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老师让成绩差的学生坐最后一排,说是不打扰其他人就行,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教育这回事儿


这种让差生坐冷板凳做法是那些不合格教师的所为,这样的教师都是没有通过专业训练的,或责任心、爱心、耐心低迷的,不适合教学育人的工作,应该辞退!


蓬荜夕阳


作为老师,我觉着题主可能混淆了一个问题:成绩差还是品质差?

作为老师,一般不会把成绩差的学生放在最后一排的,而是把一些品质差,不听管,不服管的学生放在最后一排,而这部分学生往往又都是成绩差的学生,所以被误认为是成绩差的学生放在最后一排?

那么把差生放在最后一排,合理吗?正确吗?符合“人人平等”的理念吗?答案是不合理、不正确,但是老师又有什么办法呢?

面对一些上课说话、睡觉的孩子,老师一般这么做:

1、摆事实,讲道理——不听!因为他们从小就是听着道理长大的,道理比谁都明白。

2、批评教育——无效!因为他以这个为荣“与天斗、与地斗,与老师斗,其乐无穷”,要不天天多无聊啊。

3、和学习好的一位——干扰人家学习!学习好的如果能把他带好,那才怪呢,结果都是学习好的被带着成绩下降了,吓出老师一身冷汗,赶快调开。

4、放在讲台旁边——老师强烈反对,因为老师一讲课他就睡觉,这简直是对老师的侮辱!

5、叫家长——不管用!家长说我也管不了,老师多麻烦您了。

6、开除——不可能!因为《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不允许,即便是到了到了高中也很少因为这样的事情开除学生。

最后,老师无奈,败下阵来,采取最后一招:爱咋咋地吧!这就是出现这个结果的全过程,你怎么看?

我是“赢在高三”,致力于教育和教学工作,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按钮!


赢在高三


孩子的座位一直都是家长眼中的热点问题。很长时间以来,传统的观念是,差生的座位不好,被老师“边缘化”。所以,家长一直把眼光盯在孩子的座位上,对教室两边和最后一排的座位,意见上一直存在争端,心里不爽。

小叔大我8岁,我念小学时一年级时他上中学。记得那时,每逢开学,爷爷奶奶总问我们的座位在哪。事实上,很多的家长都会在茶余饭后闲扯时提一提孩子的座位,倘若有家长不插话,仿佛自己对孩子的学习和未来漠不关心。

人生的经历会告诉我们关于学生座位以及背后的真相。

座位在家长的眼里被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室最前排和中间的位置,一类是临窗和最后一排。当然,前者是好的,是家长心中的向往。那么,老师究竟是如何排座位的呢?

通常情况下,除了疾病等特殊原因需要照顾外,全班学生按高矮顺序排队进教室,按横排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往左依次就坐。时隔几周时间,为了学生眼睛健康,预防出现斜视、近视,让两边的同学与中间的同学对应交换座位。一定时间后再轮流倒换座位。这样排位,孩子的个头高矮里不分成绩、性情、脾气、兴趣、爱好,相互适应、融合,互帮互学。个别同学出现不适,老师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是同位之间经常闹矛盾,产生摩擦,影响学习。

二是同位两个人都是差生不利于互帮互学。

三是课堂上调皮捣蛋做小动作,直接调到讲桌对面,看在眼前。

老师希望孩子学好,取得好成绩。于公而言,学生的好成绩是教育者的责任,这是关乎于孩子的未来,国家的未来,是大事;于私而言,获得班级连续的好成绩,荣誉会由班集体延伸到老师头上,这是关乎于个人荣耀的小事。

老师希望孩子成长为优秀的模样,原谅努力的孩子成绩差,但不原谅成绩差的孩子不努力。如果第三种孩子在老师眼皮底下依然如故,每天天气捣蛋,自己不学还不让其他人学,老师屡次和家长沟通、对他教育,不知悔改,惹得老师烦心,同学不喜欢,连同学的家长都跟着反感,三天两头来找老师,要求调换座位。孩子这样的品行,老师也只能把他放到最后排了。或许,和个头大的孩子坐在一起,自知惹不起“大个子”,也会收敛一些。老师宁愿这样想。

家长传统意识里的“最后排的差生”,家长往往只知道成绩差,意识不到孩子的背后有“思想差”的问题。当孩子出现了问题,却往往把账记在老师的头上,心生疑虑,认为不公。

不否认家长的疑惑,现实中,也有老师出现人情、关系排座的个例。这是师德问题。面临教育孩子的不公待遇可以向教育主管部门反应师德问题。

也有按成绩排座的个例——

某班新学期初按身高正常排座。之后老师宣布: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期中考试班级前10名,有权自选座位,剩余座位按个头高矮排座。可见,老师多么希望孩子优秀。

行文至此,我要说,一个班级就那么五六十个座位,每一个座位,都不允许孩子不努力!


家校一线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请大家看一下我班的座位。
大家可以看到,在讲台两边,都坐了两个同学,这两个学生都是上房揭瓦的主,只要老师稍微不注意,就不知道会搞出什么事来。

我编排座位,主要按照身高来,适当的,把成绩差的和成绩好的同学搭动,助于有所提高同时利于班级管理。从教20多年,从来都没有过因为学生成绩差把他放在最后坐,偶尔有个别个子又高成绩又差的同学,可能会有。

那些说把成绩差又调皮的学生放到后面坐不闻不问,可以说是外行人说的话。因为如果这样的话,那些同学聚集在一起,整个班连课可能都上不下去了。

上面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留言,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


秦山谈教育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外孙从上海转学到某寄宿制学校读初中,老师看到因为从上海转学过来的一律认为成绩不好,而且会是调皮捣蛋的学生,所以,叫他自己搬桌椅到最后一排做着,并且对他讲,在这里好好学习,不要防碍别人,因为寄嘛,白天不见晚上总会见,我外孙慢慢与同学熟悉起来了,上课时别人做不出的题目,他总是最快做好,终于在一次考试中把已经两年稳坐第一名的同学变成了第二名,半年后把年级第一名变成了第二名,一直到初中毕业一直是年级第一名,考师们不要以为调皮的孩子不好,而是要好好敎育,多数调皮捣蛋的孩子很聪明的!正确引导应该是老师应该做的,那么就不会发生二十年后孩子打老师这样的事情发生!谢谢大家!


陶瑛190710545


让成绩差的坐在最后一排的可能性,几乎为0,但让调皮捣蛋、上课不遵守纪律、干扰其他同学学习的学生坐在最后一排,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其实,关于这种所谓的“特殊位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曾经三令五申,要求杜绝,甚至于些地方,还会组织专项的督查。

我们不少的专家,就会撰文大肆批判,说这是歧视学生,是剥夺了学生的正常的受教育权,是对学生尊严的践踏,对于学生的自信心造成了严重的打击,等等等。

那么,为何主管部门大声禁止,专家极力反对,但这种现象,依然屡禁不绝呢?三水三心以为,分析这个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否则,无益于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姚明的特殊座位,哈哈哈)

一,是一个孩子重要还是全班孩子重要

我们知道,中国实行的是班级教学制,一个班上,多则50多人(据说,有的地方还存在60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少则20来人。某一个人不遵守纪律,受影响的,往往是全班所有人:比如,你在哪里整得噼里啪啦,好其实孩子的天性,学生会不会东张西望去寻找?这会影响其他人吗?

老师面对这种情况,管还是不管?一管,是不是需要停下课来?你想,这是不是让其他同学的学习权利受到影响?

再说了,老师上课,始终都会有一个情绪的酝酿过程,“讲山则情满于山,讲海则意溢于海”,等你的情绪刚起来,又停下去,管理违纪的同学,你说,这课怎么上?其他学生的学习圈里如何保障?

二,这是管理手段穷尽之后的无奈之举

在实际工作中,但凡还有其他的手段,一般而言,老师是不会将学生安排到所谓的特殊位置的,除非再三的说服教育都没有效果,为了不影响其他人,才出此下策。

我以前有个学生,上课总喜欢找旁边的同学说话,同学不理他,他就会一直捣鼓。教育警告好几次,扣操行分、罚扫地、请家长等等,管不了一两天,又会故伎重演。班上的同学都不愿意和他同桌。怎么办?只好让他一个人坐一排!但放到教室中间,肯定不好看啊,于是,只能把他调到最后一排!

但到了最后一排,他没与左右的同学捣鼓了,就去弄前面的同学。反复警告后效果不明显,就把他弄到教室最后边,成了“孤悬海外”的“飞地”!

你看,这是不是无奈之举?

三,适度的孤立,是可以促进反省的

其实,从教育方法上来说,适度的孤立,也有一定的好处。人事群体动物,未成年学生尤其喜欢集体生活。但你不是影响了其他同学吗?所以,只好让你被孤立起来!

这样一来,享受一段时间的孤独的滋味,绝大多数学生,自己就会反省,等你改过来了,或者有坚定的决心,去改正的时候,那位设么不能让你重归集体呢?

我上面说的那个学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坐了差不多一周,再也受不了了——组长收作业,不收受他的,因为他不归于那一组。课代表交作业,也不收他的,因为课代表是从组长哪里收作业!怎么办呢?他每次只能自己交到老师那里去!每个老师都会问为什么,你看,这是不是随时随地都在教育?

后来,他主动找我表决心,说给他一周机会,如果再违纪,就怎么样。你看,这是不是达到教育的目的了?

所以,凡事,都要多个角度去分析和看待,专家的话,有其合理性,但脱离了具体的实践,那不过是在象牙塔里的想当然罢了!


三水三心


有些老师让成绩差的学生坐最后一排,说是不打扰其他人就行,这种现象在学校里是有,但并不多见。这其中至少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第一种,被逼无奈型。首先同情一下这些老师一秒钟,要不是被逼的实在受不了,老师是不会这么做的。

我说几个例子让没当过老师的朋友感受一下,实际的情况往往不是因为成绩差,而是因为习惯差才出此下策的。

例一,学生小明,话痨。话多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他的座位在哪里,哪里就会变成个菜市场,上课唠,下课唠,永远有话题,永远眉飞色舞,永远热情洋溢。班里最内向的一个女生和他同桌以后,甚至也变成了话痨。有个刚上班的新老师教这个班,盯自习的时候走到他旁边,让他逮住机会了,竟被他带着聊了一节课。找他谈话,能认识错误,深刻表示改正,可惜回头就忘,照唠不误。

例二,学生小妮,臭美。她的抽屉里,有眉笔、口红、指甲油,镜子、梳子、各种粉,下课照,上课抹,看书的时候还在涂着指甲油。光自己抹也就罢了,身边的女生她都要给化化妆,谁靠着她,准被涂了指甲油、画了眉毛。光梳子就没收了五六把,仍然层出不穷。你找她谈话,好好好是是是,不犟嘴,回去照旧。

例三

,学生小强,多动。坐下就颤腿,搅得四邻不安,被人举报多次。批评后,收敛不少。但是学习没劲头,跟我说家里拆迁分了六套房,爷爷告诉他,他是唯一的孙子,就是么也不干这辈子也吃喝不愁了。不颤腿,就往桌子上趴,趴也罢了,歪着头和旁边的同学闲聊,话题的开头永远都是,“哎,你说你学个什么劲啊,怪累的”,极具负能量。

小明的家长来我这里谈话,我都插不上话;小妮的家长根本就叫不来,说生意忙,说家里很民主孩子自己说了算;小强的父亲说孩子健康就行,我也没有大的追求,谢谢老师给看好孩子。

教育不是万能的,需要家校合力,可这三位的家长,不给我拆台就不错了,所谓班级管理,一多半的时间都用在了这些学生身上,还干点别的不干了?

所以,好多老师会把这种类型的学生单独安排各座位的,成绩差要是习惯好不干扰别人一般也不会如此排位。

但我觉得这种效果未必好,因为这些学生的能量很大,你就是把它弄到最后一排,他要是给你捣起乱来也会影响一大片。

大多数老师往往是临时把某些学生安排到特殊位置以示惩罚,是管理中的一个动态瞬间,这是可以理解的。

我通常是结合班规,将这种学生放到小组内进行集体评价,运用小组的集体压力来改造他。这种学生是很讲义气很要面子的,目前效果不错,至少不会再影响别人。还有更重要的是挖掘这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他当个班干部,释放他无处安放的能量。

第二种,追求成绩型。有的老师片面追求班里的成绩,不愿意在成绩差的学生身上下功夫,把成绩好的放到老师眼皮底下,成绩差的撵到后边自生自灭。

这种情况是极个别的,应该说有点丧失教师职业道德,不符合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而且效果也未必好,因为不公平对学生的刺激是最大的。学生一旦感受到老师戴着有色眼镜看自己,会通过种种行为来进行反抗,这个班也迟早会被搞乱套。

我的管班思想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如果你基础差、成绩低,我给你降低要求就是了,但不允许自暴自弃,老师也不会放弃你。学生感受到这种尊重,再不济的也会收敛自己的恶习。况且,连后进生都能坐得住、学进去,学习好的同学自然也会被感染和激励,整个班风、学风会越来越好。

所以,不建议放弃学差生,老师只是要多下点因材施教的功夫。

我非常认同一句话:对于老师来说,这个孩子只是他的50分之一,而对一个家庭来说,这个孩子就是家的全部。所以,老师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晓行致良知


我是一个学生,所以我也从一个学生的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如果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还请谅解。

我们班主任编排坐位的时候,也不会把差生排在最后。

坐在老师旁边的人,也不一定是差生。差生差生,到底指的是什么差。

就以我的情况来讲,我的同桌成绩就很差,但是他坐在第一排。其实每个班的座位每周或者每月都会前后左右调换,这样就达到了学习公平。但是也有那么少数几个同学,是最后几排的常客。

这些同学大多是一上课就睡觉,趴在桌子上当睡神。再不然就是不愿意学,不想学,在学校里整天混日子的学渣,还有一些就是所为的不良青年,喝酒吸烟打架,和社会上的人有些交集。

老师不会单单根据你的学习成绩来分配你的座位。只要你有上进心,遵守学校校规,想学愿意学,老师都会一视同仁。

而老师之所以会把那些同学安排在最后几排就是秉着不能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想法。

毕竟你不想学,当老师的讲道理讲也讲了,骂也骂了,打也打了,也请过家长了,但是你自己不听,那老师又有什么办法。

所以只能将这些同学调在后面混日子,毕竟还有其他愿意学,想学的同学要努力。

老师当然不会因为一个不思进取的同学而去耽误影响一个学习优异的同学。

所以说,不是成绩差的同学就会被安排在后面,也不是说对成绩差的同学有什么偏见。这些全部都取决于自己。


酒茶蜜子


如果不这样,你还想怎样呢?


就我这些年的上学经历来看,题主说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不准确的!

你知道为什么会加一句“不打扰别其他人就行”吗?

那是因为真正被老师“边缘化”的学生实际上根本就不是“成绩差”的学生!而是纪律差的学生!只不过现实中比较常见的情况往往是:成绩差的纪律也差罢了。

但是我们想想,我上学的过程中,是不是所有的成绩差的都是纪律差的呢?反正我从小学到高中阶段(大学这事儿就没法说了)都有那种人很安静很老实,但是就是成绩不好的同学。而这种“成绩差”的同学,是不可能被老师可以针对的!

成绩差不是问题,影响别人是大问题

总有些人适合学习,有些人则不擅长,这个是可以被理解的。

之前有人问教育机构和学校里的老师比较,为什么孩子会觉得机构老师更好。

实际上这是因为学校老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在那些淘气的学生身上!大家有没有经历过因为纪律太差班主任一节课啥也不讲光是批评学生的情况?反正我从小到大每个学段都经历过这种事儿。就算是上了重点高中的重点班之后也遇到过这种“纠风课”!

这个道理小时候不懂,但是成年之后就明白了——“成绩差”不传染,纪律差可以疯狂传染,而纪律差之后最直接导致的结果往往还是成绩变差……

因此,真正会被特殊“照顾”的学生实际上基本上都是纪律差的学生。

别指望老师能孩子改过来

别说现在打不得、骂不得甚至说不得了。

就算是以前我们上学那时候老师不但可以打还可以骂还可以各种罚的时候不也是一样每个班总有一些同学就是不学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吗?

小学还好点,一般来说就算孩子淘气我们往往也很少见到真正的“坏”孩子,这种真的坏的孩子有是有,但是一般来说不太多。

但是高年级之后呢?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中、高考压力之大大家都知道,那么你是希望你孩子的同桌或者说前后左右的同学是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呢还是希望是一些成绩差的呢?

别唱高调,我们说点实在的可以吗?反正不管我孩子成绩如何,我一定是希望我孩子边上的同学最好是成绩好的!我肯定不会愿意他的同桌成绩不好、纪律还差的。

这就是现实……

不过说真的,你问问那些纪律不好的学生,他们原因坐在哪?十之八九都愿意做在后面的——不光是他们,我们上过大学的人有没有发现,很多学生实际上更愿意坐在教室后面呢?呵呵……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题主所说的这种现象在现实中的确存在。

但必须要纠正一个概念,不是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坐在最后一排,而是让那些自律性很差,思想态度不端正,自己不学习还影响他人学习的孩子坐在最后一排。



当然,这部分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都比较差,因为他们根本就不学习。他们除了学习差以外,思想态度也不端正,纪律性不强,学习不积极主动,经常性违纪捣乱,影响他人学习,影响课堂纪律。

每个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中,都为这部分孩子而头痛。

有些班主任把上课爱捣乱,纪律性特别差的孩子安排在第一排靠门口的位置坐,有的还会安排在讲桌旁边坐,目的就是为了近距离的监管。但这些孩子坐在第一排也很难做到自律,而且对其他同学的影响也比较大。

所以,一些班主任无奈之下就让这些孩子坐在最后一排,自己不好好学习最起码不要影响其他孩子的上课和学习。



教育就是教育,不要把老师想成圣人,学生和学生有很大的差异,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教育好,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要用欣赏、赞美和鼓励的方式进行教育。

古圣贤教育弟子,都做不到能让他们人人成才。孔子弟子3000,最终也只有72圣贤。

教育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那些上课爱捣乱,纪律性特别差,思想态度又极不端正,自己不学习还捣乱课堂纪律,影响他人学习的孩子,除了严格的管教以外,让他们坐在最后一排,不至于影响他人的学习,这也没有什么不对。

老师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这也是因材施教的一个具体的体现,这样的孩子就需要多一些严格的管教和监督。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理解支持老师的教育,而不是去质疑和敌对老师的教育。

如果老师把孩子安排在最后一排,作为家长不要只想着是因为孩子学习差的原因,先深入了解一下孩子的思想表现,行为表现,纪律表现等,他有没有影响到其他孩子的学习和课堂的纪律?

如果说孩子仅仅只是成绩差,而其他方面表现很好的话,那你这样去质疑老师还情有可原。

但如果说,孩子不但成绩差,而且纪律行为,思想态度更差的话,那作为家长就应该积极支持老师,配合老师加强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