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先生的哪句话让你感触最深?

小范看新片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孔子是中国儒家哲学的开山鼻祖,他的儒家哲学,在汉代以后,成为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国家治理所遵循的重要原则。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影响极为深远。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集体心理,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化性格。

孔子的儒家哲学所创立的人与人之间的法则,人如何自立,如何立人,如何立足于社会,如何奉献于国家的原则,已经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和行为准则。不管你相不相信儒家哲学,其实你的思维方式言谈举止中,都渗透着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儒家最核心的思想是仁,这个仁,儒家第二号人物孟子解释说,仁者爱人。就是说无论你是国君还是普通人,我们都应该有一颗爱人的心。当然,儒家的爱人与墨家的兼爱是不同的,儒家认为我们的爱无法送达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只能从近到远地去爱,也就是说,我们要爱自己的父母,这叫做孝;我们要爱兄弟姐妹,这叫做悌;我们要爱我们上级,这叫做忠等。

儒家思想的第二个重要思想是礼。其实这个礼就是秩序的意思。孔子在谈到社会治理的时候,讲到说首先要正名,因为名不正言不顺。这个名就是秩序,后世的荀子更加重视这个。因此,礼就是上下尊卑的秩序。所以孔子说,理想的政治应该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有秩序的社会才能是和谐的美好的社会。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其实儒家哲学的核心是人学,是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哲学。孔子在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时候,曾经用忠恕之道来概括。而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最为重要的还是恕道: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弟子子贡去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或者说是一种原则,可以作为一生遵循的原则?

孔子回答说,我们要做一个心胸宽大的人,能要宽容别人,不要做的太小气太狭隘太自私,这叫做恕道。就是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人际关系的几个原则:

第一,人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一件事情先看自己能否做到,要是自己能做到,那再要求别人去做。要是你自己都做不到不愿做或者是自己强烈反对的,那么就不要让别人去做。

第二,人要有自省和反求诸己的精神。自省和反求诸己的精神,是儒家大力提倡的人生精神。孔子和孟子都喜欢用射箭做例子,来阐明反求诸己的思想。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孔子说:“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术不行。”

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孟子说,“有仁德的人就像射手:射手先端正姿势然后才放箭;如果没有射中,不怪比自己射得好的人,而是反过来找自己的原因。”

孔子孟子理想中的箭手总是从自己身上找理由,而我们往往会为失败找一百个借口,却不肯承认自己有一个错。就像是射箭,没有射出满意的成绩,有人会说今天的风太大,也许还会说今天靶子歪。孔子和孟子告诉我们,不要为失败找借口,而要为成功找方法,这个方法就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孟子道德修养的核心精神是“反求诸己”,凡事都要先想想,自己做的好不好,而不是睁大眼睛找别人的错。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孟子说:“我爱别人,被人却不亲近我,就应该反思自己是否真正爱别人;我管理别人,却没有管理好,就应该反思自己是否有管理智慧;我待人以礼,但别人却不以礼待我,就应该反思自己恭敬程度够不够。任何行为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都应该回过头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自身端正了,天下的人才会归服他。《诗经》上说:‘长久地配合天命,幸福就要自己去寻求。’”

第三,要有换位思考的胸怀,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因为这个世界上,并非只有你一个人,你无法做到唯我独尊。所以,你要学会尊重别人包容别人!

那么,既然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它的反命题是否可以成立呢?也就是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我们能不能己所欲而施于人呢?

好玩的国学有一篇《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庄子:己所欲勿施于人!这才是真爱!》的文章,很好玩,可以为您参考!


好玩的国学


孔子是一个大学问家、也是一个智慧家,读《论语》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做人的智慧和道理,孔子的这句话使我很有感触。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其意就是说,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安稳,做事敏捷,说话谨慎,平时经常反省自己,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不断改变自己的缺点。数千年过去了,我认为孔子讲的这几句话,在当下对国人仍然有一定启迪意义的。

商品经济社会,使不少人眼里只有了钱,为利而图,为了赚钱而失去了道德,失去了诚信,虽说如今有不少人赚了钱,但却失去最宝贵的东西,那便是德字。尤其是不少人有了钱后便开始吃喝玩乐,用于物质享受,房子要住宽大的;车子要开豪华的;穿衣服要穿名牌的;吃喝要讲高档的,生活总是赶时尚,如此,这种便形成了一股攀比之风,人们在物质享受上相互攀比,使不少人活得越来越累,越来越没有幸福感和知足感,本来赚了钱,用于物质享受和消费无可厚非,但一味的盲目攀比,过分的追求物质生活既是一种浪费,也是一种精神缺失。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物质生活当然是第一需求,但作为现代人更离不开精神生活需求,只有注重精神生活,注重自身的修养人生才能行得远,才过得更有意义。欣喜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时代如何进步,一个人真正的幸福生活就是过简洁、简单的生活方式;一个人要走得远就必须加强自律,守住寂寞。其实,细细想想,简洁的生活方式,自律精神与孔子说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和“就有道而正焉”是相同的道理。可见孔子的智慧超群。

人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后,就要追求精神享受了,就要强化自律精神,做要见贤思齐,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灯红酒绿诱惑多多,如果一个人宁住寂寞,沉迷于物质生活的享受中,就会走入歧途,就会贪图安逸和享受,最终就会使人堕落,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时有所闻。

现实告知我们,越是商品经济社会,做人越是要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是因为前面的路总会有坎坷,总会有诱惑,做人就要善于学习,要勤于修身,不能只顾赚钱而学失了人生前进的方向,如此,钱赚得再多,也会失去健康的心态,失去人生生活的意义。正是如此,近些年来,在我国形成了一股学习《论语》热,这是必然的,也是国人的选择。


悟思必得


笔者认为,孔子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概括了儒家的基本思想,令人印象极深,是最值得探讨和讨论的。

简单翻译,这一段话主要意思是:“要根据大道来立志,应依据道德节操而执守,该指归于仁道而不违背,要能游历于六艺而适情。

第一句话强调的是人生应有志于循大道而行,如此格局才会大,胸怀才后广,追问的是形上之道,志向高远,境界宽阔,追求的宏大的目标。比如,做生意不只是顾眼前利益,而且更关注未来的长远利益,就像古人说的:“大商言道,小商言利。”

第二句话强调的是人生要有底线,要立志高远,还需有基本底线,要遵守基本的道德准则,人设没了,便成不了大事,天道和人道是合一的,没有道德规范,很难追问宏大的问题,为人处世需有德性,德就是“得”,无德很难得到,行为依据德行是成功的基本条件。

第三据是强调成功人士必须归于仁道,仅有德行还不够,还需有仁心,德行是根据约束而做出的,是尊礼不逾矩,而只有仁心才是自己修养成的,赚了很多钱,搞些装饰门面的慈善活动换来名气,这是不错,但不是诚心在做慈善,不是发自内心的善的观念,就不是仁,仁是内心的诉求,是自己内心的仁。真的有仁心,才有爱心,才能爱人,爱物,爱朋友,爱国家,爱世界,进而爱全天下,是仁的发挥。

第四句将人生懂得文化、音乐、游历等方面的活动,才是丰富的,古人游“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人生要熟悉“六艺”,熟悉各种文化艺术知识,才是丰富的,“游于艺”是对“依于仁”的补充,知识学问不渊博,人生就枯燥了。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才能体验丰富的人生,所以,要读万卷书,也要性万里路。舞蹈、影剧、音乐、美术给人快乐的艺术享受,哲学、历史、科学、经济等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是应该知晓的。“游于艺”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是要能游历于文化科学知识和各种艺术,人生在世,就要享受文化与艺术。


文城观点


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其实千夫指的就是孔孟之徒,孺子牛指大众,人民。如今许多人甘做千夫也瞧不起孺子牛。这是为什么?我还是我!你做你的千夫,我做我的"贱民",这就是傲骨,也是一种气节。


tuofuo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晚年三句话对后人影响特别大:

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

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

三:尽人事,听天命(你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做好一件事,不做不会怎么样,但做了会很不一样!


Fan757125


言必行,行必果,硁硁然小人焉。孔子是言而有信的。这句话与事实结合看孔子的道德说了就做到岂不是小人了。看孔子的行为,孔子自己说的很少能做到,这才是君子。以此也可以理解为说一套做一套就是孔子主张。

你也许会说就这一条依据吗?那么我随便再说几条。1,孝的问题,孔子要求宰我守孝三年,自己怎么做的,热孝在身就去赴宴被阳货赶了出来,自己在丁忧期间娶妻,丁忧之所以是二七个月我想很可能是孔子待的头,自己可没坚持三年。2,忠的问题,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卫国三年内乱,卫国君问孔子怎么办?子曰“军旅之事谓之学也”跑了,就是说孔子的忠诚只要不打仗,做和平官吏才行。3,义的问题。子路在卫国被杀,同在卫国的子糕跑了回来,孔子赞扬子糕“明大义”。我没有读到孔子关于如何义的表述。但和我们俗人的理解都是有不一样的。

忠孝节义,孔子主张如何节的?书读的少,不过肯定也是打折的去做。就是说孔子的所有主张不能损害自身利益,不拿生命坚守自己的原则是第一位的,那么按逻辑推理下去不拿利益坚守自己的原则也是符合逻辑思维的。孔子嘴上的义,在利面前都可以打折。这或许就是中庸。孔子说了也做了,你要还不了解出卖你的时候别忘了,孔子真的有言在先。


山坚海阔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


在那玩呀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


大橘子古诗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沃克特尔


谢谢夏庆任135135的邀请

可能是现在的境遇关系吧,对这句话感触很深:“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