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古国到底是什么人种?现在还有后裔吗?

哇牛大叔叔


楼兰古城曾经是人们生息繁衍的乐园。它在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公元630年消亡外迁,有800多年历史。楼兰是汉代西域一个强悍的部族,他们居住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东部,罗布泊的西北缘。楼兰人的首都就是著名的楼兰古城。据记载,那时的楼兰国政通人和,经济繁荣,物产丰富,周围建有雄伟城墙、是边境重镇、“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繁华之邦。我国内地的丝绸、茶叶、西域马、葡萄、珠宝,最早都通过楼兰交易。许多商队经过时,都要停下休息。公元前108年,楼兰国臣服了汉朝,年年岁岁进贡来朝,以后几降几反,成为当时汉朝的心腹之患。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之四》中借用傅介子斩楼兰王典故,这样表明征战将士誓平边患的决心: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古国因水而生,也因水而灭。古时候的罗布泊烟波浩淼,碧水荡漾,楼兰国当时四周环绕着清澈的河流,人们在碧波上泛舟捕鱼,在茂密的胡杨林里狩猎,人们沐浴着大自然的恩赐。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现在楼兰遗址景点门票是我们国家最贵的,原因是它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想进去实在是不容易,也不允许过多的人进去,目前从发现到现在也只有五万人来过。在这样艰苦的地方,人类是生存不了的,所以据记载,公元630年(唐初)时,楼兰人都“跑”光了,而且消失的无影无踪,到现在成了历史谜团。

    楼兰人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后裔现在在哪里,因为他们没有像土尔扈特人那样有组织的集体撤离,因而以后就没有形成单独的国家或民族。其实在古代中国把西域散在内地的人们统称为“色目人”,现在叫回民,或回族,在他们中间也许就有楼兰国人的后裔。

但可以肯定,我们知道楼兰人是什么人种。从汉代开始对楼兰只是文献记载,唐宋诗人笔下的楼兰也只是发思古之幽情,并没有真正是遗存。1899年,把发现楼兰古城称为“第二个庞贝古城”的瑞典的冒险家斯文·赫定,在当地发掘了大量的文物和墓葬,但墓葬的骸骨并没有做人种鉴定。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学者才进入罗布泊地区,进行科学的调查和发掘。1979年12月22日,新疆考古学家王炳华带领的考古队,在通向楼兰的孔雀河下游发现了大批古墓。这批古慕的墓葬形制特殊,它们用7圈木摆成7个巨大的同心圆,用一排排6米长的木桩排成一道道的放射线,在大地上组成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形,所以考古专家们]称这批古墓为“大阳墓”,太阳墓的中心葬的全是男性。

后来,考古学家们还在此发现了著名的“楼兰美女”(也叫“小河古尸”)。这是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脸面清秀、鼻梁高尖、眼睛深凹、毛发、皮肤、指甲都保存完好,甚至连长长的睫毛都清晰可见,深棕色的头发蓬散披在肩上。经鉴定,女尸系3800年前遗存,典型的“白种人”。





小蜀山123


从目前楼兰古城和罗布泊地区出土的干尸检测情况来看,楼兰古国的人是属于欧罗巴人种下的吐火罗人,是原始印欧人的一支。楼兰古国神秘消失于公元630年左右,楼兰人在之前有部分民众南移,其余皆不知去向。

据史料记载,楼兰古国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位于罗布泊西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现在仅有一片废墟遗址。楼兰古国始建于公元前176年,八百多年后神秘消失。一直在汉匈之间充当摇摆不定的角色。

汉武帝时期,楼兰曾被汉朝降服,后又投靠攻击与汉朝作对。汉昭帝时期,楼兰将国名改为鄯善,并迁都扜泥城(新疆若羌)。魏晋时期,楼兰成为西域长史治所。东晋法显西行取经时,楼兰古国已经荒无人烟。

北魏灭鄯善国三百年后,楼兰古国神秘消失。楼兰早期受月氏统治,在匈奴打败月氏之后,楼兰又为匈奴所管辖。之后楼兰因缺水而陷入困境,楼兰古城最终因缺水而被废弃了,大部分民众南移,楼兰城只留遗迹。

(楼兰美女)

一百二十三年前,瑞典人赫定在罗布泊北岸发现楼兰古城遗迹,他从遗址中找出了几件木雕。两年后,赫定对楼兰古城进行了发掘,发现了大量的木简、纸文书和一些精美毛织品,赫定从木简上确定这就是楼兰古城。

1980年,考古学家穆舜英在罗布泊地区发掘出一具女性干尸。干尸出土时皮肤呈红褐色且富有弹性,眼窝很深,鼻梁高挺,身高不足一米六,容貌具有鲜明的欧罗巴人种的特征。这具干尸后来被人们称为“楼兰美女”。

经过基因检测,干尸的父系DNA遗传来自欧罗巴人种,而母系线粒体遗传却来自于东方女性。在此出土的其它女性干尸中,有些是黑头发,容貌更趋近备黄河人特征。楼兰美女的墓地有不少数字出土,还发现她有唇纹。

据此专家推断,楼兰美女可能属于古提人。从楼兰人使用的吐火罗语来推断,楼兰人与古提人肯定有某种联系。古提人曾征服过巴比伦,在四千年前建立过古提王朝,他们曾袭击巴比伦并统治美索不达米亚达百年之久。

古提人在之后不断向东迁移,最终在我国西北地区定居下来,逐渐发展成月氏部落。大月氏人与楼兰人都使用吐火罗语,除此之外,在贵霜王朝被推翻后,一部分大月氏人带着佉卢文字东迁,最终被楼兰古国所接纳。

而且楼兰古国的国王安归、尉屠耆,公主曼头陁林的取名方式与大月氏人一样。在文献记载中,在四千年前的青铜器时代,已有欧罗巴人到达楼兰所在之地,而东方人种是在西汉时期才到达,干尸中具有明显的东方谱系。

(小河墓地)

2000年,考古学家对位于罗布泊孔雀河下游小河墓地进行全面发掘。小河墓地东距楼兰古城遗址约两百公里,小河墓地是由数层叠压的墓葬及其它遗存构成。早在1934年,瑞典人贝格曼就已发现完整的印欧人种木乃伊。

后来的研究发现,小河墓地发掘的古尸中,有三分之二左右有东方谱系特征。进行基因鉴定的样本大约有八十例,这些基因大多从骨骼和牙齿中提取。最后认为这一东方谱系发源地,是在中国北方到贝加尔湖的范围内。

在这些古尸中,还发现了南亚谱系。这说明,楼兰古国地区的人在从最早的印欧人,通过不断的通婚,原先的俄印欧基因慢慢被稀释,亚洲谱系也在下降。由此可见,若干年后的楼兰人种已经是具有多种基因的复杂人种。

(吐火罗人)

楼兰古城附近发现八角形土坯佛塔,此处出土过不少佉卢文文书及简牍等,这些文书和简牍被称为“罗布泊文书”。考古发现已经确认,早在四千年前,印欧人已经分布在新疆的天山一带,甚至已到达罗布泊孔雀河流域。

这些印欧人的文化,就是吐火罗人祖先的文化。吐火罗人起源于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的克尔木齐文化,此文化源于黑海北岸的颜那亚文化,他们中一支东迁到阿尔泰山形成克尔木齐文化,之后分化出一支南下到达楼兰。

综上所述,楼兰古国的祖先是吐火罗人,而吐火罗人的祖先是印欧人种。经过四千多年的漫长发展演变,楼兰古国地区从最先的印欧人逐渐发展成后来的具有多种基因的复合人种。他们的后裔大部分南迁融入华夏民族当中。


野史也是史


但凡消失的我们都称之为“古国”,而“楼兰”留给后人的是一个如芳龄少女般的名字,也是一个在脑海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国度。所以,尽管她在相比稍显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中只存在了近五百余年的历史,但是她却成为了一个令许多人魂牵梦萦的地方,那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她的世界去一睹芳容。


楼兰古国,是在公元前176年出现的,是属西汉汉文帝统治时期。楼兰古城位于罗布泊西部,是西域的重要枢纽,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曾经是丝绸、茶叶、马匹、珠宝的重要交易场所,因此楼兰古城曾一度是十分的繁华城市。根据中国史籍中最早关于楼兰王国的具体记载,见于《史记·大宛列传》。根据历史记载,我们知道楼兰是一个西域小国,建国于盐泽边上,有城郭,然而“兵弱易去”。

这里的“盐泽”,指的是罗布泊。到汉代史学家班固撰写《汉书》时,楼兰王国有1570户人家,共14100口人,国都名“打泥”。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汉时的楼兰国,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由于楼兰地处汉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塞,汉不能越过这一地区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楼兰的力量也不能威胁汉王朝,汉和匈奴对楼兰都尽力实行怀柔政策。汉武帝派博望侯张骞出使大月氏,结果缔结攻守同盟失败。

此后派遣大军讨伐远方的大宛国,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诸国。这些使者通过楼兰的时候,楼兰由于不堪沉重的负担,以至杀戮使者。汉武帝终于派兵讨伐楼兰,结果作为降服的证据楼兰王子被送至汉王朝作人质,楼兰同时也向匈奴送去一个王子,表示在匈奴、汉之间严守中立。


此后,汉远征军攻打匈奴一个属国时,楼兰王通匈奴,在国内屯驻匈奴的伏兵,激怒了汉朝廷。汉武帝再次派兵讨伐楼兰,直逼首府扦泥城,楼兰王大恐,立刻打开城门谢罪,武帝要其监视匈奴的动静。但是公元前92年楼兰王死去,招在汉朝作人质的王子回去继位,王子非常悲痛,不愿轻易回国,由其弟继承了王位。新王时间不长死去,匈奴趁这个机会以昔日在自己国家作人质的前国王的长子继承了王位,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迅速派使者前往劝诱新立国王至汉朝廷,欲扣作人质,未能成功。

此后二三年间,汉与匈奴没有发生重大事件,表面上非常安定。楼兰国境接近玉门关,汉使者经常通过这个关门前往西域诸国,要经过楼兰境内名为白龙堆的沙漠,沙漠中经常有风,将流沙卷入空中形状如龙,迷失行人,汉朝不断命令楼兰王国提供向导和饮用水,因汉使屡次虐待向导,楼兰拒绝服从其命令,两者之间关系恶化。汉昭帝最终派傅介子暗杀了新国王,为在汉朝廷作人质的王子婚配一位美姬送回楼兰继承王位。但是国王战战兢兢害怕遭遇暗杀。汉昭帝在保护国王的名义下派部队驻屯楼兰境内,从而为讨伐匈奴和西域诸国获得了主动权。此后汉王朝势力衰弱,楼兰再次走向衰落甚至后来的灭亡。


1980年,穆舜英在楼兰发掘出一具女性干尸,史称“楼兰美女”,生存时间距今约3800年。刚刚出土时是“楼兰美人”仰卧在一座典型风蚀沙质土台中,身穿粗质毛织物和羊皮,脚穿粗线缝制的毛皮靴,其头发一尺有余,呈黄棕色,眼大窝深,鼻梁高而窄,下巴尖翘,具有鲜明的欧罗巴人种特征。据此可知,楼兰古国人属印欧人种,即为白色人种。

我们要知道,楼兰古国并不是一夜间消失的,那里的人是漫漫向外迁移的,多数史学家认为,楼兰国的人大多都迁居到吐鲁番并跟当地人漫漫融合。史学家的依据是:楼兰曾用名鄯善国,当时在西域普遍有以国为姓的习惯;近代和现代,考古学家在吐鲁番唐朝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一些"鄯"和"善"姓,但是那时楼兰已经消失很久很久了。

据此推断,楼兰的后人有很大可能是迁移到了吐鲁番地区,不过随着楼兰的灭亡,他们的后裔肯定不会以楼兰人自居。


唯恋无名


简单说,楼兰古国的人种是白肤、金发的古印欧人。但是楼兰人建国的过程却很复杂、漫长,如果我们顺着古印欧人的源头去梳理,可以大致得出如下结论:

古印欧人原本生活在今伏尔加河、顿河流域的茫茫草原上,出于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或更好的生存环境的诱惑,他大约在公元前3000左右就开始往南迁移,分别进入欧洲及亚洲腹地,或重新建立它们梦中的家园,或融合于当地的民族洪流中。

我国历史也不乏鲜活的例子,比如用马蹄声和鞭声叩响欧洲大地的匈奴人、柔然人、突厥人等,他们比古印欧人的行动要迟缓许多。不过,这是时间无法左右的事情。


当时古印欧人分四路南下,如同被风吹散蒲公英种子一样,飘向了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

其中一支被称为“赫梯人”的印欧人先驱,翻越高加索山脉进入小亚细亚半岛。公元前1595年,赫梯王国灭亡古巴比伦王朝。后又与古埃及缔结合约,瓜分了今叙利亚、巴勒斯坦的势力范围。再后来被后来迈锡尼人攻灭。

另一支于大约公元前2300年到达伊朗高原西部,他们先是推翻巴比伦王朝,后又被苏美尔人征服、消失。

第三路印欧人沿黑海西岸西迁、南下,渡过多瑙河,穿越喀尔巴阡山,进入巴尔干半岛,摧毁希腊爱情海文明,开启青铜时代。之后,大批印欧人进入迈锡尼、色雷斯、意大利、北欧等地,主宰欧洲。后来一小部分印欧人到了北美大陆,成为当地主人。


最后一路古印欧人自称“雅利安人”,他们一路向东开拔,越过兴都库什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的山口之后,又分成三支:

一分支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到达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建立“印度斯坦”;

另一支于公元前11世纪从阿富汗高原向西进入伊朗,创造古波斯文明。

还有一个分支吐火罗人,进入中国新疆地区。后来,他们中的一支游牧部落向东深入我国祁连山,占据河西走廊,建立月氏国。剩下的一只渔猎部落选择在罗布泊地区安居乐业,最终建立楼兰,成为孔雀河下游楼兰古国的缔造者。

楼兰人使用中亚佉卢(一种古印度文字,又称“尼雅俗语”)文作为官方文字,本族语言是印欧语系的吐火罗语。因此,可以确定:古印欧人就是楼兰人的祖先。


书上几行字,人间数百年。东汉末年,由于环境恶化,楼兰人就开始了断断续续的迁徙。约五世纪的南朝时,鄯善国(改名后的楼兰)灭亡。那么楼兰人去了那里,如今还有没有他们的后裔?很庆幸,不光有,还很多。

一、如今的吐鲁番鄯善居民,就是鄯善国遗民。鄯善国灭亡后,四千余楼兰人归降北凉,迁居高昌,最终在库木塔格沙漠北缘的蒲昌一带安定下来。

二、鄯善国灭亡后,部分楼兰人北逃伊吾(今新疆哈密),修筑“纳职”城,也就是如今哈密五堡乡四堡村北部的拉甫乔克古城。

三、如今的新疆罗布人,也是楼兰人的后裔。罗布泊湖干涸后,他们由渔猎改为放牧,并沿着孔雀河西迁到若羌、尉犁、轮台、洛浦四县,至今在册人口已经过万。

四、最后一批楼兰后裔迁到今天的鄯善县境内。鄯善绿洲中的迪坎村就是楼兰后裔聚居区。


感谢朋友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楼兰,西域古国名,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国人属印欧人种,即白色人种。

1980年,穆舜英在楼兰发掘出一具女性干尸,史称“楼兰美女”(又称“小河古尸”),生存时间距今约3800年。刚刚出土是“楼兰美人”仰卧在一座典型风蚀沙质土台中,身穿粗质毛织物和羊皮,脚穿粗线缝制的毛皮靴。其头发一尺有余,呈黄棕色,眼大窝深,鼻梁高而窄,下巴尖翘,具有鲜明的欧罗巴人种特征。

唐代高僧玄奘西行求法经过此地时, 楼兰已湮没在一片荒漠中了,只留下处古城遗迹。考古工作者发现古城时,覆沙已经褪去,露出了真迹:街道整齐,屋宇完好,树木环绕的涝坝痕迹清晰可见。屋内各种农具,甚至储粮的瓮、罐内还有籽实。楼兰古城位于东径89°22′22〃,北纬40°29′55〃,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

楼兰古国的消失,并未有确切的说法,一般有六种说法:

说法一:消失于战争

公元五世纪后,楼兰王国开始衰弱,北方强国入侵,楼兰城破,后被遗弃。

说法二:衰败于干旱、缺水,生态恶化

上游河水被截断后改道,人们不得不离开楼兰。楼兰曾颁布过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法律。

说法三: 与罗布泊的南北游移有关

斯文·赫定认为,罗布泊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左右。3000多年前有一支欧洲人种部落生活在楼兰地区,1500多年前楼兰再次进入繁荣时代,这都和罗布泊游移有直接关系。

说法四:与丝绸之路北道的开辟有关

经过哈密(伊吾)、吐鲁番的丝绸之路北道开通后,经过楼兰的丝绸之路沙漠古道被废弃,楼兰也随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说法五:被瘟疫疾病毁灭

一场从外地传来的瘟疫,夺去了楼兰城内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侥幸存活的人纷纷逃离楼兰,远避他乡。

说法六:被生物入侵打败

一种从两河流域传入的蝼蛄昆虫,在楼兰没有天敌,生活在土中,能以楼兰地区的白膏泥土为生,成群结队地进入居民屋中,人们无法消灭它们,只得弃城而去。

事实上,楼兰古国的消失成了未解之谜,是否仍存在后裔更是难以判断。


谷大粒


留给我永不流逝的芬芳

牵走我日夜的梦想

楼兰姑娘仰望着星光

鸣沙鸣山鸣不尽你的凄凉

楼兰姑娘,千年忧伤

提到楼兰就会想起楼兰姑娘,想起《楼兰姑娘》这首诗。

1934年夏天,一支探险队在楼兰库姆河边,在库姆河流域的"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地,发现了楼兰姑娘。

当时这个美丽的姑娘,正长眠在船型的木棺中。

这个年轻美丽的姑娘,长发披肩,双目微微闭着,嘴角骄傲地上翘,好像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屑一顾。又好像着了魔法刚刚睡去,在梦里遇到了心爱的情郎,脸上露出甜美的笑靥。

据说这位美丽的楼兰姑娘,已经在广袤的山丘上沉睡了2000多年。

千年忧伤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这个神秘的古城,曾经是游牧民族的天堂,是他们生息繁衍的一片乐土。

这个美丽的古国,仅仅在世界上存在了800多年。

楼兰大概在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公元630年消亡。

楼兰在强势如云的西域生存了几百年,也一定是个非常强悍的民族。他们的家园,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东部。它的东南,是当时风景如画的罗布泊。考古工作者发现的楼兰古城,就是他们的国都所在地。

世界上所有的文明,都离不开河流。塔里木河是楼兰人的母亲河,缓缓流淌的塔里木河水,哺育了勤劳善良、勇敢的楼兰人。

可以想见,当时的楼兰国富民强、繁荣昌盛,一片欣欣向荣景象,楼兰的繁荣还得益于它重要的战略位置,它是内地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内地的丝绸、茶叶,西域的马、葡萄,要经过楼兰才能完成交易。

  

可是在公元630年,这样一个政通人和、生机勃勃的国家,却在一夜之间消失了。关于楼兰国消失的原因,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楼兰的国王因为工作的疲惫,和对国事的厌倦,一个人骑马从皇宫里走了出来,不知不觉来到一座墓地。

在这里国王邂逅一名女子,两人一见如故,相识恨晚,深情相拥。而后如胶似漆,耳鬓厮磨。国王在这里度过了一段销魂的日子,但他国事在身,不得不依依不舍,与姑娘告别。  

时隔一年,国王思念姑娘,望眼欲穿,再去时,人已经升天。

国王为此悲痛欲绝,所幸的是姑娘生下一个漂亮的女孩,国王就带着那个女孩回国了。

女孩国王当做掌上明珠,出落成该国最美的女孩,人称楼兰公主。

女孩的美貌举世闻名,天下英雄都向她求婚,其中一位英俊王子得到姑娘的青睐。这个王子是于阗国的王子,不但是个帅哥,还勇猛过人。

可是在遇到王子之前,楼兰国被柔然汗国的军队打败,国王不得不把女儿嫁给了柔然的可汗。

一天晚上,公主和于阗国的王子约会,被皇宫的武士看到被带了回去,没有如约而至。

于阗国的王子还在两人约好的地方傻傻等待,错把一名戴着面纱的女子误认成楼兰公主,两人就这样阴差阳错陷入热恋。

后来于阗国的王子帮助楼兰国打败了柔然国的进攻,楼兰国王把公主许配给王子。晚婚那天,王子看到楼兰,不是自己热恋的女子,这才知道认错了人。但又不能辜负错认的姑娘,就丢下公主而去。

公主嫉恨在心,便将蒙面女抓走,故意散步说她已经死去。王子闻讯痛不欲生,要跟蒙面姑娘一起去死。楼兰公主对王子更加嫉恨,就把他的头割了下来。

蒙面女子得知后悲痛欲绝,跑到王子墓前自杀,临死前对楼兰发出诅咒。

没有多久,诅咒果然应验。楼兰水资源消失,人们在这里无法生存,都搬出了这个国家。

  

传说虽然不可信,但真实的楼兰,确实存在。

在司马迁的《史记·匈奴列传》里,有这样一段记载:

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

由此可见,当时的楼兰古国,曾经被匈奴所征服、所奴役。

直到元封三年(公元前108),汉朝对匈奴发动战争,楼兰才倒向汉朝,并被改名为鄯善国。

后来的楼兰,因为水资源缺乏,环境恶化,风沙侵袭,渐渐灭亡。

那么,楼兰人到底来自哪里?

我国考古工作者认为:"楼兰人使用中亚佉卢文作为官方文字,而楼兰本族语言却是一种印欧语系的语言,学术界称作'吐火罗语'。”

因此,考古界有一种非常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楼兰人是"漂泊东方的印欧人古部落"。

楼兰人去向何方?

楼兰不是一夜间消失的,那里的人是漫漫向外迁移的。

多数史学家认为,楼兰国的人大多都迁居到吐鲁番并跟当地人漫漫融合。

史学家的依据是:楼兰曾用名鄯善国,当时在西域普遍有以国为姓的习惯;近代和现代,考古学家在吐鲁番唐朝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一些"鄯"和"善"姓,而那时楼兰已经消失很久很久了。

学者据此推断,楼兰的后人有很大可能是迁移到了吐鲁番地区。不过随着楼兰的灭亡,他们的后裔肯定不会以楼兰人自居。


历来现实


现在主流的观点认为生活在楼兰地区的属于一支印欧人种居民,当然也有观点认为楼兰人属于古代阿富汗人种,乃至于说雅利安人种。


来说说这个印欧人种

印欧人种属于白色人种,其距今6000年前生活在东欧平原(乌克兰东部、俄罗斯南部)的一支原始部落,主要聚集在伏尔加河与顿河周边生活。算是东欧地区欧洲人和南部印度人的祖先之一。

在2000年前左右,这支印欧人种中的雅利安人在迁徙中一支南下进入印度北部的旁遮普平原,一支向西进入伊朗,还有一支翻越乌拉尔山,进入了阿富汗高原。而这一支继而翻越阿富汗高原,进入了新疆地区,甚至抵达了今天甘肃的祁连山地区。

并在那里建立起自己的国家,这就是我们在古书中被称为“大月氏人”的西域民族。另外再来说一说这个雅利安人,很多小伙伴提到雅利安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希特勒,主要是他在二战期间搞了一个人种改良计划。

其实,这个雅利安人和北欧地区的日耳曼人种根本没有任何关系,雅利安人主要指的是印欧语系中进入印度-伊朗这一地区的雅利安人。从东欧平原出发南下迁徙到印度的这支雅利安人成功击败了印度次大陆地区的本地民族。

这支雅利安人在印度建立起吠陀文明,并在印度境内实施瓦尔那制度(即种姓制度),印度地区的本地土著被视为贱民,而雅利安人(即高贵的人)成为统治阶级。在印度的是个种姓中,雅利安人主要居于中上地位,所以活动在今天印度境内的白种人基本上都属于雅利安人的后裔,而且由于实施严格的种族隔离制度,这些雅利安人的后裔在血统上相对保持了纯正。

但只能说相对,因为古代雅利安人和印度地区的达罗毗荼人产生了融合,虽然高层雅利安人不会达罗毗荼人通婚,但普通的雅利安人为了娶老婆,肯定不会像雅利安贵族一样执行严格的隔离制度。而《仙剑奇侠传》中的拜火教就是雅利安人创立的。

而“卍”即来源于原始雅利安人对太阳的崇拜,所以也从另一方面可以断定释迦牟尼是雅利安人种。而希特勒希望攀上雅利安人这支所谓高贵的民族,其实完全就是曲解了雅利安人的范畴,算是给自己贴金吧。

再来说一说那支翻越阿富汗高原,进入新疆地区的雅利安人在抵达祁连山地区后,建立起了我们古籍中称之为“大月氏”的国家,不过楼兰人尽管和大月氏人尽管同属于古印欧人,但楼兰人并不一定就是雅利安人的后裔。

他们可能是印欧语系中的其它部落,在迁徙到罗布泊地区后,这支部落还同蒙古人、以及其它高加索人种产生了融合,譬如那具著名的“楼兰美女”古尸就具有明显的高加索人种特征。至于楼兰人的后裔,由于连它的起源都商还没有研究清楚,也就谈不上说它的后裔属于那些人了。

如果有的话,也与新疆地区的当地民族融合了吧。


围炉谈史


“楼兰”一词,最早见于公元前176年,匈奴王冒顿单于写给汉文帝的书信,主要起到耀武扬威,震慑汉朝的作用。这封信记载在《史记 匈奴列传》之中:

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彊力,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之。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

说的是匈奴大军横扫大月氏,并兼并了楼兰、乌孙、呼揭等26个小国。

冒顿单于说起洋洋得意之时,汉朝一方可能压根就不清楚楼兰在哪。直到公元前139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开辟著名的丝绸之路,其向朝廷发回的见闻,才明确了楼兰的具体位置,记载在《史记 大宛列传》:

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国。而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盐泽去长安可五千里。匈奴右方居盐泽以东,至陇西长城,南接羌,鬲汉道焉。

说的是楼兰、姑师两国都有城郭,靠近罗布泊(盐泽)。又因楼兰在丝绸之路上,成了汉朝与匈奴争夺的对象,楼兰“不两属,无以自安”,两头都得罪不起。在公元前77年,汉朝采取了主动,派兵进驻改地区,取得该地区的控制权,是时楼兰改名为鄯善。


至于人种,在相距楼兰不远的罗布泊小河墓地,因出土了包括著名的“小河公主”在内的数十具干尸,闻名于世。墓葬共分五层:“小河公主”所在的第三层,拥有较为突出的欧罗巴人种特征:高鼻梁、长睫毛、眼大窝深、下巴尖翘,亚麻色头发,但最下面的第五层,出土的“老祖母”拥有更多的蒙古人种特征。总体上:越往上,欧罗巴人种的数量越多。

“小河公主”DNA检测结果显示,虽然特征上是欧罗巴人种,但线粒体显示是蒙古人种,线粒体是遗传于母亲的。说明了“小河公主”是混血儿,其陪葬品中包含的六倍体小麦与欧洲品系的牛也更进一步佐证了,小河地区这帮居民是有来自欧洲的元素,从其墓葬出土的丝织品来看,可能来自于南西伯利亚。如此说明了,早在丝绸之路开通之前,不同地域的人种便在此地融合,定居生活。此时的罗布泊也不是现在的无人区,是水草丰美,一片欣欣向荣,另外出土的六倍体小麦,相较于四倍体小麦,对于水的要求更高,间接说明了罗布泊的生态环境。

之后,有人说小河墓地这些人的后裔成了楼兰古国的居民。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小河墓葬的年代只持续了500余年,即公元前4000年-3500年,便戛然而止;而楼兰古国通常指的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5世纪的那个古国。那中间相差的将近两千年呢?并且从遗传学上来说,也不是小河居民直接发展成了楼兰国的。根据中科院所对罗布泊湖心的湖底沉积物,所做出的的研究表明:罗布泊不是近现代才干涸的,过去一万年从湿润—半湿润—干旱,分为8个周期,恰恰在小河区域与楼兰古国,中间也干涸过一次。即是说小河区域干涸后,该地区已经不具备人类的生存条件,居民迁徙到别处;直到将近2000年后,罗布泊再次恢复生机,人们又开始在靠近罗布泊的地方定居,建立楼兰古国。其人种有别于小河居民,是地中海东枝类型的欧罗巴人,可能是来自帕米尔高原。至于说后裔,随着民族融合,渐渐融于“地球村”的大家庭了。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公子霜尘


楼兰本来就是一个只有几万人的小国,古楼兰王朝淹没后,剩余的族人,流落至新疆其它地区,与乌孙人,塞人,月氏人,回纥人互相融合,今天主要为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人。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

据史料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然而这个神秘的西域古国,在公元415年左右突然消失,普遍认为,给楼兰古国最后一击的是疾病和瘟疫。而引发疾病的原因无从考证,当然,环境恶化应该是最直接的诱因。


伴随着楼兰古国的消亡之谜,由于“楼兰美女”的考古发现,楼兰人的族群、基因又成千古之谜。这个高鼻深目、古铜色皮肤的楼兰美女到底来自何方,又去往那里!

最初,考古学家们从当时的体质人体学研究初步认为“楼兰美女”欧罗巴特征比较明显。但最近一些年,中外科学家通过复杂的DNA分析,判断“楼兰美女”其实是黄种人和白种人的混合体,其基因上兼具东亚、中亚和欧洲人的特征。北大考古系教授林海村进一步认为楼兰人就是一支漂泊在东方的印欧人古部落。


对于楼兰人的最终去向,考古学家也没有精确的结论,但业内普遍认为,在经历了国家消亡之后,余下的楼兰人迁徙到其他的西域邻国,有的没入鲜卑、吐谷浑等其他民族,有的逃入塔里木河边缘的荒僻地带,最终在中原文献中销声匿迹。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专家郭物认为,楼兰人后裔的迁徙,是一条由楼兰、罗布泊、辛地、辛格尔、迪坎尔组成的渐进线路。

已故的西域文化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镰经过实地考察后,曾发表文章指出,废弃于20世纪20年代的阿不旦渔村便是古“楼兰遗民”的最后聚集地。杨镰认为,在罗布泊湖畔始终生活着一支以渔猎为生的民族,他们是随着罗布泊的不断“飘移”而转到这里定居的,他们在此至少生活了200年,是“楼兰古国”的最后遗民。


行者七王


楼兰曾经是西域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国家,楼兰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建国的呢?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上面记载了公元176年匈奴单于给汉文帝的一封信,上面写明了楼兰愿意归附大汉。

一般把这个时间就确定为楼兰国的建立时间,而他的灭亡时间应该是在公元448年被北魏所灭,前后经历了约600年的时间。关于楼兰的传说很多,其中最让人感兴趣的就是楼兰国的人种到底属于哪里的人种呢?

时间拉回到1980年,当时在中国考古界有一个震惊世界的发现,那就是在新疆罗布泊地区发现了一具女性干尸。而古楼兰国曾经就位于罗布泊的边缘,是罗布泊的干涸最终导致了这个国家的消亡。

从女性干尸的特征来看,明显具有欧洲人的特征,眼窝深,高鼻梁,身材高。后来科学家利用现代技术对这具女性干尸进行了基因检测,发现父亲的DNA是欧洲人种,而母亲的DNA则是东方人种,这也符合当时楼兰国的社会特征。

当年古楼兰国位于连接东西方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上,从西方来的商队进入中原地区,必过楼兰。那个时候,高鼻梁,金色眼睛的欧洲人很多,有些人可能在进入楼兰之后就停留了下来,和当地女子通婚,生儿育女,从而生下来了“楼兰美女”。而这里所说的当地女子并不是指中原女性,当时的中原女性由于地理位置、生活习惯和语言方式的问题,基本上不可能跑到楼兰去生活。

所以生活在楼兰的女性应该是从中西亚地区迁移过来的古提人。古提人在战败之后被迫向东方不断迁移,最后到了楼兰地区停了下来,这里水草丰盛,政通人和,于是他们就在这里生活了下来。

现有文献资料可以证明,楼兰人当时使用的语言和中亚地区的语言出自同一语系,所以大体可以确定,楼兰人属于中亚人种。

但是在后来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一地区的人种基因被慢慢稀释掉了。因为随后考古学家不断在以后的考古中发现这里不仅有印欧人种,东方人种,甚至还有南亚人种。由此可见,楼兰人的人种已经从单一基因变成了复杂人种。

由于西域地区环境日趋恶劣,于公元前77年更名为鄯善的楼兰最终在422年以后弃城南迁。

南迁之后,楼兰人的后裔绝大部分后来融入了中华民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而消失于历史长河中的楼兰国则把一个个神秘的迷团抛给了后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豪情依旧在,故国却无影。

从某种意义上来,楼兰的消亡与楼兰人自身有着莫大的关系,正是因为楼兰人大肆滥砍乱伐,导致当地植被发生了严重破坏,河流改道,风沙加强,水流干涸,瘟疫流行。

这一情况甚至还影响到了数千年以后中国西部的发展规划。这一点,也许楼兰人当时没有想到,也是我们现代人必须要接受的惨痛教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