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代歐楷的橫畫成了下彎?

王東36283508


你對歐陽詢的字瞭解不全面應該沒人怪你!但你自以為是不負責任亂說就不對了!你學習過他的巜虞恭公溫》嗎?看過他的“蘭亭序”嗎?裡面的長橫不是下彎的難道還上翹了???歐陽詢在各時期的字具有不同的風格,如果你只是評價某一時期的字倒無妨,畢竟書法有六千年歷史了,請你先了解清楚,幹萬不要誤導別人!


炮父


剛開始並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現在仔細一看,卻是有題主所說的這種現象,我們現在習慣於把歐體的橫寫成向下彎的,但是你仔細看歐陽詢的《九成宮》就會發現,並不是所有的橫都向下彎,有的是兩頭粗,中間細了一下,有的則直接向下凹的。入下圖:


我們現在很多寫歐體的把橫寫成了向下彎的,而且全部向下彎,其實就是把字體給簡單化了,寫成了統一的橫畫,少了變化,歐陽詢的楷書無論是什麼筆畫都不會在一個字裡重複,而現在我們地位歐楷通篇都是重複。就這一點差別,就可能是大師和普通書法家的區別。

現在的歐體,之所以長橫一律下彎,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減少變化,降低難度。楷書只要經過嚴格的訓練,一般人都能寫好,但是很少人能寫精,因為高明的楷書需要在嚴謹中有變化。這種微妙的變化是很難處理的。把筆畫和部首統一就會降低難度。

2、和書寫姿勢有關係,我們現在有了高桌子和椅子,能夠坐著書寫,唐代人是沒有高桌子的。把長橫寫的彎和人的生理結構也有一定的關係,你用手腕從左往右寫過去,本來就是一個弧形。

3、和書寫的大小也有關係,唐代人寫的字很小,我們寫的大,長的橫畫,如果彎一點,就會給人一種很有張力的感覺。長筆畫無彎曲就會顯得呆板。

長筆畫的下彎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一味的這樣,失去了變化,也就降低了書法的藝術性。

你覺得呢?

關注一下啦。


不二齋


問題:為什麼現代歐楷的橫畫成了下彎?

題主所說的現代歐楷應該說的是二田的楷書:田楷

橫畫成了下彎具體指的應該是長橫是下彎的。

對於這個問題,田蘊章先生在每日一字裡曾經解釋過這個問題,主要是由於自己功力不夠,其次是這樣書寫更穩,不容易失敗,像上了保險

。但也建議大家還是以九成宮原帖為準。

我說下自己的另一個看法,田楷的這種寫法還是有一定的必然性的,主要跟書寫的字的大小和運腕有關。

《九成宮》原帖的字大小為4釐米左右,而現在的字都寫七到十釐米比以前的大楷還大。這就涉及到手腕的運腕幅度問題了。

如田蘊章先生所言,這樣寫會比較穩,那麼為什麼會穩?因為我們書寫的時候是用手腕的緣故,手腕運筆最舒適的就是弧線,而如果寫十釐米到字,用腕寫長點的比較直的橫畫反而比較困難,不信大家可以試下。


如果說寫原帖三四釐米這樣大小的字,把橫畫寫直反而容易,因為運腕幅度小,好把握。

因此田楷把長橫寫彎是比較聰明的做法。這也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學東西不可死學,要立足當下,實事求是。

當然把長橫寫彎增加了穩定性,卻喪失了險勢。魚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適合自己的審美就是好的!


您認為呢?

歡迎關注我的書法教學視頻,也許對您有所啟迪,謝謝


小寶的思考


歐楷帖有多個,其他帖當中的多數橫不太直。唯獨《九成宮》中的長橫畫是比較偏直的,為什麼多數人都把它寫成了彎的? 主要原因是:

1、書寫姿勢與執筆法不合適。比如,採用的是假冒偽劣的五字執筆法,過於苛求指實、掌豎,加之指法分佈不合理,大把握著筆,左手墊在右腕下面寫大楷。由此導致不能運腕運肘,故而寫直線費勁,只能畫弧似的。

2、迷信中鋒行筆,把筆法動作改了。試想,歐楷橫畫行筆路線原本是直的,如果用中鋒法寫8釐米長的直線式長橫,必須懸腕懸肘,誇張點比喻,有點像用筆和直尺打橫格那種感覺才對。恰恰是由於枕腕書寫,使得腕部無法向右平移,形成圓規畫弧的原理。

3、或許是創作需要。

基於上述幾個原因,橫畫尾部近似方整的形狀無法一完成,於是,將收筆法改為描畫法弄出來,至少六個動作,非常麻煩。如圖:

其實,歐楷橫畫寫法很簡單,起~行~收過程,只需三個動作就完成了。

寫法要點:①起筆法。斜落直入。②行筆法。保持側鋒,適當提按,直線行進。③收筆法。順勢駐筆,逆勢回提。

請看一下示意圖:



補充兩點: ①寫5釐米左右的字,懸腕枕肘。寫8釐米以上的字,懸腕懸肘。②建議採用潘氏三指執筆法,指法、腕法、肘法靈活自如,可任意調鋒轉換筆勢。如圖:


以上是我的見解。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或關注我互動交流。謝謝支持!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1首先,歐楷的橫畫下彎是失去了歐公筆法精髓的,如果下彎勢必難度降低了許多,同時也失去了歐公的險絕特點。之所以現代歐楷的橫畫下彎我認為有以下幾種原因。



2第一,受田蘊章,田英章二位書法家的影響。雖然二位書家的水平都是很高的,但是他們在處理橫畫的時候,明顯發生了下彎的情況,讀者可以仔細觀察一下他們的字體,就可以發現這個問題!田氏兄弟的橫畫下彎是他們學習歐陽詢楷書的所失之處,同時也成為了他們的特色,但是我們應該保留歐公的險絕,還是要寫的挺拔有力。


3第二個原因,就是長時間地臨摹行書造成的。我們都知道行書運筆相對較快,而且行書的橫筆和豎筆沒有絕對的直,都有某種程度的彎曲。所以書寫楷書的時候也向下略彎。

4第三個原因,就是學習歐楷不到位,顯得呆滯木板,為了使筆畫看起來更靈活,所以有意把橫畫向下彎曲,同時也降低了書寫難度。


5綜上所述,我們學習歐體楷書,還是要完全按照歐陽詢的筆法去練習,不可以隨意變形筆畫。


清涵書法


其實這個問題很早就產生了,尤其是在田楷書法中,更是一個常態了。

這一點我們看田英章、田蘊章老師的書法就可以明白了。

這個問題,田英章老師、田蘊章老師曾經也在他們的書法講座中提到過這個問題,並且就這個問題,向大家呼籲,不要學習他的書法,至少不要以他們的書法為最終學習範本。

而之所以這麼寫,田蘊章老師解釋為是自己的能力不夠,是自己的功夫和功力還沒有到歐陽詢的那樣的高水平,可以隨心所欲的想寫多直就寫多直,而他們最終選擇兩邊稍微彎曲的下彎的狀態,其實是加了保險。

在書法中,尤其是歐楷書法,橫畫寧可向下彎曲,呈現一個類似於拱橋的向下彎曲的狀態,也不能向上彎曲。向上彎曲,就不能用了,在書法上就是病筆了,向下彎曲,只要不算彎曲的太厲害,都還可以接受。

我認為在這裡,田老師沒有任何謙虛的意思,他真的是感覺比不上歐陽詢的書法水平,至少在筆法上自己還是要差歐陽詢一大截,這個田老在講座中也多次強調,因此他極不同意別人學習他的書法。

另外我認為在裡面,有一個問題值得商榷,那就是歐陽詢的書法到底寫的是不是真的很直很直呢?還是因為當時工匠在刻碑的時候,因為用刀刻,就把本來彎曲的筆畫變直了呢?也是未嘗可知的。


松風閣書法日講


我覺得,現代歐楷將橫畫寫成了下彎,主要是指長橫,是降低難度,便於掌握。

其實,歐楷的長橫收筆處並不是直的,有弧度,整體上是長橫上邊是向上走的斜線,下邊是往下的弧線,要寫好長橫是有難度的。其中《九成宮碑》中的長橫弧度相對小些,而《溫彥博碑》中的長橫弧度就明顯增大,筆法更加嫻熟,更加靈活多變。見圖分析。





我將長橫單獨提取出來,大家可以仔細對照,可以很清晰地看出長橫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加以練習。


九成宮


仔細觀察一下歐楷:

1、短橫,左窄右寬,略向↗傾斜;

2、長橫,兩頭寬中間窄,並沒有右邊下彎(向下彎看起來是不是有點萎[打臉])

橫筆法有時不需要回等,提按即可成功,長橫中間窄就是給右邊提、按鋪墊,沒處理好就要回鋒;[可愛]



墨趣鵬軒


謝邀。🌹

為什麼現代歐楷的橫畫成了下彎,這個話題,說來話長。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書法裡面來講,沒有一成不變,比葫蘆畫瓢,有的是隨行就市,隨機應變吧。就像是遺傳變異,世上沒有完全一樣的東西,僅有以假亂真,高仿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沒有上下限。再者說,現代歐楷歷經N次衍變N次承繼N次瀝淘,最大限度的適應了當代現代當時現實,可喻為萬變不離其宗,僅有如此。不信,再翻閱一下過去的大師們的佳作,再拿現代的大咖們的佳作,對比。有差距的,若不,現代歐楷的橫畫恁麼下彎了呢。👌

既能變易,豈能不易,實屬簡易。🌱

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不知所言,還望多多見諒。

拙作,多多指教。

謝謝。











一身正氣99999


功力不夠,才會那樣。

現代寫歐體字的人,至少有歐陽詢的字四倍大。字大了,運筆的方式和起筆收筆的方式如果再以碑帖中的方式去寫,就完全不可能達到碑帖中的效果。再加上生宣洇墨,使歐體字險急的特徵完全被肥肉掩蓋。大字更多的講求雍容遒潤。放大了幾個號的歐體字,點畫結構的比例早已非歐體特徵。還有最為致命,也就是導致橫畫尾部下彎的重要原


因是,枕腕寫大字。枕腕寫大字,運行的線路有限,只能藉助筆管的傾斜搖擺來加長運筆長度。到橫畫的尾部,傾斜度也已到了極限。已經處於下墜之勢。和圓規的道理是一樣的。有支點,劃出的線永遠都是弧線。如果把手肘懸空。則只有筆尖一個點著紙,你想寫多平,都不受到支點的影響。這就是書法家的功力。懸肘的功力。


如果枕腕書,在熟宣上寫,你就可以清晰的看到枕腕的毛病,幾乎每個筆畫都帶偏鋒。很少保持有中鋒的筆畫。其原因就是藉助筆管的斜偃而導致的偏鋒。要寫高質量的大字,懸肘書寫,才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