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放弃蒙古一切时一点都没犹豫,为何杨康就放弃不了?问题出在哪里?

蓝色的夜晚47


当然可以说这是作者金庸故意写的,一点也没问题,不过,从塑造人物来说,郭靖、杨康两个人物成长环境不同,这是作者体现的一个重要艺术观点。

郭靖与母亲流浪塞外十八年,实际上也不能说他们过得很惨,塞外是自然条件相对差一些,但大家都看得到,前期成吉思汗一家包括部落里蒙古人都比较朴实,对待郭靖母子非常好,完全视为自己人,所以成吉思汗封金刀驸马不是儿戏,是非常认真的事情,古人侠士重然诺等同金口玉言,这也算是最后郭靖愿意回到塞外兑现婚姻的依据。以郭靖的为人按说不应该出现大逆转,完全忘记成吉思汗等人的恩情,这个时候金庸来了一个成吉思汗后期图霸的变质,英雄观和侠义观产生矛盾,这就是蒙古强大后要征服所有地方,和宋朝产生矛盾,郭靖不可能忘记自己的根,尤其母亲被胁迫致死,这是郭靖最后完成转变,解决华筝与黄蓉两难困境一个巧妙的方式,也是读者可以接受的自然过渡,郭靖没有忘本。而他的另一面就是杨康。

杨康母子去北方的方式和郭靖母子不同,杨康母亲一开始是被完颜洪烈欺骗,母亲为了杨康成长也选择哄骗,所以最重要的少年时光杨康一直认为自己就是金国人,连最重要的嫉恶如仇的师父丘处机都对这一方面忽略,造成杨康性格的根基就在一个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的纨绔子弟环境下,母亲对他溺爱,师父对他忽视,加上完颜洪烈刻意宠着他,以及杨康确实天资很聪明,与郭靖的成长几乎就是一种对照。

其实个人对丘处机对杨康故意不说身世感觉是一个漏洞的,但从历史本来环境说,全真教在金朝是相当受推崇的,本来丘处机也不大可能与金国高层对着干,这一点反而又是可以信服的,尤其王处一是金朝朝廷的贵宾,全真教在金朝境内全靠王处一推广,在蒙古才是丘处机。

背景固然可以说是背景,丘处机对杨康的问题算是瑕疵,但也勉强说得过去。但后来杨康与郭靖遇见以后,才是杨康真正不能放弃的重要描述,金庸在尊重杨康性格方面做了很好的铺垫,杨康因为聪明骄傲,身世被揭穿,他不得不隐忍不发,内心也希望个人变得强大,但全真教上下对杨康依然不大重视,往往板着脸训斥,这是一大冲击,以杨康过去的地位,这是很难接受的,其次郭靖不善言辞,黄蓉对他十分警惕,再一次推动杨康无法和郭靖黄蓉修好,这是另一大离心力,除了穆念慈之外,杨康根本没有可以信任的人,他变成了一个弃子,唯有靠自己的聪明扭转,但这个时候眼前可以利用的资源还是金国完颜洪烈,所以,不完全是杨康不愿意舍弃,而是客观上,全真教和郭靖这边都没有真正全副身心去改变杨康,而杨康和杨过两父子一样,是心高气傲的人,吃软不吃硬,金庸把他们的性格塑造的确实很好。

杨康哪怕是对欧阳锋都是带着心机的,上桃花岛杀害江南七怪就是典型,直到最后计谋败露,被欧阳锋的毒反噬。金庸对杨康不算是重点去写的,不如杨过那么详细,但两父子的个性是极为相似,但就是成长经历不同,而且郭靖的性格和杨康差距太大,又不善言辞,当时年轻对杨康的未来也没放心上,哪知道这个结义兄弟会产生那么大的转变与祸害,所以杨康不算是简单贪图享乐,恰恰他是太想证明自己,而全真教和郭靖这边都对他并不像说的那么看重,唯有利用金国资源尽快获得成就,这的确是一个悲剧


何运超


《射雕英雄传》中郭靖能放弃蒙古的一切,而杨康不能放弃的原因就是两个人从小受的家庭教育不同,和两个人的母亲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

首先说这两个母亲,郭靖的母亲李萍是一个勤俭持家,自强自立并且家国荣辱感很强的伟大女性。流落大漠后一直不忘教育儿子是南朝大宋的子民,而且从不溺爱孩子,当打则打,当骂则骂,从小就让郭靖养成了一种良好的品德。

反观杨康的妈妈包惜弱,是一个没有气节的女人,性格软弱,吃不得苦,不能自立。当初被杨铁心宠坏了可以说是。灭门跟她也有很大关系,红颜祸水。她的心肠软,但是都没用对地方,虽说委身于完颜洪烈也出于无奈,必竞当时身怀六甲。但最终被完颜的糖衣炮弹软磨硬泡下顺从了,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把家国荣辱抛之脑后。

再说她教育儿子,不但从来没有给杨康灌输过爱国思想,更是纵容杨康的一切行为,十分溺爱。杨康从小在王宫长大,对前呼后拥的生活已经无法自拔,所以他放弃不了。

所以说一个人的成长是和他良好的家庭教育分不开的。





东瓜西瓜马来瓜


我想还是归属感的问题:郭靖已经找到了归属感,放弃蒙古就很容易;杨康除了金国,无所归依,放弃金国就是放弃所有,所以不容易。

郭靖其实并没有与蒙古彻底决裂。就是最终离开,还有故友拖雷、恩师哲别以追捕之名,赶来送行。但是,离开蒙古,意味着重回中原,而中原,有他的七位恩师,有洪七公,有新交的各位朋友,最重要的还有美丽的黄蓉。而留在蒙古,他必须跟不爱的华筝结婚。取舍之间,很容易做出抉择。

杨康就不一样了。刚刚知道身世,生父杨铁心、生母包惜弱相继逝世,除了严厉的师父丘处机,和刚刚结识的郭靖(这时候还没有结拜,还不是义兄),以及调戏过、却没有真感情的穆念慈之外,中原、汉族,对杨康而言,是一片陌生。

另一方面,也就是金国这面,除了母亲已死之外,父爱、亲情,荣华富贵,一切都和从前没有区别。这一切都是他从小习惯了的,也是他仅有的凭恃和依靠。要他放弃这一切,任谁也不舍得。

只站在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上责备杨康,其实是非常不公平的。


栖鸿看红楼


《射雕》中塑造了两个相反的人物形象,一正一反。郭靖和杨康。一个成了蒙古的金刀驸马,一个成了金国的小王爷,当他们得自己的身世之谜后,郭靖放弃了驸马,而杨康却背信弃义。那么是什原因道致这个差别呢?我觉得是环境,教育引导的不同。

郭靖到了蒙古和母亲相依为命,过得辛苦,但郭靖的母亲教他做人的道理,就算到铁木真那里也是普通人的生活,甚至受到歧视。直到江南七怪找到他们,成了郭靖的启蒙老师。江南七怪虽然武功不咋的,但在大的道义上却从来没有迷失方向,这就为郭靖的思想打下基础,不趋炎附势,有正义感。再后来郭靖结交人物都是不畏强权的人物,特别是洪七公,和黄药师。所以郭靖放弃金刀驸马是很自然的,让人感觉不到什么问题。

反观杨康,如果杨康放弃小王就会让人觉得不真实。为什么呢?

杨康从小生活在王爷府,从小就可以前呼后拥,锦衣玉食,要什么给什么。从没吃过苦。虽说杨康的启蒙老师邱处机也是个正面人物,可是只能背地里教他,为人方面却教的很少。在王爷府接触的人都是些趋炎附势,尔虞我诈的小人,再加上完颜洪烈招来的很多武林人士都是些邪恶之徒,最具代表的是欧阳锋父子,还有梅超风。其中欧阳克更是阴险,在这样的环境下,杨康想有一个正义的想法都不可能。

当杨康得知自己的身世后,也曾挣扎过,当他没有了小王爷的光环的时候,普通老百姓都没重视过他。忽然他觉得不自然了,为了得到尊重,得到养尊处优的生活,他割舍不掉小王爷地位。而郭靖从小习惯于平民生活。

可见环境教育对一个人影响是很大的。[微笑]




襄阳祖海


郭靖虽然出生在蒙古,但自记事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是个身负血海深仇的汉人!小说终究是小说,郭靖与母亲李萍虽然受到成吉思汗的照顾,但在那个时期,那个地区,生活条件的艰苦,也是可想而知的!再就是李萍对儿子的教育!郭靖虽然资质一般,但从小母亲对他的要求就非常严格!无论练功,还是做人,母亲都是郭靖将来成为一代大侠不可缺的一位启蒙导师!

再看杨康,他是以大金国小王爷的身份出生!从小养尊处优,接受的是金国利益至高无上的王室贵族的教育,而他的母亲包惜弱,其实已经彻底投入了杀夫仇人的怀抱!她保留一点与前夫在家乡时的遗物,只是完成对自己背叛的一点安慰而已!她从来就没打算把儿子的身世告诉他,更没打算让儿子去找出仇人,为父报仇!杨康在母亲这里得到的是自幼的娇生惯养!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在养父这里得到的是作为唯一继承人来培养的优待!

所以杨康怎么可能放弃他的地位?他从骨子里就不认为自己是个汉人!他自小接受的教育就是敌人就是汉人和蒙古人!



天天八界


郭靖虽长于长生天下的蒙古腹地的万里草原,但其母敦敦教育的是大宋的汉文化,身在蒙营心在宋;杨康长于白山黑水的女真部落,其接受的是金朝的异族教育,最终身在女真心在金!


楚襄蛮


杨康的日子,是锦衣玉食,仆人成群,的王公日子。

郭靖的日子,穷小子一个,也跟奴隶差不了多少。

李萍,一个寡妇,养郭靖多不容易啊!

李萍从小给儿子灌输的就是复仇,爱国。

郭靖本来不傻,都让江南七怪每天打着玩,给打傻了……

郭靖在大草原上,也没有见过什么世面,给他一张大饼,一碗杂肝汤,他就会乐得屁颠屁颠的……


风吹青竹摇162015807


郭嘉虽然生活在蒙古,但跟他亲近的人,对他影响大的人都是汉人,江南七怪,他妈妈,马钰等。杨康他母亲包惜弱一直吃斋念佛,对他影响最大的完颜王爷,其次是王爷的部署,情感上肯定更亲近金。就像很多在美长大的华人后裔对美国的认同感强于中国一样。


风清扬01


这样的事是跟人的性格有关,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想着怎么干成大事,无论能否成功都会拼死拼活去做。一个没有大志愿的人,心里想的是如何平静的生活,不是考虑怎么创建事业,而是考虑如何过好安静生活。郭靖是心胸平常人,不会想多大的事,只想过个小日子。杨康心胸大,一心想干成大事业,展示自己的雄心壮志。这就是郭靖不留蒙古,杨康想留蒙古。


豪气冲天55219019634


虽然郭靖和杨康在各自的阵营里都是大有成就之人,但是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成吉思汗有四个嫡子,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庶出的儿子。即使成吉思汗很看重郭靖,郭靖始终也只是一个赘婿。郭靖家族没有强大的外援,齐大非偶,做了成吉思汗的驸马,对郭靖未必是好事。成吉思汗之所以看重郭靖,是因为郭靖不为名利所重,在所有人都向成吉思汗屈服时,只有郭靖能够对成吉思汗说出那一番英雄之论,让成吉思汗在去世前还在念叨。假设郭靖机灵一点,泯然众人,与其他人一样对金钱权势贪得无厌,那么在成吉思汗众多的人才库里,郭靖也就不会那么突出和优秀了。

所以,相比于在武林中做一个盟主,郭靖放弃蒙古的一切,机会成本虽然也有,但是和杨康比起来,就不是一个层级了。

完颜洪烈是六皇子,是金国当时为数不多的忧国忧民的宗室。为了金国的利益,完颜洪烈可谓是不择手段。他北上挑拨草原各部关系打压成吉思汗,南下寻找《武穆遗书》增强金国军力,是一个办事能力极强的皇子。所以,如果说完颜洪烈没有政治野心,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尤其是金国的皇位继承制度并非是嫡长子制度,各种宫廷政变频繁发生,这也给了完颜洪烈觊觎太子之位的现实可能性。

可是,完颜洪烈有隐疾,而且这对完颜洪烈的政治生命来说是致命的。

他没有子嗣。

书里面没有说完颜洪烈有其他儿子,只有杨康一个儿子,也没有其他侧妃。他把包惜弱抢到王府也是好生供养,没有强行发生关系。这都在暗示完颜洪烈没有了生育能力,甚至都不能过夫妻生活。不然,一个盛年男子怎么可能几十年不动情?为了掩人耳目,完颜洪烈将包惜弱母子抢回府中,对外就说是自己的妻儿,这是他最好的挡箭牌。他也不纳妾,不仅能够避免事情传扬开来,还又塑造了一个痴情的男子形象。包惜弱因情感因素拒不配合,客观上也给了完颜洪烈一个台阶下。

完颜洪烈为什么会失去性能力呢?可能是在执行任务时受伤导致的。但是不管怎样,杨康一出生就坐稳了王爷府的唯一继承人的位子。

放眼整个金国朝堂,有本事的只有完颜洪烈一位王爷。可想而知,如果完颜洪烈再顺利当上太子,继位当了皇帝,那杨康可就是未来的金国储君。

所以。杨康放弃金国的一切,机会成本明显太大了。

此外,从两人的生活环境来说,郭靖、杨康对恶劣生活环境的忍受能力是不能相比的。

郭靖从小生活在草原,吃了不少苦,直到救了拖雷之后家里环境才好了一点。杨康则是一出生就是小王爷,自小就是锦衣玉食。所以,郭靖放弃那些荣华富贵,他的生活还能继续;杨康和穆念慈过了一段百姓的生活就忍受不了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