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卿哪首詩你最欣賞?為什麼?

開眼看中外


劉長卿自"五言長城"。他的詩多仕途失意和離亂感嘆。

詩人善長描繪自然景物,其五絕《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即其名篇。全詩為: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短短的2O個字,何其簡練的詩筆,就描繪出了—幅寒山夜宿圖,確非常人能及。首句寫暮色蒼茫,山路漫長。句中並無人物,卻使讀者感到那個人呼之可出。—個"遠"字,足以讓讀者體會出山路暮色,孤寂勞頓,急思投宿之人之情。次句則使讀者的視線跟隨那個行人,來到借宿人家。—個"貧"字,讀者眼前即彷彿看見了那座簡陋的茅屋。再襯以"天寒"二字,更起到了突顯貧字與承上啟下三種妙用。後兩句以柴門上承白屋,以風雪遙承天寒,以夜銜接日暮,在承接中跳越到另—個詩境,可謂天衣無縫。更有,詩人出人意料地不寫夜來它景,也不寫自己孤夜感思,而是選擇了萬籟俱寂中的—聲犬吠,可能的人歸。尺幅之間的變化,給人以平地奇峰之感。

在手法上,該詩—句即是-個獨立畫面,卻又彼此連屬,詩中有畫,畫外見情。前半寫所見,後半寫所聞,含意不伸,戛然而止,但卻使讀者從山居荒寒,旅人靜夜之中感受到了詩人想要說的—切。

也許,這就是我為什麼喜歡的原因吧!


原卉詩詞


劉長卿被譽為是“五言長城”,他的五言絕句確實有非常獨到的地方。但是我最喜歡的,卻是他的一首七言絕句——《酬李穆見寄》。

在說明理由之前,我們可以先來兩首他十分著名的五言絕句,分別是《送靈澈上人》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這兩首都非常有名,我先簡單介紹一下。

先看《送靈澈上人》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上人是對和尚的尊稱,這首詩是作者和詩僧交往的贈和之作。在日暮的傍晚時分,詩人目送靈澈上人回到山寺,表現了自己對友人的一片深情。

首句最妙的是一個“晚”字,彷彿將悠遠的鐘聲從詩中傳遞到了我們的耳中,將那種舒緩的、在山中迴盪著的、漸近漸遠的嫋嫋餘音通過文字形象的表現了出來。後兩句是詩人在寫友人靈澈的形象,頭戴斗笠,在斜陽的餘暉中緩緩走向山寺,飄飄然好像一個不染塵世的仙人一般,耐人尋味又情意悠長。

最終人離去,只留下青山一片,竹林風聲。試想,一座山寺,一道青山,一抹斜陽,一聲鍾韻,一個踽踽獨行的高僧……閒淡、清妙、深邃。短短20字表現了這樣充足的意蘊,如何不令人讚歎其筆力!

第二首五言絕句是《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這首詩極具神韻,是劉長卿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詩。詩中描述的是一次路途中的投宿,純用白描,但讀完能令人生出無限感受,產生無限聯想。

詩意很簡單,就不過分多言了,只試想:一個深山老林中的人家,為了生計而奔波在外的主人,在天色已暮,風雪越來越大的時候,還沒有回到家中,但最終,在家人的焦急等待中,突然狗吠聲響起,繼而聽到主人的吆喝聲,一個渾身飄滿了白雪的人,在屋門口拍拍身上的雪,家人心中的石頭終於落地,於是一家人都愉快了。

這樣的神韻,濃縮在了短短的二十個字中,太有味道!

但是,劉長卿雖然極其擅長寫五言詩,卻遭到後人的批評,說他十首以上便開始有重複的感覺,然而劉長卿的詩,依然有他的獨到之處。其實劉長卿除了五言絕句寫的非常好之外,還有其他一些詩,也寫得非常好,比如“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等句。而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一首,是他的七言絕句《酬李穆見寄》,全詩如下:

孤舟相訪至天涯,萬轉雲山路更賒。

欲掃柴門迎遠客,青苔黃葉滿貧家。

李穆是劉長卿的女婿,經常寄詩給自己的老丈人,這首詩正是劉長卿回覆女婿的唱和之作。劉長卿當時人在新安,而女婿從桐江逆水行舟而上,山水環繞曲折,且多險灘,特別難行。

前兩句便是一個老丈人對女婿的深切關懷和擔憂。首句暗示了女婿新安之行,次句以行人的感受,將前面路程的遠近和實際感受描摹了出來。後兩句則是寫出了詩人的期盼之情,但是卻不明寫,而是通過行動來讓讀者自己品味。年長的岳父打掃了清貧的老家,就是為了等待女婿的到來,顯得十分親切。

這首詩的最後兩句,十分容易使人想起杜甫的七律名詩《客至》中的句子:“……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同樣都是表現了客來貧家的欣喜好客之情。但是要知道,律詩在篇幅上是倍於絕句的,所以更容易寫景抒情,而杜甫的這首詩便是一半寫景,一半抒情,將客人到來前的寂寞、到時的欣喜、主人的殷勤,一一交代了明白。

而絕句因為篇幅的原因,不能採取這樣的方法,更常見的是融情入景,劉長卿的這首詩便是如此,而且這首詩還採用了倒裝的手法,應該是因為青苔黃葉,所以才欲掃柴門,但如此倒裝之後,便更加饒有趣味,再加上以景結情的手法的運用,可謂是精巧絕人了!和杜甫的詩雖然長短不同,但是意境卻可比肩。


詩詞曲精品庫


劉長卿

劉長卿是唐代實力派詩人,一生詩歌作品甚多,流傳至今約有500首。他名氣雖然不及李杜,白居易等人,但是創作實力確實有目共睹。劉長卿尤其擅長於五言,自稱“五言長城”。


知名度最大的詩歌

劉長卿的詩作,名氣最大可能是《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原因不僅僅因為這首詩歌詩筆凝鍊,內容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極其生動,還因為入選了教科書,只要是念過書的人都閱讀、背誦過。

因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經典和知名度,恐怕它是劉長卿詩作裡面最多人喜歡的了。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本人最欣賞的

但是我最欣賞卻是他的一首:《餞別王十一南遊》

餞別王十一南遊

望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

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

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

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這是一首情真意切的送別詩,寫的是送別友人王十一的情景。王十一走得很急,可能匆匆上船,來不及道別就離去了。沒有王倫送李白的踏歌聲,也沒有柳永的執手相看淚眼;更加沒有白居易把酒聽琵琶重開宴。

劉長卿遠望著煙水空茫的江面,頻頻揮手,儘管友人已經看不見他還在揮手,他還依然表達自己依依之情。因為這份離別之情是真切的,它不是一份儀式。


譯文

望著你的小船駛向茫茫雲水,頻頻揮手惜別淚水沾溼佩巾。

你像一隻飛鳥不知歸宿何處,留下這一片青山空對著行人。

江水浩浩一葉孤帆遠遠消失,落日下你將欣賞著五湖之美。

誰能見我佇立汀洲上懷念你,望著白蘋心中充滿無限愁情。

劉長卿所作的送別詩數量很多,幾乎佔他全部詩作的半數以上。我有時候真是懷疑劉長卿和我一樣都是AB血型,是個心靈敏感而脆弱、對親情友情等感情很重視的人;當然這也和劉長卿的仕途坎坷,幾度貶謫有關,經歷上的顛沛流離使他對離別的感受得很深刻。


原因

我欣賞這首詩歌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不是因為他的字詞如何優美精煉,而是因為他的確引發了我的共鳴。劉長卿把自己真摯的感情融入詩句中,給這首詩歌增加了強烈的感染力。


古人曾經說過:“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人生在世,有誰沒有經歷過幾番離別?當然很多離別都只是應酬,而且現在社會發達,離別容易相聚不難,並沒有什麼可以傷心的。

懷念

但是有些離別,哪怕只有一次,能讓人刻骨銘心。因為這次離別,重逢不知什麼時候。走了,不管留下青山空對,還是江湖相伴。

最終,留下的只是懷念。。。。。。


謝謝~


文藥書生


《尋南溪常道士》劉長卿

此詩是詩人到南溪山尋訪道士,一路上幽景美卷,看出道士閒淡生活情調是和詩人所喜的情調相穩。詩人一路走看見莓苔中的足跡,這裡人跡罕至。(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屐痕)。接著寫白雲浮進水中小洲,芳草也遮不住緊閉的屋門。寫了遠近景色。(白雲依靜渚,芳草閉閒門)(過雨看松色,隨山倒水源)寫詩人看了雨後的蒼松翠柏,從山路一路走到水的源頭。興致勃勃地觀看松林雨後的顏色。而雨後森林到底呈現什麼顏色呢?詩人沒有道出,給讀者留了想向空間。(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詩人最後與道士相對無言,按常理應該寫兩人唔面後有很多話要說。詩人卻寫兩人相對無言。正是表達詩人與道士的激動的心情。


墨幹古


劉長卿(709一789),河間(今河北河間縣)人。


重送裴郎中貶吉州
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
唐詩中送別的詩很多,佳作也不少。如李白,"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用落日將逝之留戀,表達雙方依依不捨之情。
本詩中的"日暮江頭"正是這種意象,再加上"猿啼客散"四字,讓猿啼聲的淒厲與"客散"連用,比之"蕭蕭斑馬鳴",更增淒涼之感。所謂"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江淹,別賦)。此情此景,作者用"人自傷心"四字道出來。更能使讀者進一步體會送行者此時的傷心。
人自傷心水自流。那流之不息的江水,你懂得人的綿綿無盡的傷心之情嗎?
第三句。同作逐臣君更遠,雙方都是被貶官而放逐之臣。但是對方被貶的地方更遠。對方的傷心要更甚。想想他,將更長時間的孤舟一葉漂泊在這波濤洶湧的大江之上。前程多風,前程多浪。不禁使人顧不上自己的哀愁。而更為所送之人哀傷了。
李白的"唯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說自己一直望到所送之人,遠得看不見了。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是設想所送之人到一個無故人無熟識之人的地方去。而本詩中的"青山萬里一孤舟,"則是設想所送之裴郎中,在青山之中,江水之上,一葉孤舟,遙遙無期的漂泊的令人哀傷的背影。不是也聯想到。仕途之路,人生之路上令人哀傷的背影嗎?

由於此詩在送別詩中能別具一格,故對其欣賞。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7300045962ef2adda0\

木山文


劉長卿,字文房,中唐詩人。曾多年任地方官,詩多寫政治失意之感;善於描繪自然景物,以擅長山水詩名重當世。以寫五言詩著名,號稱“五言長城”。我最喜歡的就是流傳最廣的那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這幾句詩的意思是:

傍晚的時候,青山隱隱約約顯得更遠。天氣寒冷,主人的茅草屋顯得更加貧窮。柴門外,忽然聽見狗的叫聲,大概是芙蓉山主人迎著風雪回來了吧?

以畫入詩

這首詩寫詩人傍晚遇雪投宿山中貧窮農家時的所見所聞,描繪了一幅風雪夜歸圖,意境寒肅,情調淒涼。

這首詩是按時間順序寫的,先寫“日暮”,後寫“夜歸”。“日暮蒼山遠”,暮靄沉沉,山路遙遠漫長,“天寒白屋貧”,是對投宿人家的描寫,天寒地凍,茅屋更顯簡陋、貧窮。這是遠景,是抒情主人公遙望中所見,說明他正在旅途中艱難跋涉。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寫的是詩人借宿山家以後的場面。如果說上面兩句詩是從人的視覺寫起,寫所見之景;那麼後兩句就是從聽覺寫起,寫所聞之聲。犬吠聲、叩門聲、柴門啟閉上、風雪聲,詩人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喧鬧、嘈雜的山家風雪人歸的場面。

畫外見情

這首詩是作者被貶為睦州司馬所作,“曰暮”“天寒”暗指政治環境惡劣。“蒼山遠”“白屋貧”喻指自己前途渺茫,自己已無立足之地。“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不僅為我們描繪了一幅風雪夜歸圖,作者暫時獲得安身之所,也透露出政治生涯的苦楚。


三尺講臺兩袖清風


劉長卿在唐朝眾多的詩人中,也是一位極為個性的詩人,並且他的作品大部分都是經典,尤其是他的五言絕句,更是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為此後世也給予了他“五言長城”的稱號,這可謂是最至高無上的一種榮耀,其實作為一位普通的文人,劉長卿在文學上過人的才華,以及高超的表現手法,那都為大家所折服。尤其是他的一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更是一首難得的千古名篇,整首詩意境唯美,寫得也是生動有趣,讀來也是朗朗上口,從而成為了唐詩裡的難以超越的名篇。

其實唐詩裡關於詠雪的作品,那是比比皆是,但是劉長卿這一首又是別具一格,它主要並不僅僅只是描寫景,更多的還是通過一種極為纖細的筆觸,從而表達了自己對於底層人們的深切的關懷,這一點應當說是極為難得。自杜甫之後,很多的詩人儘管非常的有才華,但是很顯然,他們在這方面不夠,大部分的詩人還是描寫自身的悲痛之情,卻又是忽略了時代的痛,以及底層普通人們的痛,可是劉長卿的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卻又是繼承了杜甫的精神。


藝海綜述


劉長卿的斑竹巖

蒼梧在何處,斑竹自成林。

點點留殘淚,枝枝寄此心。

寒山響易滿,秋水影偏深。

欲覓樵人路,朦朧不可尋。

劉長卿的喜晴

曉日西風轉,秋天萬里明。

湖天一種色,林鳥百般聲。

霽景浮雲滿,遊絲映水輕。

今朝江上客,凡慰幾人情。




欣園暖陽


回答;劉長卿唐代詩人善長寫五言絕句。是以景物帶情,以情感人的寫作手法比如;“逢雪宿芙蓉山色",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這是我上小學時後學的一首詩,很有杜甫風格,深沉精練,但是他的五言絕句也正是過於精練簡捷而吏詩意不連貫,比如;"送靈澈上人“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詩意分散,不連貫。劉長卿的七律詩到是很有特點比如“長沙過賈誼宅“三年謫臣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漢文有道恩犾溥,湘水無情吊豈知?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詞語連貫詩意明郎以景物寫事,以情感人。


吾空問答曰出東方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劉長卿的代表作。中這首詩以白描的手法,勾畫出一幅暮色下的冬日雪景。起始兩句,山不是遠,是作者一路的風霜遠;屋不是貧,是深山遇故人的心情。

柴門簡陋,能聽到狗叫,原來是故人重逢的突如其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