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政局:各街道要下沉到没有物业的地方去

北京市民政局:各街道要下沉到没有物业的地方去

▲1月30上午,北京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五次新闻发布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徐和建主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老干部局局长张革,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市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雷海潮出席发布会,介绍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回应社会关切,并回答记者提问。


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指出,做好基层防控,还是要打“人民战争”,物业公司在社区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各街道要下沉到没有物业的地方去。李万钧介绍全市社区(村)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


一、前期所做的工作

湖北武汉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以来,我委局一直密切关注疫情发展,专门成立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应急方案,加强各类值守,及时对系统内部,以及下属机构、单位和社区(村)的防控工作进行指导和部署。

一是提早安排部署。疫情出现蔓延趋势后,1月22日,也就是春节假期前2天,我们就紧急向各区社会工委民政局和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局下发了《关于指导村(居)民委员会做好疫情防控的通知》,要求社区(村)要加强值班值守,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协助属地政府做好疫情防控等工作,特别是明确要求严禁组织村(居)民开展集中性活动。各区立即将任务部署到街乡镇和社区(村),全面展开疫情防控工作。

二是制定防控措施。按照市领导提出的“便于操作、科学防控、防止过度”的指示要求,我们与市卫健委迅速研究制定《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城乡社区(村)防控工作方案》,方案中明确了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具体要求,通过方案的落实,构建起社区(村)群防群治、联防联治的工作格局,确保疫情在全市社区(村)中得到控制和缓解。

三是加强跟踪指导。我们及时跟踪掌握全市社区(村)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加强后续跟进指导。目前,全市所有的社区(村)都动了起来,通过一封信、微信群、宣传栏、横幅、纸质通知等形式进行宣传,组织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在职党员、居民、村民等清理卫生、对重点场所消毒,有的社区还进行了半封闭管理。通过有力的宣传动员,社区(村)都动了起来,居民、村民也都动了起来,形成一种全员抗击疫情的局面。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目前,全国疫情发展迅速,情况非常严重,特别是节后外地人员返京后,由于很难掌握返京人员的数量、健康情况,使得社区(村)防控工作难上加难。下一步,我们按照“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社区为战、村自为战”的原则和思路,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人员动起来。社区(村)在疫情防控中,要把三种力量发动起来,形成上下联动之势。一种力量是,社区(村)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统一领导作用,把居委会、物业、社区民警、协管员、城管执法等力量凝聚起来,其中,对有物业管理的社区,要发挥物业企业的主体作用。另一种力量是,社区(村)要把志愿者、居民代表、在职党员、网格员、社区专员、楼门院长、小组长等人员动员起来,特别是在职党员要主动亮身份,发挥模范先锋作用,从自身做起,带头搞宣传、带头搞防控,这是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

最后一种力量是,要把广大的居民群众动员起来,疫情防控不单单是社区(村)工作人员的事,更多的是居民群众的事,每个人都要参与,每个人都要防护,每个人都要负责,这是疫情防控的基础力量。只要把社区(村)各类人员都动员起来,人人都在动,人人都在防,就一定能消灭死角,堵住疫情传播的渠道,就能确保社区(村)的安全,确保每个人的安全。

二是着眼便于服务管理,把机制建起来。做好社区(村)疫情防控,除了强有力的领导,还要有科学的机制做保障。实际工作中,要建立以下四种机制。一个是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不是社区一家的事,需要方方面面联动。全市的街道和社区都建立了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要充分发挥这些协调委员会的作用,特别是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作用,把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物业、社区卫生服务站、驻社区单位等纳入联防联控组织体系之中。二是应急管理机制。疫情传播速度快,稍有不慎,就会形成蔓延之势,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要果断处置,应急管理,比如,对小区进行半封闭、全封闭管理,对进出小区的人员进行登记,进行体温测量,要求人员出门必须戴口罩,对小区内的一些公共场所,比如活动室、会议室、地下活动空间等,根据需要该关就关,比如,对一些需要隔离的人员、家庭、楼门栋,该封闭就封闭,这既是对社区负责,也是对大家负责。

三是包片包户机制。以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干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家庭医生为主,鼓励居民和志愿者参与,组成专兼职结合的工作队伍,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对社区(村)、楼栋(自然村)、家庭进行包片包户全覆盖,精准落实防控措施。四是信息报告机制。社区(村)每天向街乡镇上报疫情防控情况,遇有紧急情况随时报告;同时要向联防联控组织体系通报相关情况。当然,区、街道乡镇也要向社区(村)通报信息,包括外来人员、确诊人员、疑似人员等情况,便于社区(村)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三是紧紧盯着重点人员,把服务做起来。社区(村)在做好日常服务保障的同时,要高度关注从重点疫区来的人员,从疫区以外的地方回来的人员,还有居家观察、隔离的人员及密切接触者,还有生活上有困难的老人等。社区(村)要成立社区服务组,区别具体情况,做好这些人员的服务工作,比如为隔离观察人员提供日常生活用品的代购工作,协调社区便民网点提供上门送货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天上门收集体温测量情况;比如,对有心理服务需求的人员,协调心理方面的专家提供疏解、引导等心理服务;比如,对生活确实有困难的家庭,协调做好救助、低保、慈善等社会服务。通过努力,让这些人员生活上有保障、心理上有安慰,时刻能感受到党的温暖和组织的关心。

四是通过多种途径形式,把氛围造起来。各社区(村)要通过宣传栏、“一封信”、横幅标语、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正能量,做好解疑释惑工作,打消恐惧心理,提振战胜疫情的信心。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发布健康提示和就医指南,科学指导公众正确认识和预防疾病,引导公众规范防控行为。做好个人防护,积极倡导讲卫生、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等不文明行为,营造“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良好氛围,出现症状及时就近就诊。尽量减少大型公众聚集活动,避免交叉感染。各街乡镇要组织指导社区(村)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对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进行清洁、消毒和通风,特别要加强对农贸市场的环境治理,把环境卫生治理措施落实到每个社区、单位和家庭,防止疾病传播。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统一指挥下,全市的社区(村)积极行动起来,全体居民群众行动起来,就没有爬不过去的坡,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就一定能够战胜疫情,确保全市广大居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此外,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介绍本市16家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机构都设立了隔离区。

同时,本市有500多家养老机构,1千多家养老服务驿站。老年人是易感人群,目前采取的措施是全市养老机构封闭式管理,不再接待探访、慰问,也暂停家属将老人接回家,暂停新收入老年人。同时,全市1千多家养老服务驿站,暂停组织娱乐活动,暂停集中聚餐。“但个别上门送餐服务等,在做好防控的同时,还是要继续。”

本市12所殡仪馆停止了告别仪式,并做好已经去世的肺炎病人的火化准备工作。

此外,明确取消2020年2月2日办理结婚登记。

李万钧介绍说,此前市民政局接到很多诉求,希望2月2日周日开放婚姻登记,经请示决定加班为全市新人办理登记,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疫情严峻,

全市预约登记新人5200多对新人,一天登记1万多人,人员聚集量大。其中海淀区最多,预约了1000多对。“经多次研究,我们决定取消2020年2月2日办理结婚登记。”他说,对于相爱的人而言,每天都是特殊的,不一定非要凑所谓特殊的日子。


北京市民政局相关通告全文如下:

关于取消2020年2月2日办理结婚登记的公告

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和民政部有关要求,为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避免人员聚集,阻断疫情传播,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全市已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经市政府批准,取消全市婚姻登记机构原定于2020年2月2日(周日)为新人办理结婚登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正常工作日办理婚姻登记的,实行网上预约。请已经预约2月2日办理结婚登记的新人们根据自身情况重新预约时间,具体情况可向各区民政局婚姻登记机构咨询。建议公众和结婚登记申请人理性对待结婚登记日期,从自身健康和安全角度考虑,尽量不要集中在2月14日、2月22日登记。对相爱的人来说,每天都是值得纪念的好日子,每天都是唯一的。

感谢广大市民理解、支持!

特此公告。

北京市民政局

2020年1月3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