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來看魅族,錘子和一加誰的發展前景更好?

阿姆貝兒


我認為一加發展前景最好。


先說魅族,魅族主攻國內市場,海外市場有所佈局,但無論投入力度還是影響力,都與華米OV等大力出海的玩家存在較大差距,難有大作為。同時,其在國內市場的表現也不容樂觀。往年魅族銷量保持在2000萬臺左右,去年銷量腰斬,暴跌至980萬臺(賽諾數據)。


更為尷尬的是,與過去一樣,魅族銷量主要由中低端機貢獻,數字系列旗艦機的市場表現平平,因此其整體盈利水平堪憂,而想要發展壯大又少不了資金注入,這也就解釋了為何魅族會引入珠海市國資委。當然,資金充裕只是贏得市場競爭的必要條件,為了增加更多籌碼,黃章透露將加強與阿里生態鏈的聯動。


儘管魅族、阿里具體合作模式未曝光,但我認為與前幾年雙方聯姻並沒有本質區別,無非是電商導流、大數據定製、新品首發等,而鑑於YunOS已更名為AliOS且不被重視,雙方在系統層面的合作可能無法延續。在我看來,傍上阿里大腿,的確會對魅族營銷、銷售有所助益,但對其全面走向復興幫助有限。


其實,魅族真正應該強化的是團隊管理和供應鏈。去年內訌風波使魅族內部士氣低落,加上被OV等玩家高薪挖人,團隊重建、士氣提振迫在眉睫,人才是手機行業競爭的根本;由於自身體量的原因,魅族在供應鏈管理上與華米OV相比仍偏弱,尤其是在芯片、屏幕等核心元器件的供應上非常吃虧,魅族16s前有小米9後有一加7,且售價高出200,處境極其尷尬,魅族必須想方設法改變這一局面。


遺憾的是,從目前魅族發展形勢來看,即便引入珠海市國資委、聯姻阿里,也無法有效扭轉其頹勢,我認為未來其年出貨量將穩定在1000萬-2000萬臺,即高於去年低於往年,這是其新常態,而且旗艦機依然無法成為銷量擔當,盈利水平提升任重道遠。


再說錘子,錘子連國內市場都搞不定,出海就甭想了。從2014年5月T1推出算起,過去5年其整體銷量不到500萬臺,平均每年出貨量僅為100萬臺,這個成績不是一般的差,是很差、非常差,連手機牌桌都上不了,弱到華米OV完全不把錘子當回事,也比魅族差遠了。


錘子上一次發佈新機還是去年8月帶來堅果Pro 2S,目前已整整9個月沒推出新品,在恨不得月月發新機的手機市場,錘子陷入沉寂顯然對自身發展極為不利,其原本就是個小眾品牌,還不通過發佈新機來搶佔市場,存在感無疑會更低。但轉念一想,錘子不發新機正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去年10月爆發的危機使其走到賣身地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其是否繼續做手機一直不明朗。


直到最近,錘子產品經理朱海舟在與用戶互動時才透露,錘子會發布新機,只不過時間會久一點,而羅永浩也自曝等處理完手頭上的事,就會與朱海舟會師。這意味著,錘子空窗期將更長,而行業發展不等人、競爭更是無比殘酷,即便錘子捲土重來,我認為也無法有太大作為,很有可能延續過去總是差一點就成了的狀態,因為時間和資源都不站在它這一邊。


最後說一加,論出貨量的話,一加介於魅族和錘子之間,但其活得比二者都要好,而且好太多。其實,一加、魅族都在2016年就已實現盈利,但前者實現持續盈利,後者很快又重回虧損,高下立判,而錘子境遇與魅族比較相似,其在2017年好不容易實現盈利,但好景不長,很快在2018年又重回虧損,而且陷入比2016年更為艱難的困境,走到生死邊緣。


在我看來,一加是手機行業為數不多小而美的品牌,其過人之處主要有兩點:一是傍大腿,儘管一加與OPPO反覆強調各自品牌獨立運營,但二者的關係地球人都知道,前者可以共享OPPO的供應鏈和產線,尤其是OPPO供應鏈的大力支持,為一加這種小廠省去不少的麻煩和成本。


二是差異化策略,儘管一加也佈局國內市場,但其業務重心放在海外市場,較早出海使其佔據先發優勢,即便後來華米OV爭相發力出海,也難以對站穩腳跟的一加構成實質性威脅,後者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活得滋潤。同時,與其他廠商大玩機海戰術,卯足勁佈局高中低端市場不同,一加只做高端旗艦,聚焦高端市場的好處在於既能集中有限的資源打造精品,也能獲得一定的利潤支撐後續發展。


不得不說,這種差異化策略為一加既贏得了市場,也收穫了口碑,尤其是最近一加7系列驚豔亮相,給外界留下發展越來越好、越來越穩的好印象。只要不犯特別大的錯誤,一加未來可期。


如果說過去三者排名依次是魅族、一加、錘子的話,那現在和未來則是一加、魅族、錘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