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觉得,小时候亲朋之间的温暖随着长大越来越少?心里越来越凉,你怎么看?

123乖乖养虫子


不是小时候,是每个时候会有朋友或伙伴,有亲密的,有关系一般的,小时候到长大一直没有分开,没有误会和隔阂,没有距离的可以一直亲密下去,而中间有离开,有距离了就会有分歧,就会有疏远,所以维持一份长久的亲密友谊,也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


960飘雪


小时候亲朋之间的温暖随着越长越大,越来越少?怎么看呢?

我们家兄弟姐妹七人,我最小,所以我和外甥相差无几,因为三个姐姐上面最大三个哥哥最小,我又和最小的哥哥相差十岁,所以侄儿又多相差了几岁,可以说侄儿们都是我带大的,因为以前家里农活多,又都刚刚分田到户,所以侄儿吃喝拉撒全部我管,晚上给洗澡,全弄好了等大人回来,侄儿没有一个好叔叔是不会开口,别人的话都不听,我小叔的话是一定听的!

后来侄儿也慢慢长大,我也慢慢长大挣钱,每年我都给侄儿压岁钱零花钱,过年春节都是最少300有时候500,后来侄儿也很争气考上很好的大学,后来在中科院读研究生博士博士后,我也还是每年给钱,前几年说要出国,这个我们知道,说了好几年了,那时候已经联系不多,基本不知道电话微信,过年回家才一起,想着上学不容易,但是回家感情也很好,经常一起交流吃饭吹牛,三年前我住院十几天出院回家后,知道侄儿回家了一趟,接着出国留学美国了,当时心里好不舒服,不是要他怎么的,就是想让他和我说一声也好,其他的我兄弟姐妹也不知道,都以为一定会和我说,因为我们真的感情很好,可实际没有!包括他现在在美国生了二个儿子,我家里也出大事,双方一概没有联系!

但是我又想通了,毕竟隔了一代,也正常吧,不然又如何呢?哥嫂有什么事,还是找我,因为是我哥啊,能说是他爸我就少管不管?

想开一点,长大说明时间久了,圈子环境思想目标不一样了,怎么可能停留过去,相反我以前带的少,管的少的侄儿现在反而联系多,常见面,感情也自然,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什么事什么人都差不多的,大了就有自己主要的生活,重要的人,其他的了可有可无,可所想可所不想,就是不可强求,不可停留过去,未来的每一天是自己的,是眼下最重要的人的,我就是这么想的!


美润美幻


在我小时候,八十年代左右,所有人都比较贫穷,物质供应匮乏,那时候我三个姑妈每次回娘家都会多少带点东西给我们,尤其我们小孩的小零食;我过生日,她们都记得,也会买小礼物给我;我们侄男侄女的去她们家玩,自家养的鸡脚宰了给我们吃,炒瓜子给我们吃;带我们去看露天电影;等我们回去了,还会给一二毛钱的零花钱。大家不要小瞧这一二毛的零花钱,当时麻花才二分钱一根、油条四分钱一根、烧饼五分钱一个,一二毛钱对当时的孩子而言,就是一笔巨款了!

那时候还没有现在的工厂、超市、个体做生意的人,大家除了农忙,聚在一起的时候比较多,唠嗑家常,谈笑风生的。

小时候,亲戚给我的感觉就是温暖的,感觉被喜欢被重视了。

随着我们的长大,每家当时都有姊妹三个的样子,所有的父母都为了儿女开始进厂工作、外出打工、自己做生意,累死累活的挣钱,聚得少了,也少了小时候温暖的感觉!当其中有人脱颖而出,成为有钱人时,难得聚在一起的日子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单纯的谈笑与快乐了。好像亲戚之间也很少串门了,大家都忙,忙着挣钱,不给自己放假的时间。亲情自然就淡了。

我觉得长大后亲朋之间的温暖随着长大越来越少,这很正常。人的能力有大小,苦钱也有多少,随着我们的长大,有的人上了好大学,有了好工作,生活悠闲;有的人外出打工很辛苦却不一定有钱;做生意的有的大赚、有的勉强维持、有的甚至破产!大家为了生活,都在努力工作,交流少了,哪里来的时间和机会增进感情?有钱人稍不注意就被认为炫富,穷人还穷有理,一身傲骨似的,怎么增进感情?

我没有心越来越凉的感觉,自古以来就是雪中送炭的少,锦上添花的多,为什么会心凉?我以我的能力做我应该做的事,挣自己该挣的钱,不奢望别人的恩赐,不期盼别人的帮助,不和别人比高低,人家再好那是人家的本事!为什么会心凉?

当亲朋之间好相处的时候就多相处一些,让温暖的感觉更多一些。随着年纪的增长,贫富悬殊,不再能好好相处的时候,也不要失落、心凉,要用成熟、理解的眼光看待人和事,心态就会平和。

#职场人的春节见闻##我要上头条##情感写作小能手#


木石前盟说情感


太有感觉了,小时候在姥姥家长大,每年的年三十都不睡觉,过了12点提着舅舅给做的小灯笼挨家去给长辈拜年。那时候心情别提多高兴了一点也不瞌睡。长大后感觉亲情在一点一点变淡,包括自己的亲兄弟姊妹就是在一个城市里一年也就是见几次面,过年时也就是你到我家吃顿饭我再到你家吃顿饭。平日很少有交流,现在好多生二胎的都说给孩子生个伴,长大以后有事好商量,其实我感觉成家后自己家的事宁肯和自己的好朋友商量也没有人愿意和自己的亲姊妹兄弟商量。因为都怕自己家的事让亲人知道。比如买第二套房子都是偷偷的买就怕家人知道我亲眼见过。自己的父母都不说就怕父母知道自己有钱,我到现在都不明白为什么?所以现在的社会就是经济社会,再想回到以前亲情浓厚的时代是不可能的了。不知我说的对不对?


玉兔宝宝12


真的有这种感觉。我是80年代初生人,农村人。小时候的“六亲”走得勤,尤其是逢年过节和喜丧事,互相关怀互相支持,亲人们的情感非常淳朴温暖。随着经济条件变好,感情逐渐变淡,一些以前有的礼节都简化或者消失了


Zff0808


没有小时候亲近,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年纪大了,每个人的家庭都开枝散叶,都是平凡又平庸之人,自己家里的事情都顾不上,也就没有更多时间,金钱,精力去维护其他的亲朋关系。给人的感觉没有小时候亲,其实是圈子扩大了,顾不上了。我很庆幸我们姊妹几个,没有因为年纪大了,而疏远,反而是小时候天天吵架,打架,水火不容,长大了,很亲近,互帮互助,有能力的尽量帮助能力差点的。


钢琴徐


我是七零后,我们出生的那个年代物资极其的匮乏,条件也非常艰苦,但是那个年代的人们纯真朴实热情善良。无论哪个家里有个什么红白喜事大小事情的,隔壁左右都会自发去帮忙。哪家的姑娘出嫁在婆家遭到欺负,也会自发组织一些人去讨个说法,给点威慑力。让你觉得永远不是一个人在操心。到秋末初冬的时候,是每家每户做豆丝的季节 ,为来年储存干粮。那时做豆丝完全靠人工完成,工序比较多,是个技术活。磨浆的磨浆,烫皮的烫皮,切丝的切丝。那时我十来岁,喜欢混在切丝的队伍中,比刀工 ,比谁切得细切得块。边切边听他们道一些家长里短,讲讲笑话,其乐融融。那就是一个团结有爱的大家庭啊!那是虽苦,但我却从不觉得苦,因为有爱在啊!

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年轻人也都外出打工,经济条件渐渐好起来。平房都改建成了楼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反而不那么紧密了。我觉得倒不是因为有钱了,人与人之间刻意去疏远什么,而是现在条件好了,许多事情不需要亲力亲为很多人去解决。比喻现在家里有什么大事需要请客的,直接上餐馆啊,少操一些心。比喻豆丝之类的,也不用亲自去制作,拿钱去买啊!所以人们之间少了许多亲密接触的机会。再说现在的年轻人也不屑于被这些琐事所捆绑,他们还要外出打工,赚钱养家。

所以我也没觉得是亲戚朋友之间的温暖越来越少,而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有时不要悲观的去想一些问题,否则就真的凉凉了。


美焰美焕


而长大后各自有了自己的小家,有的务农,有的打工,有的经商,有的走了仕途,为了生活忙于奔波,也没时间见面,有的一年才见一次面,有的甚至几年都见不到,见了面仿佛有很多话,但又说不到一块儿了。

这大概就是温暖越来越少,心越来越凉的原因吧!不知道说的对不对!


方圆30690


我觉得这是心理上的反应已,不见得小时候的亲朋好友有多亲热,温暖,长大后变得淡了,这竟是个心理感觉而已。

小时候:纯真,朴实,人家待你一分好,那就十分好。随着年龄的增大,人家待你一分好,你觉得就那么一分好。

小时候我去姐家,姐姐给你煮三个鸡蛋,你会觉得姐姐真好。现在呢,同样给你煮三个鸡蛋,你会觉得姐姐太小气了,就是好酒好肉招待你人,你也会觉得一般了。为什么,因为你长大了,你挣钱了,这些都西你自家也有了,平常了,觉得亲情淡了。实际上,姐姐还是那个姐姐,还是小时候的那个喜欢你的姐姐,对弟还和以前一样的温暖和可亲,只因你大了,感觉不一样了。

我有一个小时的朋友,小时一起上山採小板栗,一起下河捕鱼吓,一起进山去砍柴,带去的饭菜也问享,亲热得不得了。长大后,各自娶妻,有了自己的家庭,养儿育女的担子压在肩,那能夠常常像小时候一样无忧无虑的瞎聊瞎闹。他帮我工,很出力,两个人的劳动他一人也干得了。他为啥这样出力,因为是小时朋友,大了还是朋友,啥时变得疏远了。

现老了,倒清闲了,他到常往我跑跑,留他吃饭他不吃,只是常聊聊,为啥不吃饭,因为牙齿不好,生熟菜蔬只有妻知道。不是朋友的亲热变淡了。

所以我说亲朋好友的热情不退,只是年龄大了,家庭环境变了,但埋在心中的热情依旧!


毛春旺1


很正常

社会在进步,思想在成熟

真正的亲密不是――时常联系

而是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

想起朋友会泛起涟漪

而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拉开也通过慢慢消逝在彼此的世界

静静地离去

曾经儿时的亲密不参杂金钱、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