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最大的搅屎棍是谁,为什么?

逍遥史海


毒士贾诩。

1+董卓灭亡,本来应该是天下大定,结果他一股弄,李傕郭汜大反攻,王允死国,吕布跑路。天下第一乱。不然曹操袁绍都没有什么机会,刘备更是无缘发家。

2+张绣都投降曹操了,结果贾诩一股弄,曹操泡妞损失惨重,长子和保镖双双阵亡。

3+曹操本来偏喜欢曹植,结果贾诩一股弄,让曹操想起袁绍刘表立幼的悲惨下场,结果曹丕躺赢。

4+劝曹操,曹丕父子不要伐吴。俩人都没听,俩人都败北。

5+官渡之战中的主战派。

这个货用好了就是个宝,张绣刘表这样的小白都能在他的指导下,两胜曹操。不过作为他的敌人,可就不同妙了。总之,这个三国搅屎棍子改写了三国历史。

如果曹操能够重用贾诩,像刘备诸葛亮的关系,或者刘邦张良的关系,感觉贾诩能带着曹操飞,想怎么飞就怎么飞[大笑][大笑]


坎坎且伐檀


首先得先明确,到底啥叫搅屎棍。爱搬弄是非,喜欢兴风作浪,到处臭搅和,好事搅成坏事,纠缠不清的家伙。就是单纯喜欢兴风作浪,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性,所以曹操刘备这些冠亚军选手就不要提了。吕布,袁绍这些虽然失败但也是正正经经想做成一番事业的也就不要提了。还有得票比较多的贾诩,人家也只是为了保他聪明但是又可以善终,鬼主意一堆最后都全身而退。三国那些名士,不是累死、喝死就是病死不明死。一个个为抱负为主公尽忠,一个个都没什么好下场。说实话,这个时代多少人会真想做一个烈士做一个英雄?大部分内心都想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已。有聪明可以卖弄,可以在职场呼风唤雨,最后还能富贵吉祥。

贾诩这个形象只是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

贾诩这个人吧,要没有他,董卓一死,李傕郭汜就解散部曲回老家了,朝廷就回到王允这帮汉朝旧臣的手里了,曹操袁绍袁术这帮人也不会名正言顺地各自起兵逐鹿中原,所谓汉三国这段历史可能要延后几十年。结果他一句话,天下大乱。

因为贾诩那套很适合办公室。贾诩,出身寒门,没有家里背景关系。毕业后进入当地的董氏公司,后来董氏商战失败面临破产,同行联合要封杀董氏所有员工。小贾心里苦啊,于是找上两位副总(李傕郭汜)商量商量,再融资一波拼一把吧,不然被全行封杀可就没饭吃了呀。破产前最后一拼居然成了,李郭两副总裁成功让公司起死回生不用破产。但是这两跟班当惯了,当了一把手还是按着跟班时候的思维干,这公司活不久呀,趁现在跳槽吧。

辞职的贾诩一没家里疏通关系,二没前公司的推荐信(自己辞职哪来推荐信)。所以只能在张绣的小公司待着,不过老板老张人还不错,对贾同志的业务水平很是欣赏,尤其帮助张老板顶住曹氏集团的吞并收购后,更是对贾同志言信计从。但随后老贾就跟张老板说“老板呀,这曹氏集团呀,就跟马云搞的电商一样,是未来趋势啊。这人迟早是要当首富,让所有人喊爸爸滴。现在趁他还在起步阶段,早点投进去,还能争取到个好位置,等他对钱没兴趣的时候,可就未必能今他门了呀。”随后言听计从的张老板就正式加盟曹氏集团。

坐在曹氏集团的办公桌上,环视一圈。不得了啊!周围同事大多毕业于名牌大学中的名牌大学之称颖川大学。为首的荀令君更是荀家村著名的天才。这里的人不少是他当猎头挖来的。自己一个西凉三四线的九流大学文凭,加上自己来求职的。会不会被排斥在圈外呀。再说,毕竟坏过老板收购计划,不会记恨在心,给小鞋穿吧。就这样,老贾战战兢兢的,每天上班低调工作,下班立马回家,不参与员工聚会,也不参与办公室八卦。领导交代任务就干,提案不被采纳也不强求(贾诩是反对南下打赤壁的)

但是曹老板还是找上门来了“文和呀,你也是老员工了,现在呢,子公司下面的几个项目都搞得不错,你看好哪个项目呀?”老贾一哆嗦,艾玛,这里有坑呀。多少领导栽在这问题上呀,怎么问上我呀。纠结了半天没答出来。眼看领导不耐烦,老贾立马说到“鲁迅说过,老板是最聪明的,跟老板作对的袁绍刘表都是傻子”

就这样,老贾当了少当家(曹丕)的心腹。虽然要人脉没人脉,要威望没威望。但还是提上了营销部总经理的位置。这事还被隔壁的孙氏集团老总拿来当笑话和反面教材。不过,总算平平安安混到退休,拿上了医保社保等等福利,吃上了长粮。用我们张大帅的一句话,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能应对已经不容易了。贾诩能在乱世中得以善终,就算他是搅屎棍也是本事。




溪源影视


肯定是皇叔刘玄德啊!细数他的创业史:结义加入官军,黄巾被灭了;当个县令,邮督被揍了;跟着公孙瓒,瓒哥自焚了;跟着陶老头,老头没几天就挂了;被吕布收了,吕小布最后被他坑死;曹老板跟他煮酒,他骗了老板的兵跑路,后来还拉着孙权坑了曹总八十万兵马;跑去找袁绍,绍哥被玩死;跑去跟刘表,刘表被玩死;后来打着揍张鲁的旗号,抢了同宗刘璋的地盘;自己的侄儿献帝刘协,莫名其妙的就被他自称汉中王取代汉室正统。最后只顾自己称帝,看着关二哥被人阴了,一年多的时间都不发兵救援,二哥挂了又扯旗报仇坑死了蜀国大半精锐。临死留遗言还要坑一把马谡,还试探诸葛亮吓个半死。被他玩死的人,不是枭雄也是名将,由此看来,备哥才是三国搅屎第一人也!



波波232262740


最佩服曹操,最看不起刘备,刘备虽然会用人,能驾驭人,但是吕布被曹操杀害,示意刘备帮忙说好话,刘备立马就是小人,落井下石,下磨杀驴,当初刘备无处藏身,带着两个兄弟投靠吕布,吕布也实心实意接待,后来辕门射击,吕布也帮刘备大忙,现在需要你吕布帮忙,你把头扭一边,的确小人一个,关注我 关注豫见韩哥


豫见韩哥


诸葛村夫吧!如果没有他出来搞个三分天下,曹操早就一统天下改朝换代成立大魏朝了。就凭曹家的子孙后代应该比司马家的要强点。怕就不会出现后面的五胡乱华。



蜗牛会蹦极


三国时期最大的搅屎棍当然是草根出生的刘备!

在封建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其中“士农工商”以商人的地位最为低下,而刘备之前就是一个以织席贩履为生的小商贩,在这种情况下,胸怀大志的刘备当然不甘就此平庸的一生过下去,于是他就不断的折腾,最终被他折腾出了一番天地!



所谓乱世出英雄,在东汉乱世刘备就是以汉室后裔自居,以匡扶汉室为目的,平叛黄巾贼,立功后被汉献帝刘协接见,并被封为皇叔,自此刘备便以大汉皇叔的身份四处游走于各路诸侯之间!


搅屎棍刘备!

刘备到徐州投靠陶谦,可没曾想陶谦没多久就死了,紧接着陶谦的两个儿子也死了,最终徐州成为了刘备的地盘,但不曾想吕布也看中了徐州,于是徐州又被吕布战领了,刘备没办法又跟随了吕布,但不久后,曹操又来攻徐州,最终吕布不敌曹操,被曹操消灭,而刘备又投靠了曹操,刘备跟随曹操回到京城后,又搞出了一个衣带诏事件,想与人合谋反抗曹操,事情败露后刘备又投靠了河北袁绍!


可惜的是在袁绍那里刘备还是没能长久,没多久袁绍又被曹操灭掉,此时的刘备又想到了荆州刘表,毕竟他是自己的同宗兄弟,于是又跑到了荆州投靠刘表,刘表热情的招待了刘备,但是没多久刘表又死了,不久后曹操又兵发荆州,荆州被曹操占领,此时刘备想到了联合东吴抗曹,于是“赤壁之战”开启,刘备在赤壁之战后,终于又有了自己的地盘荆州,但他仍不满足,又插手了益州之事,最终刘备占领了益州有了自己的一份地盘,最终成就了自己的霸业!


综合上述,刘备才是三国时期最大的搅屎棍,因为他到哪里,哪里就不太平!


唐古看今


三国时期最大的搅屎棍是谁?

看到“搅屎棍”三个字,亭长我不由想起了郭德纲的相声。

郭德纲称和于谦、高峰小时候是同学,是班里的三个坏小子,尤其是郭德纲最坏。

郭德纲说,老师送他一个称呼,叫搅屎棍,是三个人里边的搅屎棍。

显然,这不是一个好称呼。

于谦、高峰,刚开始是还没明白以为在骂郭德纲,旋即醒悟:你郭德纲是我们三人组里边的搅屎棍,那我们成啥了?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

三国时期最大的搅屎棍是谁?

先说答案,亭长认为是董卓。

为啥这样说?听亭长慢慢说来。

东汉建立于公元25年,至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建魏,共195年。按说时间也不短了,跟西汉比立国只少了十来年,可是跟西汉比起来,东汉明显地乏善可陈。

刘邦斩蛇起义建立大汉帝国,休养生息造就文景之治,汉武大帝雄才大略,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彻底解决边患,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一件件一桩桩让人惊叹,汉人汉服汉语,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有了汉族这个称呼。

可东汉呢?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口碑极佳,在中国历史好皇帝排行榜上可以排进前10名,他的儿子孙子汉明帝、汉章帝也不错,怎么着也是弄了个“明章之治”,可再往后呢?

也不知咋了,刘秀活了62年,汉明帝42岁死,之后的皇帝基本上都是30来岁就翘吧,甚至还有不到30岁就完蛋的。

老爹年纪轻轻就死翘翘了,儿子自然也不会太大。东汉的皇帝几乎都是小孩子,十来岁即位,还有不到十岁的。

皇帝胎毛未褪乳臭未干,只能由老妈说了算。老妈靠谁呢?显然最依赖的就是娘家人,这就是所谓外戚。

等到皇帝长大了,想自己作主,可朝廷里全都是老妈的娘家人,人家不愿放权啊。这时候,太监出现了,这帮不是男人的“阉竖”帮皇帝把外戚给办了。

于是就跟跷跷板一样,一边是太监,一边是外戚,你上来,我下去,皇帝始终跟个傀儡一样。

宦官与外戚的跷跷板游戏,成了东汉大半个时期最大的权力特点。

这样跷着跷着,就跷到了东汉倒数第二个皇帝汉少帝刘辩登基,小皇帝13岁,搁现在也就是刚上初中的年龄。

这时候朝中的实权人物是“十常侍”,十个太监。

按照东汉权力跷跷板的游戏,这时候应该是外戚登场了,可是这外戚太不给力。

汉少帝刘辩的舅舅叫何进,屠户出身,利用外戚身份做到了大将军。

怎么样才能扳倒这些太监们呢?袁绍出了个主意:“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来京,尽诛阉竖。”进曰:“此计大妙!”便发檄至各镇,召赴京师。

这是《三国演义》讲的。为了整几个太监,要把全国的兵都召来,太过兴帅动众了。

主簿陈琳说:“欲诛宦官,如鼓洪炉燎毛发耳。”就跟弄个大炉子把几根头发烧了一样轻松。

“外檄大臣,临犯京阙,英雄聚会,各怀一心: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乱矣。”

事实证明,人家陈琳确实看得远看得深。本来国家就已经够乱了,你何进这样一闹,乱上加乱,最后会乱得不可收拾啊。

结果大家也知道了,何进被宦官杀死,宦官也没掌权,来了个董卓把持了朝政。

宦官与外戚轮流坐庄的跷跷板GAME彻底OVER了。

旧秩序颠覆了,董卓却没有能力建立起新秩序。

过去宦官与外戚轮流坐庄时,你上来,我下去,甭管怎么着,大家只是篡权,没有篡位,至少坐在龙椅上的,还是刘家人啊。

董卓就不一样了,先是废了汉少帝刘辩,然后立了刘协,就是东汉王朝的末代皇帝汉献帝。

之后的事,《三国演义》已经给大家讲得很清楚了。

董卓为非作歹权倾朝野,引来全国诸侯起兵共诛之。风雨飘摇之中,他还在傻乎乎积极准备着面南背北登基坐殿当皇帝。

太不自量力了!

这人笨就笨在这里,你权力再大,也不能称帝啊。人家后来的曹操,比你牛掰多了,但是人家就是到死也不称帝,只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另外一个称帝的,袁术,也是众叛亲离。

就在董卓被忽悠着准备接受禅位时,脑袋掉了,王允和吕布联手把董卓给弄死了,《三国演义》还编了个千古传唱的故事,利用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蝉巧施连环计。

貂蝉很美,但那段历史并不美。

董卓也算风云一时,但直到死,恐怕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死。

自此,东汉是真地乱了,乱得不可收拾。

如果说之前东汉帝国是一团沼泽的话,那现在就真地乱成了一团屎了。

乱世,肯定原因很复杂,绝不能让一个人“背锅”;乱世之中,乘乱取利者难以胜数,但别人都不如董卓闹得更欢、摔得更惨、作得更死,咎由自取,活该!

东汉末年分三国,英雄很多,董卓称不上英雄;小丑很多,但最丑的就是董卓。

三国时期最大的搅屎棍是谁?在亭长眼里,就是董卓,没有第二人选。


刘亭长


三国时期最大的搅屎棍是谁?三姓家奴吕奉先吧!

这家伙长期活跃在舞台上,虽不是正面一号角色,但至少也是男而二号,男三号的地位。位置倒在其次,这家伙能力还特别突出。

首先是武力值很突出。三国英雄辈出,功夫好的人很多,赵云、张辽、许褚都不是等闲之辈。刘家兄弟关羽和张飞更是万人敌。但他们在吕布面前,那也只能是陪衬。三英战吕布,那也最终打个平手。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吕布是三国时代武打能力值最高的,当之无愧的一哥!

功夫了得,但一把好牌却没有打出应有的效果。应为吕奉先这个人太能搅和了,抑或是当时最能的搅屎棍!吕布有个“雅号”——三姓家奴!说的是这个人没有原则,谁得势就攀附谁,谁失势就踩谁,就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更关键的是,他跟谁谁就会倒霉,搅屎能力堪称一流!

吕布成名之前是投靠在并州赤使丁原门下,深受赏识,被后者收为义子。后来董卓得势后,用赤兔马和金银珠宝去收买吕布。吕布毫不犹豫地就把丁原杀掉,改投董卓门下,并被收为义子。之后又因为董卓和吕布又同时喜欢上美人貂蝉,吕布又再次将义父董卓杀掉。之后又转投多处,一度投到刘备手下,没多久就把刘备手上的徐州据为己有。所以,在当时的圈子里,吕奉先口碑很坏,到最后没有人敢跟他合作,也没有人敢收留他。因为谁跟他走近谁就会倒霉啊!这样的搅屎棍,大家唯恐避之不及!

吕布临死前为曹操所俘,曹操不知怎么处理就问刘备。刘备答曰“公不见丁建阳(丁奉)、董卓之事乎”?意思是吕奉先这样的专业坑爹人士最好不要留,于是一代枭雄吕布终被缢杀。



周周说古今


我说一个搅屎棍,这个人,叫作张松。

张松,四川成都人,刘璋的部下,长得很丑很吓人,有多丑呢?

“额镢头尖,鼻偃齿露”,额头像锄头,头尖尖的,鼻子塌了下去,还有个大龅牙,这幅尊容,可以名列三国丑男排行榜第二名了!


第一名是庞统!

张松虽然长得丑,但却很有才,尤其是记忆力非常惊人,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像扫描仪一样。

上天给了他惨不忍睹的脸,又给了他扫描仪般的记忆力,看来上天还是蛮公平的。

刘璋为了讨好曹操,派了张松前往慰问。也不知刘璋咋想的,益州人才众多,为何不派帅一点的前去,非要派个丑男呢?

张松这人非常狂傲,到了曹营之后,恰好遇到了狂士杨修,杨修当然不服张松了,于是把曹操写的《孟德新书》拿给张松看,准备挫一挫张松的锐气。

张松用扫描仪双眼快速扫了一遍后,哈哈大笑:“这本书,成都小儿都能倒背如流!怎能说是曹操写的呢?是抄袭的吧!”


杨修不信:“真的假的?”

“不信,我背给你看!”说罢,张松逐字逐句的背了起来,居然一字不差。

杨修大吃一惊:“敢情曹公真是抄别人的!”。

杨修把张松带去见了曹操,把刚才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曹操。

曹操大怒:“岂有此理,这是我花了几个通宵写就的,怎么能是抄袭别人的呢?你背一个我看看!”。

张松又背了一遍,一字不差。曹操惊呆了,问张松:“那你说这书谁写的?”

张松笑了笑:“这是战国王某某写的!”


曹操大惊失色:“奇哉怪哉,我到底怎么啦?我真的抄袭啦!我……”。

曹操一气之下,把书烧了个精光!

从此之后,中国历史少了一本兵法著作,这都是拜搅屎棍张松所赐啊!


一半秋色


最大的搅屎棍,是大耳贼刘备和逆天道而行的孔明?

刘备自诩刘靖王之后,被刘献帝称之为皇叔,便摇身一变成了″皇亲国戚"身价百倍?

靖王子女众多,刘备自己也懵不出是那一股的后代,随便一说便懵的孔明为攀″皇枝",倒行逆施,明知成不了大器?却冒天下之大不韪,为其卑鄙小人甘效犬马之劳?

刘备典型的儒式小人,在军师孔明的扶佐下,诛异己,″卸磨杀驴″赶尽杀绝,变的更加阴险 毒辣,善于心机,精通阴谋,刁买人心,霸占人家城池,強奸人妻,嫂子,女儿,乃是禽兽不如的伪君子,此君臣二人,皆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搅屎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