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書法家寫的毛筆字並不好看,卻被很多人認為功力深厚?

昌南範


為什麼很多書法家寫的毛筆字並不好看,卻被很多人認為功力深厚?

這個問題代表了很多人的疑問和想法,很值得回答。但這又是一個外行的問題。

首先好看不好看是主觀個人喜好,對藝術的鑑賞是見仁見智的,所以並不存在好看不好看一說;其次功力深厚不深厚,是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的,題中“很多人認為”這幾個字說明題主還未具備書法藝術的鑑賞能力。

書法家趙孟頫曾說過:“筆法千古不易,結字因時相傳。”題中的好看問題是指的因時相傳的結字,因人而異;而功力問題是指的筆法,千古不易。

不論從書法的學習,還是從鑑賞的角度來說,都分為三個方面。

1.筆法

筆法是書法的核心,是共性問題。其中包含了控筆的功力。書法是線條的藝術,線條的濃淡粗細的變化,就要求在用筆上的提按頓挫。有的字看上去寫得是很好看,但是線條粗糙,或沒有粗細變化,顯得單調乏味,主要還是因為寫的人沒有深厚的控筆能力和控筆意識。

2.字法

又稱間架結構。這個就是指的一個字當中每個筆畫的位置關係。外行評價書法好不好,一般就是看字法漂不漂亮。但是字法卻是個性問題,主觀性比較強,每個人的審美標準都不一樣。在好看問題上經常產生分歧的,主要是在行書、草書或隸書,因為這三種書體的變化最為豐富,而楷書和篆書的結字的法度非常森嚴,大眾的審美標準,相對行草隸書來說更加統
3.章法

指的是在一幅作品中,字與字之間關係的安排和佈置。楷書、隸書和篆書一般都是橫豎字字對齊,每個字所佔有的空間佈局都趨於一致,整齊有序;而草書一般是豎成列,橫不成行;行書兩種佈局都有。


綜上所述,好看不好看是個人主觀的審美,不代表大眾,沒有標準的好看,所以古話說“文沒第一,武沒第二”,就是說的這個道理。而功力深厚是可以通過線條質量和用筆能夠看出來的,但對書法素養和鑑賞能力是有要求的。

大家怎麼看呢?歡迎書法愛好者發表不同意見。


楊小墨


1. 大家好,我是蘭亭書法日講。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分為兩方面。


2.有些書法家的字並不好看,卻被認為功力深厚是真的功力深厚!書法這個東西,歷來不能以你認識不認識為審美標準,之所以我們感覺不美,但是功力深厚,主要是因為我們眼光不高,文化修養達不到。

在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書法,例如明末清初的大書法家傅山的書法。如果不懂書法的朋友一眼看去確實挺醜,但確實傅山功力很深厚。


傅山之所以是傅山絕不是媒體新聞炒作起來的,傅山博學多才,其書法以顏體為根本,取法晉唐名家書法而形成的雄渾古樸,大氣磅礴的書風。

3.還有一種就是沒有真材實學,人云亦云的假功力深厚的書法家。之所以會這麼認為,是現在真正懂書法的人少了。這些寫醜書而被認為功力深厚的原因多半是被炒作的,藉助媒體的吹噓形成的。媒體可不懂書法,其中緣由不用說。


4.好了,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感覺有用的朋友麻煩幫忙點贊轉發,有異議下方留言指正!

關注頭條號蘭亭書法日講,每天更新學習書法的乾貨!


清涵書法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照心也是門外之人,就說下門外話吧。

看一幅書法作品的優劣,主要看這幾個地方:

1筆法:所謂筆法就是用筆的方法,筆在行墨過程中的頓、提、按、翻、轉……的技法,筆法好的作品就有韻味,其實就是韻律。

2氣勢:氣就是字的生機,筆劃與筆劃、字與字之間結構適宜,有張力,有動慼。″屋漏痕"聽說過吧,一豎下來如屋漏的水珠自然下落運行的軌跡;″折金"聽說過吧?筆墨轉折之處如同金釵彎曲一般……


3佈局,也叫章法,佈局合理與書寫內容吻合。古人云″計白當黑″、″密不透風,疏可跑馬"就是對章法的註解。代表作張旭的《肚痛帖》,″忽肚痛"三字寫的沉靜,因寫著寫著肚子越來越痛,看後面都快坐不住了,越寫越草,慌了神了。整篇佈局與內容高度吻合,大家設想,如果張旭肚子好了,心平氣合還能寫出《肚痛帖》的原狀嗎?





君不見《蘭亭序》、《祭侄稿》等,上面都有許多塗改,美嗎?不美!不是因為他們是名人而盲從,(王羲之後來幾次試圖重寫,均不滿意,自己對《蘭亭序》都已折服。)顏真卿的《祭侄篇》對侄兒被判軍所殺,悲憤之心躍然紙上,筆墨隨手完成,沒加任何修飾,墨隨心動。但就其塗改之外而言,確實具備了筆法、氣勢和章法的美。這種美就是功力。所以能傳千古。


天中照心


這裡涉及到的是大眾審美和藝術審美。



對於大眾審美來說,字形規矩的楷書、行書方式更容易接受。畢竟大眾審美的標準更趨向於對稱。所以,觀感勻稱的楷書、行書符合這個要求。人們的視覺容易找到重心,因此人們便容易通過這種美的標準來品評書法水平的高低。也確實,對於這類書法藝術來說,理應追求的也當如此!那些認為普羅大眾就沒有水平來欣賞書法藝術是不恰當的。對於這種符合大眾審美要求的楷書、行書來說,符合對稱美學是基本要求!並且更高的水平就是做到對稱中心的把握,重心的平衡上!這其實並不是那麼容易做到,很多擅長楷書、行書的書法家窮畢生精力所追求的正是作品的平衡藝術!

而也有一種說法,就是書法藝術從來是小眾的東西!這可能涉及的就是藝術審美!也可能是提問者所涉及的“並不好看”。



其實,這個“並不好看”似乎不成立,或許所針對的是一般人所看不懂內容的書法形式。看懂與看清還是可以區分的,即使看不懂內容,不見得看不清書法,就拿草書甚至狂草來說,水平高超的草書一衣帶水,穿插呼應,有時又激流勇進,跌宕起伏!雖然一般人不會認識其中字對應的是哪個漢字!但面對這樣作品的時候,同樣能夠引起共鳴,甚至把人帶到一種身臨其境的意境,那麼,書法內容所要表達的思想同樣也會傳遞到面前的觀眾!這就是藝術之美!普通的觀眾可能不能解釋具體的美在那裡,書法的妙處在哪裡,但是,能夠給哪怕是普通觀眾產生一種震撼,一種共鳴,才是書法藝術的高境界!

如果硬生生地把普通大眾擋在藝術門外,而追求那種“皇帝的新裝”感覺的小眾欣賞的高水平書法,我看,那最多不過是“高”在當代,恐怕流傳久遠就難了!

(陳濟國藝術家的“鏡書”作品)

歡迎不同意見留言討論!感謝您的閱讀!喜歡請關注頭條號“墨影文化”,湖南墨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致力於陳濟國藝術家的獨特“鏡書”書法藝術傳播!


墨影文化


所謂功力深厚,言外之意就是,有的人練字練歪了,底子練瞎了,練一輩子也練不好毛筆字了,可以說,不是練毛筆字的材料,怎麼辦呢?索性隨他去吧,歪著寫吧,就這樣了,功夫用了不少,費了不少勁,說的好聽一點即所謂:功力深厚。

說的難聽一點即所謂:費功夫瞎練。



沒了尖的球安全頭盔


圈子文化。個個裝高雅,真正的皇帝的新裝。

這種現象的存在,大家心裡很清楚。有話語權的人,掌控著這個圈子。他們先把寫的好看的字定上一個調,稱為“俗書”。他們的理論是,俗書的一個特點就是好看。所以好看的字就是俗書。

這幫高雅的馭風之客,自然是不會寫“俗書”的。他們寫的東西,是給神仙看的,凡夫俗子的俗眼,怎麼會看得出神仙的妙道來呢?他們還有一個理論就叫“高書不入俗人眼”。要看懂?先把自己修練成仙。等自己修成了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以後。自然就能看到神仙們的神作中表現出來的神妙。



這個圈子以前的“帶頭大哥”就對他的屬下們說:“書法藝術不能去迎合大眾的口味”。人家旗幟鮮明的把大眾拋棄,而芸芸眾生之中的我們,還想著試圖去看懂理解神仙們的神作,不是自討沒趣嗎?


子衿書法


問題:很多書法家的毛筆字寫的並不好看,卻被很多人認為功力深厚,為什麼?

首先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問題前半部分是陳述一個題主認為的事實:很多書法家寫的毛筆字並不好看,這個“不好看”是怎麼得來的呢?很明顯是題主的主觀認識,也就是說題主認為很多書法家的字不好看。

問題的後半部分是陳述別人對於這個書法家的認識:功力深厚,很多人認為這幅字功力深厚。

那麼問題可以分析出來了,其實題主的問題的核心是:我認為的不好看的書法作品,別人為什麼說功力深厚?這下問題就明瞭了。

拋開了這個問題的表面,我們看到了題主真正想說的,想問的,這樣就好回答了,因為問題的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不是一個主語。

很明顯,題主認為不好的書法作品,別人當然有權利認為它是好的,是功力深厚的。

你認為不等於別人同樣也這麼認為。

題主的這種想法,是一種自以為是的想法,雖然生活中很難避免這種現象,但是我們在討論問題的時候要儘量跳出問題,公平的看待。

明白了這個道理,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其實也就迎刃而解。

你覺得呢?

碼字辛苦啊,

同意的朋友麻煩賞個贊,關注一下啦。


不二齋


做人難啊!

如果讓我來評價,我也只能說他功力深厚。


還能說什麼呢?如果不發生暴力衝突的情況下,讓我說什麼?

我也練過幾天字,館閣體小楷,雖入不得行家法眼,但也算同道中人。於是也常被人喊住讓我來評價他的書法大作,看他寫的一幅楹聯。上聯“你真春風得意”,下聯“書法萬古長青”。叫我點評點評。

我也只能裝模作樣地欣賞讚佩:👍️好,功力深厚!只是這幅聯對仗還不夠工整,“你真”對不起“書法”啊!

我覺得,和我一樣,大多數人評論的所謂“功力深厚”都有兩層意思:

一,就像遇到某位女性,為了禮貌和客套,你得讚美幾句,從上到下看了又看,從相貌到皮膚,從身材到穿著,你實在不願意說違心的話,只好說:你氣質很獨特!

這也是一種語言藝術,這樣的表達讓雙方都能下得來臺。

二,說“功夫深厚”是示弱,表示在戰鬥力標準上還是很看重對方的。你要實實在在地點評,雙方肯定要發生激烈的衝突,雙方武力相向,恐怕不見得你能贏個一招半式。所以就提前承認,“你功力深厚”,我打不過你。

總的來說,這是一句相互間給面子的表達方式。是對書法家體能和力量的一種肯定。



賦詩一首,描述一下對作品的感受,向功力深厚的書法家們致敬:

赤壁戰罷殘甲浮,

修羅殺場萬生屠。

不向碑帖尋古意,

卻似巔狂畫鬼符。


饞嘴肥貓鏟史官


這種問題是真的很蠢。您憑什麼判斷功力深厚與否,或者您如何判斷毛筆字寫的好看和不好看?說句難聽點的,您能欣賞的了真的好看的書法麼?

現在對於藝術很大的幾個誤區:

我看的懂的才叫藝術;

我覺得好看的才是好看的;

藝術不就是為了迎合大眾麼?

大家知道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怎麼換到藝術就是不學書和畫,瞎談也不怕?是覺得詩詞都是漢字,書畫都是給人看的,所以是個人都可以談的麼?

很多人都認為這樣的就是寫得好的:

有的人覺得這是醜書:

在大眾的認知裡,只有楷書和隸書是寫得好的(甚至很多人楷書和隸書都分不清楚)----因為這些字體整潔清晰。

說到底,大多數人並沒有高層次的審美層次,而在今天的話語權卻把握在人數最多的群體之中。很多人說所謂的“話語權”是在少數人手上,是在所謂的某某協會手上,但並非如此,甚至是反過的----不還有一大群人說王羲之是醜書祖宗麼?無非是“專有語言”的稀釋罷了。

我們換個說法。

康托爾布恩斯坦施羅德定律真的是對的嗎?

法布里波多爾光速干涉容易懂嗎?

單粒子薛定諤方程的數學表達式難寫嗎?

碰到這些東西,你敢說只有你懂的才是數學?敢說數學是為了也迎合大眾嗎?敢說你看的懂的才是對的,看不懂就是錯的?

放到書法上也是一樣,學書法的朋友,一筆一畫都有出處,都有講究,懂的人能看明白此處筆畫出自何碑何貼,其中法度若何,何以靈動,何以剛健。但大眾的定義就是“好看”和“不好看”,豈非謬論?但藝術真就如此,無學養,無基礎,甚至從來沒學習過的人,依然可以言之鑿鑿.....這就是藝術大眾化的淪陷。


有的人說科學和藝術不是一個概念,知道中國舊學體系是什麼樣的嗎?經史子集,儒家入門六藝瞭解下?

當然,確實有一些某協會會長、會員濫竽充數,各自苟營,但這種事放到哪個圈子都有。

不懂就不要閉嘴,多聽多想多看多學習。當然,對於脖子一梗,張口閉口就說“老百姓這個老百姓那個”的人,並不是我交流的對象。無知不是錯,無知還要胡言亂語就是你的錯了。


無聊到巔峰


說到這個問題我就得從教學生說起:大凡學習非常好的學生,在他們的心裡學習是第一位的,總自認為自己很有天資聰穎,以為是,社交能力也特別差,對老師也非常不尊重,他們心裡所想的就是一一隻要我學習成績好,社交是次要的,尊敬老師與否也是次要的,再加上大多數人對自己學習成績好都歸結於:自己聰明、祖上風氣好。所以總是自以為是,像這樣的學生一般來說雖然成績很好,但老師們一般對此類學生不太喜歡,但也礙於他的學習成績優異,所以老師們也就不去招惹他。而相對於在學校裡讀書中偏上的學生來說,他們深知自己的成績還有待提高,所以非常尊重老師,老師存在價值感,受到尊重,所以老師們也會盡心盡力去輔導他們,對於學習成績差也又非常尊重老師的學生,老師也非常喜歡,因為這些所謂"調皮搗蛋"的學生畢業以後就生活在自己城市的附近,說不定有一天也能派上用場。

書法也是如此:字真正寫得好的人總自認為我寫得非常好,我送去參賽比賽就行了,因此就沒有必要去巴結你評委,所以自然就不討"評委"的待見,而書法一般般、甚至很差的書法作品,比如說所謂"醜書"等作品,這些人他們就好比學校裡的"差生",總希望自己能在書法界混個"名份",所以想法子去巴結書協的所謂"名家",這些書協主席們"自身"的價值得到了應有的尊重,所以所謂"醜書"能夠獲獎也就很自然了……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