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一般老人活到多少岁就可以给他做寿(做寿就是摆生日酒席)?

東沐霖


在中国传统中,人到六十岁及以上才能称寿。如果想问人的年龄,可向六十以上的老人问:您今年高寿?如向青壮年问年龄,只能问:你贵庚?不可问:你高寿?六十以上都可做寿,到底做不做寿?是否年年做寿?不同的老人,不同的地方习俗各不相同。


龚老师\n


在我们这老人做寿一般都是从六十开始的。听老一辈人讲,正当年做寿会折寿的。

在我们村里,一般都是有了三代人,且过了六十才过寿的。但是正岁上是不过寿的,一般都是提前过。就比如八十大寿,过寿那年就是七十九。而且,我们这还有几个讲究。

1、七十三,八十四不过寿。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所以,我们这这两个岁数时都是不过寿的。等过了这两个坎后,会在寿星下个生日时,好好庆祝一番。

2、人到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特别是父亲六十六大寿时,闺女玩切一块上好五花肉,给父亲去过寿。用这五花肉给父亲包六十六个饺子,这顿饭必须把这六十六个饺子吃完。

3、婆婆六十三,要穿媳妇一双鞋。在婆婆六十三岁这年,过不过寿,媳妇都应该给婆婆买双鞋。这个习俗还是挺老一辈人讲的,现在基本就没人知道了。

我记得当初我太婆婆给我讲了好多过寿的禁忌,但是时间太久了。我都给忘记了,现在知道的也就这些了。

给老人过寿,只是为了表达一下我们的孝心。可是孝顺父母并不是只在父母生日那天。平时多陪陪父母就是最大的孝了。


阳光路上的行者


我们那边现在要80才摆酒。做寿50就开始做了,子女给父母钱,或者给父母买大件的东西。以前有人做生日酒,被人说为了收礼钱。后来就没有人怎么办了,也有人说做了寿酒会被阎王爷知道了年龄,会被叫下去的,哈哈这个带有迷信的说法,但到了80岁,90岁子女有能力的就会给办,做寿酒不收礼钱,图喜庆热闹。有的人会买一些牛奶水果意思探望,有的买个烟花炮竹。大部分人不办毕竟办一次花好几万,也不是每个人家都可以承受的。家里有个老祖宗,是子孙后代的福气。前年奶奶80办了一次生日酒,拍了一张全家福,真的难得,一家人聚一起不容易。


时光你慢慢走Lhz


农村老人做寿的年令,一般是60岁,66岁,73岁,80岁四个年令。至于哪个年令段儿女摆酒祝寿,则因人而异。

六十岁是花甲,旧社会有钱人家的儿女摆酒祝寿的多。现在60岁摆酒祝寿的少了。这是因为现在生活好了,虽然国家老年法规定60岁为老年人,但现在60岁的老年身体都好,别人感觉他不老,自己也感觉还很年轻,60岁摆酒祝寿感觉很早,所以,现在60岁摆酒祝寿的少多了。

66岁这个年令段摆酒祝寿的比较多。因为66岁的老人,老年特征基本都显现出来了,如头发花白,脸上皱纹也多了。儿女也感觉到老人确实老了,应该给老人过生日摆酒祝寿了。于是大摆酒席,宴请亲友,给老人祝寿。一般来说,66岁摆酒祝寿的比较多。

俗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这是老话,现在生活好了,老人活到70多岁一点也不稀奇。如果老人66岁没过生日的话,70岁这个年令段,就应该过生日了。这个年令段过生日祝寿,有的安排在70岁生日这天,很多人安排在73岁生日这天。因为民间有老话,七十三,八十四,闫王不请自己去。意思是73岁是老人的一道坎。摆酒祝寿,意为老人身体很健康,不怕这道坎。但70岁这个年令段过生日,一般都是小范围摆酒祝寿,只办几桌洒席。

80岁大寿是要庆祝的。因为老人活到80多,很不容易。有条件的讲究人家的儿女,要为老人大摆酒席庆寿。父母都健在的,更为隆重,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热闹一番,既表示儿女孝顺,又是对老人尊重。

咱们国家大,人口多,各地习俗不一样。上述见闻,仅供参考。


珲春徐飞768


这个问题还真是有讲究的。

在我们这乡下有这么句老话叫做‘’父在不留须,母在不做庆‘’,意思是说,父亲尚在,儿子就不要在面前留着代表资格老历的长胡须,母亲在就不给儿子做生日庆贺;如果有违这句老话就是对父母的不敬,非孝子所为,中国人以前是很讲孝道的。

现在许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这句老话了,以致自我乱套,但许多有良好家教修养的人还是尊从着这一原则,即使自已的名声地位高过父母,也不在父亲面前蓄着长胡须,在母亲面前越过母亲让人闹腾着给自已做寿,这是对生养了自已父母的孝敬,也是对自已的自律。

老家有位去世还不到十年的老教书先生,由于平时作风正派,执教几十年谦虚敬业,教岀的学生己遍布各行业很有成就,受人尊重,在他临退休的前一年许多亲友认为他快退休,年龄资历也该承受得起了,于是忘了他母亲尚在,在他不知的情况下带上礼物去给他做寿庆,这事要是他早知道他会坚决拒绝,但在不知的情况下已经来了怎么办?总不能不招待辞退伤人面子。‘

于是他当着客人的面在堂屋摆上桌子.把客人送的礼品摆桌上.再把白发老母扶上首坐定.给母親深深瞌了个头.把礼品全交给了母親.然后回身再给来给他庆贺生日的亲友瞌了个头表示感谢,再酒席招待。

他的这一举动一时传为孝道佳话,你以为如何呢?


牧牛老叟


80岁的时候给老爹办一次这个大寿!给他办大寿的时候,一定要办的很简朴。绝对不允许铺张浪费,铺张浪费,就是消耗老年人的福报。

帮助他积累福报的方式是什么呢?就是他过生日的时候我们以他的名义去放生,斋僧的意思,就到四月礼供养寺院里边儿的师父。

拿出钱财和物资去帮助困难户。这些活动的看上去挺简单的,其实是帮助老年人积累了大福报。

太多的享受的就是消耗福报。人得适当的吃点儿苦去付出,这就是积累福报。

我们爱爸爸妈妈,我们就尽量少给他铺张浪费,举办这个大生日的酒会,每一次办这样的酒会呢,消耗的钱财的都记在了老年人的福报的账户中。有人家办生日酒宴的100几十桌上百说,你想这一次就会下来,老年人的消耗掉多大的福报哇,他有没有那么多的福报可以供补偿这样的消费呀?你不要觉得你有钱,你就可以随意乱花,这是不可以的。当你把这福报都消耗掉了以后,附近呗,那样是不是就会得病啊?寿命是不是会减少啊?这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老年人要活的简单,别整的太复杂。我们每一次促每一刻都去考虑如何的帮助老年人积累福报。为他们培植福报,我们要做最优秀的儿女,最孝顺的儿女。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你就知道怎么样去给老年人办这个寿诞了。










东北向前


中国老人一般在60岁就算老人了。老人过60岁叫过花甲之年,子,孙,要孝敬老人,以为是长寿了,要吃长寿面,老人在这一天是最光彩一天。到了70岁叫过(下甲子),同样要吃长寿面,轰轰烈烈给孝敬老人,搞得老人高高兴兴。到了80就不能做,中国有一个俗语。长寿不讲长寿叫吃竹鞭笋。意思就是竹子很长很长。只能做79岁。不能轰轰烈烈。只能孝敬孝顺。祝贺一下就行了。这就是中国民族民间民俗。过去80岁就算长寿老人了。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80岁老人,不算老,都有90岁,近100岁,老人身体都好得很。所以一个好政策的国家。中国的百姓幸福指数高了好几倍。希望中国这些老人越来越健康,越来越长寿。


用户江南好风光


在农村关于老人做寿,由于各地风俗习惯不同,因此讲究也不一样。我们家农村一般老人80岁开始做寿,岁数越大越隆重。


过去人们平均寿命低,50岁就开始做寿,50岁就属于老年人了。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也延长很多。一般到60岁才过生日,过生日和做寿是不同的,过生日一般由自己的儿女为父母过一个简单的生日。而作寿就隆重很多,给80岁老人做寿就会很隆重。这时候老人下辈会繁衍很多人,子孙集体为老人祝寿,条件好的给老人做寿在酒店举行,宴请亲朋好友现场会请司仪,贴对联,放鞭炮等活动,非常隆重。原因是老人这时候已经儿孙满堂了,子孙为老人办个寿宴了,大家在一起热闹一下也是人之常情。


现在农村一般都是为80的老人开始做寿,60岁一般没有那么隆重。都是自己的子女为父母操办一个生日。一家人在一起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孙女等在一起吃个饭切一个蛋糕热闹一下。

老人过了80岁以后会隆重举办生日,因为老人过了80岁以后才能真正称的上为寿星,此时儿孙都已成家立业,事业有成,为老人办个体面的生日也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过生日讲究也不一样。我们农村给老人做寿,只要儿女量力而行就可以了,也不是办的越热闹就越孝顺。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老人生活的好身体健康老人高兴,才是大家的目地。首先做儿女的要多陪陪老人,给他多一些温暖,多一些关爱,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爽朗不如小心


89,99或一百都会大摆特摆,像69,79也会摆但比较少。但一般的人没摆就自己几个兄弟,婆娘,女儿,女胥做棹好菜给老人过生。像一般女儿,女胥,只要带三斤米粉十个蛋要用红纸带红噢还一只公鸡一个红包红包是给老人买衣服的钱,如果有摆寿宴就麻烦点三斤米粉十个蛋都带红纸一只大公鸡而且不能奄割过的鸡冠跟鸡观都要鲜红油亮的脚上还要绑红纸还要用鸡竹笼装起来,还要买一身衣服从头到脚买全套最后还压红就是压一张四四方方的红纸在衣服上,不过现在年轻人图省事包个红包就解决了。


郑雪娇138613910


农村人摆寿酒寿宴,各地风俗习俗不同,有的地方做“大数",如59岁69岁79岁89岁等。有的地方做"齐头",如60、70、80、90岁等。我地区是做"出一"的,即61岁、71岁、81岁、91岁等。以男性为例,一般第一次摆寿酒是庆祝31岁生日,代表人已进入"而立”阶段。第二次摆寿酒是61岁,代表已进入"老人"阶段。71岁81岁的人,有条件的可大摆宴席,宴请兄弟叔侄,舅姑姨表亲,子女姻亲(亲家),同事好友及街坊邻里等。因为71、81岁已进入“古稀"阶段,这个年纪摆寿酒宴请众人,还有一层意思,是个“人情酒",即一旦去世,吃过其寿酒的人必然会去参加其后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