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这本书,历代医家哪位注解得最好,最全面呢?

春天的荆竹


回答问题的都是喜欢中医的人,喜欢他,就要想法去发扬他,绝对不是捧杀他。我也说说我对《伤寒论》的看法。他成书已有两千年,之所以被奉为经典,是因为他就是一本治病救人的书,可以说,有了他,小病小灾,照方取药就行了。但学好它,却是大不易,掌握他更是难上加难。前人由于时代和科学的局限性,会存在认知上的错误,如果我们当代人还是故步自封,还去神话他,分裂他,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在《黄帝内经》《伤寒论》里看到的几日、几时死,那在现代医学的治疗下,那他就有可能死不了,西医在显微镜下看到了活生生的细菌和病毒,你还说是中风、伤感、温病吗?西医有西医的优势,中医有中医的优点,中医的辨证论治和方剂是西医不能代替的,他就是有效,科学只会证明他是对的。所以,我旗帜鲜明的拥护中西医结合,但中医要学好。



行蹇


我看过三个版本的,最早看的刘渡舟,后来看的胡希恕,最后看的倪海厦,觉得刘老讲的比较传统,也就是历朝历代比较传统的注解;胡老则是参杂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在里面,虽然有些理解前后似乎不太一致(胡老自己也说他对伤寒论的观点每个阶段理解有差异),而让我觉得讲的最透彻的我认为是倪海厦的,倪海厦讲的伤寒论讲的最透,症状,组方都会追溯到脏腑经脉,所以让人看了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伤寒之我见


正好在学《伤寒论》,简答之:

①注解没有最好、最全面的,只有相对较好、较全面的。

②专家认为较好、较全面的有:

a、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b、徐大椿《伤寒论类方》

c、柯韵伯《伤寒来苏集》

d、尤在泾《伤寒贯珠集》

③个人喜欢比较有自己见解的书:

a、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b、姜建国《伤寒论讲稿》

c、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伤寒论》

d、肖相如《伤寒论讲义》

④如何学《伤寒论》?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阶段:“尽信书”+背条文。第二阶段:实践检验阶段:“尽信书不如无书”(要有质疑精神)+在临证中检验条文(理法方药)。

第三阶段:升华理论(简单+明了)。



用户12345670wys888


我读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主编的《伤寒论(注评)》,里面对《伤寒论》条文有古今不同时期名医的评注,不同的注解给读者提供了更多的了解和思考,按说是比较全的。《六经八钢方证辨析《伤寒论》》(顾武军)则选的是刘渡舟和陈慎吾的注解,关于伤寒论大家有说北刘南陈一说,况且好像刘渡舟关于《伤寒论注解》获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如此说,这些《伤寒论》注解应该是很权威的了。当然,解读《伤寒论》还没达到一槌定音,不同解读恰恰体现了中医的精深和奥秘。不过,我作为中医业余爱好,则渐渐对从古至今的某些解读有些怀疑,比如《伤寒论》中麻黄汤,麻黄与桂枝的君臣配比问题,医家一直都说桂枝是用来制约麻黄的,以防麻黄发汗太过等等,我却觉得有可能是桂枝助麻黄,即如果单独麻黄量大可能生变,麻黄量小则少效,故搭配桂枝助力而非制约。随着阅读和实践以及中西医的参悟等,也许还有一些不同的解读。亦如张锡纯对肾阴肾阳的看法,他认为肾的寒热皆因寒。毕竟《伤寒论》是本很经典且实践性很强的著作,多读多研究多实践总是有益的,但不可拘泥,也不要太相信权威解读。


平凡气象人


《伤寒杂病论》注解最好的医术家是黄元御和刘绍武,黄元御高深研究《伤寒杂病论》,发现《伤寒论》里面的辩症论治和开方用药,符合一气周流的理,法,方,药,,,黄元御用《四圣心源》的一气周流的理法去领悟《伤寒论》的辩症论治和开方用药,,,,,使复杂难懂的《伤寒论》变得通俗易懂,简单好用。刘绍武开避学习和运用《伤寒论》的快速好学好用的新门路~~《伤寒论》三部六病学用方法,非常简单,非常实用,非常有效。


布气333


宋治本二年出版发行《伤寒论》,从成无已《注解伤寒论》开始,至清陈修园《伤寒论浅注》终,宋元明清,众多医家著书立说,未见注明仲景学说从何经典而论,现代中医院校教材《伤寒论讲义》,延续清"六经辨证"之说,以误传误,误导读者。


手机用户名1553933705


没有最好,想学好就要各家都看看。历来比较有名的注解,当代有胡希恕、陈慎吾、刘渡舟、岳美中等大家,再之前有明清的伤寒十人书,医宗金鉴里的订正伤寒论可供学习。


毒手药丸


对三阳篇章的解析,没有超过胡希恕先生的。对三阴篇章的解析,以郑钦安大医为最。可以互相参看。


行者槚肃霜


我现在学习的是刘希彦老师的版本,个人非常喜欢,如果认同中医理论是道家思维的话,我建议大家选择此版本。


西西论道


没有最好,但程国彭,李克绍的不可不读。钦安,元御,刘希言郭生白的可以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