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里的相互保每月扣1.44元那么多人都扣了,相互保的钱都去哪了?

努力飞的人


相互保扣钱了多了,是因为参加这一个活动的人多了,参加活动的人多了,生了大病的人多了。

生了大病,50岁以下能够获得最高30W的帮助,50岁以上最多可以获得10W以上的帮助。

在8月上半月的时候需要帮助502人,其中超过50岁的人需要差不多10W元,不超过50岁的需要给到30W的帮助。

你看,正是因为帮助的人员数量众多,而且金额也比较多,所以每一个月每一个人需要花3块左右也是正常的。

有人说,之前没有扣很多的啊

是的,刚开始的几个月是不需要扣这么多的。主要是因为当时参加的都是年轻人,我们都知道年轻人的身体比较好,生病的几率比较少。所以当时申请救助的人不多。

但是,随着时间增长,越来越多人加入了,尤其是中年人的加入,让资金支出就更多了,所以金额就直线上升。

同时,过了等待期的人越来越多了。所以说,相互保本身的人数和赔付的人数都越来越多了。

这一个,相互保是做了说明的:

最后,相互保在每一个月都有公式多少人需要多少的帮助的,需要多少资金,多少的支出,还有多少的剩余资金,这都是作出来说明。


最后,我觉得每个月花3块钱不到,能够获得一定的保障,对于大家来说,这是非常好的事情,非常划算。


太平洋电脑网


感谢您的阅读!

在今年早些时候,相互宝每月扣除的费用也就0.05元、0.07元,这样的几分钱;可是到今年7、8月的时候,扣除费用都达到了1.44元。虽然钱不多,可是却是令我们感觉到疑惑,怎么钱越扣越多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仔细观察,到底是为什么这样收费,我们找到了相互宝的页面。

2019年8月2期,我帮助了615人,所以我分摊了2.88元,每人的分摊1.44元。

2019年3月我帮助了3人,所以每一期分摊只有几分钱。

其实,我们当时加入相互宝,就是为了给自己或家人的一份大病保障服务,而且它最高 30万互助金保障,而且一人生病众人分摊,这对于我们是有保障的。

而它会根据我们设置的付款方式,从信用卡快捷、余额、储蓄卡快捷、余额宝、花呗进行扣款,它的钱分摊到需要的人的手里。

我们可以看到每期的公示:

在公示里,详细的提到了分摊总额,包括了互助金+管理费—上期结余。基本上它的公示还是比较公正详细的,通过这里,我们发现了自己的钱的去向。


LeoGo科技


相互保是蚂蚁金服在2018年10月上线的一款互助型健康保险服务,由于操作上的一些违规,所以在2018年年底重新上架后,更名为相互宝。无需缴费就能够加入,享受30万的大病医疗保险,而自己付出的只是在他人患病需要赔付时,由所有的人来均摊这部分费用。

公式如下:参加者应分摊的金额=本期支付保障金(出险人数*保障金)+对应管理费(保障金*10%)/分摊中人数 *份数。

现在,相互宝已经有8500多万人加入,按照这个数量,如果一个月平摊1.44元,就是说每月在相互宝中赔付出去的金额大约为1.22亿元。如果按照30万每人来计算,每个月大约有400多人理赔。

这其实就是相互宝中钱的去向了。当然,上面的结果我是计算出来的,实际的结果,在互助宝的主页中都有公式。

参与互助理赔的人,支付宝的这个互助产品对于每个人都是透明的。每期,支付宝都会将得到帮助的人的数量和信息公示出来,保证每个参与者的权益。和传统的保险相比,这类的互助保险投入更少,资金更加的透明,对于患病的人来说,30万可能就是一辈子。但是对于几千万人来说,要凑三十万真的就是少抽一支烟,少喝一杯水的事情。

因此,这样的产品其实既能够让支付宝获得收益,也能够帮助非常多需要帮助的人。

其实这样的产品,在以前就有很多的保险公司有类似的产品了,但这样的产品不同于传统的保险产品。

首先是没有先例,所以风控不好做;

其次,参保的人数不够时,有一个人生病,每个参保人承担的金额又有上限,对于保险公司其实是亏本的;

最后就是,保险公司的利润比较少,耗费人力去推广不划算。所以很少有保险公司愿意推类似的产品。

不过支付宝不同,支付宝算是发挥了自己的大流量优势,将自己的产品用户拉到了这个产品中,对于很多保险公司的门槛,反而对于支付宝不是太大的问题了。而且支付宝是先行赔付,再向用户收取平摊的费用,非常的人性,因此可以一下子做起来。

产品挺好的,花钱也不多,一年几十块钱就可以买一个放心,还是比较值得。


会技术的葛大爷


相互宝的钱去哪儿了,支付宝都写的很清楚了,你们这些参加相互宝的人难道都不看协议条款的吗?难道都是闭着眼睛就参加的吗?难道都没有独立思维能力,人家说好就跟着进去了?

对于相互保的钱去了哪里,其实人家都明明白白给你贴出来了,就去了两个地方!在加入相互宝进行签约时,其中有一项计划条款(全称叫重症疾病互助计划条款),这里对互助的金额去了哪里已经写的非常清楚了。

这份协议的3.6节部分是关于分摊方式的内容,说白了就是互助资金的具体去向,协议里列出了分摊金额的详细计算公式:每期分摊金额=(互助金+管理费-结余)/分摊成员数。

1、支付宝的管理费:从公式中可以看出,这里面有一项管理费,这部分费用其实就是支付宝自身收取的费用,这部分费用的比例为每期互助金的8%。比如当期互助金总额为100万,那么支付宝将要拿走8万的金额。

2、互助金:这个就是患病用户申请互助的总金额,当然不是单一用户,而是当期所有用户申请互助金额的总和。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每月扣的1.44元资金中,其中有8%是进了支付宝的口袋,也就是0.11元的金额,当然因为有结余,实际可能会少于这个金额。

相互宝的模式其实挺简单的,就是大家出钱帮助有需要的人,同时支付宝作为一个中间平台赚取对应的费用。当然,由于这其中涉及到利益分配,加上外部监管不给力,很难保证支付宝不会为了赚取更多的管理费,在互助金发放上放松审核做出放水行为。

随着参加人数的不断增多,需要互助的人群也将逐步扩大(包括不少人是恶意参与进来),以及相互宝目前一些不完善的机制,个人觉得未来相互宝平摊的费用还将持续上升,1.44元这个还只是开始!



Lscssh科技官


今天我很荣幸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加入相互宝一年了,一共帮助了11441人,共计分摊了23元,而整个相互宝从创立至今一共募集资金21.83亿元,现在已经有超过一亿人参加了这个大病互助计划。



最近一期(2019年12月第一期)公示:分摊人数9671.28万,待帮助人数为1931人,人均分摊预计为3.06元,马上就是扣款时间了,我再一次用3元钱帮助了近两万人,我很高兴,做了一个公益活动。

而今天题主所问的相互宝每月口1.44元,估计还是数月以前的事吧,现在基本都是3元每月了,像这一期每个人分摊3.06元,一共下来就是5908.86万元,这个数字看起来很普通但是换成真正的人民币就是一大堆,那么这些钱都去了哪里呢,下面为大家揭开谜团。


首先是分摊金额,按照相互宝的规则,单个案列最高分摊不超过0.1元,同样的以最近这期为例,3.06元/1931人,分摊到每位待帮助人身上就是0.0016元的样子,远没有达到最高0.1元的标准,如果按照这个0.1元的标准来计算,这一期需要分摊193.1元,那这个分摊金额就非常巨大了,一个月两次分摊就是差不多400元。

当然分摊金额要达到0.1元也是异常困难的,因为每一期参与分摊的人员远大于待帮助人数,平均下来分摊金额只有几块钱而已,如果真的到了0.1元这个标准,估计很多人都会选择退出购买其它重疾保险。

人均分摊计算,互助金+管理费-结余然后除以分摊人数得出每人该分摊多少钱。


这里面出现了一个词汇-管理费,分摊的费用除了给生病的人帮助以外还有一份是管理费,因为相互宝参与人数众多,每一位患病成员都需要提交资料申请,然后由专业的审核人员来审核这些资料,巨大的工作量会产生各种费用,而这些费用就成为了管理费,也是分摊金额中的一份。

因此这个问题到这里就非常清晰明了,相互宝中的钱花在了两个地方,一个是互助金支出、一个是管理费支出,如果上一期还有结余会顺延至下一期冲抵分摊金,因此大家可以放心使用相互宝。


黑暗科技世界


嗯,不邀自来!有人说,保险这东西摸不着看不见,没有多大的用处。其实不然,现在大多中国人对于买保险的意识还是有待提高。何为买保险?其实就是买你健康的未来,不出事,那么每年也就支付一定的金额,如果一出事,那么就会得到保险公司的赔付。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啊!


相互保扣钱为何越来越高?

本人也是在第一时间就加入了支付宝上面的相互保,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现在相互保每月的扣款金额是越来越高了,这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

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和传统保险相比,加入门槛非常低。人数多,那么理赔的保单也随之增长,那么这部分费用自然也就落到了我们用户身上!

或许大家对1元钱没有太大的概念,但如果这个按涨幅来算的话,那就有点吓人了,看下这组数据。

6月第一期、第二期人均分摊0.33、0.51元,可以看到,和之前的分摊钱数相比,涨幅数百倍。

相互保的钱都流向了哪里?

根据支付宝的公示,相互保模式很简单,就是互助金和管理费。但由于外部监管力度弱,很难保证支付宝不会为了赚取更多的管理费,在互助金发放上放松审核做出放水行为。

但总体来说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很有利的,毕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更多的闲钱去买商业保险。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为何有人要退出“相互保”?

正所谓,人各有志,不勉强求!一开始相互保每月扣费确实少,但是今年开始收费却一个月比一个月高。这是为何呢?难不成是参保人数多了,患癌症的人也多了?对于这个问题,不少网友们是提出了质疑。由于涉及的金额太小,不少用户也没有太在意这个事,更别说去看相互保的公示了,所以,索性就退出了!


春公子


很多朋友反映,刚加入的时候一个人分摊就几分钱,最近分摊的金额每个人都一块多了。而且要求理赔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虽然相互宝承诺了,2019年人均分摊最高不会超过188元。\r

可数据飙升如此之快,依然让人心惊。紧接着,伴随着暴涨的理赔数据,什么“带病投保”“骗保”之类的传闻也不绝入耳。更甚至有传闻说“可以移植癌细胞让人患上甲状腺癌来骗取保险金”,虽说此事很快被官方辟谣,但终归让人对相互宝的不甚放心。\r

相互宝的条款也白纸黑字明确了:「本计划不是保险,我们不承诺您能够获得确定的风险保障」。\r

尽管背靠大树,相互宝的本质依旧只是一个互助计划,跟保险有本质的区别。\r

首先,监管不同。\r

我们在市面上见到的大大小小的保险公司,不管出不出名,都要受到银保监会的统一监管。从公司成立资质,产品定制乃至销售理赔,方方面面都在监管之下。即使出现理赔纠纷,也有法可循。等于说只要你在保险公司投了保,不管它经营的效果怎么样,你的保单都是有效的。\r

但是互助计划不一样,这些互助小组基本上都是民间组织的,主体是一些网络科技公司,对股东和资金等都是没有具体太多要求的。并没有强制性的监管机构来为他们做一个约束。短短两年里,就有数十家互助平台倒闭,当然你的钱也拿不回来。\r

银保监会曾经多次强调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在相互宝没有改名还叫相互保之前,京东也推出过类似的产品,但是没有多久双双被约谈,谈话过后,京东的相互保险下架了,马云的相互保就变成了相互宝,只是改变了一个字,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就大不一样了。\r

相互保之所以从保险的保变成了宝贝的宝,是因为给它做牌照支持的信美人寿在银保监会的监管下退出了。相互保失去了这个牌照,就从相互保险变成了单纯的互助计划。\r

其次,互助计划你可能会拿不到当初承诺的那个赔偿金。\r

什么意思?就是,当初承诺的一出事就给50万的说法,其实仅仅是一个承诺。从目前相互宝的赔付金额越来越多,我们就预见到相互宝的未来其实很困难。\r

生病的人越来越多,那么参与的人交的钱也会越来越多,这时候就会有人退出,要筹集的这个资金就没有办法完成。生病的人拿不到要救命的钱,没生病的人交的钱就相当于捐了。\r

即使相互宝有支付宝做兜底,但不要忘了支付宝是一家要盈利的公司,如果长期亏损,很难保证不会放弃这方面的业务。


精算猫探险


不只是一块钱,本期每人要分摊3.01元,相互宝总人数8790万人,本期重疾意外险发生人数是1718人,八千多万人需要救助的只有不到两千人,这个概率并不高,并且疾病发生的概率跟年龄是正相关的,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参与人口的平均年龄也会逐渐上升,直到稳定在社会平均年龄附近,放心还有上升的空间。保险只是包的低概率事件。

花到哪里啦,一个管理费的支出因为收到的钱总要花出去这之间需要很多工作要做。另一个大额支出项就是赔付的互助金啦。作为一个相互宝的参与者虽然每次扣钱都超出了预期,但是还是希望自己没有用上的那天,不是哥不缺钱关键是不愿的那个大病😂😂😂




雪夜听梵音


我日都三块多了,8000万多人分摊帮助1700多人,这里面会不会有猫腻



小样儿啊


每月相互宝的扣款主要有两个去向,一个是互助人的给付,一个是相互宝的管理费用。

相互宝重症疾病互助计划条款第三部分明确规定了相互宝的申请和分摊条款。其中3.6分摊方式明确了每期分摊金额的计算方法,如果当期实际收取的分摊金额综合超出当期互助金及管理费用,超出部分将计入结余。

3.6条款对每一项进行了定义解释。

(1)互助金=每次经公示无异议的患病成员申请的互助金之和;

(2)管理费=每期互助金的8%;

(3)分摊成员数=截止每期公示日零时的被保障成员人数。

除了在相互宝规则中有明确说明外,相互宝每期都会对互助计划进行为期三天的公示。其中会对即将提供帮助获得互助金的个案逐一进行公示,说明互助者的姓名、年龄、病症、申请金额,并附有相互帮健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进行走访核查的调查报告。

但是随着相互宝的认知度提高,分摊金额已不仅仅是1块多钱,从最开始的每期几毛钱涨到了现在的3块多钱。所以也就引起了参与者和旁观者对此的怀疑,很怕相互宝最后演变成水滴筹的样子。

查看2019年12月第一期大病互助计划公示的名单,其中待帮助者从1岁到50多岁,参加相互宝计划的时常从150多天到400多天不等,多数在200多天左右,所以有人就对此存疑,难道这些参加一百多天的人不会是在已知获病后才参与到这一计划当中的吗?

对此,我的态度和水滴筹一样,在我已知能够确定信息真实的情况下,我愿意提供我力所能及的帮助。而对于相互宝,虽然那么多人没有一个是我认识的,但是每月几元钱并不会影响我的正常生活,我愿意并且相信的去支付每期的费用,因为只要能帮助到一个人我都会觉得我的付出是值得的,更何况当我有一天真的生了重病、符合相互宝的理赔要求,我也会得到帮助。

最后,支付宝每每都在做一些开创性的举动,在这些举动和变化不完善的时候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并不是说这个东西就不是好东西了,而是我们要提供监督去让它完善,提供希望去让它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