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英语真的向有些人说的那样没用吗?

E者余生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分成几个小问题。

一是我们为什么要从小学英语,全民学英语。这是我从小学英语就困惑的问题。学好数理化就够了,为什么我们要学习一门外国语言?等到年纪越来越大,才发现,即使是现在,我们国家的科学水平离国外,尤其是美国还有很大很大的距离。就算是看着闹闹腾腾的互联网企业,在核心技术上,包括云计算,大数据方面,全都掌握美国科技巨头手中。而这种落差,在上个世纪,要更加严重。要弥补这种差距,没有别的办法,就是要学习别人。学习别人的科技,首先就是要学习别人的语言,不然连说明书都看不懂。国家正是希望我们一代代人,能学懂别人的语言,从而快速学习别人的科技。以前学俄语,现在学英语,都是一样的。

二是从自身看,我们学英语是为了什么。如果我们只是把自己定位成一辈子庸庸碌碌,那么英语确实没必要学,毕竟平常上上班哪需要英语呢,甚至数理化都不需要。但是,我们一旦要想让自己不甘平庸,那么英语就是提高自己的必经之路。一是学历。且不说英语是研究生的硬性要求,在国内科技落后于国外的情况下,不读个十几篇国外文献,研究生还想在自己领域有所突破?二是创业。只要是想做大做强,英语也是必过门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连国外大佬都开始学习中文,我们难道在和国外人打交道的时候,拿着翻译机跟别人交流?

三是我们在学英语的时候,我们学的是什么。是单词,词组,还是语法语义?这样的英语是没有灵魂的。我们要学的,是语言背后所代表的文化和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一个人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四是在翻译软件越来越智能的现在,我们学英语还有没有用。这也是目前争议最大的地方。翻译软件确实好用,我用的某款软件翻译整段话的水平已经让我自叹不如了。但是软件真的可以完全让人不用学习英语了吗?并不是。一是软件并非完全智能。在很多地方,翻译软件是会闹笑话的,因为它并不知道上下文语境。二就是我在上面所说的三点。翻译机可以帮你翻译所有的话,但是你不知道这些英语句子中的文化,不知道说英语的人的思维方式,你只能傻乎乎的拿着个翻译机,哪里不会点哪里。当你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有人讲了个笑话,别人都在开怀大笑,而你只能抱着一个翻译机在一旁尬笑。

所以,还是安安静静的学英语吧。


雪鸿70


最近有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发表了一篇“英语无用论”,引起了一众网友辩论。不少知识类大V以及王思聪这样的网络红人也加入了讨论。

英语是一项废物技能,为英语呐喊是一门生意,实际上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根本不需要在基础教育中加入外语,只要培养一只专业的翻译团队就可以了。

说实话,我小时候也有过这个想法。大家都不用学英语多好呀,无论是口语交流,还是阅读,都有专门的人帮你完成,可是后来我发现,我没有钱聘请翻译(开个玩笑)。

请不起翻译当然不是理由,以后可能出现的AI很有可能轻松提供大规模翻译。那这个想法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真正的问题在于,翻译工作无法交给只学外语的人,或者是机器人。翻译,只能由各个行业的内行人完成;有时候你最需要的那部分翻译,只能由你自己完成。

因为语言是工具,也是文化,它不仅是一项技能,更是看世界的眼睛。

首先,各行业的专业内容是很难让外行人来翻译的,比如我是商科出身,你让我看中文版的通信技术专业书,我每个字都认识,可是我根本看不懂是什么意思,那又何谈把英文版翻译到位呢?这简直就是翻译界的灾难啊。

我们都知道翻译的境界有“信 达 雅”,也就是说译文要准确,不能偏离原意,也不能遗漏;如果能不拘泥于形式,翻译得通顺明白就更好了;最高的境界,是不仅翻译出了意思,还要简明优雅,翻译出味道来。

如果你在原著的领域毫无造诣,很可能连译文准确都做不到。小说还好说,一般翻译只会差点味道,内容不会有太大偏差;但是论文、专业书就不一样了,中国好大学的本科、硕士、博士论文,一定离不开英文的参考文献。且不说是不是必须学国外的,你的研究至少应该结合国际这方面的优秀成果吧,那所有的论文都靠翻译软件来译成中文吗?

最可怕的地方,还不是翻译的专业门槛,而是如果中国各个领域的人才都放弃了自己翻译,就等同于把进口知识的权利让给翻译们垄断了。

从此,那一支翻译团队将决定我们各个行业进口哪些知识,翻译成什么意思,这可能是中国最好的一桩垄断生意了吧?

翻译真的可以专业化,然后外包吗?如果任何事都可以专业化,能不能把学语文也专业化呢,那学文言文干什么呢?能不能把学数学也专业化,计算机直接告诉我结果就好了嘛!

英语无用论,快乐教育、减负,女性福利延长,女性不该努力工作这些理论,根本就是一回事,本来就是为了制造和固化社会阶级。

当别人这么建议你的时候,你首先去看看他有没有这样做,社会精英阶层有没有这样做。当社会精英争着把自己幼年的孩子送去学英语的时候,却鼓吹普通孩子不该学英语,这不是明显的矛盾吗?

我们不妨对标日、韩,以及我国的香港台湾吧,在这些地方,英语水平就是决定职业水平的分界线,即使GDP增长到较高水平,也从来没说放弃英语,而是把它变成一项筛选门槛。

英语和计算机,其实是普通人追求职业发展,性价比非常高的两个技能点,而且英语是一个非常公平的科目。

学英语,成绩和努力程度呈高度正相关,也就是说,你只要愿意下功夫学,你就一定能够掌握,至少能够达到日常够用的水平。更不用提,它有可能成为你职场的一块敲门砖,进入某些圈层的入场券

从个人成长来说,有的学习只是让你生活丰富多彩一些,比如书法和乐器,但是有的却能让你跨越鸿沟,把一大批和你其他条件类似的人甩在后面。

有时候,你会发现一些公知看似在为穷人说话,但是他们质疑应试教育,要求把孩子早早放回家自由学习玩耍;他们反对英语教育,要求我们给孩子减负。一部分孩子减负了,另一部分却偷偷加餐,这才是虚伪。

从教育设计的角度,其实我们也是需要外语的,不仅我们安排了外语课,欧美人也有第二语言必修课,不少人还在学中文。学一门外语其实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因为英语目前在国际社会最流行,所以我们统一学英语罢了。

语言学科有个优势,它可以做到公平量化的筛选,尤其是在教育资源紧缺的时候,所以安排其成为一门应试科目,才是减少“走后门”,做到尽可能公平的办法。

一个孩子的素养、潜质、悟性是看不出来的,但是有没有下功夫学习,是可以从英语成绩里参考的。死记硬背固然不足以筛选人才,但至少可以把连基本的努力都不愿意的人挡在外面。

越是公平竞争的机会,越应该被普通人珍惜,丛林模式之下,谁选择了减负,就相当于自愿退出竞争;谁提议放弃公平选拔人才的标准,谁就是在变相掐断寒门出贵子的希望。

康波周期有一个观念,我觉得很有道理,人的一生会随着大流遇上那么几次重要机会,你抓住任何一个机会,你就能成为中产阶级,可如果你看不到机会,或者错失了机会,就可能抱憾终生。

无论是为子女还是为自己,至少要拿到选择的权利,再谈有没有用。500强企业去学校招聘,要求英语过四六级,你没有,你连同台竞争的门槛都没够到,又何谈展现出自己的其他闪光点呢?

学历,英语,经济独立,明明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事,越是对没有背景的家庭来说,就显得越重要,却老有人鼓吹学历无用,英语无用,这不是非蠢即坏,又是什么呢?

有些事实,不是民族自不自信的问题,而是目前国际社会的流行语言英语,我们自愿放弃这门课程,就是放弃了在各个领域和其他国家过招的机会,放弃了交流的机会,传播中国优秀成果的机会。


布衣学堂


学英语没用?国际通用语言在你那这么没价值?

从几个方面跟你说吧!

1、你知道 外企和民企收入的差别是多少吗?

2、提升学历,考研考博,英语是必考! (除某些特殊专业考其他外语) 如果英语没学好,你就只能停留在现在的学历上。 学不好英语,可能都没法毕业,本科毕业英语要求 四级以上。

3、掌握好外语,一般都是英语,是你进去高层的基本能力要求。别跟我瞎比划说可以请翻译。我跟你说新时代,除非进行严谨的文件签订,日常交流还带个翻译很让人看不起,也特别碍事。

4、虽说在国内企业,英语在日常工作中的交流极少用到,但是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英语慢慢渗入了工作中,在文件中越来越多出现英文名称,英文术语等,如果没有英语基础,给你抱着字典也搞不定。

多的我不想多说了,就这几点都足以说明学好英语是多重要了。不然可能你面临失业,因为你看不懂英文术语,工作效率太低。

所以,还是加把劲吧! 别“书到用时方恨少”,“英语到用时方恨不懂”。


清茶谈百味世事


我不想多说,只发一个链接。我知道自己的观点很极端,但我不是“洋奴”,而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那些口口声声摒弃洋文的人,弄不好才是真正的“奴才”!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711101744/




王父斤


现在网上讨论最热的话题就是英语无用论,现在又衍生出学英语没用的观点。这两种问题意思不一样,但是有联系。因为认为英语无用,才导致认为学英语无用。

从个人角度讲,学英语有没有用是由自己自己决定的,不关别人的事。我就想当个屠夫,这辈子我也见不到外国人,不要书面英文书籍,汉语书我都不看,不要说英语。汉语除了能说话,认字对于来说夜没什么用。我当屠夫生活的很好啊。如果你这么想,没毛病。你完全可以不学,对你来说学英语就是没用。毕竟,人这一生,只要有一种技能就能活一辈子。

但是,你想让你儿子则和你一样杀猪杀牛吗?如果你是女儿呢,也杀猪吗?

从社会的角度讲。你能左右社会的发展趋势吗?就算将来国家顺应了一篇部分民众的意见,降低了英语的权重,或者把英语改为副科。国家能管得了用人单位对英语提出要求吗?我的公司就要求英语过六级。你没有我就不要你,你能告我歧视你吗?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有了某种这种技能,你就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坐更高的职位,受到更多人的尊敬,住更大的房子。可你偏偏说这技能没用,这叫拔犟眼子,放着正理不说,偏说歪理。

另外,先别问学英语有没有用,先问问自己学会了没有,会不会用。昨天在头条里看到一文,说某人大代表说英语是废物技能。我真想问问他,这个废物技能,现在有几个学会,你有吗?

学什么都有用,就看你能不能学好。学好了,学精通了,怎么可能没用?连我这个没上过大学的人还靠英语吃了一辈子饭,那些上过大学,受过专门训练的人,英语怎么可能没用呢?

其实,现在讨论学英语有没有用毫无意义。因为至少在短时内,国家是不可能把英语变为副科或降权重的,更不可能取消英语课。我们应该讨论的是怎样使学英语的人真正拥有这一技能。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我们的孩子学了十几年英语,仍然不能开口说话。语言不是用来考试,是用来交流沟通的。现在应该想办法改变考试的方式,教学的方式和学习的方法。让英语回归其本来面目,使它真正成为工具,而不是连小学生都要研究的知识领域。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学外语。把做试卷作为学外语的主要方式,从来不张嘴说,更不用耳朵听。这样学不把英语学废了才怪呢。现在可能有的老师都不会说了。前几年遇到一个当地大学的英语教授,当时有一个小女孩认识这位教授的女儿,她就问这个教授。How is your daughter? 多简单的一句话。可这位教授的回答却是,No. We don’t talk about doctor. 一个英语教授,连女儿和医生这两个词都区别不来,你的英语是咋学的?

所以,不是学英语有没有用,而是你是否把它往有用上学。


散木17


学习英语有没有用,那我先讲几个例子;

大学同学,女生,学的中文,但是喜欢英语,考教师资格证的时候,既考了小学语文,也考了小学英语。最后面试的时候,学校没有录取一些高校的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而是录取了中文专业的这个同学去当英语老师。因为,她讲课总是把一些中外历史故事,文学作品,贯穿在英语课堂和阅读里面,有她个人的特色,所以录取了;

大学同学,男生,在学校的时候,看很多人都在学习英语,觉得自己还有时间,就跟着考研的同学一起学英语,考的雅思,第一次,只有5分,后来觉得应该可以更好,第二次,考了7.5分,工作之后,签约的国企,国企想要培养一批年轻的职工去海外交流学习,对年龄,专业,英语水平都有要求,他直接被选上,公费出国学习一年,回来业务能力,工作能力蹭蹭蹭往上,也被单位多次重用;

同事,会计,在外企工作,在学校的时候根本没怎么用心学过英语,但是外企工作后,多少会用到一些,多少会那么点常用的,但是也没想怎么多学,偶然一次觉得自己在公司老总面前,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工作总结,于是去学英语。一次会议中,她主动帮助客服和同事翻译,被老总看到,惊讶她的口语能力,一个月后升职了,因为老总被她工作当中的学习能力所折服;

学习英语无用?那说明你还是学的太少,见得太少。其实你是不知道你未来会有多少机会用到英语的,但是你在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你学好了英语,你就可以抓住这样的机会去表现自己。

你可能会说,你的专业用不到英语,那你错了,用不到英语是因为你生活的范围太小,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太少。现在是一个互联网的世界,中国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交流也越来越多,你需要了解中国以外的情况,才能了解世界的发展趋势,包括你所工作的行业趋势。为什么有的人能去外国参加国际论坛,国际行业峰会,而你只能在你的一亩三分地的工位里上下班完事。

你学的越多,学的越好,你的机会就越多。你不会英语,不会写,不会讲,等到机会到你面前的时候,你发现你已经抓不住了。

所以,不是英语无用,是你无用。当你真的用心学了英语之后,你会发现你的生活中有很多机会运用到英语,在运用的过程中,你可能接触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这些人和事,可能会打开你的眼界,提升你的人际交往能力等等。

学习英语有用,但是这种作用不一定会立刻体现出来;

学习英语有用,了解别人国家发展,才能超越别人;

学习英语有用,你了解到中国文化之外的另外一种文化;

英语有用没用,不是你学之前就知道了,而是你学习之后你给自己创造的无限可能性。把自己最开始学英语的利益性降低一点,单纯的学习英语,相信你一定能学会。我相信,每一位学好英语的人是不会后悔自己当初学英语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的,因为他们后来得到的多很多。

以上答案,希望你能认真读完,也希望对你能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于英语学习,包括英语考试,口语提升等问题,请在评论处留言。


铃铃


一个每个人都很清楚答案的问题,却成为一个热门问题,难以置信,却偏偏是事实。我不得不说,中小学同时实行三四种语言符号教学,让大家真的失去了基本认识能力。

语言符号是人接收信息,形成和开发大脑功能的唯一渠道。人的大脑只能使用一种语言符号形成正常功能,注意,我说的是形成,这个过程中,只能使用一种语言符号,形成的大脑功能才健康正常。若使用多种,则大脑功能必然紊乱。也就是说,大脑功能形成阶段,无论那个语种的人口,都只应该使用自己的母语一种语言符号。

大脑功能形成后,意味着熟练掌握了一种语言符号。大脑功能进入开发阶段,一般是人长到15岁之后,这时候,开始接触更多种语言符号。虽说是多多益善,绝对不能同时学习多种语言符号,而是掌握好一种,再去掌握另一种。

学习使用多种语言符号,绝非每个人都应该做并能够做到,能够做到的只是少数人,使用两种以上语言符号的人更少,它即由个人的大脑生理特征决定,也由个人所在的社会运行机制决定。也就是说,一个社会里,每个人都必须掌握同一种语言符号,大约15岁之后,少数人开始学习掌握第二种语言符号,之后,极少数人开始掌握第三、第四或更多种语言符号。

回到“学英语”问题,15岁前的汉语社会开设英语课程是愚蠢的,15岁后学不学英语,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学校应当做的是开设课程,由个人根据自己的大脑生理情况进行选择,而不是全部学生都学英语,对少数学生,有益于继续开发大脑功能,对绝大多数孩子,则是直接伤害他们的大脑功能。


通用汉语研推


这是一个最近被说烂了的话题,咱也别再宏观分析了,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只能说,你可以学不好英语,也可以因为不擅长而选择不用英语,但千万别说“学英语没用”这种话了。我们真正的问题是在学英语的路上劳民伤财却没有获得成正比的结果,这确实让人沮丧,但要改变的只是学习方式而已。如果包括最闭塞的朝鲜在内的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在学英语用英语,中国人到底牛x到什么程度了可以不学?就因为全世界说汉语的人数最多?的确最多,可是基本都集中在同一个国家了!说英语的总人数排在第三但国家数量却是第一,就好像一桌人吃饭聊天,其他人推杯换盏有说有笑,但只有你一个人只会说方言全程尴尬不知是去是留,在地球村时代,你是选择退席被淘汰还是选择参与和博弈?答案很明显!退一万步讲,不就是一门语言嘛,找对方法后简单得得了,要不要这么自暴自弃?!


爱古玩的静静老师


外国语在古代就很有用,在早大约自发形成于出入境的商人阶层。为了避免中间商赚差价,就长途跋涉直接到接近货源地的地方谈生意,这是自发的,时间久了可以精通两种外语,成为精通两种外语的中间商。

当然,懂一门外语就可成为进出口贸易的中间商,精通两种外语则可以两条腿走路🚶,成为此种贸易的大佬,或者成为转口贸易人,如果你有志于此的话。

却说西汉时候,张骞岀使西域,转到了大夏国,逛街时意外发现了邛竹杖和蜀布,这些我国蜀地的特产,忙用大夏语询问来历,回答是身毒国来的货。张骞向汉武帝做了汇报,大家都感到是奇闻。其实是身毒国商人玩的转口贸易,从我国蜀地进的货,然后转卖到了大夏国,这不懂两国外语肯定不行。亦或许是蜀地商人出口卖到身毒,身毒商人加价卖到大夏的。那时的士农工商各业,商业属于细枝末节,不被重视,历史记载的太少,其实是商业活动很不少,而且规模还挺大,大汉帝国是少不了商业支撑的,没人懂外语可以吗?


106492757089


未来中文将取代英语成为国际通行语言,所以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国语吧!考个级,以后去国外教老外学,因为到时他们的毕业考试会有一个科目就是中文必须达到乙级B等,否则不予发放毕业证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