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山挖掘機天團"出道,背後的他們卻令人心疼……

近日,央視新聞新媒體對武漢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進行24小時直播,超五千萬網友當起"雲監工"。施工現場的吊車、泥罐車等大型設備深受網友喜愛,不僅擁有了姓名,甚至有了CP甚至同人文。網友的幽默才華,讓疫情中煎熬的市民心裡多了一分亮色。

挖掘機天團"背後,還有一群不捨晝夜參與工程建設的駕駛員、交通協調員。他們的擔當與汗水,讓"挖掘機天團"不僅有超高顏值,更真正成為火神山建設的"加速神器"。

"小黃"駕駛員馬家強

8小時不敢進水 駕駛室裡汗流浹背

1月31日正午十二點,冬日陽光逐漸濃烈,武漢火神山醫院工地現場熱浪翻湧。忙碌了一上午的挖掘機駕駛員馬家強終於可以稍事休息,從一平米的駕駛室走出片刻。雖然只穿著兩件單衣,他的額頭卻是細密的汗水:"車裡熱,中午這會衣服都汗溼了。"

他告訴記者,今天需要工作8個小時。這8個小時裡,他連水都不敢喝,以免跑廁所耽誤工作。吃午飯也需要守著挖掘機"小黃",在旁邊見縫插針地扒幾口飯,匆忙嚥下,然後繼續開始挖掘工作。

馬家強47歲,老家在湖南,近幾年在武漢打工,也把家安在了武漢。大年初二,他在微信上看到朋友發起號召,加入武漢火神山醫院中建三局二公司的建設者大軍。"當時我就覺得熱血沸騰,雖然我和這裡的任何人都不認識,但就算一個人,也要來出一份力。"

說起"小黃"這個名字,當了十幾年挖掘機駕駛員的馬家強忍不住笑了:"第一次感覺被這麼多人關注,我覺得很自豪!"


"紅牛"駕駛員王勇

24小時和沒閤眼 卻不敢打個盹

下午兩點半,王勇駕駛著一輛紅色貨車,正將一批板房材料運輸到武漢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他緊縮著眉頭,雙眼已佈滿血絲,不斷提醒自己集中注意力:"雖然很累,但是我一刻也不會打盹,路上情況複雜,精神必須高度集中!"

34歲的王勇是黃岡人,目前居住在武漢,是中建三局二公司一名勞務工人,有多年貨車駕駛經驗。他於1月30日下午3點左右來到工地,開始將附件中建三局二公司另一個工地上的活動板房運輸至醫院施工現場,拖了一趟又一趟,已連續工作24小時沒有閤眼,且還將繼續忙碌下去。當記者勸說他停下來,打個盹休息一下,他說:"我不能停下來,板房不進場,工地的兄弟們就沒活幹!"

王勇坦言,家人也曾提出反對,擔心在疫情高峰期到工地,會有病毒感染危險。但王勇絲毫沒有退縮:"我們向'雲監工'的網友保證,一定不辜負你們的期望,安全、高效完成工作!"

"人肉紅綠燈"張通渠

數百工程車一條路 指揮全靠吼

工程建設高峰期,每天有數百輛工程車出入武漢火神山醫院工地。然而,火神山醫院一側臨湖,工程車出入只有知音湖大道一條大路可走,如無協調合作,路面分分鐘癱瘓。

知音湖大道一個工地入口,來自中建三局二公司華中公司的十餘個員工組成了"人肉紅綠燈",將出入車裡安排得明明白白。

57歲的張通渠就是其中一位。他是中建三局二公司一名項目安全總監。昨日下午,他守在知音湖大道通往工地的其中一個入口處。道路雙向三股車道,最外側車道已有不少暫停車輛,他將車輛協調到道路最內側的一股車道中排隊入場,中間則留出一條應急通道:"經過兩天的經驗,我們發現這樣安排行車效率最高!"張通渠向記者介紹。

當然,也有駕駛員不聽指揮,想要插隊走應急車道。張通渠一發現有苗條,馬上上前喝止,讓駕駛員迴歸車流。不少工程車"塊頭大",調頭、轉彎不便,道路兩側不時有人流穿梭,他又當起指揮,幫助駕駛員順利入場、出場。

與駕駛員交流需要不斷大聲吼話,一天下來,張通渠喉嚨嘶啞;馬路上塵土飛揚,還讓他臉上還蒙上一層土沙,他時不時揉揉眼睛,揉出眼裡的風沙……

據瞭解,張通渠老家在成都,為了參與火神山醫院的建設,他1月29日凌晨出發,獨自驅車十七個小時逆行回漢。"我們一定會守好交通要塞,讓我們的'挖掘機天團'最高效地運作起來。"

(湖北之聲記者宋麗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