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暖趋势遭遇疫情突袭

回暖趋势遭遇疫情突袭

事件:中国1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0.0,前值50.2。

点评:

2020年1月PMI录得50,环比回落0.2个点,连续第三个月位于临界点及以上。从分类指标看,13个分项中有7个回升(比上个月少2个),其中:生产经营活动预期(+3.5)回升程度最大,其次是原材料购进价格(+2.0)、在手订单(+1.3)、产成品库存(+0.4)等;而生产(-1.9)、新出口订单(-1.6)的回落幅度较大。

回暖趋势遭遇疫情突袭

具体地,我们对数据的理解如下

①1月PMI特点:节前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一度改善。1月PMI“在手订单”大幅上升1.3个点,这其中,有一部分是节前需交货的订单。但今年春节时间太早,留给企业在月内赶做节前订单的时间并不多,一些企业已经提前赶工(体现在PMI分项上12月生产强劲、而1月生产回落)。所以,仅是“节前”订单不足以支撑,其中应该还有较多的“节后”订单。

另一个明显上升的PMI分项是“生产经营活动预期”,上升3.5个点。企业信心增长,客观上,可能与在手订单(尤其是节后订单)充足有关,即节后一段时间的生产经营有了订单保障;但主观上,以史为鉴可以发现,企业信心在春节附近最容易增长。

例如,2013年以来该分项升幅最大的月份依次为2014年2月(+10.5)、2013年2月(+8.7)、2016年1月(+6.7)、2015年2月(+6.6)、2019年2月(+3.7)、2020年1月(+3.5),都在春节附近。换言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在春节附近“惯性”好转,驱动企业积极行动,这可能也是年初经济常出现“小阳春”的因素之一。

回暖趋势遭遇疫情突袭

②但是,1月PMI对疫情冲击尚未充分反映。2月通常是PMI数值在年内的最低点,这与春节停工以及节后复工需要一段时间有关。但就今年而言,2月PMI跌幅可能远大于单纯的季节性因素(2013年以来,2月PMI环比降幅平均在0.3左右),原因包括:

回暖趋势遭遇疫情突袭

其一,由于采样时间,疫情并未充分反映于1月PMI。企业一般在每月22-25日就相关信息填写调查问卷,之后经过上报、审核、汇总,由国家统计局在每月最后一日发布PMI数据。也就是说,PMI反映的实际上是从上个月26日至本月25日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本次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卫健委1月20日起进行每日疫情通报,之后影响加速扩散,所以从时点来看并未充分反映于1月PMI之中。

回暖趋势遭遇疫情突袭

其二,多地延迟企业复工时间。1月26日国务院批准将春节假期延长至2月2日,随后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又陆续发布通知,进一步延迟各类企业复工至2月9日,而湖北延迟至2月13日。与此同时,对于停工期间的工资待遇,以上海为例,规定对于休息员工按标准支付工资、对于承担保障任务上班或在家办公的员工按加班或2倍支付工资。这对于企业而言,意味着生产停滞的同时,薪酬负担也较大。

回暖趋势遭遇疫情突袭

其三,下游需求受到广泛影响。如前文所述,1月PMI在手订单上升1.3个点,其中较多可能为节后订单。就工厂而言,由于复工时间推迟,这批订单的交货难度较大,加之1月PMI原材料购进价格较高,环比上升2个点,若有损失,成本较高。就订货方而言,由于下游需求受到广泛影响,内销与外销难度也会较大。所以节前的乐观预期在节后将很可能遭遇大幅反转。

③向好趋势恐遭疫情突袭。我们在此前的报告中提示过,如果将PMI从一个环比指标转化为同比指标,转化后的PMI同比更能反映经济的“趋势性”,与名义增长走势一致。2019年9月以来,我们先后看到:其一,中国财新PMI同比在9月筑底回升;其二,中国官方PMI同比在11月筑底回升;其三,全球PMI同比仍在下降,但已经接近历史低点。按照历史经验

中国财新PMI同比领先全球PMI同比6个月左右,我们原有可能在2020年一季度末看到全球PMI同比筑底。

回暖趋势遭遇疫情突袭

未来,疫情防控的前景有三种可能性:一是,元宵节前后控制住发源地疫情,一个季度左右结束全国疫情;二是,类比03年非典延续6-8个月;三是,类比09年墨西哥猪流感(H1NI)在地理上的感染范围扩大,先是向北美扩散,继而波及全球。反映在PMI上,若2月PMI数值能维持在49.3以上,同比回暖趋势才能持续。

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客户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招商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招商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招商证券认为可靠,但招商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招商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

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招商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招商证券所有,招商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招商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