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出生的农村人现在大部分都在干什么?

乡村老崔


在农村,60年出生的现在正是60岁的老庄稼人,都已步入老年群体。要说这部分人,都有太多的不容易。孩提时期正是文革后期,念书半工半读,整天写大字报,批这批那,荒费了学业,生活相当艰苦。青年时期进入改革开放,土地实行责任制,分田单干,为土地投入成了经济困难,购买一切农具,种子,化肥成了新科技,整天风里来雨里去,披星戴月,与土地,与四季相依相守,为了生计,勤劳,艰辛而又快乐着,期盼得是秋后的收获,把最好的粮食交由国家,那叫交爱国粮,没有白条,没有结算,完成任务得到表扬,那叫个欣慰。整整几十年,后期国家不要公粮了也不让交税了,也叫欣慰,可这些人也就老矣,却来了各种各样的病,孩子们的事情刚刚完成,花去积累一生的收获,心中也是个欣慰。生活夺去了一切的向往,面对的却是很多的遗憾。人生哪能回忆呀!60岁的老头,老婆们期待得是未来,期盼的是幸福,现在啊!正与乡村振兴的步伐互助努力,追求获得感!


alhqqcom我是扬


我是1963年出生的,小时候,家里非常的贫穷,缺吃少穿,配图是我小时候的住房。

初中毕业后,我考上了高中。父母就打算不让我上学了,说到生产队劳动给家里多挣点工分。跟我谈话的那天晚上,外面下着大暴雨,我光脚站在暴雨中,父母不答应我上学,我就坚决不进屋。

当年高中的食宿费每月12元,我强硬的说服了父母,终于读上了高中。我没让家里拿一分钱,星期天到山上砍柴,5毛钱一捆卖给学校顶伙食费,平常还能割小柳条卖钱,到山上采药材卖钱,很辛苦地读完了高中。

高考的时候,仅仅以三分之差落榜了。考虑学费的问题,没有条件再复读了,就毅然决然的当了兵。到部队的第二年考入了军队院校,毕业后当上了排长,在部队一直干了34年,现已经退休在家。

小时候吃了不少的苦,好在运气挺好,在部队工作得比较顺利,没有太多的挫折。



老班长1982


60年出生,今年59岁了,69年出生,今年50岁了,这个年纪的农村人,现在在干嘛?

第一个群体,待在家里,干点农活,晒晒太阳。我们村子这个年纪的人,基本不出去打工了,因为,已经打不动了,在家干点农活,给子女带带孩子,晒晒太阳。


干农活,也不会使劲干了,因为,农村种地太不挣钱,干农活,就是能够供应自己或者家人一年吃的,如水稻、蔬菜等。如我丈母娘,以及我的堂哥等,都是60年代出生的人,目前处于这个状态。这个群体属于目前农村比较多的,他们是留守人群中,比较多的一个群体。

第二个情况:继续打工。如65后的出生的人,今年54岁以下,还能干点活,所以,他们外出继续打工,或者在县城近一点的企业、工厂当门卫,一个月有个1500元到2500元之间,不过,这个群体属于少数。



第三个情况,给子女带孩子。大多数这个年纪的人,子女成家,有了孩子,那么,他们就去给子女带孩子。有的子女在城市工作,就进入城市,给子女带娃娃。


乌鲁木齐那些事儿


命运弄人,1966年出生的农村人,经历的教育改革的阵痛最多,许多人的命运就此被改变,过上了像祖辈农村人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那时候,农村讲究8岁上小学,小学5年,毕业时,正赶上中国教育的第一次重大变革。对小学来说,由原来的冬季毕业,改成了夏季毕业,1966年出生的农村人,小学由此多了半年。


初中两年,毕业时全国首次统一开考初中英语,而我们全县的20个乡镇(那时候还叫公社)中学都是没有开设英语课程的。在总分中占100分的英语把绝大部分农村初中生拦在了中专门外。流星本人也是因0.5分之差没有考入中专学校的。不仅如此,许多人因为没有英语基础,上到高中时英语课也跟不上趟,最后不得不弃学务农,留下遗憾。

虽然大家理解,只要是改革,就会有人经历改革的阵痛。但像1966年出生的农村人一样,因城乡教育的差别和教育改革叠加影响形成的阵痛。现在想起来,多少还是有一点无奈和苦涩。


飞火流星905


六零后我生在农村,家境贫寒。经历了吃不饱穿不暖辛酸。童年的苦难从幼小的心灵深感无奈,那样的处境和同龄的孩子相比,更多的是缺少父女和母爱!从创伤的心灵学会了坚强。小学的时候除了忍受饥寒,还要面对学费的困扰。一元,两元,三,五元的书本费,不知要哭多少次……。那个时代社会的不重视,百分之八十没上初中都一一的退学了,是我的无畏的坚持上了初中,深知没文化的可怕。

初中要面对从前那些困境,又增加了新的困难。上学要途步往返十六公里的路程,迟到是经常现象。饥饿,寒冷,晕倒都是要面对的困境啊!不仅这些,家里有忙活的话,家长根本不在乎学习,强制把你留在家干活是经常的事。在那种条件勉强读完初中……这就是我们六零后最大的悲哀!

初中的二百多名学生也就二十几人上了中专。其他的我们只有务农,别无选择!那个时也许是命运安排吧……。

走向社会,务农,打工养家。我们这一代除了苦就是累,负出了多少坚辛啊!传统的思想和多方面的家锁束缚住了我,没能有更大的发展,现状只能如此。余生只求健康,快乐,平安!


7792741673115


我是59年生的,我老婆6o年生的。她初中毕业后,进了村办厂,农忙时回队参加农业劳动。我高中毕业后,回队劳动三年。79年按排到社办厂工作。到8|年分田到户,我们分到三亩田,成了星期天农民,当时确实很苦,没有休息的时间,好在我们这里的机械化比较好的。现在女儿在政府部门工作,住在城里。老婆己退休4年,拿24OO元,但她那在原来的工厂工作。她说在家无了。我今年退休,老板说了,退休后,还留用我,还加50o工资。说实话,我们不缺钱,我们都获得城保待遇。但在家徐了打牌还是打牌。再说我们多是有点技术,工作很好。老二口住在农村觉很好。


桂林5910


60年出生的农村人现在大部分都在干什么?

六十年代出生的农村人现在已经成为了老农民,他们最年轻的已经有五十岁了,最老的则有了五十九岁,在过1年就到了城市居民退休的年纪。然而这部分老农民却过着和城市里老人截然不同的生活。

我的父亲就是一位六零后,因为目前的身体状况还很好,所以依旧选择在外面的工地上干活,也管理着家里的几亩土地和茶园。父亲一年休息的时间很少,可能加在一起还不到办个月的时间。在农村像我父亲这样的老农民还有很多,虽然他们已经操劳了大半辈子,但年老后依旧在忙忙碌碌,只是大家忙碌的方式不同而已。

  • 在土地上劳动

这是目前大部分六零后所在做的事情,他们年轻时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学到很多的文化知识和技术能力,只能靠着种植土地来养活一家人。在年老后,又没有精力和头脑去学习新的知识,只能够再次拿起放下的锄头,在土地上劳动。

六零后是如今农村种植土地的主力军,年轻人在外面打工没时间管理土地,而且他们也不善于种植农作物;更老的一辈人虽然也在土地上干活,但是因为年纪太大的原因,种植的效率低下,往往取不到好的收成。此外六零后种地也是希望子女和孙子辈回家,自己有能够招待他们的东西。

  • 照顾孙子辈上学生活

在农村,老农民男人干得是力气活,而六零后出生的农村老妇女则在帮子女照顾自己的孙子辈。按照年级算,这个年纪她们的孙子刚好在上小学,于是在子女和自家丈夫的支持和需求下,她们在农村集镇或者县城里租房子,照顾孙子辈上学的饮食起居。

除了照顾孙子辈上学期间的生活外,她们还会找一些勤杂工来赚取一定的生活费。比如说在餐馆里打杂、洗盘子等等,等到孩子放学的时候就去接孩子回家吃饭、休息,虽然看似不要在地里劳动,然而实际上她们一天的劳动量可能比在地里干活还要大。这是因为她们还要操心孙子辈的学习成绩,忙着忙那,时间不自由且很少有休息空闲。

这就是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主要干的活路,其实他们所做的事情很好理解,主要都是为自己的后代而考虑,是希望自己的后人以后能有更好的生活。此外这个时代出生的人也开始考虑到自己养老的事情,因为他们逐渐感觉到力不从心,意识到自己已经老去。


爱茶者九号


我六一年生人,小时候缺吃少穿,三九天穿一件棉袄,沒有内衣,西北风呼呼响,那个冷现在想想都后怕。棉袄只有一件整冬都不换冼,袖头被鼻涕涂成柒一般光亮。到上学年龄,没有课桌,没有书本,稍长,遇到批林批孔批周公,批学而优则仕。混到高中,以两分之差未考上大学,成了地道的农民。

家庭联产承包后,我一个没做过农活的人实实吃尽了苦头,地不会梨,苗不会留,人家增产了,我和老人每年都不夠吃,想来让人心酸。

没考上大学,是人生失败,但几年学确实没白上,市场开放后我做起了粮食的小生意,且如鱼得水,我成了家,生了子。

抱着满心的希望,我要让儿子完成我没上大学的愿望。上天不负有心人,儿子在我的严励教育下考上了大学,进了国企又很优秀。

人只要奋斗了,就会有成绩,老天会照顾有心人的。

如今,我在上海带孙子,拉着孙子的小手,看东方明珠高耸云端,听黄浦江海鸟歌唱。


XinXuChang


我生于63年,那个时代的农民基本没什么差别,以生产队为单位,按劳而分。后来分田到户各显神通,苦过累过穷过。

现在的我两个女儿都已结婚,我没有要过彩礼,我知道张口强要天价彩礼终究也是苦了孩子们,只要他们过得好才是我们最大的安慰。

现在57了,身体还可以,但还在深圳当环卫工人,能劳动就坚持劳动,农村人还没到闲着的时候。当然我还是有计划和雄心的人,虽然现在存款有70多万,而一百万是我的目标。

为了晚年不过多的拖累孩子们我必须有点积累。努力奋斗到六十岁退休,我还有一位88的老妈妈。身体也还可以!!


用户365011487464


60年出生的在我这个不到二百的自然村里一个都沒有,而62年以后的六0后有近二十人,可能是三年自然灾害的原因吧。我和老婆都是六62后的,从小到大吃过很多苦,我八岁上学,从未进过幼儿园,从小由奶奶带,经历过批林批孔,反潮流英雄的年代,直到初中才正规的好好读书了,直到初二才学了英语的几十个字母。跟我同龄的孩子大多在家务农了,算我是幸运的上了半年高中,由于那年代靠工分吃饭还有一个弟弟上学实在没办法了,而对我的父母来说已经很开明了让我读了高中。休学后在农村干了二年进了一个村社合办,的砖瓦厂那个苦啊没法说,十七岁的我跟着成年人每天抬着近三百六七十斤泥土累的我的背也驼了,当了当兵年龄想去参军,身体合格,可硬生生的被母亲拉回来了,因为刚分田单干,家里承包地多,祖父母老了,母亲有病弟弟上学实在无奈之举。正因我心肠太软苦了我大半辈子,就这样在砖瓦厂干了近二十年的苦力。家庭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农业税教育附加费交公余粮村乡摊派费,有时候真的想哭。孩子的学费有时也交不起。经过几十年的打拼,把二个孩子完成了学业,现在都在城里有了工作,老婆帮大的带孙子女,我还在厂里上班,除了五险一金能挣个四千,平时还经营着一亩三分田,种点水稻,搞点小菜杂粮之类的,最等几年该退休了也享享福了,在同龄人中有的已经过世了,生病的也有,生活穷困的也有,比起他们自己算是幸运的了,能吃能睡能工作知足吧,朋友们身体健康才是第一位你们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