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先生真的不是书法大师吗?为什么有人批评他的书法不如梁诗正?

千千千里马


外行人前来说几句外行话。

启功是不是书法大师对普通的书法爱好者来说,没有那么重要。关键问题你喜不喜欢,要是喜欢的话,就可以欣赏,可以学。何必在意什么大师不大师的。大师到底是个什么标准?在大师满街走,博士多如狗的今天,大师的头衔不过是书法“名利场”中的一个标签而已。不必太过在意。

启功的书法当然是好的,这一点,恐怕谁也不能否认。历史上的书法名家和当代的书法名家,都是优秀的书家。大可不必把他们排出个一二三四来。中国人自古有“文无第一”之说。不同人的书法,在审美倾向上会体现出不同的特质。而审美本身就是个性化的。张三觉得美的,李四未必喜欢。处理这个问题的正确态度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强行分出谁高谁低,大约是一种霸道行径。

我始终觉得,做为普通人,要评判著名书家和大师作品的优劣是很困难的。就算是专家的评判,也不过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有些评判的背后大约有功利目的。不过太过当真。

田蕴章先生曾经在北方网的书法讲座中谈到过启功先生。他首先肯定了启功在现代书家中的崇高地位,表达自己对先生的尊敬之情。但他同时又说,站在历史的角度上看,就算放在民国时期,启功的水平就有些平常了。因此,他不主张学书的年轻人从启功入手。理由是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田先生的说法应该是很有道理的。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对启功先生无论是褒之还是贬之,从这段话中都可以找到依据。承认其现代地位,以示尊重,这是褒。放在历史上比较平常,类乎贬。田先生的评价中体现着一种中国人传统的观念,祖宗尊敬,既后代很难超越前代。按这个逻辑,二王之后,欧颜柳大约就要低一点,宋四家双低一点,到赵孟頫、董其昌双低一点。更不用说清代了。这种观念,是传统文化观念造成的。确实是看问题的一个角度。但换言之,每朝每代的名家只所以能够只成一派,不是对前代的机械模仿,都是在融铸各家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风格之后,才独立一派的。从这个角度上说,所有自成一派的大家,都是对前代的超越。

梁诗正是雍正乾隆时代人,雍正八年进士一甲第三名,也就是当年的探花。授翰林编修。乾隆时期南书房行走,升户部侍郎。我们都知道户部是管人口和钱粮的。侍郎是二把手。因此,电视剧《天下粮田》中,他是一个重要人物。梁诗正经常随乾隆出巡,朝廷文件多出于其手,可以看做是乾隆皇帝的秘书。书法水法当然是很高的。

梁诗正的书法初学柳公权,继参赵孟頫,晚学颜真卿。是标准的馆阁体风格。他的许多行书作品,能看出强烈的《兰亭》气质。启功的书法,个人特点是非常鲜明的,秀媚之中又见风骨嶙峋。作为现代名家,向前辈学习,是谁也绕不过去的路子,梁诗正做为前辈书家,成为启功学习的对象,也就很正常了。

以现在的情况看,启功的书名,远超梁诗正,就是因为启功有鲜明的个性。而梁诗正只是大众审美。然是大众审美,就难免被误认作俗。其实大众审美的最高典范也未必就是俗的。馆阁体的审倾向本身就包含着传统文化的中庸追求。所以它最大程度的包容了大众审美趣味。正是因此,做为普通人,我们确实无法评判梁诗正的书法与启功的谁高谁低。这种情况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明。金庸笔下的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聚会的时候,六大派的带头人都有个座位,但是华山派的带头人未必就一定比武当派的小道士功夫高。启功因为鲜明的个人特色,以及深厚的学养成为一派之长。而梁诗正大约相当名门正派中的一个优秀弟子。既然“文无第一”早有名训,我们外行人,没有必要跟在别人之后强分优劣。在我的眼里,两个人的书法都美不胜收,春兰秋菊,各擅胜场。

以上仅是外行之言。若有不通之处,请内行包涵。


七月流火140400643


近来总有人拿启功先生的书法学自清代书家梁诗正的书法说事,无非就是要说梁诗正的书法在书法史上籍籍无名,借此对启功先生的书法表达不屑之意。本来艺术评论是件相对自由的事,只是有些人明显是别有意图,有故意曲解之嫌。



梁诗正的书法水准如何暂且不论,但是梁诗正的行楷作品气韵流畅、清爽可人倒是没什么争议的。启功先生就算取法或借鉴过梁诗正的书风也无可厚非。毕竟,从表面来看,启功先生的书风特点的确与梁诗正书法有诸多形似之处。

但是,由此就断定启功先生的书法就是长期浸淫于梁诗正书法,显然有失公允。仔细比较二者书风,虽有几分形似,神韵却差之甚远。无论是从用笔还是结体来分析,启功先生的书法明显更显骨力,而梁诗正的书法显得用笔孱弱,结字也欠沉稳。应该说,启功先生更多的得益于柳楷功力,对历代经典法帖涉猎甚广,师古而不拘泥于古,颇有大家气象。尽管梁诗正书法有妍美之风,不乏书卷气,但是其底蕴远不及启功先生书法。



应该承认,当代书坛大师凋零,真正称得上书法大家的人,除了启功先生,似乎鲜有能服众之人。尽管也时有争议,启功先生于当代书坛的引领地位始终是毋庸置疑的。

因为田蕴章先生对启功先生的一段评价,尤其是说启功书法放在民国书坛只是一般书家,成了不少人轻视启功先生书法的凭证。其实这些人不过是断章取义,曲解了田蕴章先生的本意。如果看完田蕴章先生评价启功先生的那一段完整视频,很明显就能感觉到他对启功先生的崇敬态度。相比他措辞严厉地评点当下一些所谓的权威书家,其实他对启功先生于当代书坛的特别贡献和无人比肩的影响力还是相当认可的。田蕴章先生的确说过启功书法放在民国书坛只是一般水准,但他也明确说过:要是放在当代书坛,必是大师无疑。



我们承认书法艺术发展到今天,整体水准已然无法与古人比肩,这是时代发展造成的必然结果,没必要太过纠结。但是,更加没必要妄自菲薄,总觉得书法已经走到了情途末路,把当代书家取得的成果不屑一顾,甚至是一棒子打死。

虽然整体水平持续下滑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不妨碍启功先生书法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很难找到一个标准来衡量启功先生的书法达到了怎样的水准,但是惊龙轩始终认为,就算放到明清时期,启功先生的书法照样可以争得一席之地。其书法成就就算略逊于文徵明、董其昌等寥寥数人,比之成亲王、刘墉、铁保诸家,至少也在伯仲之间。



启功先生离世多年,由于他生前为人相当谦和,对求字者大多是来者不拒,因此留下了大量墨宝。就算这样,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仍然备受青睐,市场行情一路见涨。这与一些权威书家“失宠”后作品随之贬值的尴尬情景形成了鲜明对比。也从侧面证明了启功先生书法具有的深厚底蕴,经得起大众审美的变化,也经得起时间的考量。

惊龙轩一直有一个疑问,不知道后人该如何书写乱象丛生的当代书坛。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就算当代书坛只有一个人能在书法史上留下足迹,那也必定是启功先生无疑!


惊龙轩


十几二十年前,我初学书法,当时看到启功的字,感觉很一般,也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居然还称为书法大师。十几年后,我临帖,看贴多了,对书法的理解和认知也不同以往,这个时候再看启功的字,才发现写得真好,结构,用笔,结体,细节等都非常好,不愧大师水平。很多人认为启功书法一般,是因为他自己对书法的认知和理解水平不够,他看不懂,只是很感性的低级的认知。

启功为什么是书法大师,有人说和他的道德文章有关,其实不然,启功是真的书法水平高超,和其他关系不大。单纯字写得漂亮,并不一定能成为书法大师,书法大师的最重要标志是有自己独特的书体,王欧柳颜赵这些大师都是如是,他们的独特的有个人特色的书体深得人们的广泛认可。启功体就符合这样的标准。

其次,说某人是不是大师,不能离开所处的时代,启功和他同时代的书法家比较,水平是非常突出的,同时代鲜有出其右者。当然文化艺术的评判标准有时候难免有些主观,但是综合而言,并不会偏差太远。

差不多同时代有一位书法也很厉害的人叫康生,康生的字真是写得非常好,但是康生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康体,所以康生并不能称为书法大师。而启功当之无愧。

启功有个皇族同宗的溥心畲,是和张大千齐名的绘画大师,其实溥心畲的书法也非常好,有评论认为,他的书法造诣比绘画更高。但是溥心畲在后世的认知中也不是正宗的书法大师。

至于拿启功和梁诗正比较,是没有实际意义的,纯粹是混淆视角。


林下笔记


评价启功先生书法的地位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並和梁诗正比较,才能得出较为公正的评价。一、从笔法、结构和气韵看。启功先生用笔劲利清爽而又圆润,梁笔法软弱,而起笔收笔往往带圭角,远不能和启功劲爽而又圆润相比。从单字结构上看,二人外形上都是大王一路,高长方体。仿彿相似,这是很多人误认为启学梁的地方。但细看,启字中宫较紧,用他独有的黄金分割律结字,好看且耐看;而梁结字从圣教序出而过于平正缺右軍险绝,且较松散。三,通篇看梁字虽行书而似打格子写的,笔势不贯行,而启功行笔行气梁远不能比。四、由于笔法,结字,行气差异,加上启功诗人,学者,书画鉴赏大家(国家书画鉴赏五人小组成员,后为组长),点校廿四史专家,梁的学识远逊于启。由胸中学养,笔法结构所形成的整幅作品的气韻,生命感的精气神差别就大了。简言之,启功字有生命感,是活的,而梁字是死的,没法比。从书史上看,启功也是大家。我们以董其昌的字与启功比,董字比启字好不到哪里去。有人动辄说启字放到民国也就一般般。不要高抬民国了。要把清朝的四大家刘墉,王文治,翁方纲,铁保加上当代很多人吹捧的何子贞的字与启字的真行草一一相比,从笔法结字和气韻仔细相比,启功书法的地位就清楚了。不信的请试试看。


用户9324536183726


启功先生的书法,尤其独特的风格和气质,也有其独居个性的用笔。可以成之外书法大家,但是称书法大师,是有些过誉了。


人们称之为大师,其实核心不在其书法,而在于道德文章,其学术研究之精深广博,之融会贯通。其道德之高标,气节之劲挺,处事之圆融,人情之练达,心境之平和。


至于书法,虽然卓尔不群,独立当代,学习者千千万万,但就其本身之变化,之丰富性,之生动,之内涵,之生长性,怕还是欠缺了几分。


当然,先生有此境界,吾辈已是高山仰止,说几句也不是不敬,只算是个人见解罢了。


李艺泓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写字与做人基本上是一样的,一句话都没有十全十美。能被大众认可即为好字,不是专家说好就能代表。书法真正成家那是要千捶百练,还要有先天感悟性强,手感与心灵吻合度高才能写的一手好字。也就是说不是努力练了就能练好,这要看天智的。所以现实生活中一些高学历的硕士、博士写的字还如小学生,那是因为他们的才华在文科、理科、写字他们没有特长。写字好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文科、理科可能不一定学的好,但写字很好的人这是很多的,所书法不必评什么硕士、博士,过去也没有,说专家~书法家是应该的,因为他们依靠自己的天才,化出了无数的努力才写出了具有观赏性的字。(因为写字除了天智还要付出万分的努力,说不必评硕士、博士,是因为书法除了观赏价值远没有文科、理科应用范围广。)这样说不知能不能认可。


ye5759


启功先生真的不是书法大师吗?为什么有人批评他的书法不如梁诗正?

个人以为启功先生,不但是书法大师,而且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难得有人启及的书法大师,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岂是某某某那些自诩书法家的人可以相提并论的?

书法,本身就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实艺术是就一种很难让人说得明白的一种东西,一般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这主要根据个人的喜好程度去评定,书法更是这样。在我个人看来,书法的评定不光要看字写的怎么样,同时还应与书者的品行德行,才情性情结合起来,人们常说字如其人,真的是这样。启功本人是皇亲贵族,又是谦谦君子,他的字自然也有着那么的工整高贵之气,不同凡响。

至于说为什么有人评价他的书法不如梁诗正,很抱歉,因为本人孤陋寡闻,又才疏学浅,不敢妄言。


烟雨江南141818606


启功老师的书法清秀挺拔、超凡脱俗。无论是楷书、行书、草书都能使广大书家崇拜鼎膜!

鄙人属于启体书法的追随者。虽无建树但酷爱启体书法。它不像所谓的田楷千篇一律,更不像范书品不到扎实的功底。启老的书法尤其是他的行楷,那种俊逸挺拔、那种变幻莫测使人流连忘返。看启老的书法是一种享受,游历在字里行间你永远有一种意外收获的感觉。你根本预测不到前面会发现什么!它总会在笔走龙蛇的纹路里让你感叹!(未完待续)


阜阳张保


梁诗正的书没有被过度吹捧,应该算原生态。


用户8710631242507


说启公不是书法大师的人分两种,其一是根本不懂书法,瞎说。其二是能写毛笔字,但又达不到书法艺术造诣,对启功嫉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