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美麗鄉愁 保護好達州傳統村落

每一座古村落都是一部經典的老電影,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浸潤著歷史記憶,保留著歷史文脈,是非常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中國傳統村落(原名古村落),是指擁有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的村落。它們雖經歷久遠年代,但保留了較大的歷史沿革,即建築環境、建築風貌、村落選址沒有大的變動,具有獨特民俗民風,至今仍為人們服務,具有突出的文明價值。傳統村落中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是中國農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遺產,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具有重大意義,具有鄉村旅遊發展潛力。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傳統村落衰落、消失的現象日益加劇,加強傳統村落保護髮展刻不容緩。為促進傳統村落的保護和發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於2012年組織開展了全國第一次傳統村落摸底調查。為指導地方做好相關工作,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印發了《關於加強傳統村落保護髮展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要求各地對已登記的傳統村落進行補充調查,完善村落信息檔案,根據《傳統村落評價認定指標體系(試行)》,建立地方傳統村落名錄。各級傳統村落必須編制保護髮展規劃,確定保護對象及其保護措施。
2012年以來,國家建立了傳統村落保護名錄,先後公佈了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據筆者瞭解,第一批認定的中國傳統村落,四川有20個,達州市沒有村莊入選;第二批認定的中國傳統村落,四川有42個,其中達州市達川區石橋鎮魯家坪村入選;第三批認定的中國傳統村落,四川有22個,達州市沒有村莊入選;第四批認定的中國傳統村落,四川有141個,其中達州市通川區金石鄉金山村、達州市大竹縣童家鄉童家村、達州市宣漢縣廟安鄉龍潭河村、達州市宣漢縣馬渡鄉百丈村、達州市萬源市秦河鄉三官場村這5村落入選;第五批認定的中國傳統村落,四川有108個;達州的通川區新村鄉曾家溝村、通川區檬雙鄉松坪村、通川區青寧鄉長梯村、萬源市玉帶鄉太平坎村這4個村落入選。

中國傳統村落的認定標準一般為現存建築有一定的久遠度,文物保護單位的等級達到標準,傳統建築的佔地規模、現存傳統建築(群)和周邊環境保存有一定的完整性,建築的造型、結構、材料及裝飾有一定的美學價值,並有對傳統技藝的傳承。另外傳統村落在選址、規劃等方面,代表了所在地域、民族及特定歷史時期的典型特徵,並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歷史以及考古價值,並與周邊的自然環境相協調,承載了一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近日,我們四川第四批省級傳統村落名錄正在進行公示,其中,達州市達川區虎讓鄉馬鞍村、達州市達川區沿河鄉高峽子村、達州市通川區新村鄉封口村、達州市萬源市竹峪鎮東梨村、達州市宣漢縣隘口鄉金銀村、達州市宣漢縣老君鄉龍鳳村共6個村落入選。
筆者通過查閱資料瞭解到,2017年達川區大灘鄉夏家壩村、大堰鄉黑洞村、大堰鄉金黃村、石梯鎮盤龍村;大竹縣清河鎮華光村、清河鎮平灘村、清水鎮駟馬橋村、童家鎮童家村;渠縣青神鄉平碾村、三板鄉神山村;通川區金石鎮金山村、金石鎮四凡村、龍灘鄉玉坪寨村、磐石鎮場壩村、青寧鄉長梯村;萬源市秦河鄉三官場村、玉帶鄉太平坎村、鐵礦鄉泥溪溝村;宣漢縣龍泉土家族鄉水古村、馬渡關鎮百丈村、廟安鄉龍潭河村共21個村落入選第三批四川省傳統村落名錄。

日前,通川區江陵鎮草廟村、新村鄉封口村、新村鄉綠萌社區;達川區虎讓鄉馬鞍村、虎讓鄉廟埡村、沿河鄉髙峽子村;萬源市竹峪鎮東梨村;宣漢縣隘口鄉金銀村、天台鄉赤溪社區、老君鄉龍鳳村等10個村落被列入達州市第一批傳統村落名錄。
據筆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達州共有10個村落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至少有27個村落入選四川省傳統村落名錄,以及10個村落入選達州市第一批傳統村落名錄。
傳統村落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生產生活智慧、文化藝術結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維繫著中華文明的根,寄託著中華各族兒女的鄉愁。
如:馬渡關鎮百丈村地處古巴人文化的中心地帶,農耕歷史悠久,旅遊資源豐富,魯班河、堰灘河、荔枝古道橫穿而過,四川省第三批自然與文化遺產地——馬渡關石林景區坐落於此。百丈村擁有完好的傳統建築群,民居大多依山而建,構造上多為青瓦屋頂、穿鬥木架構,以中間堂屋為軸線,講究左右對稱,是典型的川東農耕聚落。村內古山城遺址、李依若故居、劉家大院、紅軍工字樓等著名古建築保存完好,還有規模恢弘、雕刻精美的古墓。 百丈村文化底蘊深厚,古巴人曾在此繁衍生息,同時也留下了深刻的漢唐印跡,擁有許多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百丈村是川東民歌重要發源地,是世界十大民歌《康定情歌》的作者李依若的故居所在地,也是馬渡民歌活動最為集中的村落,更是四川省民間特色文化重要的集中地。

萬源市玉帶鄉太平坎村位於萬源、通江、平昌三縣交界地帶,該村三面臨水,四面環山。整個玉帶鄉太平坎村傳統風貌破壞較小,古建築類型多樣,傳統民居樣式獨具特色,現存穿鬥木結構院落98套,依山而建,錯落有致,掩映於叢林綠樹之中。其中,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建築10套,明清建築88套。保留完整的解家大院主樓、副樓及戲樓佔地面積1800平方米。由正房、山門、廂房、天井等33間房屋組成,建築佈局為四合院小天井,石板鋪地,雕花門窗,神龕、木窗、簷角花草裝飾。太平坎村現留存有規模恢弘、雕刻精美的古墓200餘座,其中秦朝時期整石古墓30餘座,後至清朝晚期各朝代的古墓,並有石刻文獻資料。太平坎後山的“陳老孺人墓”古蹟,據碑文記載,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如此大規模集中的古遺存均具有較高的科考價值。
大竹縣童家鄉童家村,雖歷經近200年的風風雨雨,大竹縣童家鄉童家村“江家老壪”那些亭臺樓閣仍基本保存完整,體現了當時的建築風格。走進“江家老壪”,只見青磚上垛,堂屋二進,階沿、天井、地壩一律條石鋪就,整齊有致,處處浸透著歷史的厚重。穿堂過院,青磚碧瓦,雕樑畫棟,均為抬梁式、硬山頂的全磚木結構,雕飾精美,用料考究。一字形、三合院、四合院讓人如進迷宮,時至今日仍不失莊重典雅。而明溝暗渠排水系統更讓人感嘆古代匠人的高超智慧。該院落選址順應天然,依山就勢,自然飄逸,整體風格與地形地貌、自然環境和諧統一,體現出自然與人文融合的環境觀和生態觀,具有很強的閩南和川東北農村老式住宅的風貌特色,是研究閩南和川東北民居建築不可多得的實物。

達川區大灘鄉夏家壩村謝家灣花屋大院是一座距今200多年的傳統村落,位於夏家壩村,後靠青山,前臨平疇,中堂分明,山水環抱,是川東形勝之地,達州世外之桃源。大院佔地2000多平方米,由湖廣填川時的謝四老爺著手開始修建。據介紹,當年謝四老爺兄弟3人,經過長途遷徙,選擇這裡定居並修房造屋,經過多年的努力,建成一座鎏金溢彩的三合院。謝氏家族,也曾顯赫一時,大院左旁小山上謝氏祖墳墓碑留下的“皇清待誥”、“皇清待贈”可見一斑。謝家灣花屋大院為穿鬥式木結構三合院,共有12間,其中正廳5間,兩邊是側房、朝門、圍牆、馬棚等。三合院中間為300平方米左右的石砌地壩。目前,保存較完好的房屋10間,留有木刻、石雕103處。大院的正廳、橫樑、斗拱、花門、窗欞,以及石柱上都有精美的石雕和木刻,而木刻最多、最工。這些雕刻題材廣泛,有人物、山水、花卉、禽獸、魚蟲、雲頭,以及各種吉祥圖案等,人物題材方面主要表現的是戲曲人物、古代英雄、神話傳說中的人物等,木刻層次繁複,人物眾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外部鑲金,描述的人物、動物、景緻活靈活現,如身臨其境一般。大院左起第三間屋外木柱上的《天兵天將下凡降妖》木雕,更是讓人感慨古人的鬼斧神工,同時也讓人拍案叫絕。

近年來,由於城鄉建設進程加快、大量農村人口外出務工,傳統建築缺乏日常維護和合理保護,遭受到嚴重的自然損毀或人為破壞。在達州,大量雕刻精美、風格獨特、極具川東民居特色的傳統建築或民居院落正逐漸消亡。
四川省首部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地方性法規——《達州市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條例》已於2017年12月1日四川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七次會議批准,已於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我們大多數人的祖輩來自農村,傳統村落充滿了濃郁的原始鄉土氣息,保護好傳統村落就是留住鄉愁!
達州市入選的國家、省、市傳統村落將會進一步喚醒社會各界對我市傳統村落保護的自覺性和榮譽感。
當前,應該加快編制國家、省、市傳統村落保護項目規劃,更好地對傳統村落進行保護。加強對這些傳統村落進行消防火災隱患排查,加強消防宣傳力度。
截至目前,達州市範圍內已有兩處傳統村落被燒燬。2019年8月19日下午4時許,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今年6月被住建部、農業農村部等六部門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通川區檬雙鄉松坪村屈家大院發生火災。事發後,當地居民組織滅火,但由於木屋易燃,且現場設備有限,未能及時阻止火,大火迅速蔓延,把毗鄰的兩座院落也引燃了。事發地所在的檬雙鄉,距離通川城區有40多公里,接到報警後,消防救援人員在起火半個多小時後才趕到現場,最終通過努力將大火撲滅。但由於起火的房屋屬於木質結構,基本已全部被燒燬,且無法恢復。此前的2016年8月30日,一把大火將達州另一處古村落燒燬,起火的地點是萬源秦河鄉三官場村三合大院。被燒的王化成老宅古建築建於民國時期,面積約500平米,九間房屋組成典型的川東北木結構三合院。該村於2015年申報國家第四批傳統村落,2016年12月被列入國家第四批傳統村落。

同時,加大對國家、省、市傳統村落落實監督管理責任主體,建立保護管理機制,進行合理的利用;在當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同時,對有條件的傳統古村落進行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實現傳統村落的可持續發展,傳承鄉土文化。
留住美麗鄉愁,保護好達州傳統村落!(文:筆輝巴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