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考上985、211的研究生不如考上985、211的本科生?

用户54524066511


换个说法,这就是,论第一学历的重要性!

这也是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了,关于学历,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清华北大是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硕士、三流的博士!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大部分的985和211高校。这类重点高校的本科生基本上后来都出国继续深造了,来读研究生的基本上就是条件相对来说较差的和一些其他普通高校考来的,各方面都比同校的本科生弱一些,到博士期间各方面条件也就更弱了。

作为应聘的一方,自然是喜欢985的本科生高于985的研究生,因为你的本科就是985高校,这很直观的就反映出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等,而且985高校的本科生接触的各类知识讲座,论坛等肯定比普通本科的学生要多,因为他们学校提供的机会多,学生在各方面的视角肯定也是有差别的。985和211高校在这两个方面,一个是学生本身个人能力,一个是学校的教育优势以及能够提供的教育资源或者平台,这都是普通本科无法与之相抗衡的,所以在门槛上,很多招聘单位直接拒绝985或者211以外的本科生,这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的,当然也有助于优化自己团队的学历结构。

当然了,985的研究生不如985的本科生,这种说法是没错的,因为整体的情况就是这样。但是它又不是绝对的,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冲突的,也总有个例,这个问题还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看待,具体到每一个人,情况就不那么绝对了。但是就一般的通俗的情况而言,这种说法没错,这也是大部分招聘单位为什么设置一些门槛的原因,因为他们也是这么觉得的。


送你一首小诗歌


确实是这样的。985、211的本科生比985、211的研究生含金量更高。

原因如下:

1.能考上985、211本科的学生都是学霸,需要从小就学习好,至少也得高中三年持续不断的勤奋刻苦。那种高三杀出来的黑马应该天分极高才能逆袭。而考上985、211研究生只需要半年的努力即可。所以,很多名校的校友圈都是认本科的。一些招聘企业也会非常看重第一学历也就是本科学历是哪个学校的。

2.几乎所有上高中的学生都要参加高考,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难度可想而知。而研究生考试就不一样了。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考研的。那些985顶尖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很多出国、直博或者直接就业了,很少选择再考研的。因此,再考研路上其实少了最优秀的那波竞争者。同理,985的硕导就只能往下招211或者二本的优秀毕业生了。

所以,对于那些本科只考上了普本的孩子来说,这并不是你学业的终点,在大学里好好学习,考个985的研究生,同样是逆袭。无论本科还是研究生,能进985都能为你今后的人生提升一个层次。你的孩子做x二代的机会也更多一些。


美芽聊艺术


考生985、211的研究生不如考生985、211的本科生?这个说法对不对呢?我告诉你,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这个源于咱中国人的第一学历崇拜。

听说你第一学历是清华北大,那崇拜的都想跪下来,一听说你第一学历是三本,鄙视之情赋予言表。一般感觉你本科是个211/985,才算个高科技人才。其他学校都不值一提了。这个说法呢,其实是不对的。

任何一个学校的毕业生,最优秀的肯定是出国或者保研,然后呢其他一大部分需要自己去拼搏去考研,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都想考一个比自己学校好的学校。

三本至少想考个二本研究生,二本想考个一本研究生或者211,一本肯定想考211/985。要是211本科毕业拿考研肯定不会选择非211,结果是层层加码,最后顶级的都想考清华北大的研究生。

我想说的,是你们问过清华北大考研人的心情么?你知道全国考研压力最大的是那个大学?就是清华北大。

今天咱们就以清华北大为例子,来说这个211/985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本科考上清华北大特别难

考大学考个211/985都是难于上青天的事情。能考上清华北大,那基本上是万里挑一了,这个绝对是最难的,尤其现在各省不少省重点掐尖,造成很多普通县的重点高校七八年都没有一个清华北大。

其实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孩子考上清华北大那基本是祖坟冒青烟的事情,孩子能考上211/985,甚至普通本科就算不不错了。

我们普通人也很崇拜本科就上清华北大的学生,能考上清华北大意味着这个人有极强的学习天赋,极好的学习自律,绝对是一个值得佩服的人。

清华北大保研

民间传闻,一流的清华北大出国留学,二流的清华北大保研,三流的考研,四流的找工作。

这个说法对不对?总体上是有道理的。因为清华北大虽然在国内非常牛,但是拿到世界这个大舞台上,清华北大就显得比较平庸了。世界名校的诺奖获得者都是几十个,而清华北大目前刚刚脱单,清华一个杨振宁,北大一个屠呦呦。

清华北大一流学生肯定想去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加州伯克利大学等海外名校读研,能出国的都是人才,不过能去这些名校的都是少数,大多数去海外的也是一般人没听说过高校,最多是QS排名前一百这种。

普通的清华北大学生是保研。

毫无疑问,清华北大本部的保研率最高。都超过了50%。

不过你要知道,这里面的保研学生不能都保送到清华北大或者中科院。而是要保送到其他高校。

假如你是清华北大毕业生,辅导员通知你保送了,你高兴的蹦了起来,然后辅导员再给你说:你只能保送到清华北大之外的高校。

估计你脸色就变了:什么?我清华北大毕业,让我保送到其他高校?

这个就是这样,清华北大保送生一部分肯定要去外校,清华北大推免生宁肯要外校的一部分优秀的,也不要本校的。

武汉大学2020年文学院保研学生,有8个北大学生。

武汉大学的法学院推免生中有9个北京大学和2个清华大学。

你说这些清华北大学生愿意不愿意?我想肯定有一百个不愿意。那他们能不能放弃保研,自己考本校啊。难道清华北大考研清华北大还难?

他们肯定不回去考,为啥?因为怕考不上,而是是大概率考不上。

你听到这里估计就迷糊了?什么考本校还考不上?

现在很多985院校尤其是热门专业,本校学生考不上本校已经成为常态。

每年清华北大都是一些非211学生考研考进来,但是也有一大批清华北大考本校而失利的学生。

北大清华的考研

所有人考大学都水忘高处走,唯一一个例外是清华北大,最好是选择本校,然后只能靠外校,但是考研考外校又很没面子。只能硬着头皮靠本校,但是考上难度极大。


北京大学某学院某专业,90%都是推免生,算下来,就招1个人,结果本校报考的都七八个,你说能考上?咱清华北大考研太难了,一旦不能保研,考研考本校难度比当年高考都难。

那考外校吧

南开大学推免率57%,各个专业招生数量都不多,

南开大学学生考本校都头大。

我曾经和几个名牌大学教授谈过,他们说,如果能推免过来,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想考过来,非常难,有时候一个名额,几十个211/985学生。

同样是考研,985的毕业生对废211学生唯一优势就是自己毕业证可能在面试中有好处,但是至少得过初试吧,

本科生好,还是研究生好?

考生985/211本科固然厉害,但是能考上211/985的研究生更厉害。

不要说考研容易,考研没有容易的。不信的话,你去考考试试?有的同学说,清华北大的例子我信,但是一般的211还是难度不大的。

那我也得举一个例子:看看郑州大学2019年的复试线

不得不说,本校的文科生们都压力山大,你说郑州大学学档案学的本科生,能保证自己成绩能考405分?其他文科专业也就不是379左右。

谁敢保证?400分是个什么概念?相信考过研的都知道。考研400分的人简直都是神了。

所以很多的郑州大学的本科生也是考不上本校的,不过却有很多二本三本学生每年大量考进郑州大学。

所以说985/211容易的考生,你先考考试试。人家211/985本校学生都压力很大,如果你非211能够轻松考上,说明你实力的确厉害。

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呢?


高校专业那些事


985、211大学是所有学生的最高梦想,毕竟这百余所高校是我国实力最强、就业市场上竞争力最强的,这些高校毕业生基本上都可以找到非常不错的职业,在今后的人生发展中也具备比较光明的前景。

但是在高等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考上985、211的研究生不如考上985、211的本科生,这种现象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而且也是从实践中得出来的理论,虽然 不能说百分之百的准确,但是可以与当前的高等教育实践相吻合,是经得起检验的说法。

研究生考试已然成为当前最热门的求学考试之一,今年报考人数达到290万人,而招生人数仅仅只有70而已,而且还包括推免生在内,竞争压力非常大,此外报考研究生考试的主要人群仍然是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面对的就业压力比较大,只能通过提升自己的学历来保障自己的求职竞争力,以此来为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买票”。

在如今的求职市场上,我们会发现招聘单位往往比较重视应聘者的第一学历,也许你是985、211院校的研究生,但如果你的本科学历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的二本学历,可能你的研究生含金量还不如985、211院校的本科生高,他们经常会将985、211院校的本科生作为自己的招聘对象,这种现象不能说全部,但至少属于比较普遍的现象。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当年高考后直接进入985、211院校的大学生都是高中时期的佼佼者,属于比较强势的优秀人才,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肯定与他们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即使普通本科院校考上研究生,可能与985、211院校的本科生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只是自己的学历上可能占据优势,因此更多的招聘单位更期待第一学历的学校实力更强的求职者。


东爱雨小公


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回答

首先,从生源质量来说,985,211的本科生要优于研究生。

坊间流传一句话:985,211高校是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研究生,三流的博士生。虽然不一定准确,却也不是完全没有依据。

全国每年高考报考人数逐年增长,2017年已经达到940万,全国的高考录取人数约700万,其中985高校录取15.8万,211高校录取人数45万,约占总人数的6.5%。真可谓从千军万马中杀出重围。



对比研究生,近年来的报录比大约在3:1,最近的2017的数据更是达到了2.5:1,录取率为40%,985高校的平均报录比大学也在10%左右,211高校还更高一些。这还是在这些高校的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保研和出国的情况下,也就是说,考研的同学实际上是少了相当一部分最优秀的竞争对手。考试难度比本科低了不少。

其次,二者在本科阶段的学习生活经历以及收获有很大差别。

985,211高校的本科生,在大学阶段所处的平台,拥有的教育资源和环境,配备的师资相对都要优秀许多,他们在本科阶段就能够接受更严谨的科学训练,学业基础更扎实。考上985,211大学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最大的区别,就是本科阶段的学习生活方式,前者以考研为主要目标,更多的学习精力放在知识积累,应对考试;而后者以学科训练,理论结合科研实践更多,不仅限于知识储备,更多在于拓展创新。985,211高校的本科生出科研成果的案例不在少数,相比而言,考上来的研究生在本科生出科研成果的可谓凤毛麟角。

第三,受第一学历影响,二者未来发展也可能有很大差别。

对于考上来的研究生,他们本科阶段的终极目标就是考上顶尖学校的研究生,而且这还是本科阶段比较优秀的同学才能考上,等研究生毕业时深造或者就业,除非在研究生阶段做出非常出色的成绩,否则同等条件下很难竞争过原本就来自985,211的学生,这就是第一学历的影响。985,211高校的本科生在本科去向上就有更多选择,出国深造,保研国内名校,考研,就业等。他们进入国内顶尖,甚至世界Top的高校的几率要高得多。即便是考研和就业,他们选择的目标也更高,加上他们拥有不错的第一学历,同等条件下被优先录取的几率要大得多。这里顺便可以提到,有相当一部分优秀的985,211本科生去了更好的平台学习深造,他们与考上来的研究生的差距始终是存在的。

虽然考上985,211研究生的同学也经历了种种考验,体现出了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有不少同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总体上,直接上这些高校的本科生总体成材率和优秀率相对更高,所以有就有了题目中的提法。


象牙塔里讲故事


研究生看重的是本科学历。一个三流大学的大学生即使花四年时间考上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也不如本科学历高的名牌大学的大学生获得推免资格被保送的研究生含金量高,名牌大学不喜欢这样的研究生。为啥了?国家需要的是有实际能力的品学兼优的高科技型人才,而有这些能力的大学生,已被高考选拔出来了!也就是说,高考已经把有能力的大学生拔出来了!考研是让这些有能力能力强的大学生进行更深一层修炼,给国家培养高尖端的人才。而不是断章取义吸收一些本科学历低的人来给自己镀一层金皮,然后出去靠这层金皮,讨个好工作谋生。

这也就是这些年考研对本科学历高的名校大学生不公平的主要原因。本科学历低的大学生考研的越来越多,每年都呈上升趋势,多达好多万。考研的难度也相比之下越来越大。对于高学历的本科生是不公平的!低学历的大学生利用本科四年的时间再战“高考”,想通过考研来圆自己当年高考失利错失的名校梦,上大学期间没有学本科知识,而是在积极备战考研。四年考一个研究生比本科学历高的名校大学生一边学本科知识,一边挤时间考研要容易多。再说名校也不喜欢这样本科断层的越级研究生,但为了公平又不得不迫于舆论,以成绩来取研究生。对于本科学历低的大学生挤占研究生名额的形势,高校采取了有力措施,来保证本科学历高的名校大学生能考上研究生进行深造。高校纷纷增大了每年的推免生名额,让更多学习能力强的高学历本科生考上研究生。达到给国家培养高尖端的人才,也缩短了考研对高学历的大学生造成的不公平。

打个比方说吧!小学没上初中直接考上高中的学生能和一步一步稳扎稳打考上高中的学生一样吗?


这个冬季很漫长


先分享一个自己身边的例子,来说明问题中描述的现象并不绝对,只能说大概率、大部分的情况如此,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就不是那个个例。


原单位一个小伙子,中专毕业后在单位的生产车间搞生产,做了几年之后被提拔为市场经理。也许是因为他有亲戚在单位当领导的缘故,以至于从起步的时候,他就在车间从事管理岗位的工作。不过他个人也很努力,而且情商也很高,和他交谈感觉很舒服。如果说他的亲戚给他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平台的话,他自己的努力悟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反过来再思考题主提到的问题,个人认为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间的差别还是非常大的,这个也绝不是学校层次所能弥补的,进入社会后与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不妨先看一下这个问题:


为什么会说考上985、211的学生不如考上985、211的学生这种情况呢

首先985、211高校及其他特色双非高校提供的学习平台是其它普通高校所无法比拟的,比如实践锻炼、项目经历、学习机会等方面;其次前者校招的时候去的企业大部分是行业的龙头企业或者研究院所,而这些企业很少在双非普通院校中招聘,提到保研-升学-出国率这个方面前者也是大于后者很多。这也许就是985、211高校所提供的平台效应。站在这一角度来考虑,平台很重要,提供给你的机会和思考角度也会更独特。


不得不说,在学校成绩在考量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时候,还是占着很大比重的。但是进入社会之后,你的学历和学校层次(985、211、双一流等等标签)可以让你跨入比较高的平台,但是之后的发展如何就与个人有很大的关系了(比如选择、个人性格、工作性质等等)。也许你会说这些都是后话,但是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同样多的,你在这个方面有所成的时候,别人亦可在别的方面有所成,这也就是人生带给你的惊喜,很大的不确定性才让人有很大的信心去迎接未知的挑战。


因此,无论你在哪里读大学,也无论你是什么学历,都不是最紧要的事情,关键的问题在于自己的选择,不断地让自己成长,让自己成为了自己想活成的模样。


贝鱼


这种说法有些绝对了,但确实反映了当前部分用人单位的心态。

如今考大学似乎越来越容易,成绩300多分就可以上大学,但是好的大学录取分600多起,所以,看上去都是大学,实际分相差了一倍,就算一些一本院校,也是500多分的录取线,二本更低了,不到500。简单说,都叫上大学,但是大学本身是分三六九等的。

用人单位怎么评价一个人呢,毕竟短时间的看简历和面试也不能了解很深入,所以,有一部分单位非常重视第一学历。也就是大学本科,如果你咋985、211上的,说明当年你中学阶段一定很突出,要么聪明,要么学习方法好,要么勤奋刻苦,要么懂得坚持,有很强的的毅力……所以,正是这些品质让面试官喜欢,他们也相信你以后到单位继续保持,可以为单位创造价值。

那为什么他们反而不那么喜欢985、211的研究生呢,特别是从双非院校考入985、211的研究生。因为,他们认为他第一学历不行,代表他以前确实在某一方面还不够优秀,而至于读研究生,相对来说,比本科考入985、211的难度会小一些,所以才会觉得不那么好!但是,绝非题主所说的那样,认为考上985、211的研究生,还不如考上相应的本科,这是错误的。

实际上,现在很多单位对于学历有着严格的要求,比如有的科研单位必须要求研究生,所以,即使你很优秀,即使你是985的本科,依然会被拒之门外!

实际上,用人单位也会分析,尽管有些人本科不太好的,但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大学后一直努力,一直坚持,才考入了985、211的研究生,这样的孩子,同样后劲很足啊!

所以,请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到985、211的研究生了


多试试美国小学科学课


这个问题需要分开看,

如果你本科就是985或211的学校

考上985或211的研究生,很正常的一件事,至少不是降格,而是正常平稳升学,这样学历背景一样很硬的,代表你学习能力,知识技能足够。

如果你本科是非985或211的学校

考上985或211的研究生,在学校层次上是上了一个档次,但是第一学历的确不是非常名贵,虽然可以证明你很积极进取,学习能力可以,但是不能改变过往高考的结果。

为什么考上985、211的研究生不如考上985、211的本科生

这就需要从入学门槛看起,研究生的升学率是逐年升高,平均都高于高考重本的入学率,所以含金量会打折缩水。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如果是名牌大学本科生的,更喜欢把他亮出来, 代表的金子招牌,一生永远的骄傲。能在高考的时候上名牌大学就尽量去,如果去不了,后面继续深造也是一个出路,只要是保持着积极学习的习惯和态度就是好事。


HR那些事儿


就给你看张图,很现实的一个事情

这家公司叫“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

很奇怪,最近怎么莫名其妙出现类似这种考研无用论的问题,那些是985,211的本科生但不考研的同学,等你们去应聘了,自然就明白你们与研究生的差距了,那些鼓吹“金本科,银硕士,破铜烂铁博士生”的人,不觉得就像那个吃不到葡萄却说葡萄酸的臭狐狸吗?!人千万不要为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尤其是那些不努力还去贬低那些努力的人,简直是无可救药。

希望那些想要考研,而且要考985、211的同学,不要被误导了,网上贬低研究生,甚至说研究生不如985、211本科生的人越多,你们就越要考,让那些莫名其妙在硕士,甚至博士面前刷优越感的985、211本科生活在自己的梦里吧!至于自己该怎么努力就怎么努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