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书法家写的毛笔字并不好看,却被很多人认为功力深厚?

昌南范


为什么很多书法家写的毛笔字并不好看,却被很多人认为功力深厚?

这个问题代表了很多人的疑问和想法,很值得回答。但这又是一个外行的问题。

首先好看不好看是主观个人喜好,对艺术的鉴赏是见仁见智的,所以并不存在好看不好看一说;其次功力深厚不深厚,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的,题中“很多人认为”这几个字说明题主还未具备书法艺术的鉴赏能力。

书法家赵孟頫曾说过:“笔法千古不易,结字因时相传。”题中的好看问题是指的因时相传的结字,因人而异;而功力问题是指的笔法,千古不易。

不论从书法的学习,还是从鉴赏的角度来说,都分为三个方面。

1.笔法

笔法是书法的核心,是共性问题。其中包含了控笔的功力。书法是线条的艺术,线条的浓淡粗细的变化,就要求在用笔上的提按顿挫。有的字看上去写得是很好看,但是线条粗糙,或没有粗细变化,显得单调乏味,主要还是因为写的人没有深厚的控笔能力和控笔意识。

2.字法

又称间架结构。这个就是指的一个字当中每个笔画的位置关系。外行评价书法好不好,一般就是看字法漂不漂亮。但是字法却是个性问题,主观性比较强,每个人的审美标准都不一样。在好看问题上经常产生分歧的,主要是在行书、草书或隶书,因为这三种书体的变化最为丰富,而楷书和篆书的结字的法度非常森严,大众的审美标准,相对行草隶书来说更加统
3.章法

指的是在一幅作品中,字与字之间关系的安排和布置。楷书、隶书和篆书一般都是横竖字字对齐,每个字所占有的空间布局都趋于一致,整齐有序;而草书一般是竖成列,横不成行;行书两种布局都有。


综上所述,好看不好看是个人主观的审美,不代表大众,没有标准的好看,所以古话说“文没第一,武没第二”,就是说的这个道理。而功力深厚是可以通过线条质量和用笔能够看出来的,但对书法素养和鉴赏能力是有要求的。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书法爱好者发表不同意见。


杨小墨


1. 大家好,我是兰亭书法日讲。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分为两方面。


2.有些书法家的字并不好看,却被认为功力深厚是真的功力深厚!书法这个东西,历来不能以你认识不认识为审美标准,之所以我们感觉不美,但是功力深厚,主要是因为我们眼光不高,文化修养达不到。

在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书法,例如明末清初的大书法家傅山的书法。如果不懂书法的朋友一眼看去确实挺丑,但确实傅山功力很深厚。


傅山之所以是傅山绝不是媒体新闻炒作起来的,傅山博学多才,其书法以颜体为根本,取法晋唐名家书法而形成的雄浑古朴,大气磅礴的书风。

3.还有一种就是没有真材实学,人云亦云的假功力深厚的书法家。之所以会这么认为,是现在真正懂书法的人少了。这些写丑书而被认为功力深厚的原因多半是被炒作的,借助媒体的吹嘘形成的。媒体可不懂书法,其中缘由不用说。


4.好了,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感觉有用的朋友麻烦帮忙点赞转发,有异议下方留言指正!

关注头条号兰亭书法日讲,每天更新学习书法的干货!


清涵书法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照心也是门外之人,就说下门外话吧。

看一幅书法作品的优劣,主要看这几个地方:

1笔法:所谓笔法就是用笔的方法,笔在行墨过程中的顿、提、按、翻、转……的技法,笔法好的作品就有韵味,其实就是韵律。

2气势:气就是字的生机,笔划与笔划、字与字之间结构适宜,有张力,有动慼。″屋漏痕"听说过吧,一竖下来如屋漏的水珠自然下落运行的轨迹;″折金"听说过吧?笔墨转折之处如同金钗弯曲一般……


3布局,也叫章法,布局合理与书写内容吻合。古人云″计白当黑″、″密不透风,疏可跑马"就是对章法的注解。代表作张旭的《肚痛帖》,″忽肚痛"三字写的沉静,因写着写着肚子越来越痛,看后面都快坐不住了,越写越草,慌了神了。整篇布局与内容高度吻合,大家设想,如果张旭肚子好了,心平气合还能写出《肚痛帖》的原状吗?





君不见《兰亭序》、《祭侄稿》等,上面都有许多涂改,美吗?不美!不是因为他们是名人而盲从,(王羲之后来几次试图重写,均不满意,自己对《兰亭序》都已折服。)颜真卿的《祭侄篇》对侄儿被判军所杀,悲愤之心跃然纸上,笔墨随手完成,没加任何修饰,墨随心动。但就其涂改之外而言,确实具备了笔法、气势和章法的美。这种美就是功力。所以能传千古。


天中照心


这里涉及到的是大众审美和艺术审美。



对于大众审美来说,字形规矩的楷书、行书方式更容易接受。毕竟大众审美的标准更趋向于对称。所以,观感匀称的楷书、行书符合这个要求。人们的视觉容易找到重心,因此人们便容易通过这种美的标准来品评书法水平的高低。也确实,对于这类书法艺术来说,理应追求的也当如此!那些认为普罗大众就没有水平来欣赏书法艺术是不恰当的。对于这种符合大众审美要求的楷书、行书来说,符合对称美学是基本要求!并且更高的水平就是做到对称中心的把握,重心的平衡上!这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很多擅长楷书、行书的书法家穷毕生精力所追求的正是作品的平衡艺术!

而也有一种说法,就是书法艺术从来是小众的东西!这可能涉及的就是艺术审美!也可能是提问者所涉及的“并不好看”。



其实,这个“并不好看”似乎不成立,或许所针对的是一般人所看不懂内容的书法形式。看懂与看清还是可以区分的,即使看不懂内容,不见得看不清书法,就拿草书甚至狂草来说,水平高超的草书一衣带水,穿插呼应,有时又激流勇进,跌宕起伏!虽然一般人不会认识其中字对应的是哪个汉字!但面对这样作品的时候,同样能够引起共鸣,甚至把人带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意境,那么,书法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同样也会传递到面前的观众!这就是艺术之美!普通的观众可能不能解释具体的美在那里,书法的妙处在哪里,但是,能够给哪怕是普通观众产生一种震撼,一种共鸣,才是书法艺术的高境界!

如果硬生生地把普通大众挡在艺术门外,而追求那种“皇帝的新装”感觉的小众欣赏的高水平书法,我看,那最多不过是“高”在当代,恐怕流传久远就难了!

(陈济国艺术家的“镜书”作品)

欢迎不同意见留言讨论!感谢您的阅读!喜欢请关注头条号“墨影文化”,湖南墨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致力于陈济国艺术家的独特“镜书”书法艺术传播!


墨影文化


所谓功力深厚,言外之意就是,有的人练字练歪了,底子练瞎了,练一辈子也练不好毛笔字了,可以说,不是练毛笔字的材料,怎么办呢?索性随他去吧,歪着写吧,就这样了,功夫用了不少,费了不少劲,说的好听一点即所谓:功力深厚。

说的难听一点即所谓:费功夫瞎练。



没了尖的球安全头盔


圈子文化。个个装高雅,真正的皇帝的新装。

这种现象的存在,大家心里很清楚。有话语权的人,掌控着这个圈子。他们先把写的好看的字定上一个调,称为“俗书”。他们的理论是,俗书的一个特点就是好看。所以好看的字就是俗书。

这帮高雅的驭风之客,自然是不会写“俗书”的。他们写的东西,是给神仙看的,凡夫俗子的俗眼,怎么会看得出神仙的妙道来呢?他们还有一个理论就叫“高书不入俗人眼”。要看懂?先把自己修练成仙。等自己修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以后。自然就能看到神仙们的神作中表现出来的神妙。



这个圈子以前的“带头大哥”就对他的属下们说:“书法艺术不能去迎合大众的口味”。人家旗帜鲜明的把大众抛弃,而芸芸众生之中的我们,还想着试图去看懂理解神仙们的神作,不是自讨没趣吗?


子衿书法


问题:很多书法家的毛笔字写的并不好看,却被很多人认为功力深厚,为什么?

首先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问题前半部分是陈述一个题主认为的事实:很多书法家写的毛笔字并不好看,这个“不好看”是怎么得来的呢?很明显是题主的主观认识,也就是说题主认为很多书法家的字不好看。

问题的后半部分是陈述别人对于这个书法家的认识:功力深厚,很多人认为这幅字功力深厚。

那么问题可以分析出来了,其实题主的问题的核心是:我认为的不好看的书法作品,别人为什么说功力深厚?这下问题就明了了。

抛开了这个问题的表面,我们看到了题主真正想说的,想问的,这样就好回答了,因为问题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不是一个主语。

很明显,题主认为不好的书法作品,别人当然有权利认为它是好的,是功力深厚的。

你认为不等于别人同样也这么认为。

题主的这种想法,是一种自以为是的想法,虽然生活中很难避免这种现象,但是我们在讨论问题的时候要尽量跳出问题,公平的看待。

明白了这个道理,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其实也就迎刃而解。

你觉得呢?

码字辛苦啊,

同意的朋友麻烦赏个赞,关注一下啦。


不二斋


做人难啊!

如果让我来评价,我也只能说他功力深厚。


还能说什么呢?如果不发生暴力冲突的情况下,让我说什么?

我也练过几天字,馆阁体小楷,虽入不得行家法眼,但也算同道中人。于是也常被人喊住让我来评价他的书法大作,看他写的一幅楹联。上联“你真春风得意”,下联“书法万古长青”。叫我点评点评。

我也只能装模作样地欣赏赞佩:👍️好,功力深厚!只是这幅联对仗还不够工整,“你真”对不起“书法”啊!

我觉得,和我一样,大多数人评论的所谓“功力深厚”都有两层意思:

一,就像遇到某位女性,为了礼貌和客套,你得赞美几句,从上到下看了又看,从相貌到皮肤,从身材到穿着,你实在不愿意说违心的话,只好说:你气质很独特!

这也是一种语言艺术,这样的表达让双方都能下得来台。

二,说“功夫深厚”是示弱,表示在战斗力标准上还是很看重对方的。你要实实在在地点评,双方肯定要发生激烈的冲突,双方武力相向,恐怕不见得你能赢个一招半式。所以就提前承认,“你功力深厚”,我打不过你。

总的来说,这是一句相互间给面子的表达方式。是对书法家体能和力量的一种肯定。



赋诗一首,描述一下对作品的感受,向功力深厚的书法家们致敬:

赤壁战罢残甲浮,

修罗杀场万生屠。

不向碑帖寻古意,

却似巅狂画鬼符。


馋嘴肥猫铲史官


这种问题是真的很蠢。您凭什么判断功力深厚与否,或者您如何判断毛笔字写的好看和不好看?说句难听点的,您能欣赏的了真的好看的书法么?

现在对于艺术很大的几个误区:

我看的懂的才叫艺术;

我觉得好看的才是好看的;

艺术不就是为了迎合大众么?

大家知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怎么换到艺术就是不学书和画,瞎谈也不怕?是觉得诗词都是汉字,书画都是给人看的,所以是个人都可以谈的么?

很多人都认为这样的就是写得好的:

有的人觉得这是丑书:

在大众的认知里,只有楷书和隶书是写得好的(甚至很多人楷书和隶书都分不清楚)----因为这些字体整洁清晰。

说到底,大多数人并没有高层次的审美层次,而在今天的话语权却把握在人数最多的群体之中。很多人说所谓的“话语权”是在少数人手上,是在所谓的某某协会手上,但并非如此,甚至是反过的----不还有一大群人说王羲之是丑书祖宗么?无非是“专有语言”的稀释罢了。

我们换个说法。

康托尔布恩斯坦施罗德定律真的是对的吗?

法布里波多尔光速干涉容易懂吗?

单粒子薛定谔方程的数学表达式难写吗?

碰到这些东西,你敢说只有你懂的才是数学?敢说数学是为了也迎合大众吗?敢说你看的懂的才是对的,看不懂就是错的?

放到书法上也是一样,学书法的朋友,一笔一画都有出处,都有讲究,懂的人能看明白此处笔画出自何碑何贴,其中法度若何,何以灵动,何以刚健。但大众的定义就是“好看”和“不好看”,岂非谬论?但艺术真就如此,无学养,无基础,甚至从来没学习过的人,依然可以言之凿凿.....这就是艺术大众化的沦陷。


有的人说科学和艺术不是一个概念,知道中国旧学体系是什么样的吗?经史子集,儒家入门六艺了解下?

当然,确实有一些某协会会长、会员滥竽充数,各自苟营,但这种事放到哪个圈子都有。

不懂就不要闭嘴,多听多想多看多学习。当然,对于脖子一梗,张口闭口就说“老百姓这个老百姓那个”的人,并不是我交流的对象。无知不是错,无知还要胡言乱语就是你的错了。


无聊到巅峰


说到这个问题我就得从教学生说起:大凡学习非常好的学生,在他们的心里学习是第一位的,总自认为自己很有天资聪颖,以为是,社交能力也特别差,对老师也非常不尊重,他们心里所想的就是一一只要我学习成绩好,社交是次要的,尊敬老师与否也是次要的,再加上大多数人对自己学习成绩好都归结于:自己聪明、祖上风气好。所以总是自以为是,像这样的学生一般来说虽然成绩很好,但老师们一般对此类学生不太喜欢,但也碍于他的学习成绩优异,所以老师们也就不去招惹他。而相对于在学校里读书中偏上的学生来说,他们深知自己的成绩还有待提高,所以非常尊重老师,老师存在价值感,受到尊重,所以老师们也会尽心尽力去辅导他们,对于学习成绩差也又非常尊重老师的学生,老师也非常喜欢,因为这些所谓"调皮捣蛋"的学生毕业以后就生活在自己城市的附近,说不定有一天也能派上用场。

书法也是如此:字真正写得好的人总自认为我写得非常好,我送去参赛比赛就行了,因此就没有必要去巴结你评委,所以自然就不讨"评委"的待见,而书法一般般、甚至很差的书法作品,比如说所谓"丑书"等作品,这些人他们就好比学校里的"差生",总希望自己能在书法界混个"名份",所以想法子去巴结书协的所谓"名家",这些书协主席们"自身"的价值得到了应有的尊重,所以所谓"丑书"能够获奖也就很自然了……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