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英語真的向有些人說的那樣沒用嗎?

E者餘生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分成幾個小問題。

一是我們為什麼要從小學英語,全民學英語。這是我從小學英語就困惑的問題。學好數理化就夠了,為什麼我們要學習一門外國語言?等到年紀越來越大,才發現,即使是現在,我們國家的科學水平離國外,尤其是美國還有很大很大的距離。就算是看著鬧鬧騰騰的互聯網企業,在核心技術上,包括雲計算,大數據方面,全都掌握美國科技巨頭手中。而這種落差,在上個世紀,要更加嚴重。要彌補這種差距,沒有別的辦法,就是要學習別人。學習別人的科技,首先就是要學習別人的語言,不然連說明書都看不懂。國家正是希望我們一代代人,能學懂別人的語言,從而快速學習別人的科技。以前學俄語,現在學英語,都是一樣的。

二是從自身看,我們學英語是為了什麼。如果我們只是把自己定位成一輩子庸庸碌碌,那麼英語確實沒必要學,畢竟平常上上班哪需要英語呢,甚至數理化都不需要。但是,我們一旦要想讓自己不甘平庸,那麼英語就是提高自己的必經之路。一是學歷。且不說英語是研究生的硬性要求,在國內科技落後於國外的情況下,不讀個十幾篇國外文獻,研究生還想在自己領域有所突破?二是創業。只要是想做大做強,英語也是必過門檻,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連國外大佬都開始學習中文,我們難道在和國外人打交道的時候,拿著翻譯機跟別人交流?

三是我們在學英語的時候,我們學的是什麼。是單詞,詞組,還是語法語義?這樣的英語是沒有靈魂的。我們要學的,是語言背後所代表的文化和思維方式。思維方式對一個人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四是在翻譯軟件越來越智能的現在,我們學英語還有沒有用。這也是目前爭議最大的地方。翻譯軟件確實好用,我用的某款軟件翻譯整段話的水平已經讓我自嘆不如了。但是軟件真的可以完全讓人不用學習英語了嗎?並不是。一是軟件並非完全智能。在很多地方,翻譯軟件是會鬧笑話的,因為它並不知道上下文語境。二就是我在上面所說的三點。翻譯機可以幫你翻譯所有的話,但是你不知道這些英語句子中的文化,不知道說英語的人的思維方式,你只能傻乎乎的拿著個翻譯機,哪裡不會點哪裡。當你在和別人交流的時候,有人講了個笑話,別人都在開懷大笑,而你只能抱著一個翻譯機在一旁尬笑。

所以,還是安安靜靜的學英語吧。


雪鴻70


最近有一位網友在微博上發表了一篇“英語無用論”,引起了一眾網友辯論。不少知識類大V以及王思聰這樣的網絡紅人也加入了討論。

英語是一項廢物技能,為英語吶喊是一門生意,實際上我們這樣的人口大國,根本不需要在基礎教育中加入外語,只要培養一隻專業的翻譯團隊就可以了。

說實話,我小時候也有過這個想法。大家都不用學英語多好呀,無論是口語交流,還是閱讀,都有專門的人幫你完成,可是後來我發現,我沒有錢聘請翻譯(開個玩笑)。

請不起翻譯當然不是理由,以後可能出現的AI很有可能輕鬆提供大規模翻譯。那這個想法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真正的問題在於,翻譯工作無法交給只學外語的人,或者是機器人。翻譯,只能由各個行業的內行人完成;有時候你最需要的那部分翻譯,只能由你自己完成。

因為語言是工具,也是文化,它不僅是一項技能,更是看世界的眼睛。

首先,各行業的專業內容是很難讓外行人來翻譯的,比如我是商科出身,你讓我看中文版的通信技術專業書,我每個字都認識,可是我根本看不懂是什麼意思,那又何談把英文版翻譯到位呢?這簡直就是翻譯界的災難啊。

我們都知道翻譯的境界有“信 達 雅”,也就是說譯文要準確,不能偏離原意,也不能遺漏;如果能不拘泥於形式,翻譯得通順明白就更好了;最高的境界,是不僅翻譯出了意思,還要簡明優雅,翻譯出味道來。

如果你在原著的領域毫無造詣,很可能連譯文準確都做不到。小說還好說,一般翻譯只會差點味道,內容不會有太大偏差;但是論文、專業書就不一樣了,中國好大學的本科、碩士、博士論文,一定離不開英文的參考文獻。且不說是不是必須學國外的,你的研究至少應該結合國際這方面的優秀成果吧,那所有的論文都靠翻譯軟件來譯成中文嗎?

最可怕的地方,還不是翻譯的專業門檻,而是如果中國各個領域的人才都放棄了自己翻譯,就等同於把進口知識的權利讓給翻譯們壟斷了。

從此,那一支翻譯團隊將決定我們各個行業進口哪些知識,翻譯成什麼意思,這可能是中國最好的一樁壟斷生意了吧?

翻譯真的可以專業化,然後外包嗎?如果任何事都可以專業化,能不能把學語文也專業化呢,那學文言文幹什麼呢?能不能把學數學也專業化,計算機直接告訴我結果就好了嘛!

英語無用論,快樂教育、減負,女性福利延長,女性不該努力工作這些理論,根本就是一回事,本來就是為了製造和固化社會階級。

當別人這麼建議你的時候,你首先去看看他有沒有這樣做,社會精英階層有沒有這樣做。當社會精英爭著把自己幼年的孩子送去學英語的時候,卻鼓吹普通孩子不該學英語,這不是明顯的矛盾嗎?

我們不妨對標日、韓,以及我國的香港臺灣吧,在這些地方,英語水平就是決定職業水平的分界線,即使GDP增長到較高水平,也從來沒說放棄英語,而是把它變成一項篩選門檻。

英語和計算機,其實是普通人追求職業發展,性價比非常高的兩個技能點,而且英語是一個非常公平的科目。

學英語,成績和努力程度呈高度正相關,也就是說,你只要願意下功夫學,你就一定能夠掌握,至少能夠達到日常夠用的水平。更不用提,它有可能成為你職場的一塊敲門磚,進入某些圈層的入場券

從個人成長來說,有的學習只是讓你生活豐富多彩一些,比如書法和樂器,但是有的卻能讓你跨越鴻溝,把一大批和你其他條件類似的人甩在後面。

有時候,你會發現一些公知看似在為窮人說話,但是他們質疑應試教育,要求把孩子早早放回家自由學習翫耍;他們反對英語教育,要求我們給孩子減負。一部分孩子減負了,另一部分卻偷偷加餐,這才是虛偽。

從教育設計的角度,其實我們也是需要外語的,不僅我們安排了外語課,歐美人也有第二語言必修課,不少人還在學中文。學一門外語其實沒有任何問題,只是因為英語目前在國際社會最流行,所以我們統一學英語罷了。

語言學科有個優勢,它可以做到公平量化的篩選,尤其是在教育資源緊缺的時候,所以安排其成為一門應試科目,才是減少“走後門”,做到儘可能公平的辦法。

一個孩子的素養、潛質、悟性是看不出來的,但是有沒有下功夫學習,是可以從英語成績裡參考的。死記硬背固然不足以篩選人才,但至少可以把連基本的努力都不願意的人擋在外面。

越是公平競爭的機會,越應該被普通人珍惜,叢林模式之下,誰選擇了減負,就相當於自願退出競爭;誰提議放棄公平選拔人才的標準,誰就是在變相掐斷寒門出貴子的希望。

康波週期有一個觀念,我覺得很有道理,人的一生會隨著大流遇上那麼幾次重要機會,你抓住任何一個機會,你就能成為中產階級,可如果你看不到機會,或者錯失了機會,就可能抱憾終生。

無論是為子女還是為自己,至少要拿到選擇的權利,再談有沒有用。500強企業去學校招聘,要求英語過四六級,你沒有,你連同臺競爭的門檻都沒夠到,又何談展現出自己的其他閃光點呢?

學歷,英語,經濟獨立,明明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事,越是對沒有背景的家庭來說,就顯得越重要,卻老有人鼓吹學歷無用,英語無用,這不是非蠢即壞,又是什麼呢?

有些事實,不是民族自不自信的問題,而是目前國際社會的流行語言英語,我們自願放棄這門課程,就是放棄了在各個領域和其他國家過招的機會,放棄了交流的機會,傳播中國優秀成果的機會。


布衣學堂


學英語沒用?國際通用語言在你那這麼沒價值?

從幾個方面跟你說吧!

1、你知道 外企和民企收入的差別是多少嗎?

2、提升學歷,考研考博,英語是必考! (除某些特殊專業考其他外語) 如果英語沒學好,你就只能停留在現在的學歷上。 學不好英語,可能都沒法畢業,本科畢業英語要求 四級以上。

3、掌握好外語,一般都是英語,是你進去高層的基本能力要求。別跟我瞎比劃說可以請翻譯。我跟你說新時代,除非進行嚴謹的文件簽訂,日常交流還帶個翻譯很讓人看不起,也特別礙事。

4、雖說在國內企業,英語在日常工作中的交流極少用到,但是隨著全球化的推進,英語慢慢滲入了工作中,在文件中越來越多出現英文名稱,英文術語等,如果沒有英語基礎,給你抱著字典也搞不定。

多的我不想多說了,就這幾點都足以說明學好英語是多重要了。不然可能你面臨失業,因為你看不懂英文術語,工作效率太低。

所以,還是加把勁吧! 別“書到用時方恨少”,“英語到用時方恨不懂”。


清茶談百味世事


我不想多說,只發一個鏈接。我知道自己的觀點很極端,但我不是“洋奴”,而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那些口口聲聲摒棄洋文的人,弄不好才是真正的“奴才”!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711101744/




王父斤


現在網上討論最熱的話題就是英語無用論,現在又衍生出學英語沒用的觀點。這兩種問題意思不一樣,但是有聯繫。因為認為英語無用,才導致認為學英語無用。

從個人角度講,學英語有沒有用是由自己自己決定的,不關別人的事。我就想當個屠夫,這輩子我也見不到外國人,不要書面英文書籍,漢語書我都不看,不要說英語。漢語除了能說話,認字對於來說夜沒什麼用。我當屠夫生活的很好啊。如果你這麼想,沒毛病。你完全可以不學,對你來說學英語就是沒用。畢竟,人這一生,只要有一種技能就能活一輩子。

但是,你想讓你兒子則和你一樣殺豬殺牛嗎?如果你是女兒呢,也殺豬嗎?

從社會的角度講。你能左右社會的發展趨勢嗎?就算將來國家順應了一篇部分民眾的意見,降低了英語的權重,或者把英語改為副科。國家能管得了用人單位對英語提出要求嗎?我的公司就要求英語過六級。你沒有我就不要你,你能告我歧視你嗎?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有了某種這種技能,你就能夠獲得更高的收入,坐更高的職位,受到更多人的尊敬,住更大的房子。可你偏偏說這技能沒用,這叫拔犟眼子,放著正理不說,偏說歪理。

另外,先別問學英語有沒有用,先問問自己學會了沒有,會不會用。昨天在頭條裡看到一文,說某人大代表說英語是廢物技能。我真想問問他,這個廢物技能,現在有幾個學會,你有嗎?

學什麼都有用,就看你能不能學好。學好了,學精通了,怎麼可能沒用?連我這個沒上過大學的人還靠英語吃了一輩子飯,那些上過大學,受過專門訓練的人,英語怎麼可能沒用呢?

其實,現在討論學英語有沒有用毫無意義。因為至少在短時內,國家是不可能把英語變為副科或降權重的,更不可能取消英語課。我們應該討論的是怎樣使學英語的人真正擁有這一技能。

現在的主要問題是我們的孩子學了十幾年英語,仍然不能開口說話。語言不是用來考試,是用來交流溝通的。現在應該想辦法改變考試的方式,教學的方式和學習的方法。讓英語迴歸其本來面目,使它真正成為工具,而不是連小學生都要研究的知識領域。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學外語。把做試卷作為學外語的主要方式,從來不張嘴說,更不用耳朵聽。這樣學不把英語學廢了才怪呢。現在可能有的老師都不會說了。前幾年遇到一個當地大學的英語教授,當時有一個小女孩認識這位教授的女兒,她就問這個教授。How is your daughter? 多簡單的一句話。可這位教授的回答卻是,No. We don’t talk about doctor. 一個英語教授,連女兒和醫生這兩個詞都區別不來,你的英語是咋學的?

所以,不是學英語有沒有用,而是你是否把它往有用上學。


散木17


學習英語有沒有用,那我先講幾個例子;

大學同學,女生,學的中文,但是喜歡英語,考教師資格證的時候,既考了小學語文,也考了小學英語。最後面試的時候,學校沒有錄取一些高校的英語專業的畢業生,而是錄取了中文專業的這個同學去當英語老師。因為,她講課總是把一些中外歷史故事,文學作品,貫穿在英語課堂和閱讀裡面,有她個人的特色,所以錄取了;

大學同學,男生,在學校的時候,看很多人都在學習英語,覺得自己還有時間,就跟著考研的同學一起學英語,考的雅思,第一次,只有5分,後來覺得應該可以更好,第二次,考了7.5分,工作之後,簽約的國企,國企想要培養一批年輕的職工去海外交流學習,對年齡,專業,英語水平都有要求,他直接被選上,公費出國學習一年,回來業務能力,工作能力蹭蹭蹭往上,也被單位多次重用;

同事,會計,在外企工作,在學校的時候根本沒怎麼用心學過英語,但是外企工作後,多少會用到一些,多少會那麼點常用的,但是也沒想怎麼多學,偶然一次覺得自己在公司老總面前,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工作總結,於是去學英語。一次會議中,她主動幫助客服和同事翻譯,被老總看到,驚訝她的口語能力,一個月後升職了,因為老總被她工作當中的學習能力所折服;

學習英語無用?那說明你還是學的太少,見得太少。其實你是不知道你未來會有多少機會用到英語的,但是你在工作和學習的過程中,如果你學好了英語,你就可以抓住這樣的機會去表現自己。

你可能會說,你的專業用不到英語,那你錯了,用不到英語是因為你生活的範圍太小,接觸到的新鮮事物太少。現在是一個互聯網的世界,中國和世界的聯繫越來越緊密,交流也越來越多,你需要了解中國以外的情況,才能瞭解世界的發展趨勢,包括你所工作的行業趨勢。為什麼有的人能去外國參加國際論壇,國際行業峰會,而你只能在你的一畝三分地的工位裡上下班完事。

你學的越多,學的越好,你的機會就越多。你不會英語,不會寫,不會講,等到機會到你面前的時候,你發現你已經抓不住了。

所以,不是英語無用,是你無用。當你真的用心學了英語之後,你會發現你的生活中有很多機會運用到英語,在運用的過程中,你可能接觸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這些人和事,可能會打開你的眼界,提升你的人際交往能力等等。

學習英語有用,但是這種作用不一定會立刻體現出來;

學習英語有用,瞭解別人國家發展,才能超越別人;

學習英語有用,你瞭解到中國文化之外的另外一種文化;

英語有用沒用,不是你學之前就知道了,而是你學習之後你給自己創造的無限可能性。把自己最開始學英語的利益性降低一點,單純的學習英語,相信你一定能學會。我相信,每一位學好英語的人是不會後悔自己當初學英語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的,因為他們後來得到的多很多。

以上答案,希望你能認真讀完,也希望對你能有所啟發和幫助。

關於英語學習,包括英語考試,口語提升等問題,請在評論處留言。


鈴鈴


一個每個人都很清楚答案的問題,卻成為一個熱門問題,難以置信,卻偏偏是事實。我不得不說,中小學同時實行三四種語言符號教學,讓大家真的失去了基本認識能力。

語言符號是人接收信息,形成和開發大腦功能的唯一渠道。人的大腦只能使用一種語言符號形成正常功能,注意,我說的是形成,這個過程中,只能使用一種語言符號,形成的大腦功能才健康正常。若使用多種,則大腦功能必然紊亂。也就是說,大腦功能形成階段,無論那個語種的人口,都只應該使用自己的母語一種語言符號。

大腦功能形成後,意味著熟練掌握了一種語言符號。大腦功能進入開發階段,一般是人長到15歲之後,這時候,開始接觸更多種語言符號。雖說是多多益善,絕對不能同時學習多種語言符號,而是掌握好一種,再去掌握另一種。

學習使用多種語言符號,絕非每個人都應該做並能夠做到,能夠做到的只是少數人,使用兩種以上語言符號的人更少,它即由個人的大腦生理特徵決定,也由個人所在的社會運行機制決定。也就是說,一個社會里,每個人都必須掌握同一種語言符號,大約15歲之後,少數人開始學習掌握第二種語言符號,之後,極少數人開始掌握第三、第四或更多種語言符號。

回到“學英語”問題,15歲前的漢語社會開設英語課程是愚蠢的,15歲後學不學英語,是每個人自己的事情,學校應當做的是開設課程,由個人根據自己的大腦生理情況進行選擇,而不是全部學生都學英語,對少數學生,有益於繼續開發大腦功能,對絕大多數孩子,則是直接傷害他們的大腦功能。


通用漢語研推


這是一個最近被說爛了的話題,咱也別再宏觀分析了,作為一名英語老師,我只能說,你可以學不好英語,也可以因為不擅長而選擇不用英語,但千萬別說“學英語沒用”這種話了。我們真正的問題是在學英語的路上勞民傷財卻沒有獲得成正比的結果,這確實讓人沮喪,但要改變的只是學習方式而已。如果包括最閉塞的朝鮮在內的全世界大部分國家都在學英語用英語,中國人到底牛x到什麼程度了可以不學?就因為全世界說漢語的人數最多?的確最多,可是基本都集中在同一個國家了!說英語的總人數排在第三但國家數量卻是第一,就好像一桌人吃飯聊天,其他人推杯換盞有說有笑,但只有你一個人只會說方言全程尷尬不知是去是留,在地球村時代,你是選擇退席被淘汰還是選擇參與和博弈?答案很明顯!退一萬步講,不就是一門語言嘛,找對方法後簡單得得了,要不要這麼自暴自棄?!


愛古玩的靜靜老師


外國語在古代就很有用,在早大約自發形成於出入境的商人階層。為了避免中間商賺差價,就長途跋涉直接到接近貨源地的地方談生意,這是自發的,時間久了可以精通兩種外語,成為精通兩種外語的中間商。

當然,懂一門外語就可成為進出口貿易的中間商,精通兩種外語則可以兩條腿走路🚶,成為此種貿易的大佬,或者成為轉口貿易人,如果你有志於此的話。

卻說西漢時候,張騫岀使西域,轉到了大夏國,逛街時意外發現了邛竹杖和蜀布,這些我國蜀地的特產,忙用大夏語詢問來歷,回答是身毒國來的貨。張騫向漢武帝做了彙報,大家都感到是奇聞。其實是身毒國商人玩的轉口貿易,從我國蜀地進的貨,然後轉賣到了大夏國,這不懂兩國外語肯定不行。亦或許是蜀地商人出口賣到身毒,身毒商人加價賣到大夏的。那時的士農工商各業,商業屬於細枝末節,不被重視,歷史記載的太少,其實是商業活動很不少,而且規模還挺大,大漢帝國是少不了商業支撐的,沒人懂外語可以嗎?


106492757089


未來中文將取代英語成為國際通行語言,所以從現在開始好好學習國語吧!考個級,以後去國外教老外學,因為到時他們的畢業考試會有一個科目就是中文必須達到乙級B等,否則不予發放畢業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