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人像時如何選擇光圈和焦距?

憤世的qiaoge


拍攝人像時如何選擇光圈和焦距?

人像攝影創作中,拍攝的主題內容、人物氣質、服裝搭配、環境選擇、光影應用、相機鏡頭的運用等,都是拍攝好人像的重要因素。那麼,光圈和焦距的選擇,在拍攝中如何選擇呢?個人覺得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1、從拍攝人像類別去考慮

拍攝人像題材這個類別,包含其它的子類別,比如人文紀實人像、藝術人像、婚紗人像、兒童人像、旅遊人像等,根據我們拍攝的人像類別,選擇是運用變焦鏡頭,還是選擇定焦鏡頭。

2、從拍攝人像的景別去考慮

我們在拍攝人像的時候,根據表現的主題內容需要,拍攝一組照片需要從不同的景別去取景。有的時候需要拍攝遠景,有的時候需要拍攝近景,有的時候需要拍攝中景,還有點時候需要拍攝特寫。因此,根據取景景別選擇光圈和焦距。

3、從拍攝人像的拍攝環境去考慮

在拍攝人像的時候,要考慮光線的強弱,在強弱不同的光線條件下,運用的光圈大小不同。在光線較暗的環境中拍攝,就需要較大光圈拍攝,在光線較好的時候,運用較小的光圈拍攝。

4、從拍攝的表現手法去考慮

拍攝人像中,不同的場景、不同的內容,需要不同的表現手法,比如我們拍攝的背景非常雜亂,影響拍攝人物在畫面上的視覺呈現,導致畫面主體不突出,因此,我們就需要運用大光圈或者長焦,將背景的元素進行適度虛化。

5、從相機鏡頭的情況去考慮

拍攝工具的選擇,肯定是要根據其特點來選擇,看鏡頭本身擅長拍攝什麼樣的人像。在什麼光圈和焦段下拍攝的效果最佳。比如我常用小痰盂拍攝人像,在用到最大光圈的時候,就容易跑焦,因此,就要縮小一到兩檔拍攝。

總之,選擇光圈和焦段,是看我們拍攝人像的類別、表現需求、拍攝環境、以及鏡頭本身的特點等。以上內容是個人拍攝經驗,僅供參考。


腦攝狼圖世界,愛好攝影,且擅長後期處理,敬請關注本頭條號!



腦攝狼圖事界


拍攝人像時如何選擇光圈和焦距?

拍攝人像,不同的攝影主題,不同的景別會選擇不同的光圈和焦距組合。

怎樣組合其實也沒有定論,還關係到個人喜好。如何使用50定焦拍攝,我設置光圈優先,拍攝中景和特寫的時候,習慣用到2.0左右的光圈。而一起玩耍的老師,拍攝同樣的場景,她習慣使用2.8左右的光圈。她給我拍照的時候,我老感覺她設置的光圈不夠大。所以這個問題還關係個人的習慣和愛好。



下面談談我在拍攝人像時,如何選擇光圈和焦距。

1,拍攝環境人像的時候,可以設置當對較小的光圈。

環境人像需要把人物和背景都拍清晰,所以不能用較大光圈把背景都糊掉,讓人看不清環境特點。如果使用變焦鏡頭拍攝,那麼焦距也要根據人物與背景的距離,以及你想要表達的畫面來沒定,如果使用定焦鏡頭,則焦距始終是恆定的。

比如下圖的崇仁古鎮環境人像,我用24一70鏡頭拍攝。參數為:光圈:6.3,焦距24。

利用小光圈和廣角端來表現古鎮的環境氛圍,突出庭院深深的感覺。



2,拍攝特寫或者半身像的時候,可以考慮設置大光圈,虛化背景。

背景雜亂的情況下拍人像,需要設置大光圈,把雜亂的東西虛化掉,這樣可以突出人物。

比如下圖蘆葦叢人像,利用大光圈,把背景虛化到一定程度,讓人物在畫面中更加突出鮮明。

50.1.4鏡頭拍攝,我的參數設置如下:光圈1.8,焦距50。



大光圈還有神奇的效果,可以虛化前景,讓前景變成朦朧的色塊,花田裡拍攝效果尤加。還可以通過逆光拍攝,讓畫面出現唯美的光斑效果。

比如下圖油菜花田人像,因為距離較遠,利用長焦鏡頭拍攝,大光圈虛化油菜花前景,形成漂亮的色塊。70一200鏡頭拍攝: 參數: 光圈:2.8,焦距:198



比如下圖波斯菊人像,利用大光圈虛化了背景,因為光線又出現美麗的光斑效果。是不是有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感覺?

50.1.4鏡頭拍攝,參數如下:光圈1.8,焦距50。

3,根據想要表達的畫面,來設置光圈和焦距組合

拍攝人像時,不同的光圈和焦距組合可以拍出不同的畫面。想讓前景、背景實點,選擇小光圈,想讓前景、背景虛點,選擇大光圈。所以我們在拍攝的時候,可以多加嘗試,拍出你想要表達的畫面。

比如前幾天剛拍的波斯菊人像,因為到達花田夕陽還有一點點,忙著捕捉最後的光線,先前拍過稻田人像的光圈沒有改過來,一直用2.8的光圈在拍攝。回來電腦裡看片,感覺光圈還可以調大點,這樣前景的花卉虛化效果會更好。大家怎麼看?

50.1.4鏡頭拍攝,參數光圈:2.8

總結:關於拍攝人像時如何選擇光圈和焦距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根據攝影主題、題材、景別,以及個人喜好和想要表達的畫面來設置。

我是喜歡攝影,分享心得的藍色希臘。


藍色希臘


根據場景及個人需要來決定光圈的大小,例如海邊,沙漠,草原等等一些乾淨的大場景,是可以使用廣角也就是焦段比較短的鏡頭,小光圈這樣可以更好的凸顯一些環境的氛圍。在一些比較侷限性比較雜亂的小場景建議使用中焦段鏡頭或者大光圈來突出人物主體虛化背景。

大光圈能很好的虛化背景,使用長焦調整合適的焦段也是可以很好的虛化背景。

以下兩圖,圖一洱海邊枯樹下這張是廣角鏡頭小光圈拍攝,鏡頭佳能35/F1.4,光圈值:f8

圖二綠色小樹林這張是中長焦大光圈拍攝,鏡頭:佳能85/F1.2光圈值F1.8




秋風Photography


拍人像怎麼匹配光圈和焦距,我覺得這是“文無定式”——因為,拍攝現場的環境不同,攝影師的器材不同,模特的表現力不同,所拍攝出來的“終級效果”當然會不一樣。攝影不是數學題,不存在唯一的標準答案。拍攝人像時如何選擇光圈和焦距?主要還是取決於攝影師想要拍攝什麼樣的“最終效果”。

如果你是影樓或者工作室裡的室內人像攝影師。那麼你的器材多半是全畫幅機身,24-70鏡頭,50定焦;專業的室內拍攝環境都有補光設備,大光圈+近距離拍攝是沒問題的。

如果是拍攝時只用普通背景布的,可以嘗試用大光圈虛化背景;當然也有一種情況是把光圈稍微縮小一點,把背景也拍清楚一些的,一般適用於有仿真佈景的室內環境。

如果是涉及到戶外拍攝的,那麼就會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是用長焦鏡頭,加大光圈,虛化背景突出人像攝影主體。

長焦端本身就有壓縮空間的效果。再加上大光圈的虛化背景輔助,人像主體不突出都不行了……

這種情況多見於拍攝大頭照、半身像——當然,攝影背景多是大片的綠植,或者各種紅、黃、粉紫、藍色的花兒。

第二種情況就是用小光圈,鏡頭有可能是50或者35定焦,也有可能是廣角鏡頭或者24-70 。

小光圈拍出來的效果就是景實人也實,交待攝影環境。

講直白一點,就是用小光圈拍人像,攝影師想要告訴觀眾:我這人像是在哪裡拍的!

像咱們最常見的景區留念照,基本都是小光圈拍出來的,照片當中,景也實,人也實;這張照片是在哪裡拍攝的,觀眾們一目瞭然。


柳侍墨


拍攝人像時如何選擇光圈和焦距?首先先來了解焦距、拍攝距離和光圈之間的關係:

在人像攝影時受到大家喜愛並被頻繁運用的背景虛化和所使用鏡頭的焦距、光圈的明亮程度(光圈值)以及拍攝距離(相機到被攝體的距離)有著密切關係。

光圈F值越小,光圈越大,背景越虛化,所以在人像拍攝中我們一般都喜歡用大光圈進行拍攝。

焦距可以簡單理解為鏡頭側面的數字,數字越大,焦距越大,我們可以通過旋轉鏡頭來改變焦距,焦距越長,景深越淺,背景虛化的越明顯。

在其他參數不變的情況下,焦距越大,虛化效果越好。

很多人說我開了大光圈為什麼虛化效果很差呢,也就是上面所說的人物離背景是否足夠遠,以下圖為例來看:

這張照片,我當時用的50mm F2,進行拍攝的,F2算是大光圈了,為什麼背景還是比較實,虛化的很少,看右邊可以知道我的拍攝機位,相機離被攝物較遠,被攝物離背景很近,相機很容易的判斷為他們是一個物體,所以背景虛化並不好,要做到被攝物離背景較遠。

焦距的選擇

在拍攝人像之前,要對拍攝有事先的構思設計。通常首先考慮的是表現人物,是拍頭像特寫,還是半身像或是全身像;其次是考慮人物與景物的關係,是人與景相互結合,還是突出人物虛化背景。以此來使用鏡頭的不同焦距,表現出人物與景物的關係(這裡只能說個大概)

1、標準鏡頭-人像首選

50mm左右的標準鏡頭焦距是最適合於拍攝人像的。近可拍攝人物的半身像和頭像特寫,離遠些也可以拍攝人景交融的作品。而且它最大的好處在於:鏡頭不會產生透視變形,可以展現人物的自然真實之美。

80mm 到100mm 是拍攝人物頭像特寫的最佳焦段,而且作品大都以半身像和頭肩像為主,重點在於人物眼睛和神態的醞釀。這類作品都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通過人物的眼神和姿態,流露出渴望、含蓄、嬌弱等感情,在觀眾與模特之間形成感情交流。


2、中長焦距-偏重人物

使用80mm 以上的中長變焦鏡頭拍攝人像,一是可以讓人物充滿畫面,佔據更大比例,從而起到突出人物主體的作用;二是長焦距可帶來景深淺的效果,更利於獲得虛化的背景與前景。因此,很多肖像攝影師非常喜歡使用這種焦段的鏡頭。

3、廣角鏡頭:偏重景物

35mm 左右焦距的小廣角鏡頭非常適合於拍攝“人像+ 環境”的寫真作品。相比標準鏡頭,這類作品中景物所佔的比例更大,環境和背景更為突出。因此在拍攝前,攝影師的選景非常重要,比如景物是否與人物個性協調,自然光線是否合適,等等。使用廣角鏡頭,經常使用的構圖方式是橫幅的三分法。比如讓人物整體在畫面的一側,而在畫面的另一側安排環境背景,這樣的構圖方式左右均衡,人物和環境均有較好的表現。

需要注意的是,環境的選擇與人物的衣著、氣質要相稱。如果沒有找到合適的背景,可以利用簡潔常見的環境,比如無人的野生樹林、小街藤蔓老牆,或是荒野藍天等。這樣的環境別看普通,拍攝出人像的效果卻極佳。


所以,在進行人像攝影時,先決定鏡頭焦距,構圖完成後拍攝距離也就固定了,所以在掌握更長、更近、更明亮的這一虛化的基本原則的同時,還需要把握鏡頭焦距和拍攝距離的關係。


墨染印畫


拍攝人像時如何選擇光圈和焦距?

答:拍攝人像時的光圈和焦距的選擇,我用以下照片的具體拍攝過程一一說明。

(一)大光圈虛化背景的實例:

以上三張都是在室內拍攝的,光圈值用到了F1,鏡頭是中一光學50MMF0.95,為了加強虛化程度,我儘量使相機離主體近一些

以上照片也是同一鏡頭拍的,光圈也是1,因為背景較遠,我沒有選擇過近的距離

(二)小光圈拍攝人像的實例:

這兩張人像合照的拍攝,為了各個距離上的人都清楚,需要大景深,所以我用了較小的光圈,焦距一般這種片子我用90-100MM

這張照片也是為了讓背景也清楚,用了較小的光圈

(三)拍攝人像時用長焦的實例

這兩張人像,由於用的鏡頭光圈不是很大,為了突出說主體,也是用了長焦距拍攝

(四)

這三張照片因為得隔著馬路拍攝,所以焦距定在100MM,為了最大分辨率,光圈用的是F5.6

(五)較大廣角在人像攝影中的應用

這張照片用的是焦距是中長焦,為了表現這個建築的全貌,用了接片的方法,因為像素高,這樣還能使其中的人像比較清晰,此照片的像素數和分辨率超過了中畫幅拍的照片

這張照片為了使遠景變小,用了24MM焦距,同時為了使前景和遠景同樣清晰,用了較小的光圈

(六)光圈與焦距綜合考慮的應用

這兩張照片是用索尼A7R3加24-105F4鏡頭拍攝的,因為空間小,用了較小的焦距,因為光線暗,用了光圈F4,以下幾張也是同樣考慮,以此結束此次回答


加勒比海盜的書法攝影


大光圈拍攝帶風景的人像,往往意味著背景被虛化了,虛化的程度有大有小(背景完全虛化或背景半虛化)。

能夠虛化背景的手段:1.使用大光圈能夠虛化背景,光圈越大,虛化的程度越強;光圈越小,虛化的程度越小。(圖為:使用200mm端F4光圈拍攝的畫面效果)

2.長焦距鏡頭能夠虛化背景,鏡頭的焦距越長,背景被虛化的程度越強,鏡頭的焦距越短,背景的虛化程度越弱。(圖為:使用200mm焦距端F2.8光圈拍攝的畫面效果)

3.相機距離被攝者越近,背景虛化的程度越強,相機距離被攝者的距離越遠,背景的虛化程度越弱。(圖為:使用70mm焦距端F4光圈拍攝的畫面效果)

4.為了得到最大虛化效果,可以將以上的3個因素結合使用,即長焦距+大光圈+小攝距=背景最大虛化程度。(圖為:使用200mm焦距端F2.8光圈拍攝的畫面效果)

拍攝背景虛化的全身人像光圈選擇:建議使用70mm——200mmF2.8光圈鏡頭,因為這支鏡頭的變焦段恰好適合於拍攝人像。

1.半虛化背景:a.如果全身在畫面中頂天立地,建議使用70mm焦距端,F4光圈——F5.6光圈即可。b.如果全身只佔畫面的2/3,建議使用70mm焦距端,F2.8光圈——F5.6光圈即可。c.如果全身只佔畫面的一半,建議使用85mm焦距端,F2.8光圈即可。(圖為:使用70mm焦距端F2.8光圈拍攝的畫面效果)

2.全虛化背景:如果是全虛化處理就簡單多了,只要達到全虛化就行,那麼,建議使用200mm焦距端,F2.8光圈即可。(圖為:使用70mm焦距端F2.8光圈拍攝的畫面效果)

50mm 左右的標準鏡頭焦距是最適合於拍攝人像的。

近可拍攝人物的半身像和頭像特寫,離遠些也可以拍攝人景交融的作品。而且它最大的好處在於:鏡頭不會產生透視變形,可以展現人物的自然真實之美。

2、80mm 到100mm 是拍攝人物頭像特寫的最佳焦段。

作品大都以半身像和頭肩像為主,重點在於人物眼睛和神態的醞釀。

3、焦距在100mm以上的鏡頭,適合人像抓拍。

可以在遠處、在被攝人物不注意的情況下,捕捉到更為自然的人物表情和動作。長焦距鏡頭成像的特點是具有空間的壓縮感,即把縱深空間壓扁、壓平,產生人物與空間景物重疊的效果。

4、35mm 左右焦距的小廣角鏡頭非常適合於拍攝“人像+ 環境”的寫真作品。




梵覽摩爾D


拍攝人像時如何選擇光圈和焦距沒有絕對的答案,要根據實際情況去選擇。

如何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這裡就會涉及到你對鏡頭的瞭解有多少,首先要清楚焦距對畫面的影響,還要清楚光圈對畫面的影響,瞭解這幾個點就可以很好地做出正確的判斷。

焦距

焦距針對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拍攝需求確定使用不同的焦距,這裡說的焦距也可以理解為鏡頭上所說的焦段,如果是拍攝人像從24一直到200都是可以拍攝人像的,焦距越長虛化效果壓縮效果也就愛越發明顯,這是一個特性。

也就是說如果你使用F4的光圈搭配200的焦距也會產生非常明顯的虛化,這種虛化是因為鏡頭焦距過長帶來的,但不是200焦段就適合拍攝人像。

假設我們在狹窄的室內,那麼焦距最好選擇稍微廣闊一點的,這樣才可以獲得更多的背景,如果使用50或85焦距,那麼背景就不會被拍攝的過多,合適的場合使用合適的焦距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光圈

光圈最直接的變化就會虛化,越大的光圈鏡頭進光量就越大,虛化就越明顯,大光圈鏡頭搭配長焦會帶來非常迷人的虛化效果,但還要考慮拍攝的環境,光圈越大虛化越明顯,光圈越小畫面越清晰。

還用室內舉例,如果你是室內人像,可以使用類似35F1.4這類大光圈小廣角鏡頭,這樣不但可以拍攝更多背景信息還可以虛化掉雜亂的背景,讓人物更突出,但反過來如果使用85甚至200的鏡頭可能在室內根本就無法拍攝。

所以拍攝人像時第一考慮焦距與環境的匹配程度,作為攝影師你到底想要怎麼表現畫面就選擇對應的鏡頭。


小魚大魚看世界


這個問題我們先從【景深】說起

說到拍攝人像時如何選擇光圈和焦距,這就得說到【景深】這個事情了。那什麼是【景深】呢?你每次拍的照片,焦平面前後這一段清晰的範圍就叫做景深。而控制景深有這兩個(1.光圈;2.焦距)。我們先說說光圈控制景深。

選擇光圈控制景深是一種方法,當我們用F8.0的光圈拍照的時候,我們可以拍到景深很淺的照片,拍人像的時候尤其明顯。焦點附近很清晰,而焦點之外就很模糊。一般來說光圈(F值越大)越小,景深越大;光圈(F值越小)越大,景深越小

下面再來說說焦距控制景深。而改變景深的另外一種方法就是焦距,在不同的焦段景深有所不同。一般來說焦距越短背景越清楚,景深也隨之越大;反過來就是焦距越長,背景越模糊,景深也就越淺。這個在變焦鏡頭上體現的比較明顯。

下面說說拍人像如何選擇光圈和焦距

在給定的光圈下,景深範圍內的景物都是相當清晰的景深中的清晰與模糊不是斷崖式的變化,而是慢慢過渡的。因此之前很多手機的AI模糊背景拍出來的照片看起來就不是那麼的自然。


在我自己平時的拍攝過程中,我都是按照自己心裡的想法去調整光圈和焦距的。比方說我要拍一張環境人像,中遠距離拍攝,那我需要人物是清晰的,人物前後的部分景物也是清晰的,而更遠的景物和前景是需要模糊掉的。那這時候我一般不會使用很大的光圈,一般看焦點前後有多遠的距離來選擇最合適的光圈。

比如下面這張圖,我想大多數人都會想要把人物和景色都拍的足夠清晰,因此這張圖的參數是光圈值F16、焦距40mm,獲得了足夠清晰的畫面。景深足夠大,人物和環境也足夠清晰。一般我拍旅遊照片都會選擇小光圈,大景深。

比如下圖,我需要得到人物清晰,而前景背景模糊的效果,當時我距離人物大約有三米遠,鏡頭是MD 50mm F1.4的鏡頭。我設置了光圈大約在F2.8左右(抱歉,因為照片實在是時間過於久,而且老式的手動頭轉接後沒有詳細信息,只能預估這個大概),當時前景的樹葉因為距離很近所以非常模糊,而背景也達到了我想要的模糊效果,焦點的人物非常清晰,這符合我的預期,那這就是我認為很合適的參數。

還有這張圖,在拍攝之前我是很想要拍到足夠清晰的人物和足夠清晰的環境。鏡頭依舊是美能達MD 50mm F1.4的手動鏡頭,這裡我為了拍到我心裡的想法,我將光圈設置為大約F2.8-F4之間,此時我距離人物大約有5~6米遠。在按下快門之後,出來的效果我覺得比較OK。

現在我們將這張圖和上一張圖對比看一下,如下圖。第一張圖人物後面3米外的樹木可以看得出來非常模糊,第二張圖可以看到人物身後三米外的樹木相對第一張來說比較清晰一些。

下面我做個總結

在拍攝人像的時候如何選擇光圈和焦距,這個不是啥固定的套路或者參數。光圈和焦距的選擇,主要應該看我們想要獲得什麼樣的畫面。拍特寫時候一般會選擇大光圈,定焦鏡頭也沒有焦距可選,環境人像的光圈值一般稍微小點兒,旅遊照一般為了拍出景色和人物,都會選擇小光圈,然後看鏡頭和畫面取捨來選擇適合的焦距。


熱心村民愛拍照


拍攝人像時如何選擇光圈和焦距?

拍攝人像時如何選擇光圈和焦距,拍人像時選擇什麼樣的光圈和焦距要看你拍什麼類型的人像片,要根據不同的拍攝目的和需要去選擇就可以了。


如果你是攝影愛好者,攝影人,拍人像重點是拍美女,那麼你需要大光圈,中長焦段,最好選一個定焦,建議 85mm F1.2。


如果你是職業攝影人,有攝影工作室,拍人像寫真客片,建議 24-70 F2.8 或是 70-200 F2.8。

如果你是婚紗影樓的攝影師,你還需要一個超廣角鏡頭,建議 16-35 F2.8。




我是紫楓,感謝你的閱讀,歡迎你的關注!

關注紫楓,免費查看大量後期教程,免費獲取各種插件 素材 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