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相机的“底”越大越好,而不是强调像素值甚至像素密度?

巫师威武



“底大一级压死人”的确是摄影爱好者里面经常念叨的一句话,但是总是会有人将底大一级和像素等等联系起来,从而衍生出了“像素越高画质越好”这样的误区。那我们简单看一看所谓“底大一级”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全画幅与半画幅

通俗的来讲,“底”指的就是单反相机的传感器,就等于傻瓜相机时代的交卷。“大一级”就是传感器的尺寸大小的对比。目前常见的传感器尺寸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傻瓜相机时代35mm交卷相似尺寸传感器的全画幅相机,主要用于高端和专业级单反上;第二种是以全画幅相机为标准,传感器尺寸只占1/2.3的半画幅相机,也成为APS-C画幅,主要用于中低端单反相机上。

“底大一级压死人”的意思无非就是说全画幅单反的照片质量比半画幅单反的照片质量要更好。那么为什么会更好?主要有一下三点:

  • 等效光圈:使用同样的焦段和光圈拍摄同样的物体(比如50mm 1.8拍摄桌子上的一瓶水),如果全画幅相机可以拍摄下整个瓶身的机位,但是半画幅由于传感器小了一部分,所以没办法将水瓶拍完整,必须要后退一点距离才行。那么物距一旦增加,整个画面的景深就会增加,从而背景的虚化效果就会减小,整个画面质感就会下降。

    测试来看,如果都将水瓶完全拍入画面,半画幅的效果约等于全画幅效果光圈减小到f2.8,虚化效果自然就不如全画幅。

  • 同感光度下画质清晰度:感光度(ISO)是传感器原件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感光度越高,传感器对光线越敏感,照片越亮,但是噪点颗粒也会越多。在相同的感光度状态下,由于全画幅相机传感器尺寸更大,接收的光线更多,所以整个画质的颗粒程度其实对比起半画幅更小。这也就意味着全画幅相机尤其是在拍摄昏暗或者夜景场景下能够得到更加纯净的照片。
  • 紫边现象:这一点解释其实有点牵强,但是我还是想说一下。由于光线透过单反镜头中反复折射产生色散的现象。尤其是将镜头朝向光源进行逆光拍摄时,色散的光线进入传感器中就会产生“紫边”现象。但是由于同光圈下的色散宽度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同样一段色散在更大尺寸的全画幅传感器上占比更小,也就不容易显现出来。

所以“底大一级压死人”主要是传感器尺寸不同,与像素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像素的疯狂与理性

实际上大多数消费者对于像素的认识,主要是智能手机厂商瞎XX宣传产生的消费者误区。从最初的30W到500W到1200W到4000W再回到现在的2000W左右,消费者在某一段时间内都统一认为:像素越高画质越好。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说法,首先我们需要知道高像素的两个重要应用:

  • 更好的数码变焦:由于过去手机无法进行光学变焦(目前已经有潜望式镜头),只能使用数码裁切的方式,也就是强行将某一区域的画面放大显示来进行物体的“拉近拉远”,那么势必会对画质产生严重的影响(毕竟像素减少了),高像素镜头可以进行一定的缓解,比如4000W的像素,放大8倍后还有500W像素的照片,依旧可以用于打印。
  • 更好的显示效果:4000W像素是个什么概念?我们目前使用的1080p显示器像素是200W,4K显示器900W不到,5K显示器也不过1400万出头。所以你能明白么?一张4000W像素的照片在如果在一个1080p的显示屏上来看的话,基本上原来20个像素的内容现在只能用1个像素表达。

    这样的好处在于你将图片方法5倍、10倍,细节也依旧非常清楚,更加适合后期处理。但是手机上1200W像素的照片发个朋友圈,是完全足够的了。

所以像素的核心其实是确保画面显示时的细节问题,像素越高,放大后看见的细节越多,后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但是对于整体的画质是不产生影响的,毕竟你手中的显示器没办法将所有像素都显示出来,基本都是“高出低显”。

当然也有部分厂商比较巧妙的运用像素的特性,比如HTC在2013年推出的UltraPixel技术,反其道而行之将手机像素控制在400W左右,但是增加了传感器尺寸,这也就意味着每一个像素的尺寸也就增加了。举个例子就是你是在一面墙上装20扇窗还是1整扇窗,哪个透光率更好?当然是一整扇窗了。所以当时HTC One搭载的UltraPixel镜头能够拍出光线更加充足的画面,400W也足够手机使用,但是奈何用户已经陷入了高像素的误区。


无论手机还是单反,是否高像素,是否全画幅其实目前已经没有太大的争论点。手机重要的应该是将光学变焦做好,而单反的任务应该是进一步缩减体积。


PM宋先生


大的感光元件主要有以下几点好处。

1.感光能力更好

众所周知,中画幅的像素一般都非常的高,5000万都算比较常见,而现在甚至都到了1亿像素的级别。但像素这并非唯一好处,更重要是单个像素的尺寸越大,吸收的光线量越多,而感光元件生产商会在像素上使用微透镜,让光线吸收得以最大化,这会改良了感光元件的动态范围。

  

数字来计,哈苏的5000万像素CMOS,其像素尺寸为5.3微米,而像素比较接近的单反相机(佳能5Ds系列吧),则只有4.14微米,所以哈苏的感光能力相较高64%。

  

2.更广动态范围

动态范围即是指纯黑与纯白之间的比值,人眼约为22级,而哈苏则达15级,一般单反约为12 级(当然也有不少例外),虽然仍比不上人眼,但已经相当不错,光位与暗位的细节也越趋丰富。

3.更多的信息量

他们以容器比喻像素,越大容器,可容纳的信号就越多,而“信噪比”就决定了数码相机的最低感度。从下图的比喻看到,虽然电子杂讯的“水位”相同,但是像素尺寸越大,讯息总量就越高。而随之而来就是更准确的色彩纪录、动态范围等。

摄影器材是根据实际拍摄需求来决定的,比喻135数码相机比120大感光元件更适合体育摄影







摄影讲师吕易飞


理论上,在开口率处于理想状态(100%)且高像素不带来相邻阱干扰或者电路读出压力等问题的前提下,高像素可以通过缩图获得与低像素完全等同的信噪比。

因此理论上影响信噪比的是总的曝光面积。

而且其实并不是不重视高像素,反而是很重视高像素,高像素提高了空间采样率,拥有更好的细节。以前拍照出现摩尔纹也是因为采样率不够的原因


奶龙


底大=通光量大 密度大却不一定进光量大


LHS32313991


“底大一级压死人”只是摄影人中的设备控们的观点。在下认为,摄影最重要的是相机后面的那颗脑袋。如果相机后面没有一颗对相机参数运用十分熟悉的脑袋,没有一颗对用光和照片艺术构图有极高修养的脑袋,你的相机再高档再昂贵也白搭。有了一颗这样的好脑袋,即便小底低挡的数码相机,在他手里也能拍出任人震撼的照片来。


lipuren


底越大越好,说的是相片的大小,在同一像素下,相片大小扩大了,像素虽然没提升,但是把相片的质量变大,使我们看起来像是非常清晰


早在年华


实际上比较关注的是单像素尺寸,如果是进行像素合成的算法,就计算有效像素面积。面积越大意味着可以接受的光线信息越多,对亮度差异的区分度越好,高光和暗部细节越丰富。底就是cmos的面积,底大意味着单像素尺寸大,可以接收到更多的信息,出片效果更好看。

而像素密度本身只是一个出片的格式和尺寸问题,和质量无关,在相同面积情况下,密度高意味着单像素面积小,能接收的光线信息少,成像效果反倒会更差。


榻榻米的榻榻


那都是落后的老经验了,你看p30pro的ryyb传感器摄像头可以把夜晚拍成白天。


清风无雨3


如果说底也够大,像素也够高,镜头的采光效果也够好的话,或许就比较完美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