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先生真的不是書法大師嗎?為什麼有人批評他的書法不如樑詩正?

千千千里馬


外行人前來說幾句外行話。

啟功是不是書法大師對普通的書法愛好者來說,沒有那麼重要。關鍵問題你喜不喜歡,要是喜歡的話,就可以欣賞,可以學。何必在意什麼大師不大師的。大師到底是個什麼標準?在大師滿街走,博士多如狗的今天,大師的頭銜不過是書法“名利場”中的一個標籤而已。不必太過在意。

啟功的書法當然是好的,這一點,恐怕誰也不能否認。歷史上的書法名家和當代的書法名家,都是優秀的書家。大可不必把他們排出個一二三四來。中國人自古有“文無第一”之說。不同人的書法,在審美傾向上會體現出不同的特質。而審美本身就是個性化的。張三覺得美的,李四未必喜歡。處理這個問題的正確態度是,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強行分出誰高誰低,大約是一種霸道行徑。

我始終覺得,做為普通人,要評判著名書家和大師作品的優劣是很困難的。就算是專家的評判,也不過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有些評判的背後大約有功利目的。不過太過當真。

田蘊章先生曾經在北方網的書法講座中談到過啟功先生。他首先肯定了啟功在現代書家中的崇高地位,表達自己對先生的尊敬之情。但他同時又說,站在歷史的角度上看,就算放在民國時期,啟功的水平就有些平常了。因此,他不主張學書的年輕人從啟功入手。理由是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

田先生的說法應該是很有道理的。但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對啟功先生無論是褒之還是貶之,從這段話中都可以找到依據。承認其現代地位,以示尊重,這是褒。放在歷史上比較平常,類乎貶。田先生的評價中體現著一種中國人傳統的觀念,祖宗尊敬,既後代很難超越前代。按這個邏輯,二王之後,歐顏柳大約就要低一點,宋四家雙低一點,到趙孟頫、董其昌雙低一點。更不用說清代了。這種觀念,是傳統文化觀念造成的。確實是看問題的一個角度。但換言之,每朝每代的名家只所以能夠只成一派,不是對前代的機械模仿,都是在融鑄各家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獨特風格之後,才獨立一派的。從這個角度上說,所有自成一派的大家,都是對前代的超越。

梁詩正是雍正乾隆時代人,雍正八年進士一甲第三名,也就是當年的探花。授翰林編修。乾隆時期南書房行走,升戶部侍郎。我們都知道戶部是管人口和錢糧的。侍郎是二把手。因此,電視劇《天下糧田》中,他是一個重要人物。梁詩正經常隨乾隆出巡,朝廷文件多出於其手,可以看做是乾隆皇帝的秘書。書法水法當然是很高的。

梁詩正的書法初學柳公權,繼參趙孟頫,晚學顏真卿。是標準的館閣體風格。他的許多行書作品,能看出強烈的《蘭亭》氣質。啟功的書法,個人特點是非常鮮明的,秀媚之中又見風骨嶙峋。作為現代名家,向前輩學習,是誰也繞不過去的路子,梁詩正做為前輩書家,成為啟功學習的對象,也就很正常了。

以現在的情況看,啟功的書名,遠超梁詩正,就是因為啟功有鮮明的個性。而梁詩正只是大眾審美。然是大眾審美,就難免被誤認作俗。其實大眾審美的最高典範也未必就是俗的。館閣體的審傾向本身就包含著傳統文化的中庸追求。所以它最大程度的包容了大眾審美趣味。正是因此,做為普通人,我們確實無法評判梁詩正的書法與啟功的誰高誰低。這種情況可以用一個比喻來說明。金庸筆下的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聚會的時候,六大派的帶頭人都有個座位,但是華山派的帶頭人未必就一定比武當派的小道士功夫高。啟功因為鮮明的個人特色,以及深厚的學養成為一派之長。而梁詩正大約相當名門正派中的一個優秀弟子。既然“文無第一”早有名訓,我們外行人,沒有必要跟在別人之後強分優劣。在我的眼裡,兩個人的書法都美不勝收,春蘭秋菊,各擅勝場。

以上僅是外行之言。若有不通之處,請內行包涵。


七月流火140400643


近來總有人拿啟功先生的書法學自清代書家梁詩正的書法說事,無非就是要說梁詩正的書法在書法史上籍籍無名,藉此對啟功先生的書法表達不屑之意。本來藝術評論是件相對自由的事,只是有些人明顯是別有意圖,有故意曲解之嫌。



梁詩正的書法水準如何暫且不論,但是梁詩正的行楷作品氣韻流暢、清爽可人倒是沒什麼爭議的。啟功先生就算取法或借鑑過樑詩正的書風也無可厚非。畢竟,從表面來看,啟功先生的書風特點的確與梁詩正書法有諸多形似之處。

但是,由此就斷定啟功先生的書法就是長期浸淫於梁詩正書法,顯然有失公允。仔細比較二者書風,雖有幾分形似,神韻卻差之甚遠。無論是從用筆還是結體來分析,啟功先生的書法明顯更顯骨力,而梁詩正的書法顯得用筆孱弱,結字也欠沉穩。應該說,啟功先生更多的得益於柳楷功力,對歷代經典法帖涉獵甚廣,師古而不拘泥於古,頗有大家氣象。儘管梁詩正書法有妍美之風,不乏書卷氣,但是其底蘊遠不及啟功先生書法。



應該承認,當代書壇大師凋零,真正稱得上書法大家的人,除了啟功先生,似乎鮮有能服眾之人。儘管也時有爭議,啟功先生於當代書壇的引領地位始終是毋庸置疑的。

因為田蘊章先生對啟功先生的一段評價,尤其是說啟功書法放在民國書壇只是一般書家,成了不少人輕視啟功先生書法的憑證。其實這些人不過是斷章取義,曲解了田蘊章先生的本意。如果看完田蘊章先生評價啟功先生的那一段完整視頻,很明顯就能感覺到他對啟功先生的崇敬態度。相比他措辭嚴厲地評點當下一些所謂的權威書家,其實他對啟功先生於當代書壇的特別貢獻和無人比肩的影響力還是相當認可的。田蘊章先生的確說過啟功書法放在民國書壇只是一般水準,但他也明確說過:要是放在當代書壇,必是大師無疑。



我們承認書法藝術發展到今天,整體水準已然無法與古人比肩,這是時代發展造成的必然結果,沒必要太過糾結。但是,更加沒必要妄自菲薄,總覺得書法已經走到了情途末路,把當代書家取得的成果不屑一顧,甚至是一棒子打死。

雖然整體水平持續下滑是不爭的事實,但是這不妨礙啟功先生書法所達到的藝術高度。很難找到一個標準來衡量啟功先生的書法達到了怎樣的水準,但是驚龍軒始終認為,就算放到明清時期,啟功先生的書法照樣可以爭得一席之地。其書法成就就算略遜於文徵明、董其昌等寥寥數人,比之成親王、劉墉、鐵保諸家,至少也在伯仲之間。



啟功先生離世多年,由於他生前為人相當謙和,對求字者大多是來者不拒,因此留下了大量墨寶。就算這樣,啟功先生的書法作品仍然備受青睞,市場行情一路見漲。這與一些權威書家“失寵”後作品隨之貶值的尷尬情景形成了鮮明對比。也從側面證明了啟功先生書法具有的深厚底蘊,經得起大眾審美的變化,也經得起時間的考量。

驚龍軒一直有一個疑問,不知道後人該如何書寫亂象叢生的當代書壇。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就算當代書壇只有一個人能在書法史上留下足跡,那也必定是啟功先生無疑!


驚龍軒


十幾二十年前,我初學書法,當時看到啟功的字,感覺很一般,也覺得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居然還稱為書法大師。十幾年後,我臨帖,看貼多了,對書法的理解和認知也不同以往,這個時候再看啟功的字,才發現寫得真好,結構,用筆,結體,細節等都非常好,不愧大師水平。很多人認為啟功書法一般,是因為他自己對書法的認知和理解水平不夠,他看不懂,只是很感性的低級的認知。

啟功為什麼是書法大師,有人說和他的道德文章有關,其實不然,啟功是真的書法水平高超,和其他關係不大。單純字寫得漂亮,並不一定能成為書法大師,書法大師的最重要標誌是有自己獨特的書體,王歐柳顏趙這些大師都是如是,他們的獨特的有個人特色的書體深得人們的廣泛認可。啟功體就符合這樣的標準。

其次,說某人是不是大師,不能離開所處的時代,啟功和他同時代的書法家比較,水平是非常突出的,同時代鮮有出其右者。當然文化藝術的評判標準有時候難免有些主觀,但是綜合而言,並不會偏差太遠。

差不多同時代有一位書法也很厲害的人叫康生,康生的字真是寫得非常好,但是康生並沒有形成自己的康體,所以康生並不能稱為書法大師。而啟功當之無愧。

啟功有個皇族同宗的溥心畲,是和張大千齊名的繪畫大師,其實溥心畲的書法也非常好,有評論認為,他的書法造詣比繪畫更高。但是溥心畲在後世的認知中也不是正宗的書法大師。

至於拿啟功和梁詩正比較,是沒有實際意義的,純粹是混淆視角。


林下筆記


評價啟功先生書法的地位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並和梁詩正比較,才能得出較為公正的評價。一、從筆法、結構和氣韻看。啟功先生用筆勁利清爽而又圓潤,梁筆法軟弱,而起筆收筆往往帶圭角,遠不能和啟功勁爽而又圓潤相比。從單字結構上看,二人外形上都是大王一路,高長方體。仿彿相似,這是很多人誤認為啟學梁的地方。但細看,啟字中宮較緊,用他獨有的黃金分割律結字,好看且耐看;而梁結字從聖教序出而過於平正缺右軍險絕,且較鬆散。三,通篇看梁字雖行書而似打格子寫的,筆勢不貫行,而啟功行筆行氣梁遠不能比。四、由於筆法,結字,行氣差異,加上啟功詩人,學者,書畫鑑賞大家(國家書畫鑑賞五人小組成員,後為組長),點校廿四史專家,梁的學識遠遜於啟。由胸中學養,筆法結構所形成的整幅作品的氣韻,生命感的精氣神差別就大了。簡言之,啟功字有生命感,是活的,而梁字是死的,沒法比。從書史上看,啟功也是大家。我們以董其昌的字與啟功比,董字比啟字好不到哪裡去。有人動輒說啟字放到民國也就一般般。不要高抬民國了。要把清朝的四大家劉墉,王文治,翁方綱,鐵保加上當代很多人吹捧的何子貞的字與啟字的真行草一一相比,從筆法結字和氣韻仔細相比,啟功書法的地位就清楚了。不信的請試試看。


用戶9324536183726


啟功先生的書法,尤其獨特的風格和氣質,也有其獨居個性的用筆。可以成之外書法大家,但是稱書法大師,是有些過譽了。


人們稱之為大師,其實核心不在其書法,而在於道德文章,其學術研究之精深廣博,之融會貫通。其道德之高標,氣節之勁挺,處事之圓融,人情之練達,心境之平和。


至於書法,雖然卓爾不群,獨立當代,學習者千千萬萬,但就其本身之變化,之豐富性,之生動,之內涵,之生長性,怕還是欠缺了幾分。


當然,先生有此境界,吾輩已是高山仰止,說幾句也不是不敬,只算是個人見解罷了。


李藝泓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寫字與做人基本上是一樣的,一句話都沒有十全十美。能被大眾認可即為好字,不是專家說好就能代表。書法真正成家那是要千捶百練,還要有先天感悟性強,手感與心靈吻合度高才能寫的一手好字。也就是說不是努力練了就能練好,這要看天智的。所以現實生活中一些高學歷的碩士、博士寫的字還如小學生,那是因為他們的才華在文科、理科、寫字他們沒有特長。寫字好的也就是說他們的文科、理科可能不一定學的好,但寫字很好的人這是很多的,所書法不必評什麼碩士、博士,過去也沒有,說專家~書法家是應該的,因為他們依靠自己的天才,化出了無數的努力才寫出了具有觀賞性的字。(因為寫字除了天智還要付出萬分的努力,說不必評碩士、博士,是因為書法除了觀賞價值遠沒有文科、理科應用範圍廣。)這樣說不知能不能認可。


ye5759


啟功先生真的不是書法大師嗎?為什麼有人批評他的書法不如梁詩正?

個人以為啟功先生,不但是書法大師,而且也是中國近現代史上,難得有人啟及的書法大師,他在書法上的成就,豈是某某某那些自詡書法家的人可以相提並論的?

書法,本身就是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其實藝術是就一種很難讓人說得明白的一種東西,一般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這主要根據個人的喜好程度去評定,書法更是這樣。在我個人看來,書法的評定不光要看字寫的怎麼樣,同時還應與書者的品行德行,才情性情結合起來,人們常說字如其人,真的是這樣。啟功本人是皇親貴族,又是謙謙君子,他的字自然也有著那麼的工整高貴之氣,不同凡響。

至於說為什麼有人評價他的書法不如梁詩正,很抱歉,因為本人孤陋寡聞,又才疏學淺,不敢妄言。


煙雨江南141818606


啟功老師的書法清秀挺拔、超凡脫俗。無論是楷書、行書、草書都能使廣大書家崇拜鼎膜!

鄙人屬於啟體書法的追隨者。雖無建樹但酷愛啟體書法。它不像所謂的田楷千篇一律,更不像範書品不到紮實的功底。啟老的書法尤其是他的行楷,那種俊逸挺拔、那種變幻莫測使人流連忘返。看啟老的書法是一種享受,遊歷在字裡行間你永遠有一種意外收穫的感覺。你根本預測不到前面會發現什麼!它總會在筆走龍蛇的紋路里讓你感嘆!(未完待續)


阜陽張保


梁詩正的書沒有被過度吹捧,應該算原生態。


用戶8710631242507


說啟公不是書法大師的人分兩種,其一是根本不懂書法,瞎說。其二是能寫毛筆字,但又達不到書法藝術造詣,對啟功嫉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