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有什么药用价值?

雷镐


1,蟾蜍,攻毒杀虫止痒药。

也叫瘌哈蟆酥,瘌疤子酥,疥疤子酥。

因该物耳后腺及背部皮肤腺中的乳状腺液阴干之物,一拍即碎,质脆如酥而获其名。

夏秋二季捕捉蟾蜍后,挤出皮肤腺的白色浆液加干,干燥,捣碎,加白酒浸渍并搅动成稠膏状,干燥粉碎。

2,

[药性]:辛,温,有毒。归心经。

[功效]:解毒,止痛,开窍醒神。

有效好的解毒消肿,麻醉止痛作用,应用于痈疽疔疮,瘰疬,咽喉肿痛,牙痛。

因辛温走串,有辟邪秽而化浊气,开窍醒神之功,应用中暑吐泻,腹痛神昏,手术与麻醉。

3,有强心,镇痛,抗凝血,抗心肌缺血,升压,抗休克,局部麻醉,抗放射,抗疲劳,镇咳,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4,

1),蟾蜍:有毒,多外用。

2),酒蟾蜍:炙后酥脆,利于粉碎,矫除腥味,多用于内服。


老刘105751014


蟾蜍是一种药用动物,其药用部分为蟾酥,自古以来为著名的为毒性类中药。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的耳后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经收集干燥而成。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多在早春于河溏边集中捕捉,采集其腺体中的白色浆液,涂在玻璃板,竹箬上或圆形的模型中晒干贮存。同时以碎块置酒或牛奶中溶化,然后风干或晒干研细末用。

性味甘、辛,温。有毒。归心、胃经。功效:解毒消肿,止痛开窍。民间及传统医药多用于以下疾患:1、痈疽疔疮。2、咽喉肿痛。3、疮毒内攻。4、暴发吐泻腹痛、昏厥。5、牙痛。6、痈肿剧痛。7、割治麻醉。

常用量:0.015一0.03克。不可超量。入丸、散剂。外用适量。注意!孕妇忌服,外用不可入目。蟾酥代表性经典中成药有:酥酥锭(外用)、麝香保心丸、六神丸、喉炎丸、消炎解毒丸、心可宁胶囊、蟾酥丸、梅花点舌丹、华蟾素注射液等等。

蟾酥主含蟾毒、胆固醇、β一谷甾醇、蟾酥甲碱、肾上腺素、精氨酸等。有强心、升高血压、兴奋呼吸、外用有很强的抗炎、阻止病灶扩散,使红肿消退,止痛、局、麻醉、抗白血病、抗肿瘤、放射引起白细胞减少症可升高白细胞作用等作用。现今蟾酥早已成为名贵的中药而远销海外。

蟾蜍皮性味辛凉,微毒,功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肿。适用于痈疽肿毒,疳积腹胀等。可用于喘咳痰多以及肿瘤。常用量3一6克。煎汤或了开末服,外用可剥取鲜蟾皮贴敷于患处皮肤上。主要成分与蟾酥相似。另外还有蟾衣,有止痛散结、消包块作用。


一叶轻舟85


蟾蜍的耳后腺、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的干燥品叫蟾酥,是珍贵的中药材,内含多种生物成分,有解毒、消肿、止痛、强心利尿、抗癌、麻醉、抗辐射等功效,可治疗心力衰歇、口腔炎、咽喉炎、咽喉肿痛、皮肤癌等。目前德国已将蟾酥制剂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日本以蟾酥为原料生产“救生丹”。我国著名的六神丸、华蟾素注射液等50余种中成药中都有蟾酥成分。

这种被老百姓称为癞蛤蟆的动物其耳后腺和皮肤腺内含有蟾毒。蟾毒 中已知的主要成分:1蟾蜍二烯醇化合物,包括蟾蜍毒素和 蟾蜍配基,作用类似洋地黄,可兴奋迷走神经,直接影响心 肌,引起心律失常;尚有刺激胃肠道、抗惊厥和局部麻醉作 用;2儿茶酚胺类化合物,有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作用;3 吲哚烷基胺类化合物,可引起幻觉,对周围神经有类似菸碱 样作用。蟾蜍中毒多因摄食污染蟾毒的蟾肉或服用过量蟾蜍 制剂(如中成药六神丸、金蟾丸、沙药水等)或蟾蜍毒液经 伤口进入体内引起。

有些进食蛤蟆常在食后 0.5~2 小时内发病,出现剧烈恶心、呕吐、腹 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心电图出现酷似洋地黄中毒的变化 和心律失常,甚至发生阿斯综合征、血压下降和休克。神经 系统症状有头痛、头晕、嗜睡、出汗、口唇及四肢麻木、腱 反射减弱或消失等,重症可有意识障碍、抽搐等。蟾毒误入 眼内,引起眼睛红肿,甚至失明。少数病人发生剥脱性皮炎

发现中毒后该如何治疗呢?1.洗胃、导泻2.补液以促进毒物的排泄,并用大剂量维生素 C及B族维生素3.对症处理:类似洋地黄中毒症状可口服或静滴 稀释的氯化钾液;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用阿托品0.5~1.0mg 肌注或皮下注射,严重者加用异丙肾 上腺素。


中华医学科普



蟾蜍,蟾蜍科动物。蟾酥,中华大蟾蜍和干燥分泌物,蟾蜍眉间白汗。

蟾酥,性温,味辛,有毒。

药理,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减慢心率,消除水肿与呼吸困难的作用。

有兴奋中枢,升血压,局部麻醉,抗肿瘤,抗辐射,抗炎,兴奋平滑肌,抗菌,抗内毒素休克,镇痛。

功能主治,解毒止痛,开窍醒神。

用于广痈疽疗疮,咽喉肿痛,中暑吐泻,腹痛神昏,用量o,o3克,孕妇慎用,外用适量。

方选,

1,夏令腹痛,吐泻,昏厥。配麝香,丁香,雄黄,朱砂,苍术,猪牙皂。

2,治哮喘,蟾蜍一只(去内脏及外苦皮),白胡椒九克,陈皮三克,半夏六克,将味共研未,纳入蟾蜍腹内,用线缝好,外用黄泥封闭,置炭火内煅后去泥,研未,分次服完,每日一次。

3,脱肛,蟾蜍皮烧烟熏患处,立效。

4,治鼻疔,蟾蜍三只,梅片0,6克共捣烂搽患处。

5,治溃疡,蟾酥与人乳调和处搽患处。

6,治骨结核,活蟾蜍一只,捣烂敷患处,隔日敷一次。

7,治乳房硬块,活蟾蜍一只,桃仁三十克,将蟾蜍去内脏,与桃仁共捣烂,敷患处,每日换药一次。


老艾叶32715361


蟾蜍,俗称癞蛤蟆,在动物分类学上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蟾蜍科。本科现已有25个属300种左右,我国目前已知有2个属17个种和亚种,其中中华大蟾蜍分布最广,几乎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但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野生资源急剧减少,人工养殖蟾蜍已势在必行。

  蟾蜍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经济动物。其全身是宝,蟾酥、干蟾、蟾衣、蟾头、蟾舌、蟾肝、蟾胆等均为名贵药材。

  蟾蜍的耳后腺、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的干燥品叫蟾酥,是珍贵的中药材,内含多种生物成分,有解毒、消肿、止痛、强心利尿、抗癌、麻醉、抗辐射等功效,可治疗心力衰歇、口腔炎、咽喉炎、咽喉肿痛、皮肤癌等。目前德国已将蟾酥制剂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日本以蟾酥为原料生产“救生丹”。我国著名的六神丸、梅花点舌丹、一粒牙痛丸、心宝、华蟾素注射液等50余种中成药中都有蟾酥成分。

  蟾蜍除去内脏的干燥尸体为干蟾皮,性寒、味苦,可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咽喉肿痛、痈肿疗毒等症。近年来用于多种癌肿或配合化疗、放疗治癌,不仅能提高疗效,还能减轻副作用,改善血象。

  蟾衣是蟾蜍自然脱下的角质衣膜,对慢性肝病、多种癌症、慢性气管炎、腹水、疗毒疮痈等有较好的疗效。此外,蟾蜍的头、舌、肝、胆均可入药;同时蟾蜍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还是营养丰富的保健佳肴。


蟾王小王子




蟾蜍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其全身是宝,蟾酥、干蟾、蟾衣、蟾头、蟾舌、蟾肝、蟾胆等均为名贵药材。

蟾蜍的耳后腺、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的干燥品叫蟾酥,是珍贵的中药材,内含多种生物成分,有解毒、消肿、止痛、强心利尿、抗癌、麻醉、抗辐射等功效,可治疗心力衰歇、口腔炎、咽喉炎、咽喉肿痛、皮肤癌等。目前德国已将蟾酥制剂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日本以蟾酥为原料生产“救生丹”。我国著名的六神丸、梅花点舌丹、一粒牙痛丸、心宝、华蟾素注射液等多种中成药中都有蟾酥成分。



杏林指月


蟾蜍,别名癞蛤蟆、蟾,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全体。

蟾蜍可分几部分入药,其性能功效也不尽相同。

蟾蜍的耳后腺及皮肤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经收集加工而成的干燥品为蟾酥。其味甘、辛,性温,极毒。归心、胃经。功能开窍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疮痈肿毒,咽喉肿痛,疔毒,牙痛等。

蟾蜍皮,辛凉微毒,功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胀。

用治痈疽肿毒,疳积腹胀等症,近人用治痰喘肿瘤。内服3~6克煎汤,外用剥皮贴敷患处。

蟾蜍,味辛,性凉,有毒归阳明经。

《医林篡要》“辛甘、咸寒。”

《本草再新》“辛甘咸、寒。”

功能破癓结,行水湿,化毒,杀虫,定痛。

主治疔疮,痈疽瘰疠,恶疮,小儿疳积,臌胀及慢性气管炎,肿瘤等。

《本草纲目》“治一切五疳八痢,肿毒,破伤风病,脱肛。”

内服:煎汤,3~6克;或入丸散,研末0.3~0.9克。外用:烧存性研末敷或熬膏摊贴。

临床应用

治小儿疳积:土炒干蟾蜍、米炒陈皮及砂仁各等量,研细末,每次用药4克,口服3次,温开水送下。

治疗白血病:取125克重蟾蜍15只,剖腹去内脏加黄酒1500ml,放入瓷罐中封闭,然后置锅内(铝锅)加水,用水浴煮沸2小时,将药液过滤既得,成人每次15~30ml,每天3次。

治疗肝硬化:用活蟾蜍2只,以冬季者为佳,腹装砂仁10克,木香6克,醋甘遂3克,黄泥裹包,文火煨干后去泥再加生鸡内金10克,焦山楂30克共研粉拌匀,每服6克,每天2次,饭后服。有效率为94.8%。


进取16127558944


蟾蜍是食用和药用都有较高的价值。

蟾蜍是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其耳后腺及皮肤腺中所产生的白色乳状浆液经收集.加工而成的干燥品;是蟾蜍最有药用价值的《蟾酥》。

原动物多穴居在泥土中或栖于石下及草间。主产于江苏.山东.河北 .浙江等地。

蟾蜍(蟾酥) :釆收加工是夏.秋季均可捕捉。捕捉后,将其躯体表面洗净,待体表水分沥干时,用特制钳.从头部两侧的耳后腺及背部皮肤腺瘤状突起处挤出白色浆计,置于瓷罐或瓷盘中(忌铁器),滤去泥沙及杂舌,取纯浆放入模型中晒干,即“团蟾酥” (产河北.山东)。涂于玻璃板或竹箬上晒干,即为“片蟾酥” (产江苏.浙江)。

蟾酥:性味甘 .辛,温。入肾经。有大毒。

蟾酥的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止痛,干窍。用于咽喉肿痛,痧胀腹痛吐泻,痈疽恶疮,疔毒,牙痛。

一般用量0.015一0.03克,多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惆敷点涂或入膏药贴患处。

注意:

1 .蟾酥毒性强烈。2 .孕妇慎用。3.外用不可入目。

附注:1 .蟾酥有效成分能直接兴奋心脏肌肉,并可使粘膜感觉神经麻痹,具有强心 .麻醉止痛作用。

2.蟾酥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是“六神丸” . “活心丹”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

3.蟾蜍去肉脏或带內脏的干燥品,药材名干蟾,又称蟾蜍干.癞虾蟆干。内用治小儿痨热.疳积.腹胀泄泻,外用治痈肿恶疮。蟾蜍除煮制蟾蜍粥.给小儿服食以冶疳积外,还用作熬制拔毒膏药的原料。

(以上只供参考)


大林151735755


蟾蜍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经济动物。其全身是宝,蟾酥、干蟾、蟾衣、蟾头、蟾舌、蟾肝、蟾胆等均为名贵药材。

蟾蜍的耳后腺、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的干燥品叫蟾酥,是珍贵的中药材,内含多种生物成分,有解毒、消肿、止痛、强心利尿、抗癌、麻醉、抗辐射等功效,可治疗心力衰歇、口腔炎、咽喉炎、咽喉肿痛、皮肤癌等。目前德国已将蟾酥制剂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日本以蟾酥为原料生产“救生丹”。我国著名的六神丸、梅花点舌丹、一粒牙痛丸、心宝、华蟾素注射液等50余种中成药中都有蟾酥成分。

蟾蜍除去内脏的干燥尸体为干蟾皮,性寒、味苦,可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咽喉肿痛、痈肿疗毒等症。近年来用于多种癌肿或配合化疗、放疗治癌,不仅能提高疗效,还能减轻副作用,改善血象。

蟾衣是蟾蜍自然脱下的角质衣膜,对慢性肝病、多种癌症、慢性气管炎、腹水、疗毒疮痈等有较好的疗效。

此外,蟾蜍的头、舌、肝、胆均可入药;同时蟾蜍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还是营养丰富的保健佳肴。

干蟾皮,是蟾蜍除去内脏的干体,性寒、味苦,可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咽喉肿痛、痈肿疗毒等症。近年来用于多种癌肿或配合化疗、放疗治癌,不仅能提高疗效,还能减轻副作用,改善血象。

蟾衣,是蟾蜍脱下的角质衣膜,对慢性肝病、多种癌症、慢性气管炎、腹水、疗毒疮痈等有较好的疗效。

蟾蜍壳,是蛤蟆蜕下的角质衣膜,俗称“蟾衣”,《本草纲目》中称之为“蟾宝”,具有扶正固本,攻坚破淤,搞癌消肿之神效,在民间素有治疗肿瘤、乙肝、腹水等疑难杂症的“秘方”之美称

据上海科技出版社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中医学》载:

蟾蜍,味腥、温,有毒。归心经,具有解毒、止痛、开窍等功效。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 编《癌症独特秘方》中载:蟾皮性味腥、凉、微毒,功能解毒、利水、消胀、主治各种肿癌。 1999年经上海交大量子医学检测,特别对癌症、肝硬化、疼痛诸症的治疗有效含量成份超8千量价 上(凡有8千量价以上有免疫功能成份)。华夏出版社《中华医药全典》中载:蟾衣毒较轻,主要 用于疮疡肿毒及小儿疳积,现代常用治肿瘤。远方出版社《中草药大全》中介绍,蟾衣可治癌、白 血病、淋巴瘤等。

据民间应用调查,蟾衣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镇静、利尿、壮阳、抗感冒病毒的功效, 并对肝腹水、癌症有显效,对乙肝大三阳、小三阳可转阴,还能迅速有效地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功能,促进人本代谢自然平衡。服法请遵医嘱。

蟾衣是蟾酥浆液的表皮包衣,孙思邈称:“蟾蜕(衣)除恶肿,神也”。李时珍《本草纲目》称:“蟾衣乃其蓄足五脏六腑之精气,吸纳天地阴阳之华宝,如若获之一,一切恶疾,未有不愈”。中医认为蟾衣具有解毒消肿、止痛、辟秽浊之功效,广泛用于疮痈肿毒、咽喉肿痛等的治疗。现代研究认为:蟾衣主主含蟾蜍二烯醇化合物,包括蟾毒配质及蟾蜍毒素,具有强心、升压、抗炎作用,蟾毒配质还有较强的麻醉作用。最近科研人员发现蟾衣还有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神奇功能,可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肝炎、带状疱疹、肝腹水、肾病、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疑难杂症。

据医圣张仲景称:“蟾皆拾,衣不现,奇也”。几千年来,人们只知道蟾蜍能蜕衣,但始终拾不到蟾衣。近年,科研人员通过观察终于发现,蟾蜍在盛夏暴热的夜晚,借雷鸣电闪可蜕衣一次,且边蜕边吃,蜕完吃尽,极难采获,故而难于应用于临床。

近年来,各地先后开展人工养殖蟾蜍取得成功,养蟾取酥,养蟾取衣已变成现实,只要饲养者掌握了蟾蜍的蜕衣规律,利用特殊的蜕衣工具,可顺利地获得一张纯天然蟾衣。为此,人工大规模采集天然蟾衣资源再也不是神话。

中国早已利用蟾酥治疗多种疾病,但蟾酥中的多数成分可以合成或从其他方面获得。蟾蜍不像传说中那样会致疣。真蟾蜍多陆栖夜行,常留待在很小的地区内取食能捕到的昆虫或小动物。有些种类被引用防治害虫,以大蟾蜍的防虫效果最佳。

蟾蜍,又叫癞蛤蟆、大疥毒。这种动物是被人们所看不起,不少人认为蟾蜍是低能儿。它容颜丑陋,不时地在田埂道边钻来爬去。尽管人们不理解它,但它还是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蟾蜍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据科学家们观察研究,在消灭农作物害虫方面,它要胜过漂亮的青蛙,它一夜吃掉的害虫,要比青蛙多好几倍。癞蛤蟆平时栖息在小河池塘的岸边草丛内或石块间,白天藏匿在洞穴中不活动,清晨或夜间爬出来捕食。它捕食的对象是蜗牛、蛞蝓、蚂蚁、蝗虫和蟋蟀等。癫蛤蟆喜欢在早晨和黄昏或暴雨过后,出现在道旁或草地上。如被人们用脚碰一下,它会立即装死躺着一动不动。它的皮肤较厚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和散失的作用,所以能长久居住在陆地上面不到水里去。每当冬季到来,它便潜入烂泥内,用发达的后肢掘土,在洞穴内冬眠。癞蛤蟆行动笨拙瞒跚,不善游泳。由于后肢较短,只能做小距离的、一般不超过20厘米的跳动。癞蛤蟆在入药方面也比青蛙高出一筹。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记有癫蛤蟆的性味、归经和主治等方面内容。多少年来,人们采集癞哈蟆耳下腺及皮肤腺分泌物,晾干制成蟾酥。蟾酥是我国的传统名贵药材之一,是六神丸、梅花点舌丹、一粒珠等31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我国生产的蟾酥在国际布场上声望极高,每年出口5000多斤,可换得外汇500万美元。常见的蟾蜍,只不过拳头大小。可是在南美热带地区,却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癞蛤蟆,最大个体长约25厘米,为蟾中之王。蟾王不仅体型大,胃口也特别好,它常活动在成片的甘蔗田里,捕食各种害虫。固此,世界上许多产糖地区都把它请去与甘蔗的敌害作战,并取得了良好成绩。蟾王的足迹遍及西印度群岛、夏威夷群岛、菲律宾群岛、新几内亚、澳大利亚以及其他热带地区。每年为人类保护着相当十亿美元的财富。一只雌蟾王每年产卵38000枚左右,是两栖动物中产卵最多的一种。但有趣的是,它的蝌蚪却很小,仅1厘米长。蟾王不仅能巧妙地捕食各种害虫,也能很好地保护自己。它满身的疙瘩能分泌出一种有毒的液体,凡吃它的动物,一口咬上,马上产生火辣辣的的伤感觉,不得不将它吐出来。民间传说月中有蟾蜍,故把月宫唤作蟾宫。诗人写道:“鲛室影寒珠有泪,蟾宫风散桂飘香”。月亮上是否有蟾,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人能登月,这个谜自然被揭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