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重点大学数量仅次于京沪,为啥感觉存在感不强?

魍殁


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陕西省为西部地区,经济水平远不及京浙沪地区。而全国绝大部分的考生集中在中部和东部,会选择去西部地区读大学的人比较少,自然导致陕西重点存在感不强。

陕西省重点大学数量确实很多,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虽然地处西部地区,但是这些重点的学的分数线还是比较高的,录取陕西省的一所985大学的分数完全可以去京沪地区上一所好的211大学,权衡之后,很多人会选择经济好的地区,经济好的地区机会多,发展前景好,更适合年轻人。

选择大学,谁都想去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所以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首先将西部地区的大学排除在外,就像当初自己分数不高,果断将沿海地区大学排除之外一样。经历过高考也接触过各个省市的同学,很多中西部省份留不住人才,成绩好的学生都往北上广深走了。印象中有不少同学以一个高过一本线的分数而选择去东部沿海地区读二本大学。


陕西省高校的存在感不高是实话。2017年高考有一好朋友去了陕西的西北大学,当时问他是否待在陕西省的时候,因为陕西这几年的经济发展比较快,他告诉我他将来要考研去江苏或者浙江上海等地区。可见陕西省的存在感确实不高。

最近这段时间在考虑是否要考研以及考研的院校时,有老师说考研调剂时西部地区的省份是会有很多名额的,很多高校的名额都招不满,竞争比较小,如果想保险一点就可以调剂到西部地区去,而陕西省正处于西部地区。


陕西省的重点大学数量真的不少,但由于处在中国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不上中东部的一些省份,造成了本省大学留不住人才,外省不愿意去的现象,这也正是陕西省高校存在感不高的原因。要想改变这种现象,陕西省首先要做的就是大力发展经济,成为经济强省!


Hello学长好


先说是不是,再回答你的问题。

陕西重点大学不是仅次于京沪。江苏也很多,江苏的重点大学大学又主要集中于南京。南京985有南大和东南,南大比起西交如何?东南比起西工大如何?最起码在分数上是高了很多。西交是老牌名校,南大更是,无论是历史底蕴还是现在,都是这样。

以前,大概三四十年前,西安是科教第三城,现在落后于南京武汉,京沪南武西。西安人乐于称道的优质大学和科研机构,南京武汉也有很多。但南京武汉有的不仅仅是这些,他们还有发达的经济,进十年武汉GDP在十名左右,南京在20名左右,西安是三十多年了终于挤进了一次前二十(去年),在经济落后时,还拿得出手的科研和教育就可以拿出来说事了,可是由于经济环境的差异以及国家战略的问题,西安在科教方面的地方也是下降的。

所以,一定要认清现实,看清楚差距才有发展的动力,如果还沉浸在几十年前或者一千年前的辉煌中,何谈进步?

最后,我陕西人,希望家乡越来越好。



数字用户被迫改名


实际上这个问题有两处错误,其一,若论重点大学数量,陕西还排不到北京、上海之后的第三;其二,高校存在感和地域有很大关系,你如果在陕西,肯定不会觉得陕西的大学存在感不强了。

高等教育第三城是谁?

北京、上海前两名毫无争议,谁是第三名呢?此前网络上有过争论,把一众城市拉出来对比,这些城市有:南京、武汉、杭州、郑州、成都、西安。

对比从各个维度进行,有高校数量、985数量、211数量、双一流学科数量、论文数量等等多个指标,最后没有得到统一的结论,几个指标对比下来,结果并不一样,只有相对的强弱。

从985数量上来说,陕西3所,确实是排在北京、上海之后的第三,但教育部已经说过,985、211都已经不再建设,要统一到双一流,所以从2020年开始往后,只看双一流了,在这一点上,陕西排不到第三。

高校存在感与地域的关系

近期清华、北大、浙大、上海交大都陆续发布了2018届学生的就业报告,可以发现非常有意思的一点,这些名校的毕业生就业时,留在学校当地的人是最多的。

比如清华北大学生第一选择地是北京,浙大是杭州,上海交大是上海。

这样经年累月下来,高校在学校所在地的影响力,其实是最大的,如果不在陕西,自然很难感觉到陕西大学的存在感。

陕西大学为啥存在感不强?

其实不是陕西的大学存在感不强,而是陕西存在感就不强。也不是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存在感强,而是北京、上海存在感强。

北京是首都、政治中心,上海是经济中心,大家在中学就学过政治经济学,为啥政治排在经济前面?因为政治决定了经济,而课本中还有一句话,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实,经济基础不光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几乎决定了一切。

所以道理很简单了,北京、上海不光经济强、文化强、科技强,啥啥都强,当然教育也强,陕西大学为啥存在感不强?因为不是政治中心,经济也不行。

所以啊,从上海交大整体搬迁过来的西安交大,经历了几十年后,毫无意外地被重建的上海交大超越,其他陕西的大学也都一样的道理。

结束语

想象一下,在一个经济一般的省份,冒出来一个超越清北复交的大学,可能吗?


超人爸爸说教育


陕西的确有不少优秀的大学,但绝不是仅次于京沪,不然你把江苏放哪里呢?至于说存在感不强,那是因为这些大学的基因就不张扬。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看看陕西的优秀大学有哪些,他们为什么都选择性的“低调”呢?他们的“低调”需要跟谁相比呢?

(缪老师在西安交通大学)

一、陕西优秀大学的定义和名单

所谓重点大学,是一种非常模糊的评价方式,毕竟新中国的不同时期,对于重点大学的叫法,定义本身就不同。那在现在这个年的,用什么来定义合适呢?还是用双一流的标准吧。

整个陕西有8所入选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的大学,其中前者3所,后者5所。前3所是: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后5所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空军军医大学。接下来缪老师分两部分介绍这8所大学。

(缪老师拍摄的西北工业大学)

二、前三所

①西安交通大学:这是一所典型的工科为主的985工程大学,老交大源自南洋公学,后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交通大学,另一部分在上海,也就是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

目前来看,上海交通大学的综合办学实力已经超越西安交通大学不少,且上海交通大学本身也是比较低调的大学(相对于同城的复旦大学,华东地区的浙江大学)。不仅仅如此,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挂名“交通”的大学,都比较低调

再者,看看西安交通大学的校训: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这根本也没有浮夸的基因呀。

(缪老师拍摄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②西北工业大学:这所工科为主的985工程大学,隶属于工业与信息化部,凡事工信部直属的院校,都带有一定的“军工”背景,西工大最好的学院就是航空、航天、航海,学校的学科和学校的基因都决定了,他不会高调。

西北工业大学在所有的985大学中,属于办学规模不大的,招生数量也不多。“公诚勇毅”的校训,也基本符合他自己的基因。

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所985工程大学,历来有“985守门员”的称呼,这并不是贬低,而是说他在985高校中,基本收分最低的意思。他所擅长的学科,是不太被追捧的农林类专业,而且即便是这些学科,他的综合实力也未必高的过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211工程大学。

农林类的大学,基本都比较低调,农业第一校中国农业大学、林业第一校北京林业大学都不是非常高调、名气很大的学校

,由此可见一斑。

(缪老师拍摄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三、后五所

①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两电一邮大家都知道,比起北京邮电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实力丝毫不差,但是低调度却高了不少。

学校脱胎于著名的西军电,本来就是军校的血脉,自然也就有了“低调”的基因,再加上工科为主的学科特色,就显得更加平易近人了些。

②西北大学:号称最有实力的省属211,总有西北大学的学生,特别喜欢调侃自己母校的“穷”,这所学校真的是“低调”的典范,“公诚勤朴”的校训,埋头做事的精神,都是西北大学的特色。

③长安大学:改名最不成功的211工程大学之一,同样是工科为主的大学,是我国的公路黄埔军校,交通运输学科极其出色。被误以为是民办大学(因为校名”不伦不类”),你看他主动跳出来说啥了吗?足以说明低调吧?

(缪老师拍摄的陕西师范大学)

④陕西师范大学:总共有六所部属的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的综合实力,排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之后,与西南大学接近。甚至当年争取211的时候,传闻还与西北师范大学有过一次竞争。师范大学本身也没什么高调的基因,低调才是常态。

⑤空军军医大学:军医大学,也属于军校,所以低调就是正常状态。

综上所述,陕西的这些牛校,本身没有高调的基因,加上地处西北,淳朴的民风也渗透进入学校的血液,自然就低调了很多。这个答案,你满意吗?

我是缪登峰,历尽十年考察千所大学的“大学活地图”,期待你的点赞、评论和关注哦~!


缪老师妙笔生花


陕西有3所985,985数量只比北京和上海少,比其他省都要多,其他省一般是2所985,只有陕西是3所。陕西还有8所211,这个比北京、上海和江苏要少。但985值钱,所以可以说陕西排第三。但陕西大学的存在感不是很强,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跟它们的爸爸,陕西省有关,陕西省不是一个明星爸爸。


湖南卫视曾有档节目《爸爸去哪儿》特别火,就是找几个明星爸爸,带着自己的孩子上节目,展现的都是小孩和爸爸一起的玩耍、吃饭、睡觉等琐碎的事情,多少人看得如痴如醉。我也很喜欢。大家真的觉得这些小孩出类拔萃,天上有,人间无?肯定不是,我周围很多小孩比这些小孩优秀多了。但你会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吗?会那么喜欢他们吗?甚至会认为他们发脾气都是么可爱吗?当然不会。就因为这些小孩是黄磊家的、李湘家的、田亮家的,才会觉得,哇,他们真的比天使还可爱,百看不厌。


像北京,如同一个老太君,咳个嗽全国人民都要紧张三分,当然都关注着,北京的学校自然被人高看一眼。上海,千娇百媚的大美人,也是关注重点,上海高校也深得大家的欢心。深圳,当红小鲜肉,不喜欢也必须被它刷屏,深圳大学自然也是受万人瞩目。而陕西是什么?一个朴实的关中大汉,除了老成持重,其他没啥优点,也没啥缺点。其实有时还不如有点缺点,一般在一个班里或者家里,最优秀的和最差的,都是受关注的。


陕西的GDP在全国排第15名,在中间,不好也不坏,妥妥地被忽视的对象。从地理上来说,陕西在中国的几何中心,既没有边界,跟外国接壤,也没有出海口,出海。这些都没有。从交通上来说,人口聚集在东南部,经济重心偏南、偏东,因此,交通枢纽在郑州,而不是西安。从文化上来说,西安是十三朝古都,陕西整个文化历史感强,但现代感不强,适合缅怀、旅游,不适合当排头兵在科技、经济、产业领域冲锋陷阵。因此,陕西在全国声音非常小。


其次,跟陕西这些高校也很有关系。

一个寒门,如果出一个贵子,其实是非常引人瞩目的。可惜,陕西的这些大学跟陕西省一样,声音越来越小。

1.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高校的老大,西交大就负有很大的责任。它的前身是交通大学,号称东方的MIT,原先在上海,名声很响亮。建国后,一方面觉得如果有台海战役,上海局势不稳,另一方面要建设西北,就把交通大学搬到西安,师资、图书和仪器基本上都搬到了西安,在上海只留下了船舶等几个系。在1959年,西交大进入16所全国重点大学名单。2009年,西交大进入C9联盟,C9联盟代表着当时中国最好的高校,也是第一批985重点资助的高校。


很长一段时间内,西交大的水平要比上交大高,西交大也俨然以交通大学的正统自居,跟上交大时不时还打打嘴仗,谁是老大。但这10多年,西交大早已被上交大超过,上交大已经是国内前5的高校了,而西交大已经跌出前10,现在大概也就是个15左右的名声,跟陕西在全国的排名很一致。

2.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名声不显,很多人会说,啊,西工大是军工院校,很多东西保密的。其实,真实情况还不是这样。它属于国防七子,难道其他学校不需要保密了?像北航、北理工,还有国防科大。这不是理由,看看西工大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的得分,就知道这至少部分揭示了真相。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有三所985,农林类的985很少,只有中国农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可是西北农林现在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吗?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西北农林排最后几位,远远比不上中国农大,甚至比不上南京农业大学。

4.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是陕西省本土的大学,也是毫无声音。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考古学得了A+。问题是考古是冷门学科。

5. 长安大学


大家都说长安大学的公路专业是国内第一。那么请看第四轮学科评估,长安大学的交通运输工程为B+,这是长安大学最王牌的专业了,全校没有一个A,只有两个B+,差不多在211里也是垫底的样子了。

6.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有6个B+,没有A,在几个211师范类大学里还是垫底。

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在陕西高校中,西电是个亮点,在热门学科的评估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等方面都不输其他省的名校,它是上升的。

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曾经的建筑老八校,其他七校都是985大学,它能跟其他七校比肩,也是个奇迹,跟原先的历史条件有关,现在的形势下,虽然还保持不错,但难度不小,其他像浙大等建筑已经在发力。西安建筑科技也许会衰落。

西安高校的出路


我想唯一的出路还要依靠陕西省自己,把经济搞上去,重视科技,重视人才,人愿意到陕西来上学,愿意留下,大学才会越办越好。


祝福!


大家觉得如何?可以来谈谈。


五道口的颜学姐


陕西省的重点大学数量较多,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就有8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空军军医大学。此外还有陕西科技大学,也曾经是全国重点大学。

但是陕西的重点大学数量,不能说仅次于京沪,还次于江苏。江苏省共有11所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双一流”建设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更是多达15所。陕西省重点高校数量确实没有江苏省的多。

陕西省有这么多国家级的重点高校,那陕西高校为啥存在感不强?

第一,表面原因低调。陕西省的大学,很少有网红型的。我们提到的这几所重点大学,在网络中的曝光率不高。学校在某些方面明明很过硬,但是学校的宣传却不多。比如西北工业大学,当前在航空类专业中的优势相当明显,学校的78级毕业生很多已经是航空领域内大佬级人物。著名的5381班,就出了一堆著名机型的总设计师,比如歼10(火鸟),FC-1(枭龙),歼15(飞鲨),歼20(威龙),歼轰7(飞豹),运20(鲲鹏)总设计师。不过学校的国防军工背景很重,学校在宣传方面非常低调,相当多的人甚至不知道西北工业大学的航空类专业媲美北航。不仅西北工业大学低调,西交、西电、西北大学等学校一样低调,好多人甚至不知道陕西科技大学是什么来头,其实他当年是北京轻工学院外迁到西安的,在轻工行业内大大有名。

第二,深层原因是下滑。这才是存在感低的深层次原因。因为下滑,学校自己都没有宣传的动力,低调可能是学校最好的选择。1959年时,全国20所重点大学中有陕西省的3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1960年时,全国64所重点大学,陕西省又增加了1所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的全国重点大学共有4所。这个数量当时已经很可观了,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在上个世纪末评选211和985工程大学时,陕西有8所211和3所985院校,数量还是非常可观。领头羊西安交通大学,当年可是炙手可热的大学,是C9联盟之一,全国前10根本没啥问题。

但是在本世初的20年,陕西的大学发展明显滞后了。西安交通大学的排名,现在根本进不了前10名,应该在第15名左右;西北工业大学一起低调有内涵有实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985中垫底,被211的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超越;长安大学公路交通黄埔也是下滑明显学科评估表现很差;陕西师范大学在教育部直属的6所211师范中也是垫底;西北大学水平高的专业考古学、地质学都专业是冷门;空军军医大学军校更是低调;陕西科技大学如今更是少有人知。只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因最近几年电子信息类专业走热,有上升的势头。

陕西的重点大学,多数是在下滑中,想高调,高不起来。

第三,根本原因是经济不强。陕西的经济实力不强,是陕西省高校发展滞后 、实力相对下滑的根本原因。大学是一个烧钱的地方,没钱办不好大学。2018年,陕西省的GPD为2.44万亿元,在全国排名第14位,相当于山东省的三分之一,广东省的四分之一。地方可用于支持大学发展的资金不多,况且陕西省的大学众多,分摊到各个大学头上,资金更少。没啥可说的,陕西经济不强,给不了大学发展更多的钱,院校实力下滑在所难免。在下滑过程中,存在感当然不强。再看看最近几年发展的大学,哪个不是在经济发达的城市?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不同意见。

我是吉林省高考志愿咨询师,欢迎评论区交流不同意见。关注交流更多高考志愿问题。


高考第一志愿


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为你解答

陕西是不折不扣的高等教育大省,截止到2019年,省内共有95所普通高校,高校总数全国第13。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8所,3所985高校: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5所211高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双一流高校规模仅次于北京上海。不过,令人遗憾的是,陕西高等教育虽然大,却并不强,即便是省内排名第一的西交大,也早就进不了前十了。

真经在多年工作中接触过非常多的陕西高校毕业生和工作人员,尤其是西交大、西电、长安大学和陕师大这几所高校,总体感觉是这些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还是相当高的,专业基础扎实,治学比较严谨,做事非常认真,但同时又不失活泼,很多理工科毕业生也非常喜欢音乐、文学。西安虽地处大西北,但却是一个多民族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交融之地,其思想开放程度,甚至比地处东部的山东要强很多。而陕西高校的成败,也与西安这座城市有莫大的关系(西北农林离西安也不远,也在西安的辐射带上)。

首先,地方政府对高校的支持远远不够

陕西不算是有钱的省份,西安虽是新一线,也落后于同是西部城市的成都、重庆,只能排在西部老三。一个小康家庭,如果养一两个孩子,那应该绰绰有余,能保证吃好穿好,还能给买房买车。但如果养上7、8个孩子,就只能省吃俭用,最怕的是这些孩子还都想过好日子,那当父母的就很为难了。西安就是一个养了7、8个孩子的父母,心有余而力不足。当然,除了实力不够以外,地方政府的观念和管理水平也相对落后,服务意识不够到位,高校与地方政府的各自定位不清晰,相互之间各玩各的,这也使得高校在发展中遇到实际困难时,很难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传说当年长安大学想在门口修一座过街天桥,当地却不让建桥墩,最后长安大学发挥自己的道桥专长,设计了一座没有桥墩的彩虹桥。

其次,城市环境造成人才流失

坦白说,西安在大西北算是好城市了,教育、医疗都是可以自足的。但终归来说,经济发展还是比不上东部地区的。西安的地方经济,比较依赖国企和事业单位等等,普通企业员工收入一般,事业单位员工则相对非常舒服,所以市场整体活力不足,民营经济发展落后,就业质量不高。气候环境也很一般,雾霾很重,作为旅游城市偶尔去玩一下很好,但常年居住其中,就总有一种昏沉沉的感觉。有网友就说,毕业生留西安就两个理由,一是进了华为分公司,二是娶了陕西媳妇。陕西媳妇倒成了西安的核心竞争力。前几年,西安的人才是净流出的,直到去年西安推出优惠的落户政策,西安的人才留下的比例才达到了及格线。

西安留不住人,那西安的高校同样留不住人,外地人才不愿来,本土人才又争着往外走,没有人才,高校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从近几年的青千人数就可以看出,西安8所一流大学,引进的青千数量不到武汉的一半,而武汉一流大学比西安还少一所。甚至不如只有5所一流大学的广州。


最后,城市生活氛围消磨斗志

个人去过很多次西安,西安虽比不上成都重庆这样的休闲,但仍然能够感受到安逸闲适的气氛。而这种氛围在西安高校中也显露无余。我在陕西师大有几个朋友,工作时间比我短,收入却一点不比我低,而且学校居然还分房子,每平一两千,跟白送差不多。另外,学校的附中附小附幼都比较不错,可以说,学校老师们基本不用操心生活。而且学校整体气氛宽松,考核也不是很严格。按理说,这样大家应该更专注学术。但人就是这么奇怪,太舒服了也不利于发展。我们就明显感觉到,不仅仅是陕师大,还有西北农林、西北大学、长安大学等学校,学校节奏都比较慢,老师们也都普遍比较安于现状,只有西交大和西电,教师队伍的活力还强一些,但相比北京上海江苏等地高校,氛围还是有明显差距。

总的来看,陕西的高校就好比一群啃老的孩子,普遍在吃老本,没有和西安的发展同频共振。这其中,有政府服务能力的原因,但根深蒂固的,是观念上的问题。想要改变这一现状,西安和高校之间,必须打破壁垒和隔阂,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闭环系统,只有西安好了,高校才会更好,也只有高校好了,西安才能更好


高校人才真经


自尊心归自尊心,事实归事实



时间会冲淡一切110521


问的都不对,还怎么分析?!

陕西重点大学是不少,但是说仅次于京沪,会引起很大争议。湖北、江苏怎么办?

此前争吵的最凶的是南京和武汉争教育第三。

不说城市改说省份,估计是因为陕西多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现在都讲双一流大学,我们看下江苏和陕西的数据。

如果只说“42所双一流大学”,的确陕西3个,江苏2个,但是同为3个的湖南也没说自己是仅次于京沪。

若论起双一流学科,那江苏拉陕西的可不止一个身位。

陕西8所:

双一流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双一流学科: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江苏15所:

双一流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双一流学科:南京农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

在数量上江苏比上海还高,湖北和四川的数量也和陕西相同。

所以假设不成立,不要问为什么!


鄢遇岭南


陕西省是我国的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最强的省份,西安市也是西部地区的经济强市,是我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陕西省的重点大学数量仅次于京,苏,沪,学校在我国的知名度不高是由很多原因的。

从城市影响力,地理位置,人文,学校实力,来看待为何陕西省的重点大学数量在我国的知名度不高。

1.城市影响力

西安市在我国的各大城市中知名度还是非常高的,毕竟是十三朝古都。但是城市影响力小还是奠定了这所城市不会发展的如此迅速,经济的不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必然导致西安市不如北上广深,甚至不能进入前十位,吸引不了大量的优秀生源。

2.地理位置

西安市其实是位于我国最中间的位置,但是根据地域划分却属于我国的西部,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并且陕西省生源较少,周边省市也不是生源大省,这使得学生们对西安市各高校的选择性较小。

3.人文

我国人民知晓西安市更多的是一个旅游城市,名胜古迹众多的城市,而西安大学众多并非是西安市的主打名片,很多人去西安纯粹是为了旅游,而且很多南方省份的学生更乐于去沿海地区各大高校,本身去北方各高校的想法较少,也不是第一选择。

4.学校实力

西安的各所重点大学其实是很多错的,很多也都带有军事背景,但是相比于华东地区,北京来说,这些学校的实力在减弱,一方面是生源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则是师资力量的不断降低,老一辈教授,学者,以及院士的褪去,新的一代学者补不上去,这也造成了西安市人才的缺失。再其次西安各大重点院校都是以工科为主,在文理科上显得薄弱,没有像复旦,浙大这种全学科,综合实力顶尖的高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