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上梁山后,为何和武松关系好,和林冲反倒疏远了?

手机用户64053014451


在下红尘君,喜欢另类深度听水浒的客官们,还请关注哦,若是能够点赞评论转发一下就更好了,鞠躬感谢

其实并非如此,鲁智深上梁山来第一句话问的就是林冲,书里写的非常清楚:

鲁智深动问道:“洒家自与教头沧州别后, 曾知阿嫂信息否?”

可见鲁智深绝没有和林冲疏远的意思,但是为何会给人这种错觉呢?

且听红尘君细细道来:

首先,性格使然,鲁智深和武松都是豪放好酒,林冲谨慎小心

大家都知道鲁智深是个性直的人,有话就说,从不遮遮掩掩,更加没有什么城府,该出手时就出手,毫不含糊,而林冲恰恰相反,为人谨慎,能忍,除非逼到绝境不会轻易反抗。

而武松介于两者之间,有城府,也很精明,但是绝不主动耍心眼儿,再加上也喜欢喝酒,所以自然和鲁智深相聚的多些。

单从性格来说,鲁智深急了点,林冲慢了点,武松刚刚好,不偏不倚,方为中庸

其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但是这三人虽然性格迥异,但都是堂堂正正的君子,也都是光明磊落的真爷们。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君子的三观相合,心意相投,但未必非要整天吃吃喝喝的腻在一起,相反小人都是每天混在一处,但是心思各异,一旦出事绝对各自飞远。

所以林冲就像是如今许多不抽烟不喝酒的白领,而鲁智深和武松则更像豪迈爽快的市井男儿,平常可能不一起喝酒什么的,但是一旦有事,没啥说的,绝对都是两肋插刀,互相帮助,这一点无需置疑。

结论

所以,若友情只是用平常一起吃饭喝酒抽烟打牌来衡量的话,鲁智深确实是和武松近,和林冲远;但若只说兄弟交心,关键时刻互相帮助的话,那鲁智深和武松,林冲都是兄弟,轻重一样

好了,红尘君说完了,谁赞成,谁反对?


红尘如镜


首先要看这三个人是哪一个类型的人。

林冲的父亲和岳父是老同事,都是京城禁军教头。这种家庭出身的背景类似现在的教师家庭,从小过的就是平淡的日子,长大后也没有大的梦想,依旧是想过安稳日子。京城的官多,教头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低级官职。和现在一样,随便丢一块砖头,就能砸死几个高级官员,而林冲则不过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官职。

鲁智深在军中任职提辖一职,何谓提辖?“复置提举兵马、提辖兵甲,皆守臣兼之。掌按练军旅,督捕盗贼,以清境内。"也就是说平时训练士兵,维持地方治安,督捕盗贼。鲁智深任职的地方,基本上北宋的边境,平时做的打打杀杀的活。这种地方,一般正经人是不肯来的,实在不是什么好地方。大宋明将狄青就是因为犯罪才被流放于此,后因建功立业,才最终成一方大员。从上可以看出鲁智深不过是一个粗鲁汉子,草莽人物,没有多少文化。

武松则是另外一个类型,从小家贫,父母双亡,从小被哥哥带大,又入少林寺学艺,后因回家时打伤人而流亡江湖。经过景阳岗打虎、杀死西门庆、醉打蒋门神、火烧鸳鸯楼之后加盟二龙山,与鲁智深杨志结识。整体经历和鲁智深比较接近,没有文化,出身草莽,都是武艺高强,没有什么心眼的汉子。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林冲和其它二人不是一类人。

林冲从小在京城长大,有文化,又见过世面,从小结交大概都是差不多经历的文人或武人。从内心深处,他应该是看不上鲁智深这种没文化没修养的人的。不仅是鲁智深,就算在梁山之上,林冲的朋友也基本上没有。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象林冲这样的人,不管是梁山,还是其它小地方,是找不到朋友的。出身不一样,经历也不同,说话也说不到一起,彼此之间容易出隔阂,最后慢慢关系也就远了,感情也就淡了。

在林冲心中,最好的地方就是京城的家中,有娇妻,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还有许多从小一起长大做差不多工作的朋友,平时可以切磋武功,说说诗文。这才是最好的生活,奈何心比天高命比低薄,老天把他送上一群江湖禽兽聚集的梁山。他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又没有胆量自己干一番事业。家破人亡后,他就和死了没有区别了,只有混日子,勉强活一条命而已。

而在梁山之上,能和鲁智深聊得来的人就比较多了,反正整体上梁山上都是这样的人。大家平时用粗话相互聊天骂人,大碗喝酒吃肉,再比比武艺,就是他们最幸福的生活。而林冲的心中却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其它人不过是眼前的苟且罢了。

林冲和鲁智深两个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社会认知不同。

就象现在的互联网运营的人和传统行业从业者在一起,相互之间是根本 谈不来的。都认为自己代表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把对方视为另类,不要说做朋友了,没有打起来就不借了。

我们在生活交往也是如此,不要和认知能力低的人交往。这里边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彼此无法在同一水平上对话。

同样的一个意思,在林冲心中和鲁智深心中想出来的东西就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同,话中的深意也是不同的。两种类型的人强行呆在一起反而不是什么好事,有可能起更大的冲突。

因此鲁智深和武松关系好,和林冲反倒疏远了,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反而是比较正常的事。


新知传习阁


不请自来~

俗语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决定人和人之间关系远近的最直接因素是是否有相互吸引的地方,而性格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林冲,八十万禁教头,拥有一身好武艺,在梁山可谓是首屈一指。而林冲的性格,我认为有几个关键的点:

忠,隐忍,悲观!



林冲早期在朝廷尽忠职守,无造反之心,即使被奸人陷害而发配,在野猪林差点遇害,也只是接受了结果。而在王伦手下也曾有过一段忍气吞声,后期上梁山也可以视为一个高效率的命令执行者,从而也侧面反映出林冲性格中的大忠以及隐忍的性格色彩。



另外,林冲性格中有很多悲观因素,放不下太多事情,喜欢将烦恼藏在心中,借酒消愁,从不与人分享内心真实情感。



这些性格因素和鲁智深是有一定冲突的。鲁智深在我的印象中是嫉恶如仇,性格豪迈,潇洒自由不喜爱约束的性格特点,而这些和武松又恰恰不谋而合。所以,我认为这也是鲁智深和林冲有疏远的本质原因!


小哥爱看电视


大家都被林冲和鲁智深骗了!

林、鲁二人的生疏,是环境使然,也是宋江乐于看到的。


第一,我们要看到林冲在梁山那尴尬的地位

首先,林冲曾经火并过王伦,在纲常上有逆上的阴影,干掉自己的老大,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让人觉得此人不可靠。


其次,林冲火并王伦之后,是把梁山的头把交椅让给给晁盖的。林冲有自知之明,无论是自身势力、领导能力、管理能力都无法与晁盖相比,他心甘情愿。


但是,在宋江眼里面,难免会觉得林冲是晁盖一派的。晁盖在曾头市中箭而死,疑点甚多!所以,宋江难免猜忌晁盖。


再者,林冲个人的武力,在梁山属于超一流武将。而宋江的嫡系心腹,高手不多,一流高手几乎没有,在以武力为尊的乱世,谁能真正地拿捏得住豹子头林冲?


所以,林冲在梁山的位置是相当尴尬的。以林冲的武艺,职务、排名太靠后了。


第二,我们得看看二龙山集团的人员构成

二龙山集团,分别是鲁智深、杨志、武松以及操刀鬼曹正,包括金眼彪施恩。

曹正是林冲的徒弟。有勇有谋。鲁智深是林冲的师兄、救命恩人,武功、名望均是一流。

武松更是能力过人、单挑几无对手,江湖之上从来没有吃过大亏。而孟州孙二娘、张青与武松是结拜兄弟。

杨志更是可与林冲匹敌的一流高手。此外,再算上当年林冲的同事、王进的徒弟史进,更别说史进和鲁智深还有过一段。


在那个年代,结拜兄弟义重如山,而师兄弟关系更是牢不可破。二龙山集团的武力和人脉,已经异常惊人了。

那么,如果再加上一个林冲,敢问梁山能与二龙山集团抗衡的还有几人?

林冲若是成天与二龙山的兄弟们在一起称兄道弟,难道那黑厮没点想法?

难道他不怕二龙山火并了及时雨?

第三,林冲心思之细腻、历事之丰富,非常人可比

林冲父辈即为军职,武艺过人,林冲等于是接了父亲的班,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但是这并不代表林冲不通世务。

傻子是无法成为绝顶高手的。


林冲遭逢巨变,历经了朋友背叛、亲人被害、家破人亡,一颗心早已经不动如山、细腻如丝。他早已经看透了宋江的为人,隐忍不发而已。

鲁智深,外表粗豪,内心之机变,实不下于林冲。杨志,著名的倒霉蛋,所有倒霉的事都碰上了,早被锻炼出来了。


所以,在有些事情上,大家心照不宣,早已经达到了默契。

表面上维持着这样不远不近的关系,挺好。

既是做给别人看,也让宋江放心。


拉帮结伙,不仅仅是因为兄弟义气,更是因为利益相关、身家性命。梁山“替天行道”的大旗下,风波险恶,稍一不慎便是生死相见啊!


我们可以想象的是,在某一次执行任务期间,二龙山集团的核心曾经有过密谈,并结下了生死同盟、共同进退、守望相助。


别看他们表面疏远,真要是有大事发生需要站队了,你再看看!


脂肪故事


鲁智深上梁山后,为何和武松关系好,和林冲反倒疏远了?我觉得最大的原因还是性格不同吧,鲁智深性格真爽和武松是同类人,而林冲和他完全不是一路人。

鲁智深其实与林冲的接触并不多,林冲对他并无帮助,反倒是他一直在帮林冲。

不过是大相国寺倒拔垂杨柳被林冲撞见,林冲欣赏他武艺高强,他也倾慕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威名。英雄初见相惜,却也正常。之后林娘子被高衙内调戏,鲁智深古道热肠前去相帮,林冲自己反倒退缩了,还怕鲁智深鲁莽连累自己,由此可见两人的性格是完全不同的。

林冲虽然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但也是个有文化的人,影视剧里的林冲也多是以文人的形象出现。他性格懦弱,不愿惹事,老婆都要被人抢走了他还一再忍气吞声。后来被高衙内陷害刺配沧洲,差点被押送的公差所害,也是鲁智深赶来半道相救。

其实,他们之间并无深交,只是这几次的接触,鲁智深已经知道他和林冲并不是一路人。

武松与鲁智深才算得上是性格相近,智趣相投。

武松与鲁智深一样都是性格直爽、嫉恶如仇的性格,从武松杀西门庆、潘金莲为兄报仇就可以看得出来他恩怨分明的性格。虽然他也是被发配了,但他可不是像林冲那样窝窝囊囊被人陷害,而是正大光明的报了仇之后向官府自首。

后来武松醉打了蒋门神帮施恩夺回了快活林,之后他被张都监设计陷害诬为盗贼再次被发配,在飞云浦得知真相杀死公差后,他不是远逃他乡,而是直接杀回去报仇,才有了血溅鸳鸯楼的快意。

二龙山聚义是武松主动的选择,不像林冲是在万般无奈之下投了梁山,而且被一个白衣秀士逼得没有立足之地。这要是换了武松和鲁智深,早就打了出去另立山头,谁还会在那里受那个鸟气。

武松和鲁智深都是性格直爽、恩怨分明的人,所以他们关系更好是必然的。

很多人说鲁智深与林冲关系疏远是因为林冲出卖了他,我却不这样认为。

一是因为林冲并不是故意要出卖他,只是无意中提及了他的身份,最多不过是无心之失。二是鲁智深并不是这么小肚鸡肠的人,不会因为朋友的无心之举而怪罪他,那样也是小瞧了他鲁达,何况他们后来都是梁山的兄弟,又怎么会再去计较这些。

他和林冲疏远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性格不同而已。


疯小鸟


鲁智深、武松、林冲虽然都是好兄弟,可是鲁智深和武松的性格有些相似,都是行侠仗义,敢作敢当的江湖豪杰。而且二人都是嗜酒如命、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可林冲尽管也是侠义之人,可是相对而言,照比鲁智深、武松还是要逊色一些。因此,此三人落草水泊梁山之后,鲁智深与武松走的比较近,但是这绝不是冷落了林教头,只不过林冲的性格跟这二位有所差异,所以鲁智深与武松相处的机会要多一些。



其实三个人关系都一样,我觉得鲁智深对武松、林冲都是一样。我们从三个人彼此之间的默契就能感觉得到。

鲁智深和武松属于快人快语那种人,林冲呢则心思太重,而且遇事优柔寡断的,缺少男子汉大丈夫气概。武松和鲁智深没事喜欢喝两口,而林冲喜欢独处,公共场合很少见到他出头露面,由于自己好好的一个家庭被高俅父子陷害,搞的家破人亡,所以林教头变得特别抑郁,家仇不能如愿,你说林冲心里能不憋屈吗?他不像武松、鲁智深性格急躁,有仇必报,无论刀山火海只要欺负到自己头上了,那必须干到底。



林冲就不一样了,他考虑的事情太多,瞻前顾后的,宁可委曲求全,所以最终只能放纵了别人,憋屈了自己。林冲家仇未报,郁郁而终。

逼上梁山之后的林冲性格孤僻,很少与人相处,因此,看似鲁智深与林冲疏远了很多,可是实际上他们依然是好兄弟。


鲁智深在六合寺圆寂无疾而终后,林冲知道消息后一股火便卧床不起,不久便风瘫而死,林冲瘫痪期间一直是武松在精心照顾,由此可见三人的感情颇深,所以说鲁智深、武松、林冲的关系一直很铁,鲁智深也并没有疏远林冲。


任驰赢天下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俗话说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性格相似的人才容易聚在一起生活,那么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鲁智深先认识的林冲,但却渐渐疏远和武松好上了。

首先鲁智深和武松都属于性格豪爽性,看不惯欺软怕硬的人,眼里也容不得半粒沙子,做事纯靠性子,大碗吃酒、大声说话,从不考虑后果。但林冲做事却畏首畏尾的,一路上被高俅迫害但不敢抵抗,只能屈服任命。

所以这两种人从性格上来看完全是矛盾的,所以根本就不可能走到一起去。

那我们从细节上来分析一下鲁智深和林冲是如何渐行渐远的。鲁智深和林冲认识是在大相国寺的菜园子里,林冲被发配充军,而此时鲁智深天天和一群泼皮无赖呆在那里郁郁寡欢的,好久没有遇到了林冲这样的好汉高手,自然激动。后来又得知林冲是自己的师兄更是激动得不行。

所以帮林冲安顿好家室后,鲁智深怕林冲被害追着林冲去了,果真救了林冲一命,但鲁智深想杀了想害林冲的两衙役,林冲心慈,止住了鲁智深,这让鲁智深十分不爽。

更不爽的是林冲倒反责怪起鲁智深为何不照顾自己的妻儿来追她,你说人家救你你还怪人家,谁不生气?不仅如此,一路上林冲还一直赶鲁智深走,让鲁智深特别不爽。所以最后把林冲送到目的地后有个镜头描写特别值得注意,就是鲁智深一路跑着离开,并站到了山崖上怒吼三声,鲁智深将自己的怨气都散了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上了梁山后,为什么一直以兄弟相称的二人见面时豪不激动,而鲁智深只是礼貌性的和林冲说了一句“洒家自与教头沧州别后,曾知阿嫂信息否”的原因了,从此二人几乎再没有过多的交集。


正商参阅


简单的说,鲁智深和林冲不是一类人;而鲁智深和武松的性格、背景都比较类似,从相识到相知,经过对彼此的互相了解,自然有了远近亲疏。

工作背景

先从职位上来说,林冲是京城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文中有段买宝刀的情节,曾提到:

林冲把这口刀翻来覆去看了一回,喝采道:“端的好把刀!高太尉府中有一口宝刀,胡乱不肯教人看。我几番借看,也不肯将出来。今日我也买了 这口好刀,慢慢和他比试。”

京城卫戍部队的教官,又与太尉相识,相当于京城高级公务员;鲁达在老种经略府当提辖官,类似县级武装部部长的职务;武松作过阳谷县都头,相当于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从职务上来看,鲁智深与武松的官衔更加接近,工作性质也比较类似

性格比较

林冲第一次与鲁智深相遇,有如下对话:

林教头便问道:“师兄何处人氏?法讳唤做甚么”智深道:“酒家是关西鲁达的便是。只为杀得人多,情愿为僧。年幼时也曾到东京,认得令尊林辖。”林冲大喜,就当结义智深为兄。

智深道:“教头今日缘何到此?”林冲答道:“恰才与拙荆一同来间壁岳庙里还香愿,林冲听得使棒,看得入眼,着女锦儿自和荆妇去庙里烧香, 林冲就只此间相等,不想得遇兄。”...

这说明林冲的父亲也是京官(林冲也算是个官二代),说话文绉绉的语气也能看出林冲受教育程度较高,也可以说成长氛围比较好。

文中对鲁智深和林冲开场是这样写的:

史进道:“小人大胆,敢问官人高姓大名?”那人道:“酒家是经略府提辖,姓鲁,讳个达字。敢问阿哥,你姓什么”史进道......

话说宋江因躲一杯酒,去净手了,转出廊下来,襤了火锨柄,引得那汉焦燥,跳将起来就欲要打宋江。柴进赶将出来,偶叫起宋押司,因此露出姓名来。那大汉听得是宋江,跪在地下,那里肯起,说道:“小人‘有眼不识泰山’!一时冒渎兄长,望乞恕罪……

鲁智深说话直白豪放,武松出场同样是刚烈直爽,这两位开篇是能用拳头的绝不多费口舌,性格相近,处事风格也比较相似。

两个生活环境不同、阅历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人生观和价值观自然也不会相同。这将直接导致处理问题的方式存在明显差异。这两类人共享乐没问题,一旦遇到事情产生分歧,很容易分崩离析,事实上,这两类人是很难作成朋友的。所以嘛,鲁智深上梁山后,和武松关系好,和林冲疏远也算正常。


浪里尔


其实为什么鲁智深到后期跟林冲疏远了,主要原因还是林冲出卖了鲁智深!

杨角风最近接连推出四期杨角风的视野看《水浒》,反响不错,今天再接再厉,推出第五篇。

前情回顾:1、武松打不过老虎、2、鲁智深拔不动柳树、3、高衙内得到了善终、4、丫鬟害苦了林冲。(超链接见文章尾部)

纵使骂我千百遍,我待大家如初恋,写这样的文章最容易被人骂,希望大家理想的看待,分析的有道理,点赞,没道理请勿怪!

5、林冲出卖鲁智深:

前面讲到,林冲被丫鬟锦儿和高太尉等人算计了,最终犯罪被刺配沧州。而鲁智深作为林冲的好朋友、好哥们,好兄弟,不可能见死不救,于是一路暗中追随。但是为什么水浒后期鲁智深却疏远了林冲,只因为他好心在野猪林救了林冲的命,而最后林冲却无意中出卖了他,最终导致他在相国寺的逃亡!

为什么这么说?且听我细细道来!

水浒传原著中,自从鲁智深与林冲在离沧州还有70里的地方一别后,再次见面就到了“三山聚义打青州”那一章了。

(梁山泊中大摆筵席为)呼延灼、鲁智深、杨志、武松等共十二位新上山头领(庆贺)。坐间,林冲说起相谢鲁智深相救一事,鲁智深动问道:“洒家自与教头沧州别后,曾知阿嫂信息否。”

这里有个疑问,林冲是继史进、李忠、周通之后,鲁智深结实的第四个好汉,并且一见如故,很快就拜了把子兄弟。平常两人称呼都是兄弟相乘,而这里却直呼教头!而且按照前面剧情发展的套路和鲁智深的性格,好不容易见面,鲁智深应该特别热情的首先打招呼,而不是被动的被林冲先相谢!

所以在这里可以看出,鲁智深心里面有一条梗,过不去的梗,这条梗是什么,再往下看!

押送林冲的衙役,董超、薛霸被高俅收买,准备在野猪林结果了林冲性命。这时候鲁智深出现,救了林冲的性命!后来又一路护送到沧州附近70里处。原著中是有对话的,其中董超、薛霸问鲁智深:“不敢拜问师父在哪个寺里住持?”

鲁智深道:“你两个撮鸟问俺住处做什么?莫不叫高俅做什么奈何洒家?别人怕他,俺不怕他。洒家若撞着那厮,叫他吃三百禅杖。”

这里可以看到鲁智深虽然口口声声说不怕高俅,但是最终也没有说出自己的来历,说明他还是有点忌惮高俅的,不敢透露自己的身份,而董超、薛霸也不知道这个野地里冒出来的大和尚是谁,不然不会问。而且鲁智深非常聪明的是现身的地点离东京已经非常远了。

最后离开时展现了一把武艺,把一棵松树直接砍断,并警告他们,如果敢对林冲不敬,你们的脑袋就跟这棵树一样。

再看看林冲是怎么没脑子说的话:

鲁智深走后,董、薛二人尚且余惊未定。林冲见状,道:“这个值得什么?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出来。”

果然,董、薛二人回到东京把上面的事情告诉了高俅,鲁智深也因此不得不离开大相国寺,漂泊江湖。就像后来他对杨志说的那样:“不想那两个防送公人回来,对高俅那厮说道:‘正要在野猪林里结果林冲,却被大相国寺鲁智深救了。那和尚直送到沧州,因此害他不得。’这直娘贼恨杀洒家,吩咐寺里长老不许俺挂搭;又差人来捉洒家……(因此)逃走在江湖上。”

从后面的对话中,可以得知,鲁智深是非常震惊的,他用了“不想”二字,说明他非常谨慎的隐瞒自己的身份,而最终身份却还是泄露了,他又不傻,只能想到一个原因,就是:可能是林冲“出卖”了他!

当然林冲绝对不是故意的,他也是好心,想在两个衙役面前夸赞一下自己的好兄弟鲁智深,却不知不小心泄露了他的行踪,导致鲁智深再也无法在大相国寺停留,而逃路。

所以后面鲁智深跟林冲在梁山遇见后,林冲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但仍然向鲁智深表示感谢,鲁智深虽然心里面有一条梗,但最终念及兄弟情义,而没有说破!毕竟自己没有亲耳听到,只能算怀疑吧!

所以林冲真的好心的无意识的就把屡次救他性命的鲁智深“出卖了”!

前情回顾:1、武松打不过老虎、2、鲁智深拔不动柳树、3、高衙内得到了善终、4、丫鬟害苦了林冲。(直通车)

我叫杨角风,更多精彩请关注,另外只是个人观点,请大家指正!


杨角风发作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是有原因的。因为鲁智深本来是一个非常有男子汉气概的人,所以他在交朋友的时候也十分看重这一点,正所谓人以类聚。本来林冲在鲁智深心目中的形象还是不错的。鲁智深也十分喜欢林冲,因为林冲曾为了自己的娘子放弃八十万禁军教头,果断投奔梁山。

正是由于这一点,鲁智深非常敬佩林冲的为人,觉得林冲是一位有情有义的汉子。这就是所谓的“我敬你是条汉子。”至于为何鲁智深会疏远林冲?

主要是因为后来林冲有机会杀死高太尉为自己的娘子报仇,但林冲却没有选择这么做。在宋江等人的劝说下,林冲放弃了报仇,这让鲁智深觉得林冲太过于懦弱,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让鲁智深开始瞧不起林冲,才会逐渐疏远了林冲。

相比林冲,武松的性格更适合鲁智深的胃口。武松为了给自己的哥哥武大郎报仇,不计一切后果的杀死了潘金莲和西门庆,还有武松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这些事例让鲁智深觉得武松才是真正的汉子,这样的人才值得自己结交。所以在上梁山之后才会和武松亲近。

在梁山的108位好汉中,鲁智深是唯一没有负面新闻的人,几乎每个人都觉得鲁智深是真正的英雄好汉,并非宋江这类人面兽心的小人。

各位看官如果赞同在下的观点,请点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