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工薪階層的退休群體,雖然每年會增加一些養老金,但生活質量是下降的,這是為什麼?

詩浪人


工人退休金從每年增加1O%到每年增加5%左右,生活物價上漲速度快,醫療費用更是一浪高一浪,敢買點好吃的,不敢生病上醫院。


一介夫子


企業退休人員工資基本都是2000-3000元,每年漲100元左右,一年12個月3萬元左右,其他什麼補助也沒有。事業單位,公務員退休工資基本上在4000-6000元,一年12個月6萬左右,在加上精神文明獎9600在加上績效工資1.5萬左右,烤火費1個月工資和13個月工資相加9.5萬左右。看差距企業夠生活還的身體健康


清風明月靜好


目前退休金存在的問題是 : 1.企業單位退休金與事業單位退休金的差距過大;2.絕大多數企業退休職工的基本退休金過低,每年按比例漲也漲不多。所以我認為每年的退休金漲幅不應該一刀切,而是要根據基本退休金的高低實行不同的比例。(如 : 退休金2000以下的,按15%上漲;3000以下的按9%上漲;4000以下的按6%上漲;5000以下的按4%……,8000以上的不漲。)這樣按退休金高低不同的比例來掌握,就漸漸的把退休金差距減小了。當然,國家對在各個領域有特殊貢獻的科學家、教授、英雄、模範,按政策給予一些較高的待遇,我們也是贊同的;還有對在職時多交公積金、工齡較長、崗位艱苦有危害、少偏邊地區、較高年齡的給予適當傾斜也是完全應該的。


蜻蜓春舞


事業機關單位不需個人交保險,企業個人交一部分,破產下崗保險全自交,大部分下崗工人舉步維艱,勉強交的低檔,退休工資就低,按比例漲養老金,基數小,長的少。物價反而上去了,不按工令長養老金,下崗工人沒有受益。反而吃虧。


一縷陽光9911


我認為這種說法沒有科學依據,國家每年為退休人上調退休金,是對老人的關懷,而且上調的幅度也不算低,隨說每年物價上漲,但最基本的生活消費品,上不漲幅度不大,如:米,面,青菜,油,鹽,服裝,鞋帽等,總體上說收入略大於支出,還是有幸福感的。(樓房屬特種商品除外,豬肉價格是臨時性的,以後會迴歸正常的)。


中國人123qaz


不能說全部的退休人員生活品質在下降,但可以說絕大數企業的退休人員生活水平沒有得到有效的改善(跟兒女沾光的除外)。原因:一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健康每況愈下,大多數的老人將錢用於購買保健品,把希望寄託於那些沒有效果的產品上,花光多年積蓄。二是:人老了,也就意味著身體越來越需要醫院和醫療的陪伴,現在住一次醫院少則幾千,多則幾萬,企業的退休人員不享受全額報銷待遇,哪還能用3000左右的退休工資去享受品質生活呢?三是:中國的養兒防老 ,積穀防饑的優秀傳統,也造就了一批為了子女“我能無下限犧牲”的父母,省吃簡用為了新一代。四是:工資的提高度遠不及物價上漲的空間吧![捂臉][捂臉][捂臉][捂臉]



御兔妹


企退人員退休養老金增加比例應該提高,特別是養老金低於2000元以下的;另外,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增加比例應降低,或者暫停增加!否則,企退人員的養老金永遠都追不上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況且一些機關事業單位還有各補貼等福利和收入)。


蒼穹阿勝


工薪階層退休後主要是依賴於社保的養老金。社保的養老金只能解決基本養老問題,現在生活成本越來越高,而現在養老金替代率只有45%,這點錢怕不夠養老。

社會養老保險只是未來養老收入的基本保障,只是簡單的“保”而不是“包”。生活成本還在一直增長,部分依靠社保養老的人群,退休後明顯感到生活質量下降。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提供的“養老金”,並不能滿足他們的全部需求。

生活質量的下降主要來自於生活成本的提高。生活成本的提高主要來自於以下:

(1)養老金的增長低於通貨膨脹,造成實際購買力的下降。

(2)年老後患病概率增大,醫療費用與護理費用增加。

(3)不斷提高的生活品質讓現有的養老金無法滿足。


範範談保險與理財


下降是肯定的,看著今天市場繁榮要什麼有什麼,可是想想你的那點工資能要什麼?你每月10000元的工資不吃不穿二十年你勉強能住上房子,這工資還是中等靠上的,多數人你每月5000元的工資,一輩子不吃不喝能勉強住上房子,你還不能得大病,都說現在人要孩子晚,早要他養的起嗎?我只給你算了房子一項。你說生活水平是高了還是低了?


名字能改良心不能丟5


雖然退休金每年都漲,可根本低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杯水車薪,普通工薪階層的生活水平越來越低,,真的無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