傳統文化藝術,深受普通人喜愛和追求,這才是普通人認同的藝術。藝術對普通人就是審美教育的價值,使他們在欣賞藝術中,享受到了藝術魅力的無限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