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飛輪在腕錶界是什麼樣的地位?

棒棒糖53665807


提及陀飛輪,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貴!沒錯,陀飛輪的款式代表著腕錶工藝和技術的最頂級的水平,所以價格自然是不菲的。

自2010年重踏表壇開始,Manufacture Royale便決定不走傳統路線,傾向於製作功能複雜,造型現代的作品。品牌領導人之一David Gouten亦明言那些不愛沉悶,喜愛創新的人正是其品牌對象。Manufacture Royale新近再次推出雙陀飛輪腕錶,名為1770 Micromegas Revolution,且看它究竟「革新(revolution)」了什麼。

1770 Micromegas 是一款配有雙飛行陀飛輪的自動上條腕錶,而且是第一款腕錶能做到兩個陀飛輪以不同速度同時運轉。腕錶設計把焦點放到雙陀飛輪之上,配中軸時分針,錶盤設計亦見簡潔。而新推出的1770 Micromegas Revolution,即使同樣擁有雙飛行陀飛輪,但改變其實挺大的,無論是機芯還是樣子。

1770 Micromegas Revolution 搭載以MR04 機芯為基礎的MR08 機芯,一對飛行陀飛輪並排於下方,左方陀飛輪每六秒轉動一圈,右方則以一分鐘一圈的速度運行,兩者擺頻也不一樣,分別是每小時21,600 次(左方)及每小時28,800 次(右方),但均是採用矽質擒縱輪及擒縱叉以確保暢順走時。

為配合不同的轉速,兩組陀飛輪框架用上不同的物料製作,由於左方框架要高速運轉,故搭配較輕身的鈦金屬框架,而右方的則是常規的黃銅框架。與前作比照,會發現連接兩個陀飛輪的差速器經過改動,過去置於兩個陀飛輪之間,現在處於較高的位置,與發條鼓相聯,能直接從中獲取動力。

正如前文所說,1770 Micromegas Revolution 的「改革」並不少。除了改動了差速器,連上條方式亦由中軸上條陀改為迷你上條陀,並轉移至機芯上方供大家欣賞。

但更準確的說,是此腕錶把整枚機芯都開放予大眾欣賞,錶盤都被拿走了,下方一對飛行陀飛輪的鏤空感更高,轉動與運作更清楚,還能清楚看到經手工裝飾或釕金處理的夾板和橋板。若翻轉底部,透過藍寶石水晶底蓋視窗,便能看到飾有日內瓦波紋的主夾板。

1770 Micromegas Revolution 的時間顯示方式更具風格,小時及分鐘分開顯示,並且與迷你上條陀位置部分相疊:上條陀就在11時的位置,小時盤約於1時半位,疊於上條陀之上,配短粗的劍形指針,兩者組合像是橫置的「8」字,而分鐘盤的軸心就在這「8」字的腰位,但因其呈鏤通狀,只留下刻度小塊於圓盤邊緣,未算影響讀時,它以一小時一圈的速度轉動,透過圓盤右方的箭嘴指出刻度。

「Revolution」除了解作革命,也有運轉的意思,雙飛行陀飛輪、迷你上條陀、小時盤、分鐘盤等均在眼前運轉,成為了腕錶名字的具體演繹。

1770 Micromegas Revolution錶殼直徑45毫米,厚11.8毫米,造型貫徹1770系列的美學特質,如殼側飾有螺釘。腕錶備有鈦金屬及玫瑰金兩款,機芯內的組件色調均與錶盤相襯。鈦金屬售110萬港元及玫瑰金售130萬港元兩款,各限制八枚。


鄒三山的玩表秘術


於陀飛輪腕錶,存在著兩種人群。一種是注重效用的實用派,他們喜歡像勞力士這種穩紮穩打,不搞噱頭的皮實貨;一種是偏愛美觀的顏值派,他們尤其鍾情於在腕上飛舞的陀飛輪。對於喜歡陀飛輪的表友來說,即使現在的陀飛輪只能起到提供美學感受的作用,他們依然會追求一枚裝配更復雜,運動起來更漂亮的陀飛輪腕錶。甚至有些人終其一生就為了擁有一枚頂級陀飛輪。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於陀飛輪的那些事兒。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陀飛輪這個神奇的玩意兒,是由寶璣先生在距今的222年前構思出來的的,真正拿到專利是在1801年。當時大家都用的是懷錶,由於長時間被豎向放在口袋,其內部的走時核心,即調速機構會因地球引力的關係而出現位置誤差,直接影響懷錶走時的準度。陀飛輪整個擒縱調速機構進行360度全方位高速旋轉,從而抵消位置誤差使得精度提高。因此陀飛輪在法語寫作Tourbillon,有急速旋轉的意思。因此當時的陀飛輪,是真的有用的!而且也只有寶璣能夠做出來!

在當時一切只有簡陋的製作條件下,任何一枚陀飛輪懷錶都顯得彌足珍貴。不僅設計和創意是最高的門檻,大部分零部件也需要純手工完成,製作週期相當長。因此最早的4分鐘陀飛輪僅製作了7枚,而且全部供給皇室權貴使用,平民連看一眼的機會都沒有。當年的陀飛輪懷錶現在拿出來拍賣的話,隨便哪枚都是天價。

但是進入了21世紀,隨著高科技的迅猛發展,數控設備和各種機械車床的出現,使得陀飛輪的製作變得輕而易舉,運用到手錶上的時候,陀飛輪裝置對於手錶精度的影響已經微乎其微,更多的是為了好看而已。不到萬元都可以輕鬆買到一款陀飛輪手錶了,特別是國產表中屢見不鮮。

如今各大品牌的陀飛輪簡直如同百花齊放,讓人眼花繚亂。如果依據鐘錶大師曹維峰老師的分類,可以將它們分為6大類:經典陀飛輪、飛行陀飛輪、行星陀飛輪、雙陀飛輪、多軸陀飛輪以及有“平民陀飛輪”之稱的卡羅素

經典陀飛輪毫無疑問當以寶璣為首,它有三大技術特徵:1.K型擒縱叉(俗稱K馬)、擒縱輪與擺輪遊絲組成的轉角式調速系統;2.三層疊加式夾板框架結構,上層夾板以防震器作為擺輪軸的上支承,遊絲的最外端通過外樁固定在這一夾板上(這也是寶璣發明的專利),中層夾板鑲嵌擒縱叉和擒縱輪的支承寶石,下層同樣鑲嵌支承寶石和擺輪軸的下支承;快慢針與陀飛輪框架設於上層夾板,下支承和輸送動力的秒齒軸位於下層夾板。

寶璣經典複雜系列Tourbillon Extra

Plat 5377PT/12/9WU 超薄陀飛輪

飛行陀飛輪,也叫浮動陀飛輪。它的特點是無需支架就可以起到如同漂浮在空氣中旋轉的奇妙效果。發明它的人是格拉蘇蒂的製表師Alfred Helwig,他將經典陀飛輪中的飛輪固定支架構建去掉,看起來整個旋轉框架就像懸浮一樣,展現程度更為徹底,極大提升了陀飛輪運動的奇妙感和感染力。

要實現這一效果可以用兩種方式:1. 延續了寶石軸承支承方式2.使用瑞寶首創的滾珠軸承支承式。現今使用這類陀飛輪得到越來越多的品牌使用,具有代表性的有格拉蘇蒂原創和豪雅,香奈兒近年推出的山茶花陀飛輪表現也極為搶眼。

香奈兒Premiere“山茶花”飛行陀飛輪鑽石手錶

行星陀飛輪,俗稱軌道陀飛輪,它給人帶來的視覺感受,極為震撼,猶如衛星一樣運動。這種陀飛輪裝置被人為地設置好了運行軌跡,好像是衛星被送入太空後在真空的條件下永不間斷地圍繞著地球飛行一樣,不僅自轉而且公轉。這種陀飛輪裝置的內部擺輪遊絲系統以及擒縱機構的複雜程度更高。根據不同品牌,行星陀飛輪又可以分為三類:時針行星陀飛輪、分針行星陀飛輪、秒針行星陀飛輪。最有名的應該是Jean Dunand分針行星陀飛輪。

Jean Dunand

Orbital Platinum分針行星陀飛輪

雙陀飛輪就是在機芯中放置了兩個陀飛輪,簡單地說就是,比起單陀飛輪來說,雙陀飛輪就好比兩個人協同作戰一樣,共同分擔任務,也相互彌補不足之處,從而使兩個陀飛輪產生的計時誤差經過均化後減少,理論上可以讓準度更高。曹維峰老師將其趣稱為“最和諧的創意”。我覺得它應該會很受有強迫症的處女座的歡迎。最具代表性的是獨立製表品牌高珀富斯研發的雙軸傾斜式陀飛輪。

高珀富斯Quadruple tourbillon雙軸陀飛輪手錶

多軸陀飛輪,厲害了!它的立體旋轉多維運動,簡直就像是在你手上來耍了一場大馬戲團雜技!這項技術等於將陀飛輪技術進行了翻天覆地革命,它更能展現一個製表大師在現代科技手段的輔助下進行藝術創造的能力。多軸陀飛輪的實際,就是有幾根框架軸就有幾個陀飛輪被整合成多軸陀飛輪。最容易認出來的,非芝柏三金橋陀飛輪莫屬,它簡直可以稱之為世界上最美的陀飛輪手錶。其中內框架軸每45秒旋轉一圈,外框架軸每1分15秒旋轉一圈。

芝柏三金橋雙軸陀飛輪腕錶

最後來說卡羅素。它由丹麥製表師發明,結構與陀飛輪原始結構基本一致,設置的出發點也與陀飛輪一樣,為了抵消地心引力導致的位置誤差。不過它的製作成本要遠遠低於陀飛輪,而且也更加簡單實用,所以常常給人一種廉價的感覺。陀飛輪的擒縱系統帶動框架自轉,而卡羅素的擒縱系統只進行走時,另有傳動系統帶動框架轉動。最容易見到的卡羅素,應該就是上海表的卡羅素了。當然寶珀秒針卡羅素也極負盛名。

上海Shanghai卡羅素陀飛輪系列

SH-6658W 機械男表


萬表手錶交流


陀飛輪一個字概括:貴!包括國產的,看看國產2W+的陀飛輪。




站西鐘錶批發戶


陀飛輪是瑞士鐘錶大師路易·寶璣先生在1795年發明的一種鐘錶調速裝置。法文Tourbillon(故又稱特比龍),有“漩渦”之意,是指裝有“旋轉擒縱調速機構”的機械錶,簡單來說,陀飛輪是為了校正地心引力對鐘錶機件造成的誤差。


但現如今,手錶已經能做到沒有陀飛輪也能將誤差減到最小,如果說因為要減少誤差而買一個陀飛輪,那麼我建議買個小豬佩奇的石英錶也能做到分秒不減。



寶璣5439雙陀飛輪腕錶

陀飛輪表代表了機械錶製造工藝中的最高水平,整個擒縱調速機構組合在一起並且能夠轉動,以一定的速度不斷的旋轉,使其把地心引力對機械錶中“擒縱系統”的影響減至最低程度,提高走時精度。


工作原理:把遊絲、叉式槓桿和擒縱系統設計在同一軸上運作,陀飛輪在運行時會不斷旋轉,以減少地心引力所做成的影響。

但陀飛輪裝置極其複雜,而且由於製作成本及工藝的要求相當高,因此陀飛輪便成了高級手錶的代名詞。

積家地球物理天文臺陀飛輪腕錶


這時候你就要問了,那這麼多品牌爭先恐後地製造陀飛輪是為什麼呀?這麼多人買陀飛輪是幹什麼啦?


emmmm,品牌製造複雜功能,當然是為了秀。秀它的製表實力與工藝,玩得起高級功能的腕錶早就定義為藝術品,藝術品不是給平常百姓玩的,功能已經被弱化,更多的是看背後的品牌價值和腕錶價值。


買的人,自然也是為了,炫。輕盈的陀飛輪在腕錶正中間360°旋轉,要我我也炫,花式炫表。


但你要明白,陀飛輪也不能代表一個品牌的製造能力,因為現在幾乎所有有實力的品牌,想研發一個陀飛輪,都沒問題。如果自己口袋裡預算不是很多,又非常中意陀飛輪買來解毒,那其實入手也是值得的。如果是為了日常使用,那麼選了勞力士也絕對不會後悔,“一勞永逸”瞭解一下?勞力士的耐操程度絕對超乎你想象,用得放心省心,而且勞力士知名度十分高,同時能彰顯自己的身份,也是不錯的選擇。


萬表名匠


說起陀飛輪,自它誕生之日起便與三問、萬年曆一起位列複雜功能。十九世紀初,寶璣大師為了讓袋裝表更好的克服地球引力,發明了這個裝載著擒縱系統的自轉框架裝置,於1801年成功獲得專利,並取名“tourbillon”。

但陀飛輪發明以後的百餘年間,一直被安放在表背那一面,屬於抗爭地球引力的“幕後英雄”,直到1900年左右才有機會在表面顯露。當初因為裝嵌複雜、手工調校繁瑣,在表背不容易看到等原因沒能大量生產。接下來陀飛輪又因為觀賞性和千變萬化的可能性被大大挖掘,從“幕後”到“臺前”的轉變,可以說,是陀飛輪從實用組件到裝飾組件的華麗變身。

但好的陀飛輪表,就應該把陀飛輪放在看不到的地方,避免它長時間受陽光照射,以此避免擺輪和擺輪遊絲受溫差變化的影響,出現不穩定的狀態,也能或多或少避免一些外界磕磕碰碰的危險。有人說陀飛輪表容易壞,確實是這樣,就現在的製表技術而言,製作一枚簡單的陀飛輪表不會很難,也不會很貴,但從打磨工藝、選材考量、腕錶質量和呈現效果來看,一枚好的陀飛輪表仍然是價值不菲,千金難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