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是不是影响力和辐射力最大的剧种?

萌泽玺


你这是两个问题,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豫剧是不是影响力最大的剧种?看了其他的评论,有的说是豫剧,有的说是京剧,还有说其他的答案,可以看出这个问题没有什么标准答案,问题的主观性非常强。对于我个人,

我认为豫剧是影响力最大的剧种!当然我不是随随便便说的,我有我的理由和根据。对于戏曲,我认为判断是不是影响力最大有两个标准:

⑴听众人数。豫剧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安徽这一带,男女老少都非常的喜欢这种艺术形式,都会唱上几句,而河南山东,又是人口大省,听众是非常多的。近几年河南豫剧院在李树建的带领下多次走到国外,并且获得一致的好评!

⑵剧团数目。剧团的数目可以从侧面来反应一个剧种的影响力,剧团数目多就代表着这个剧种的市场大,听众多,也就是影响力大。豫剧有河南豫剧院(包括豫剧一团,豫剧二团,豫剧三团)洛阳豫剧团,商丘豫剧团,南阳豫剧团,安阳豫剧团,驻马店豫剧团,周口豫剧团等市级剧团,还有不计其数的县级剧团。这些剧团都很好的传播了戏曲文化。

在来说第二个问题豫剧是不是辐射力最强的的剧种?我的答案是:豫剧是辐射力最强的剧种。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种娱乐形式层出不穷,给这些剧种的发现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京剧最近几年的发展不太好,郭德纲郭老师也多次提到。但是相反,豫剧的发展还不错,豫剧各大派别的年轻人传承的也都很不错,再各个地方演出不断,有人的地方就有戏。具体原因可以看我之前的回答,这里就不在多述。

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选曲艺


豫剧是不是影响力和辐射力最大的剧种?

答:它不是,应该说除了中国的国粹京剧外,它属于第二。中国的五大剧种京剧、豫剧、评剧、越剧、黄梅戏。

豫剧起源于河南,属于第一大的地方剧种,被外国人称为“东方咏叹调”。它是由“河南梆子”演变过来的。豫剧在隔壁的湖北省、河北省、安徽省、山东省、山西、陕西、四川等等地方深得民心。

豫剧的特点就是中原文化的代表,唱腔铿锵有力、吐字清晰,韵味甘甜。我最喜欢听常香玉的豫剧。


听豫剧给人的感受真挚朴实,无法用文字表述。喜欢听豫剧是没有理由和为什么的。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头条上的阅读者们参考参考。

知足常乐2019.6.13日于上海


知足常乐0724


和其他地方戏曲相比,豫剧影响力和辐射力最大。

豫剧起源于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

豫剧历史

豫剧是建国后的叫法,因为河南简称“豫”。最初在河南地区流行的剧种是河南梆子,豫剧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

豫剧起源于明朝中后期,是在河南盛行的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吸收北曲弦索、秦腔、蒲州梆子等演唱艺术后发展而成的,豫剧最早的诞生地是在古都开封和周边各县。宋代志书《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东京开封当时有桑家瓦子、北瓦、次里瓦(相当于后来的戏院)等,勾栏瓦舍遍布全城,一个勾栏棚可容数千人,当时开封演出过大型杂剧《目连救母》。明朝时期,有一些碑文记载,明皇宫是当年演剧各班祈祷宴会的地方,但河南开封的杂剧或梆子没有明确的记载。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河南已经流行梆子戏。清朝人李绿园在乾隆四十二年成书的《岐路灯》和乾隆五十三年《杞县志》都记载了当时梆子戏已在开封、杞县一带已盛行,并和罗戏、卷戏等合班演出,称为“梆罗卷”。

民国时期,河南梆子影响扩大,进入到各大城市演出,也出现了很多名角,如陈素真等、赵义庭等,内战时期,常香玉、崔兰田等人创办剧社,培养豫剧人才。

解放后,河南梆子改叫豫剧,国家成立了专门的河南豫剧院,河南各地也有多个豫剧团体,豫剧的发展进入新阶级。到文革时期,因为样板戏的流行,河南豫剧式微,有的豫剧团被撤销或合并,豫剧演员或是转行或是转唱样板戏,一些豫剧的传统服装、资料、道具损毁也比较严重。

1949年后,国民党撤到了台湾,也创办了豫剧团体,以慰士兵乡情,大约到1980年代前后,这些豫剧团体解散。

文革结束后,豫剧重新走上舞台,像传统曲目《花木兰》深入人心。

豫剧唱腔

河南各地区方言不同,豫剧在唱腔上形成带有区域特色的艺术流派。清末民初,洛阳等地的豫剧多用下五音,而开封等地的豫剧多用上五音,为了区别,豫剧艺人将洛阳等地的唱腔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称封丘各地的唱腔为豫东调(又称祥符调)。新中国成立后,豫剧专家又把豫东调细分为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这一划分得到广泛认同,即以封丘为中心的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流行于豫东南沙河一带的沙河调,又叫“本地梆”。其中祥符调、沙河调、豫东调多用上五音,豫西调多用下五音;如今祥符调和沙河调都已经没落,豫东调与豫西调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豫剧唱起来铿锵有力,大气磅礴、富有热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另外,豫剧行腔酣畅、吐字清晰、本色自然、观众容易听清,这也是豫剧影响力大的原因。

祥符调

祥符调是豫剧的母调。为标准的中州音韵,是最正宗的豫剧唱腔。男腔高亢激越、古朴醇厚;女腔庄重大方、委婉俏丽。代表人物中,旦行有陈素真、马双枝、李景萼、阎立品、桑振君、张岫云、宋桂玲、王秀兰、姚淑芳、王敬先、田岫玲、张水英等;老生有唐喜成;丑行有牛得草、高兴旺等。

豫西调

豫西调(西府调),声音低沉,吐字清晰,字字入耳,旦行有常香玉、崔兰田、毛兰花、苏兰芳、汤兰香等;老生有三张一周、贾宝须、王遂朝等;武生有王二顺等。

豫东调

豫东调慷慨激昂,粗犷豪迈。咬字较重,弦高。女声花腔较多,具明快、俏丽等。代表人物中,老生有唐玉成、杨启超、刘新民、刘忠河、索文化、洪先礼、谢庆军等;小生有赵义庭、黄儒秀等;武生有李国范等;旦行有马金凤、花桂荣、王润枝、司凤英、陈玉英、张秀兰、黄爱菊、张卫华、董芙蓉等;净行(花脸)有李斯忠、吴心平等。

沙河调

沙河调(本地梆)活泼婉转,激昂嘹亮。代表人物中,老生(红脸)有顾锡轩等;小生有刘法印、张三旺等;武生有曹彦章等;旦行有刘玉梅、安金凤、徐梅兰等。

从豫剧历史和豫剧不同唱腔的代表人物能看出,豫剧在各地方戏剧种中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豫剧演员常香玉在抗美援朝时期为志愿军捐献过飞机,这件事当时影响非常大。另外,豫剧比较好学,即使不是票友,也可以简单哼唱两句。


小雅的小


中国的剧种成百上千,但是第一影响是京剧,第二影响,就是黄梅戏或者是豫剧中选一个,主要是常香玉,出了一个常香玉把豫剧带火了。



潘龙江悔恨写红尘情歌


北京街头文化宣传上写的越剧第二国剧。流派纷呈,唱腔丰富,才子佳人,缠绵温柔,与黄梅戏并称江南姊妹剧。全国各地都有越剧剧团,而豫剧过不了南方,只能在北方传唱,毕竟方言和剧情并不受南人喜爱。


小辰光啊


权威回答:就国粹来说,京剧首屈一指;就分布和人数来说,粤剧超越京剧位当第一(明末下南洋带过去的)。就艺术性来讲,昆曲,黄梅戏,徽剧等,都属上乘。豫剧,很接地气,是在劳动大生产中创立的剧种。深受河南人民和其他省份喜爱。但长江以南基本不怎么喜爱。本人文化歌剧研究所工作。


岭南侠客行


咱作为一个普通听众,影响力谁最大咱不敢说。但我要说一点。豫剧可能是目前唯一一个戏迷数量不降返升的剧种。河南电视台梨园春节目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别说是综艺节目,它可能是除新闻联播之外生命力最强的电视节目了。但要从艺术性来讲,京剧比豫剧要强。这和它的发展环境以及历史有关。京剧以前的观众是达官贵人和上层人士。京剧名角也都很有钱。而豫剧是要饭用的。所以艺术性不可能太高。但是,艺术脱离了人民群众,还是艺术吗?注定灭亡。


小黄人是不是很黄


很高兴回答这一问题。

豫剧是不是影响力和辐射力最大,追求这个答案是没有任何太大意义的,最关键的是豫剧是我们中国戏曲中影响力很广泛,辐射面很大的一个地方剧种,知道这些足矣!

追求豫剧是不是影响力和辐射力最大的剧种,如同研究一根针上能站多少只蚂蚁🐜一样困难和无聊!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鼎朱朱


豫剧现在的势头有点超过京剧,他很受老百姓的欢迎,唱腔优美,浑厚高昂,太激发情绪了。随着剧情的变化,唱腔也随之变化,高兴时,令观众欢呼兴奋,悲哀时,令人伤心落泪,全部把观众的情绪调动了起来,真是得劲。象朝阳沟这样欢快的一部戏,从唱腔的设计到演员的精湛表现都很到位,令观众从心底舒服,喊好。在一个象秦雪梅悼孝这一部悲剧,通过剧情和唱腔的设计和演员的唱功,真是唱的悲哀凄凉,观众随之伤心落泪,不能自拔。把观众都带到剧情里边,没有哪部戏能做部这样,我看包括京剧也不可能达到这个效果。我们省里的老百姓百分之百的都爱这个剧种,达到了痴迷的程度。除此之外,还真没有那个剧种能代替它。我爱予剧,为予剧欢呼。为予剧点赞。


龙敦639


豫剧是中国戏曲五大剧种之一,是全国地方戏曲最大的剧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广泛,影响力大,深受广大戏迷喜爱。

豫剧的主要起源流行于河南省,现主要流布区域为黄河、淮河流域,还流布于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和四川、甘肃、青海、新疆、台湾等省份,并且这些省份都有大小不等或一定数量的专业豫剧团,是全国戏曲爱好者最喜爱的剧种之一,是在全国辅射力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