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20歲的畢業生,正在想掙錢的道路上迷茫著?

S沒有理想何必遠方


其實,是題主多慮了。現在的畢業生,在掙錢的道路上一點都不迷茫,你就不用操心了。據2018年畢業生就業統計,畢業生在選“理想”還是選“掙錢”這個問題上,2017年以前,選理想的畢業生佔53%,2018年已經大幅下降到32%。在掙錢的道路,畢業生們大步流星、毫不猶豫,直奔著高薪而去,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

應屆畢業生,在掙錢的道路,其實不迷茫,幾乎都倒向“金錢的懷抱”,基本是哪裡工資高,往哪裡去,與專業、與理想等等,開始遠離。也說明是一件好事,大學生,這些天子驕子,不再好高騖遠,都開始腳踏實地了,想多掙錢,這個沒有錯。

【一】看看大學生,當年高考是選專業還是選學校吧。選未來薪酬高的。

畢業後找工作,幾乎與專業只有一毛錢關係(專業完全對口的只佔12%),與專業完全不搭界的佔56%。本科選一所好學校,學風好,牌子硬,敲門磚大;碩研再選一個好專業,碩士起薪高。

【二】看看大學生,畢業後是選城市還是選學校?選社平工資高的東部城市。

你看這張圖,畢業生選擇城市意向,經濟發達城市佔比45%。雖然有些隨大流,但隨大流的人也不是傻子,不能簡單地看作是羊群效應,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好城市的機會多(佔25%,排名第二)、起薪高、發展空間大。

【三】看看大學生,本科畢業先就業還是先考研?當然是那種途徑工資高選哪個了。

能考研的儘量考驗,本科生已經滿大街了,本科文憑都水汪汪的了。看這張圖,碩研起薪平均比本科起薪高50%左右。根據職場實踐來說,許多核心專業,本科生髮展到一定程度就會遇到理論天花板,理論知識儲備不足,就是很難突破自己的天花板。

【四】最終落腳點,大學生選夢想還是選錢多?毫無疑問,選錢多的。

別責怪畢業生“見錢眼開”啊,這是人性使然。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務實了,2017年選個人發展空間的佔絕對優勢,高達53.5%。2018年畢業生選個人發展空間佔比大幅下降到32.5%,降幅高達40%,也就是說曾經看重發展平臺的畢業生中,有40%“棄暗投明”,投向了金錢的懷抱。

這兩年,無論是2017年,還是2018年,優先選擇“錢多”的人,居高不下,2017年選薪酬的高達55.1%,2018年選薪酬的再上一層樓,高達59.1%。談理想傷感情,談錢不傷感情。這個理念在95後腦海里影響很大。也許生活壓力太多,讓莘莘學子們更加務實吧。


職場火鍋


樓主真是多慮了,20多歲的大學畢業生,剛好是當今的99後,真不是我們想的那樣,思維和創新意識都特別強,至於迷茫暫且談不上,他們的生活環境不允許他們迷茫。

上個月單位給我招了一個專科即將畢業的實習生,98年的大小夥子,一個月給1500大洋,每天做的是美工的活兒,對於未畢業的學生來說,做得活我還是挺看的上眼的,只做了一個月,就跟我說不幹了,我們單位一向是員工提出辭職的想法絕不挽留,把他叫到會議室,跟他敞開心扉,推心置腹,問他為什麼辭職,他說:“我現在專科學歷,我覺得將來發展的空間太小,準備升本科”。

這個還是挺出乎我的意料的,雖然我知道他現在讀的是個沒什麼名氣的專科,考慮到他家裡雙親都是G務員,我說你這本科是自己考的,還是特殊渠道,孩子很實在說是花錢來著,我一聽接的是三本,我就問他自己畢業後怎麼規劃的,他說自己還是喜歡設計,準備將來進軍遊戲領域的美工或設計,確實以現在的水平來看,距離遊戲的設計還差的很遠,但有夢想就值得尊重,現在不行並不代表他將來也不行;同時我被小孩的這種職業規劃所感動和震驚,我想起我當時畢業的時候那可真是一頭霧水,獨自來到北京可真是迷茫和無助,糟糕到了極點,慢慢發展著才找到了今天的方向。

所以現在的99後整體來說,思維活躍,意識超前,整體還是不會太迷茫,主要也有下面幾個因素的關係:

一、生活條件優越,環境成熟

現在99後的生活條件可不比我們過去的艱辛,我上學的時候自己帶大饅頭、鹹菜,省吃儉用,可以說是原生家庭的貧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說到這點大家必須承認,農村孩子的創造力和思維發散能力真的不如城市的孩子,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優越,不愁吃穿,就想著怎麼把自己規劃明白了,而我們當時一心想的只有怎麼省錢等等,對於工作就是按部就班,迷茫加彷徨都是常有的事,而現在的孩子完全不存在這種情況。

二、和外界接觸頻繁,思維活躍

99後在上小學的時候就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機了,每天跟我們上班族瀏覽著一樣的訊息,接受著同樣的外界新聞,見識廣闊,少年就開始立志,可以理解為他們入市比較早,思維早已跟著潮流走了,而我們在步入大學的時候才和這些電子產品打交道,才開始接受外界的刺激,起步太晚了;所以他們的思維更加的活躍,創新意識更加的強。


對於99後的年輕人,在他們面前我始終有一種感覺,我遲早會被拍在沙灘上,他們哪裡會迷茫呢?


筆記簿杏豆


01

首先,迷茫是因為沒有方向。

確切來說,並不是沒有方向,而是方向太多,卻無從選擇。因為選擇了一個方向,就意味著放棄了其他的可能性。這就是機會成本。


以我個人為例。本人畢業於一所航運類院校,大一的時候,學校瘋傳做船員的好處:高薪、自由、環遊世界。

可以說大一到大三,我沒有任何迷茫,因為方向很明確:立志跑船做船員。

大三下學期,從剛畢業的做船員的學長那裡得到一些與預想不一致的信息:孤獨、辛苦,還要面臨海盜和惡劣天氣的威脅。

此時,我開始迷茫了。

我應該選擇做船員,還是應該去陸上找工作?船員的收入高,但是辛苦有風險;陸上收入低,但是安全有保障;做船員的風險真的那麼孤獨嗎?風險真的那麼大嗎?長遠來看,陸上工作的發展前景會不會比水上更好?

我的疑惑越來越多,變得越來越迷茫。

我意識到:迷茫,是因為假設和疑惑太多,而自己又沒有能力來鑑定這些假設的真偽,沒有能力來解決疑惑。


02

可見,走出迷茫,找到方向並做出儘可能正確的選擇,是一種能力!

這種能力,需要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如果你的能力達不到要求,那麼接觸到的信息越多,就會越迷茫。

而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實際經驗少的可憐,基本不具備鑑別的能力,所以很多時候只能人云亦云。

今天聽人說某個職業前景好,明天又聽另一個人說那個領域是夕陽產業。聽得越多,搜索的越多,也就越迷茫,越痛苦。

那麼剛畢業的大學生該怎麼做?

我的建議是,不要光聽別人說,更要自己去做。一個職業到底適不適合自己,只有去體驗了才有話語權。古人云: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客觀來說,只要走出去,就一定能有所收穫。你會認識不同的人,學到不同的知識、經驗、技能,而這些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你。

03

去做,可能會遇到困難,遭遇失敗,但是你至少知道了一些職場中的坑,瞭解了自己擅長什麼、不適合什麼。這些都是寶貴的經驗。

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學會反思。沒有經過反思的經驗,只是最低級的經驗。反思,是對經驗本身的一種思考。

比如說,一個人被領導辭退了。如果沒有反思,可能會簡單粗暴地得出以下結論:領導是個傻逼,不懂得珍惜人才。

但是如果加入了反思,就可能會做如下思考:領導為什麼把我辭退?為什麼不把其他人辭退?我跟其他人的差距在哪裡?怎樣才能彌補這種差距?

學會反思,挫折和困難就有了意義,它們變成一種自我成長的催化劑,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進而變得更強大。

因此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遇事多從自身找原因,多反思,才能發現缺點、改正缺點、提升能力。這樣一來,才能使自己積累到更多的有價值的經驗。

只有如此,才會為做選擇和判斷打下基礎,才能更好的幫助自己走出迷茫。


闊海在路上




正如奧斯卡經典電影《畢業生》中片尾曲《寂靜無聲》所描繪的圖景,20多歲的大學畢業生剛剛走出象牙塔般的校園步入社會,踏上掙錢的道路往往會感到迷茫與無助,彷彿是猶豫徘徊在十字路口。試問誰的青春不曾迷茫,這是種普遍的現象。而這種現象畢業生又該如何應對呢?

一.根據實際情況,創業直面未來

隨著大學畢業生數量的增多與社會就業壓力的不斷加劇,不少畢業生會選擇創業。

在國內“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裡,國家和各級政府出臺了在各個方面的優惠政策,旨在鼓勵與支持大學生創業,幫助大學生走好創業的第一步。

在這個環境下,對有著創業夢想的大學畢業生來說,從迷茫中走出去自主創業確實是一條掙錢之路。

對於大學畢業生來說創業有利有弊,創業之路任重而道遠,不是一般人所能及,創業不僅需要資金、勇氣與優秀的創業團隊,還需要堅韌不拔的毅力。大部分大學都會有自己的創業基地,幫助有著創業夢想的大學生們充分利用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入駐自主創業,他們有著經驗的積累可能會在創業之路上有更好的基礎。反之,並非所有大學畢業生都適合去創業,都能成為硅谷的扎克·伯克或是比爾·蓋茨,而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是否要以創業的形式直面未來,不斷髮掘潛能突破自我,在某一領域中成就一番輝煌事業。

二.考取更高學歷,搏得新“敲門磚”

每年的大學畢業季,許多大學畢業生就不得不面臨是否更深入學習、考取更高學歷與實現人生奮鬥目標的問題,這包括專科學生“專升本”與本科學生的“考研”。學歷的重要性已經不可忽視,當下就業門檻極高,學歷越高的人找工作就越容易,成功的幾率也就越大。通過獲得更高的學歷,可以搏得新“敲門磚”來增加自己的優勢。當今的學歷且會關係到多類社會福利,社會招聘人才的學歷要求也是水漲船高更深刻地影響人們對學歷的追捧。

除了可以增強就業優勢和獲取社會福利,大學畢業生考取更高學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更加光明的發展前景,為了現實的提拔晉升和工資待遇。於就學期間可以有更高的成就獲取機會,於就業期間有更大的升職加薪空間。

隨著社會競爭的越來越激烈與社會認可度的差異,憑藉著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大學畢業生選擇繼續深造,搏得新的強力“敲門磚”敲開更好的平臺,佔據更好的位置,帶來更廣闊的視野。

三.主動投遞簡歷,積極進入職場

大學畢業生主動投遞簡歷,積極進入職場應該是最多的人選擇走的路,沒有明確的目標陷於迷茫,不妨放棄徘徊不定考慮適當“隨大流”,畢竟有著充足的參考意見,有著穩定可視的大致方向,且風險較小適合初出茅廬的大學畢業生。

大學畢業生進入職場求職就業最大的問題就是高不成,低不就。雖然拿不出一份漂亮的簡歷,卻總是有著嚴苛甚至不可能的擇業條件。畢業生眼高手低倒也並非個例,可以說是普遍存在的通病。

憑藉著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專業技能,其實不難在行業裡混開。大學畢業生要學會適當放下身段,願意從基層一步一步做起。另外在明確自己的目標,瞭解目標公司的招聘需求後,切不能放棄任何一個投遞簡歷的機會,勇於去碰壁,去持續地投遞,去真實地展現自己。

即便一次次簡歷石沉大海也不能放棄希望,未來屬於你的那個位置還為你預留著,只要你繼續努力它或許就會在下一個路口出現。然而放棄,就真的再沒有機會了。

四.利用親緣資源,繼承家族產業

有不少的大學畢業生會覺得利用親緣資源,繼承家族產業是很“丟人”的,彷彿只有混不好才要回家繼承家產,好像這是下策中的下下策。

尤其是祖輩父母是有經營商業的,是接手商業,進行經營。其實不然,利用親緣資源可以讓自己擁有更可靠的人脈和相配的資源,不少年輕的大學畢業生也是從家業出發,利用親緣提供支持和情誼,繼承和發展家族產業成為行業翹楚。

儘管一定比例的家族繼承人明確表示無意繼承家族企業,然而必須要明確一點,子女接班繼承家族產業這並不可恥,也沒有值得羞愧的。不少國內外家族企業總是基業長青,世代得到領域內的重視與推崇。市場上行業競爭日趨激烈,而家族成員團結和睦,家人總是最親密的存在,最可靠的互相幫扶的團隊,產業也能夠得到永續發展。

以上是老夏對於這個問題的理解,參考實際情況給出些許個人觀點和建議,希望能為您提供些參考,歲月靜好,願你幸福!!!

歡迎【關注】老夏,每天分享職場規劃、運營技巧、思維邏輯,團隊管理的實戰類知識.

每天進步一點點,越多分享,越多收穫!


老夏分析師


大學生畢業後對錢途迷茫,這是現下普遍反映。

首先,現在國家重視教育,大學生日益增多,而且,很大一部分的大學生在校期間,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認為在校六十分,多考一分都是浪費,以至於自己的專業基礎並不牢固,參加工作時,對自己的能力沒有信心。

其次,經濟社會不斷髮展,各行業對員工能力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現在的高學歷人員也越來越多,企業為了更好的發展,往往看中的不僅是高學歷,更看中的是有經驗的人,所以對剛畢業的大學生,要求會更多,而且薪資待遇也會比較低。

對此,提上幾點小小的建議,也是我在工作中一點微不足道的經驗。

一、在校期間增強專業知識和技術能力,即便是參加工作後經驗有所欠缺也能很快的熟悉和適應,不要聽信別人說學習不重要學歷不重要的謊言,說這些話的人,基本上都是沒知識沒文化的人。

二、工作中注重經驗的積累和繼續學習,要保持如履薄冰的態度去工作,各行各業知識更新都非常快,只有豐富自己,才能增強自己的議價能力。

第三、眼光要放長遠,要有明確的目標。沒有方向感的工作如何不感到迷茫?比如入職到一個公司當小職員,你就要把自己定位到主管,站在他的層面上考慮問題,去學習。


你名字為什麼沒我長



jackykaren


對此,我想說兩點:一,年輕人還是要真正地先腳踏實地的幹。乾的同時也是提升自身智慧,心理,各方面素質的過程。很多事情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做,而是做了才有希望!在腳踏實地幹幾年,到成熟期真正悟透發展的規律後,要根據每個人自身情況,適時對職業規劃作出調整,以期未來有大發展!但任何時候切記不能急功近利,否則會功虧一簣。

二,在迷茫的時候,要多謙卑謹慎。不僅向那些成功的前輩,也要向那麼失敗的前輩吸取經驗教訓!切不可認為他們的時代已過,而盲目自大,目中無人!因為成功的路上你要闖過很多關,需要大量的經驗和做事方式方法來解決每個問題,避免走彎路。

總之,每代人的每個年輕人都有迷茫的時候,只是具體的東西不一樣!只要不斷的學習,努力,增強自己的悟性能力,一定會到達成功彼岸!真心希望說的這些,能幫到迷茫中的年輕人一點兒!


周勇77917


上大學就是為了賺錢?那直接輟學去做生意多好,為什麼要花時間讀書?


小兔學堂


二十歲畢業?我二十歲高中剛畢業,好悲催啊,我好多同學也是二十歲高中畢業啊,我們不是山區啊,就是普通的農村,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本科四年,專科三年,十五六年呢,二十歲也就是五歲上一年級,這個社會發展的太快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