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为何宁可修观也不肯拿出银子给大臣发?

北山河马


一、一位不喜欢上朝的皇帝

明朝两位不上朝的皇帝,一个万历,一个嘉靖,算是把老子今天不上班贯彻到底的两位奇葩人士了。

不过,我们不能拿不上班作为他无能的依据,其实嘉靖帝绝对算得上天资聪颖、天纵奇才。他有点像上学的时候,那些绝顶聪明,但是极其不爱学习的同学,他不学习就算了,一旦学习,天下无敌。

朱厚聰同学,十五岁的时候还是藩王世子,也没有什么野心成为皇帝,结果他也没有想到,阴差阳错的做了大boss,继承了家业,他上任两年时间就把权臣杨廷和的实力清除掉,把权柄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就是朱厚聰同学的雷霆手腕,一来就考了个不错的成绩。

就在班主任,教导主任,以为这位朱同学要发奋图强,励精图治,把成绩做到巅峰状态的时候,这位朱同学画风一转,决定修道了。修道想必大家看过玄幻小说的都知道,修什么几重天,不但要升级修炼,还得花钱,所以嘛,这是一项又花时间,又费银子的兴趣爱好。

二、沉迷修道提拔官员以“青词”为主

嘉靖帝迷恋修道到什么程度呢?他重用人才不是看才华,是看谁“青词”写得好,“青词”是个什么玩意。神仙谁也没有见过吧,要给神仙传话怎么办?那就写“青词”,在嘉靖的内阁大臣中,不少是因为青词写得好的才被重用的,比如大奸相严世藩。

皇帝爱好青词,大臣必定会投其所好,要在大boss手里干活,得学会察言观色,没办法啊,谁叫咱在他手里干活呢?嘉靖帝注重修道,所以要必须修道观,这是一项费钱费事费时的兴趣爱好,所以朱厚聰同学是不会把精力放在给大臣银子上的。

嘉靖帝频繁的修建道观,兼之宫殿经常失火,一年好几十次,这谁受得了,烧了就得修啊,就这样银子花得如流水一般。可以说嘉靖帝很穷的,《明史.食货志》中载,世宗“营建最繁”,国库告急,“乃令臣民献助”。已经到了要向官员和百姓要钱的地步了,让臣民捐款修建宫殿、道观,哪里还有钱发工资呢?

三、举全国之力,支撑修道爱好

嘉靖爱修道,就像一个网瘾少年,上瘾。上网需要时间,嘉靖帝修道也需要时间,他修道必然要天天追随三清,不能上朝理政。

朱同学上班也很随意,从不上朝,全部交给内阁辅政,内阁大臣说,这事可以干不?他就点头或者摇头就好了,就像考试做选择题一样,朱同学从来不做论述题。

他修道就算了,大家也要一起喜欢,所以也有直臣看不惯他的所作所为,海瑞就曾经上书痛骂过嘉靖帝,结局不好,海瑞被下召狱。一个网瘾少年,大家懂的,劝是不行了,已经根深蒂固的爱好,怎么能改变得了。

举一国之力支撑自己的爱好,修建宫观,赏赐道士,炼制丹药,再加上不给官员发工资,官员们就自己想办法创收,官商勾结大肆贪污。这爱好长此以往,必定民生凋敝,到万历年间,张居正不得不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才把颓势改善了一点。

朱同学长期修道嗑药,反倒适得其反,身体渐渐被掏空,最后终于死在嗑药的路上。

我是逆风解雨2,图片来源网络,辛苦码字,盗文必究,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我也很穷。

   

  

  

  


逆风解语


嘉靖皇帝是继承的他堂兄,也就是明武宗的帝位。嘉靖皇帝出生于承天府,所以他继承的皇位其实并不是正统,只是明武宗把自己玩死了之后,又没有儿子,所以才在宗室里挑选了血缘关系比较近的朱厚熜。由于他的出生决定了注定不同于以往的皇帝。

明朝对于皇太子的培养往往都是非常严格的,在辟府之前是不让出宫的,只能够在皇宫里接受精英教育,明朝中后期以后,大多数皇帝对于当时社会的了解还是比较缺乏的,所以大多依赖于朝廷官员和身边太监。这也是为什么明朝皇帝信任身边太监的原因。

朱厚熜因为出生于承天府所以对于当时的明朝可以说是了解见识的比较深,在当时土地兼并日益加剧,而造成这种原因的罪魁祸首就是当时的士族文人, 对明朝历史有过了解的人都知道,在明朝文人士族是不用纳税的,一个家庭里出了一个读书人,这就意味着整个家庭的所有成员都不用纳税、服兵役。而且明朝读书人的地位非常高。所以造成的直接原因就是士族阶层越来越壮大。嘉靖皇帝对此是非常清楚的,所以他情愿花大钱去修道观,都不愿意把钱发给大臣去造福百姓。因为他知道这笔钱最终都会落到当官的手里。

至于为什么明朝中后期文官大多勾连贪墨这其实也是倒是的社会造就的。

朱元璋建国后搞了一个职业世袭制度,划分了军户、匠籍、乐籍等等各种各样的职业,而且这些职业里面又都是世袭的,也就是说,老子是工匠,那么儿子也必须是工匠,永世不得改变,也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

而能够参加科举的又都是世家大族和农民子弟。世家大族还好,家庭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让他们读书。试想一下一个农民子弟寒窗苦读十几年,其中花费大量的钱财,在取得做官资格后,他们往往会以家族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前。这便是所谓的家国天下。

一个小家族里为培养一个读书人往往都不惜倾家荡产,而文人又是非常重孝道,所以明朝读书人出头之后,为了使家族长盛往往就会以权谋利,长此以往使得国之不国。

嘉靖皇帝作为智商可以排进明朝前三的皇帝,所以也采取了一些手段来遏制这股不良的风气。嘉靖前期在张璁的辅助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清理功勋庄田、罢天下镇守中官、改革科举制度、革除外戚世封等等。使得明朝暂时进入嘉靖中兴,但是历史不会如此行进。

因为一场“壬寅宫变“使得嘉靖皇帝差点被一个宫女搞死,这也暴露了皇帝的弱点,那就是怕死。所以之后他开始迷恋修仙,但是也不是说之后什么都不管了,相反他开始从朝堂转变为隐藏在幕后操控一切,并且为了有一个良好的修仙环境,他开始着手布置一些事,对内那就是对宦官集团沉重打击,并为此制定了严苛的规章制度。对外则是权力下方内阁,形成了明朝中后期的首辅制度,细化职权,保障国家机器在他修仙时能够正常运转。

嘉靖这个皇帝,18岁掰倒四潮元老,15年闭门修仙掌控朝臣。可以算得上是天纵英才,若不是自私了一点,也许明朝真的能中兴也说不定。


这个历史很正


嘉靖的银子属于明朝皇室内府,主要来源是国家财政和黄庄,不属于国库的银子,嘉靖出银子给大臣出的是自己的钱。


千年风雅


一个是花自己的钱做自己想做的事,另一个是公家的事 要花公家的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