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财大气粗的“阿根廷”,是如何沦落为“螺旋桨空军”的?

蒋华浪


八十年代初中期,阿根廷在中国的知名度非常高,其一,马岛战争尽管阿根廷军队最终输给了远道而来的英国军队,但毕竟击沉了英国皇家海军引以为豪的谢尔菲德号、羚羊号等多艘主力驱护舰,打出了其空军的赫赫威名,倘若不是法国临时停供了飞鱼空舰导弹,那么战争的结局就将是另外一种情形了,阿根廷可谓虽败犹荣。

其二,阿根廷出了个马拉多纳,在墨西哥世界杯上,用手把球攻入了英格兰队的球门,这就是著名的“上帝之手”事件,由于此人个子矮小,动作却十分隐蔽,场上主裁判并未发现,凭借此球领先后,马拉多纳随后又打入一记完美的入球,助推球队最终2比1获胜;随即,阿根廷队3-2击败联邦德国队,夺得了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冠军,马拉多纳则获得了金球奖。

原本阿根廷非常富有,被誉为“世界的粮仓和肉库”,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被西方人视为“南美洲的巴黎”,一战时,仅次于英法德俄美日意七国;二战期间,远离战场的阿根廷,靠出口铁矿石大赚,即便在上世纪70年代初,阿根廷人常自夸阿根廷是一个没有穷人的国家。

由于在工业化道路上慢了一步,以农牧业立国的阿根廷,渐渐地被世界甩开,拥有独立号、五月二十五日号双航母编队包括拥有巡洋舰、驱逐舰的强大海军,没有一艘是本国自产的,全都是花宝贵的外汇从国外购进。

马岛战争期间,阿根廷海军的贝尔格奈诺将军号巡洋舰被英国海军征服者号核潜艇用虎鱼重型鱼雷击沉,导致其海军整体畏战,舰队不敢进入马岛海域,成了这场战争的旁观者。

阿根廷陆军,更是扶不上墙的烂泥巴,驻守马岛的一万余官兵,没打什么像模像样的阵地战,就选择了向英国军队举手投降。

只有阿根廷英雄的空军,驾驶法制超军旗攻击机,美制A-4天鹰攻击机,采用超低空接近英国舰队拉起发射空舰导弹或临空投掷航弹的战术,予以了英国海军极大杀伤,关键时刻法国佬停供了飞鱼空舰导弹,阿根廷空军打不下去了,倘若阿根廷有完整的军工体系,能制造所有的三军武器装备,那马岛海战的结局一定是另外的情景了。

始于70年代的多次货币危机,阿根廷政府不得已只能大规模举债,即便军政府上台,搞了一些所谓的改革,但也于事无补,为转移国内矛盾,军政府主动引发了马岛战争,最终,执政的以加尔铁里将军为首的军政府倒台,整个国家再一次陷入动荡不安的态势。

阿根廷政府为了一劳永逸地根治通货膨胀的祸根,决定将新发行的国币比索挂靠美元,并将汇率严格定在1:1,但大规模推行包括铁路在内几乎所有产业的私有化,导致通货膨胀率达到了41%,失业率最高时达22.5%,阿根廷从一个发达国家沦为发展中国家。

国民经济状况的持续恶化,让阿根廷无力维持一支现代化的空军,随着参与马岛战争的为数不多的法制超军旗攻击机、美制A-4天鹰攻击机老旧退役,其他五六十年代换装的美制F-86、法制幻影Ⅰ战斗机,以及英制堪培拉轻型轰炸机也都彻底退役了。

由于财政困难,阿根廷空军在2016年宣告停飞所有美制A-4天鹰攻击机,似乎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仅剩下本国于1969年8月20日首飞采用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IA-58攻击机。

当初,阿根廷空军对中巴合作研制的枭龙战机非常感兴趣,但一架枭龙的价格能买三架超军旗攻击机,因此,阿根廷空军毫不犹豫地下手了5架二手的法制超军旗攻击机。

从双方签订的合同来看,总价仅为1250万美元,除了军机以外,还包括备用零部件,每架超军旗价格仅为250万美元,难怪阿根廷空军慷慨解囊了,这笔买卖实在是太划算了。

况且,阿根廷空军对法制超军旗攻击机非常熟悉,当年,就是凭借此机发射的飞鱼空舰导弹,弄沉了英国皇家海军好几艘主力驱逐舰和护卫舰,最终阿根廷尽管战败,但却也折了日已落帝国的锐气。

IA-58攻击机,作为一种螺旋桨战机,低空性能较好,曾经出口到了美国,但作为南美大国,空军仅靠螺旋桨攻击机远不能满足防空需求,难怪阿国防部长表示,目前阿根廷空军的大部分飞机无法正常使用,其空军力量只能进行两个小时的战争。


国平军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主要还是阿根廷经济崩溃的结果。

在二战后,阿根廷经济改革陷入死循环,越来越来。

工业体系难以建立,农牧业出口收入越来越低,国内政局动荡、政府走马灯更换、内战不断,民众不断闹事游行,国外资本纷纷逃离等等。

一战前,阿根廷因人口少,资源丰富,成为今天阿联酋、沙特这种高收入国家,一度超过法国。

但二战后,阿根廷迅速衰败为很烂的第三世界低收入国家。

不过,直到70年代末,阿根廷经济尚且可以勉强维持,由此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尤其是空军。

阿根廷1982年在马岛战争中虽惨败,但当年军费支出仍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6%。

然而,80年代马岛战争以后,阿根廷经济急剧恶化,国家财政赤字严重,外债奇高。

在1981年,阿根廷外债为200亿美元,这个数字已经不少了。

而2018年,阿根廷外债高达2310亿美元,增加了10倍。

2018年上半年,阿根廷比索贬值幅度已超过50%。

目前阿根廷失业率超过18%,全国超过一半人生活在贫困县下。

目前阿根廷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美元,仅仅是之前的四分之一。

而阿根廷的物价较高,这点点钱几乎无法生活。

国家穷成这样,军队自然受到严重影响。

无奈之下,阿根廷的军费支出逐步递减,到2011年已减至0.87%,创造了历史性记录。

这点点钱,连国防部队日常的开销都难以维持,根本不可能购买新式武器。

事实证明,这批可怜的军费中的70%,都用在了薪水和退休金上。

2016年阿根廷军费稍微有些提高,不过是0.96%。

阿根廷没有什么工业,国家主要依靠畜牧业,所以武器基本都靠进口。

现在连军人工资都快要发不出来,何谈买武器。

其实,早在2003年来,阿根廷就很少购买武器,原因还是没钱。

到了今天,阿根廷空军已经无以为继。曾经拥有400多架先进战机的阿根廷军队,目前已经没有几架战机还可以升空,战机平均使用年限超过40年。

因为没钱,不要说购买新战机,就连配齐武器都是困难的。

2015年,美国《战斗机》杂志写道,“阿根廷有些飞机连雷达告警器、曳光弹发射器等自卫装备都没装。”

今年5月,5架“超军旗”战机在阿根廷布兰卡港卸货,它们来自法国。

阿根廷买它们的原因只有一个,便宜。

这5架老旧战机仅仅卖1400万美元。

然而,要知道“超军旗”是阿根廷在约40年前使用的战机,参加过马岛海战。

即便是当时,“超军旗”也不算很先进的战机,更别说40年后的今天。

不过,至少它能够升空,能够投掷炸弹,还是喷气式飞机。

在阿根廷空军在最后一批A4攻击机以后,一度空军只有螺旋桨动力的IA-58攻击机。

倒退回二战时代。

没钱还学人打什么仗!


萨沙


南美的意大利人,扶不起的阿斗!

阿根廷曾经作为世界一流国家,这个一流指的是经济、军事方面,阿根廷经济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一度超过了很多欧洲国家,包括意大利、德国,人均GDP相当高。这就给了阿根廷发展军工的机会,这期间阿根廷收拢一大批德国科学家,研制了大批国产喷气式战斗机、弹道导弹,甚至原子弹项目,阿根廷甚至早于美国、苏联宣布自己研制出氢弹,但是最后证明是一场超级玩笑:那就是个大型聚光灯。

阿根廷拥有丰厚的农产品,为自己换来宝贵的外汇,比如牛肉、大豆等,但阿根廷没有重视工业发展,特别是军工业发展,把自己国产航空、导弹研制技术没有发扬光大,直接砍断,特别是在1982年马岛战争中失败后,阿根廷更加放弃了工业化进展,阿根廷甚至连军队武器都不采购了,就算是阿根廷空军、海军的战机和军舰的运行费用,阿根廷议会也不批准。这导致了阿根廷战机没有油料、保障费用,阿根廷空军超级军旗、A-4攻击机都没有到服役年龄,早早的进行退役。

阿根廷去工业化、去军队化完成的相当漂亮,把一个军事强国变成了军事废国。早年阿根廷想购买过枭龙战斗机,但是竟然惧怕挑衅英国,并且阿根廷也不愿意掏钱去购买枭龙战斗机,谈判经历了5年,最终阿根廷放弃采购,这彻底关上了阿根廷空军复兴的希望,阿根廷空军现在连螺旋桨“普卡拉”攻击机都快养不起了。


出鞘


要怪就怪约翰牛了,1982年马岛之战由于陆军、海军的不作为,逼着阿根廷把海空雄鹰精华一扫而空。阿方损失舰船11 艘(沉5伤6),飞机100余架,耗资10 亿美元以上。

由于战争失败,军政府下台,巨大的损失让原本就备受经济困扰的阿根廷更是雪上加霜。国民经济的不景气,带来的必然后果就是生活水平下降、军费开支降低。同时国际社会的反对以及政府对军队的不信任,使得阿根廷空军无法购买新装备以弥补战争损失,再加上装备服役时间的陆续到期。

2015年11月30日,阿根廷空军宣布所有“幻影”战斗机退出现役,A-4AR“天鹰”也被无限停飞,阿根廷空军就此“重返螺旋桨时代”成了“螺旋桨空军”。

后来的事情就简单了,传闻了很久的阿根廷选购新一代战斗机方案,原本候选对象包括枭龙、以色列二手幼狮以及美国F-5战斗机。不过挑来选去,最终又跑去选择了5架法国二手超军旗,确实让人大跌眼镜。阿根廷记性不好,马岛之战被法国人坑了一把,现在脑袋一拍又给忘了。

总的而言,都是没钱惹的祸,近年阿根廷经济一路下滑,5架二手超军旗1250万美元,平均单价不到300万美元也许是最佳的选择。至少不用再挂着“螺旋桨空军”的旗号。


河东三叔


要说阿根廷空军完全已倒退回“螺旋桨空军”时代也不完全准确——至少在今年5月份接受5架法国的二手“超级军旗”舰载战斗轰炸机后阿根廷空军已重回喷气式年代,不过阿根廷空军目前在国际上的水平的确不敢恭维:目前阿根廷可以实际升空作战的飞机掰着手指头就能数完,就是这数量有限作战飞机都还是平均使用年限超过40年的。2015年美国《战斗机》杂志就曾报道:“阿根廷有些飞机连雷达告警器、曳光弹发射器等自卫装备都没装。”这次阿根廷从法国引入的5架“超级军旗”不仅是法国已淘汰的二手货,实际上“超级军旗”这种机型早在37年前的英阿马岛战争中就已不是什么先进机型了。那么阿根廷为什么还要花钱引进这种别国淘汰的机型呢?事实上阿根廷空军在南美大国中早已是落后空军——实力甚至已远远落后于1982年“马岛战争”的水平,随着空军美制A–4AR“天鹰”轻型攻击机的停飞使阿根廷空军一度倒退回“螺旋桨飞机时代”。“超级军旗”尽管在世界上并非什么先进机型,可至少人家还是喷气式飞机,比之前阿根廷国内的螺旋桨飞机还是要强。事实上岂止是空军,阿根廷的陆军和海军实力如今也是严重滑坡——阿根廷陆海空三军现役总兵力7.89万人,准军事部队3.7万人,此外还有预备役部队37.5万人。阿根廷是南美地区军费开支最低的国家之一:2014年国防预算为465.6亿比索,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5%,低于南美地区平均水平。1968年10月阿根廷曾从荷兰手中购入“五月二十五日”号航空母舰,虽经过三次现代化改装,但性能仍然较差。阿海军原计划80年代末期对它再进行一次现代化改装,但此后一直未能进行。随着该航母在1993年退役阿根廷拥有航母已成为历史,迄今为止也没任何航母重建计划。

要说如今的阿根廷无论是经济实力或是军事实力都不强,可能在国际上唯一的影响力就来自于足球了:除了四年一届的世界杯和美洲杯比赛之外,我们很难见到阿根廷出现在国际新闻头版头条的位置。如果是论足球强国排名的话,阿根廷不仅榜上有名,而且绝对位列前茅——两次获得世界杯冠军、3次亚军,14次夺得美洲杯冠军,马拉多纳更是征服了整整一代球迷,当然如今的梅西也不错。然而在足球之外的领域阿根廷的发展水平实在不敢让人恭维,如今已令人难以想象的是曾几何时阿根廷却是一个综合国力在美国之上的美洲霸主:20世纪初的阿根廷被誉为世界的粮仓和肉库,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有南美巴黎之称,在1913年阿根廷的人均收入超过了法国和德国,一时间一向以富裕发达著称的欧洲竟向阿根廷投去艳羡的目光。当时的阿根廷不仅拥有充足的财富,在文化软实力上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为世界贡献了圣马丁、庇隆、切·格瓦拉这样的政治精英和博尔赫斯这样的文豪。阿根廷海军早在1968年就已拥有了航母,而阿根廷空军曾一度拥有400多架先进战机,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马岛战争前夕阿根廷空军的实力仍是不容小觑的:二战后许多纳粹德国的飞行员逃到阿根廷,他们教授出的阿根廷空军的技战术水平在南美国家位居前列。那么阿根廷是如何一步步没落到今天这步田地的呢?

1810年5月25日布宜诺斯艾利斯人民发起的“五月革命”使阿根廷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下独立出来。独立之初的阿根廷曾一度遭受欧洲列强的干涉和内战的困扰,1861年巴托洛梅·米特雷在阿根廷内战中获得最终的胜利并当选为国家重新统一后的首任总统。他同他的继任者多明戈·福斯蒂诺·萨米恩托和尼古拉斯·阿韦利亚内达建立了现代阿根廷国家的基础。1864年阿根廷参加了三国同盟战争,获得原巴拉圭领土的一部分。第二次荒漠远征将原住民当作发展的障碍予以清除,使阿根廷抢先征服了巴塔哥尼亚。从1880年上任的胡利奥·阿根蒂诺·罗卡开始,经济自由政策得到连续十届联邦政府的加强,政策激励下的欧洲入境移民潮重塑了阿根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面貌。从1870年到1910年移民潮和死亡率的降低使人口翻了五番;铁路里程从503公里陡增至31,104公里;小麦年出口从10万吨增至250万吨,海上冷冻船的应用促使牛肉年出口从2.5万吨增至36.5万吨,令阿根廷跻身于世界出口五强之列;归功于世俗的免费公共义务教育系统,识字率从22%激增至65%,比大多数拉美国家五十年后的水平还高。1908年阿根廷成为世界第七经济大国,人均收入与德国比肩,布宜诺斯艾利斯也正是在这时从“大农村”转身成为国际化的“南美巴黎”。这一时期阿根廷的经济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阿根廷政局的稳定:胡利奥·阿根蒂诺·罗卡向公众提出了“和平和管理”的建设纲领。在这一纲领的指导下阿根廷成立了国家自治党,此后直到1930年通过议会合法选举的政党政治来治理国家的模式使阿根廷得以享受了50年的和平发展时光。由于地方势力全被胡利奥·阿根蒂诺·罗卡压制,阿根廷得以摆脱此前阿根廷长达70年的政治混乱,在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下阿根廷政府得以集中精神致力于经济发展建设。阿根廷是一个拥有丰富的农业和矿产资源的大国,于是阿根廷政府大力引入外资重点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出口。不得不说这一时期的阿根廷足够幸运——19世纪晚期国际市场上的羊毛需求大量增长,而阿根廷的美利奴羊在当时可谓是享誉全球的良种羊。到1890年阿根廷靠着这种良种羊实现了年出口羊毛1400万吨。1900年后由于英国对冷冻肉类的需求大幅增长,阿根廷又开始大力发展肉用羊的养殖,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英国30%的新鲜羊肉和45%的活羊都是由阿根廷进口的。一战前夕阿根廷每年加工出口冷鲜牛肉44.08万吨、羊肉6.61万吨。这一时期阿根廷不仅利用外资发展了自己的农业生产,也同样将其用于铁路系统的建设:在1880年胡利奥·阿根蒂诺·罗卡刚结束阿根廷此前70年的混乱局面时整个阿根廷只有2200公里的铁路,到了34年后的1914年阿根廷全国铁路总长度增加到35000公里,增长近16倍。铁路建设进一步加深了阿根廷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以致于以前较为贫困的偏远地区终于可以通过铁路线将本地特产对外销售了,这一时期阿根廷的葡萄酒和白糖大量出口到欧洲市场,为阿根廷赚取了客观的外汇收益,阿根廷再利用取得的外汇收益扩大再生产以实现良性循环。

进入20世纪20年代阿根廷已是综合国力世界排名靠前的国家:早在1910年阿根廷的小麦种植业发展也具备挑战美国作为小麦最大出口国的实力了。这时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全城布满有轨交通,整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都有来自英国的燃气公司提供照明服务。电报和电话线将全国各地联系起来,由英国人投资和设计的港口矗立在总统府对面,以满足全国猛增了8倍的沿海和河流航运需求。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阿根廷的国民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全民识字率已达62%,要知道我国的全民识字率在经过新中国的数十年的扫盲培训后才在1980年达到65.5%。当其他拉美国家还在内战和贫困中苦苦挣扎之时阿根廷已有59%的适龄儿童得以入学,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83%。然而当时就有经济学家在阿根廷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国家的高速发展表象之下发现了潜藏的问题:大地主寡头垄断了广袤的土地,使阿根廷的财富集中现象比美国严重得多。作为既得利益者的大地主寡头们不愿将资金投入对国民经济有重大意义然而对他们而言极为陌生的重工业和基础建设等领域,这就导致了阿根廷几乎所有出口商品都集中在替代性的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之上,这就犯了经济学上的一个大忌“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与此同时由于阿根廷的大地主寡头们缺乏投资兴趣,以致于像铁路这种事关国家经济命脉的产业几乎完全依赖于外资,阿根廷经济从属于英国的现象日益严重。大地主寡头对经济资源的垄断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样也是政治问题——在新兴中产阶层反对寡头统治集团,要求政治民主的呼声中1891年激进公民联盟(激进党)成立了。武装起义的威胁促使保守派总统罗克·萨恩斯·佩尼亚于1912年制定了普通男性无记名投票法。于是激进党领袖伊波利托·伊里戈延得以于1916年当选总统。他推行社会经济改革,将家庭农场主和小型企业纳入援助范围。就在阿根廷国内政治经济局势风起云涌之际全球的经济大萧条波及到了阿根廷:由于世界主要大国几乎都被卷入这场经济危机之中,这意味着这些国家可以用来购买阿根廷的农牧产品的资金严重缩水,大家都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阿根廷的农牧产品出现严重滞销。1930年何塞·费利克斯·乌里武鲁在军事政变中推翻了对大萧条束手无策的伊里戈延,由此开启了阿根廷军事政变的历史大幕,在此后的十年中阿根廷一直由军政府执政,过去的寡头政治与选举舞弊死灰复燃。1946年胡安·庇隆赢得阿根廷大选,他上台后将关键的工业与公共设施收归国有,提升了工资与工作环境,还清所有外债,并几乎实现了充分就业。他的妻子爱娃·庇隆发挥了核心的政治作用:1947年她推动国会授予女性参政权,并为弱势群体带去空前的社会救济。1951年庇隆顺利获得连任,然而超支很快耗尽了二战带来的巨额外汇。经济下滑、腐败盛行、夫人光环的褪去,加上离婚法通过造成的与天主教会之间的矛盾,使其渐失执政基础。1955年海军在刺杀总统的起事中轰炸了五月广场,几个月后在军方自所谓的解放者革命中庇隆被迫下台,流亡西班牙。

庇隆下台后阿根廷再度进入军政府执政状态,这时的阿根廷早已不复当年——拉美地区远离世界格局的中心热点地区固然使阿根廷得以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避免遭受战火蹂躏,但也使阿根廷错过了发展自身军事科技的机会。第三次产业革命恰恰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开启的:计算机、原子能等技术的应用正是始于二战时期,在第三次产业革命中美国成为了引领国家,欧洲、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则大力赶超,然而地缘区位过于偏僻的拉美国家则与之失之交臂。相比其他拉美国家而言:阿根廷尽管因为接收了大批纳粹德国的军人和技术人员而得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弥补作用,但阿根廷的科技水平发展相比参加过二战的美国、苏联、日本、中国以及欧洲国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由于阿根廷在工业化程度上始终慢人一步,于是逐渐被世界甩开,:尽管阿根廷拥有独立号、五月二十五日号双航母编队以及巡洋舰、驱逐舰共同组成的强大海军,却没一艘是本国自产的,全都是花宝贵的外汇从国外购进。自主国防工业能力有限的阿根廷完全将军事建设寄托于购买国外先进武器,然而这种发展模式很快就难以为继了:二战结束后欧美国家普遍将注意力转移到国内经济建设并开始引领第三次产业革命,而与此同时阿根廷却在不断发生政变和刺杀事件,国家政局极为动荡不安。截至1981年阿根廷的通货膨胀率高达60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达11.4%,制造业产量下降为22.9%,薪资增长却只有19.2%。阿根廷国内的经济窘境使阿根廷无力在引进国外的先进武器,而已引进的也缺乏足够的后期维护费用。与此同时阿根廷国内得到越来越多支持者的工联决定发动长期性大罢工,执政的军政府受到人民的唾弃与憎恶。

重新上台执政的军政府无力解决国内经济面临的困境,于是寄希望于发动一场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在这样的形势下阿根廷与英国围绕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的主权之争日益升级:马岛在历史上曾长期处于英国和西班牙的争夺之中,自1820年起阿根廷就宣称继承了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1982年4月2日以加尔铁里为核心的阿根廷军政府对马岛实施军事攻击。由于英国在马岛的防守力量薄弱,阿根廷军队仅遭遇轻微的抵抗后便占领马岛全境。战事的出奇顺利让阿根廷人扬眉吐气,也间接挽救了摇摇欲坠的军政府。可正当阿根廷军政府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议会的授权下抽调海军总兵力的2/3组成远征军不远万里前来和阿根廷争夺马岛。事实上阿根廷方面根本没进行任何战争准备,因为他们以为只要驱逐了英国在岛上的少量守备部队就行了,毕竟这时英国放弃的海外殖民地够多的了,小小一个马岛似乎不足以使英国大动干戈。直到半个多月后英国海空军跨越大半个地球来到家门口时阿根廷人还感觉这场战争犹如凭空从天而降:直到此时阿根廷甚至没在马岛建一个可供战机起降的临时机场,这就丧失战略上的主动权,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被动地位。阿根廷发动马岛战争的目的是希望利用对外战争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然而实际上凡是内部问题重重的国家妄图依靠战争手段缓解国内危机的最终结果无不是内外皆输:现代战争已不是过去的一场战役定输赢了,实际上国际舆论影响、国内民众的支持、后勤补给、情报渗透等等都会影响到战争的胜负,所以现代战争绝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两军对垒,而是两国综合国力的全面较量——内部问题重重的阿根廷不仅在装备上同英国存在巨大的差距,在组织管理上同样相去甚远:当皇家海军特遣舰队在开赴马岛途中完成编队、补给和训练的时候阿根廷军队甚至无法向马岛运送足够的补给维持岛上两万多阿军的正常作战,以致于在两军交火后岛上的阿根廷军队因为缺乏足够的弹药和补给而没发挥多大作用。尽管当时英国和阿根廷都是美国的盟友,不过美国其实更愿意站在英国一边,会后美国放弃中立并向英国提供情报支持。在美国的影响下北约各国都采取了不公开介入战争,但暗中为英国提供资金、武器及情报等支持的立场——法国当时就把自己的飞鱼导弹参数提供给了英国。

最终阿根廷在英国的打击下损失了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11 艘舰船(沉5伤6)、100余架飞机。马岛战争失败所带来的巨大损失让原本就备受经济困扰的阿根廷更是雪上加霜。国民经济的不景气,带来的必然后果就是生活水平下降、军费开支降低等一系列问题。阿根廷本来就缺乏自主的国防工业体系,一旦无力购买国外先进武器必然使其军事实力呈直线下降趋势。由于马岛战争失利而使军政府颜面扫地,民选政府重新上台执政。新成立的民选政府随即通过固定汇率、放开商业管制、实行私有化、拆除贸易壁垒等手段重振阿根廷经济。应该说这些措施还是一度取得了成效的,然而在1998年——我们中国人应该比较清楚这个年份,因为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地区行使主权的第二年就遭遇亚洲金融风暴,当时中国政府沉着冷静地处理好了这次金融风暴。也许我们难以想象的是这场被称为亚洲金融风暴的危机事件居然也波及到了远在大洋彼岸的阿根廷:阿根廷汇率缺乏弹性、严重依赖外资的弊端在这场危机中暴露无遗,引发了外资撤出、出口崩溃、大量企业破产的危局。在经历这番打击之后阿根廷的经济形势更趋严峻:截至2018年阿根廷外债已高达2310亿美元,在2018年上半年阿根廷比索贬值幅度已超过50%。目前阿根廷失业率超过18%,全国超过一半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在这样的形势下阿根廷的军费开支一路缩水到南美最低水平:到2011年阿根廷军费开支占GDP的比重已减少到0.87%,创造了历史性记录。事实上就是这有限的军费开支中有70%左右是用于官兵的工资薪水以及部队的日常运行,也就是说能用于购买新式武器的连军费总额的30%都不到。直到2016年阿根廷军费开支占GDP的比重才勉强增加到0.96%。2015年11月30日阿根廷空军宣布所有“幻影”战斗机退出现役,A-4AR“天鹰”也被无限停飞,阿根廷空军就此“重返螺旋桨时代”。这次阿根廷空军之所以引入法国的二手“超级军旗”其实就一个原因——便宜:5架二手超级军旗总价值1250万美元,平均单价不到300万美元。这对阿根廷而言:也许是最佳的选择——至少不用再挂着“螺旋桨空军”的旗号。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一个国家的好与坏,领导人的决策和于此人人品性格有很大关系,曾经的阿根廷,可以说是美洲比较富裕的国家,上世纪八十年代,英阿马岛之战,虽然在美国偏袒英国的情况下,以失败收官,但阿根廷人民失败没失志,始终高举反美大旗。现如今的总统,可以说是美国人的小跟班,舔着腚苟活的死克郎,对内对外政策为美马首是瞻,这样的总统能给人民带来福祉。


水平688


前几天刚刚接收的5架法国二手的“超级军旗”舰载战斗轰炸机,5架二手机的到来又让阿根廷🇦🇷空军重新回到了“喷气机时代”,而“超级军旗”也是时隔30多年后有一次来到阿根廷。

现在的阿根廷空军在南美大国当中已经是落后空军了!实力已经远远落后于1982年“马岛战争”的水平,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雄风”!随着空军美制A–4AR“天鹰”轻型攻击机的停飞,阿根廷空军已经到了“螺旋桨飞机时代”,与菲律宾空军看齐!
阿根廷空军在1980年代初实力还算强大,许多教官都是纳粹德国逃到阿根廷的飞行员,他们教授出的阿根廷空军在技战术水平在南美国家位居前列!

278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国家仅靠AI–58“普拉卡”螺旋桨轻型攻击机维持国土防空,实在是让人担心…所以,英国皇家空军仅在“马岛机场”部署了4架“台风”战斗机就能“吊打”阿根廷空军!英–阿之间军事实力的差距就是这样大!

阿根廷空军的A–4“天鹰”攻击机是最后改进型,机翼下挂载一枚“响尾蛇”格斗弹,参加“马岛战争”是早期型号,当时携带1000磅航弹突袭英舰,虽然有数枚命中,由于美国在这些航弹的引信上做了手脚,几乎都没未爆否则皇家海军的损失将是巨大的!



“普拉卡”轻型攻击机,从外表上来看它就不适合空战!这种飞机对付“毒枭武装”还凑合,对抗皇家空军现代化的“台风”战斗机根本就是“待宰羔羊”!

鉴于空军装备的极度落后,阿根廷政府也很着急,就算是不能再与英国争夺“马岛”,但国家领空安全必须要保证吧?要不然敌方的先进战斗机飞到了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上空都没法拦截,只能干瞪眼!

基于这种恶劣的安全形势,阿根廷在全世界军火市场上寻找合适自己的战斗机…欧美国家生产的先进战斗机就不要想了,这些国家与英国关系都不错,不会卖给阿根廷,就算卖阿根廷也买不起!动辄过亿美元的价格,以阿根廷目前这样的经济状况根本买不起,而前面的“超级军旗”在法国都服役了30多年,理论上来说已经到了机体设计寿命,阿根廷即便是没回去也不敢做高机动性动作,弄不好会空中解体的!根本不会对皇家空军的“台风”战斗机构成威胁...所以,英国也就睁一眼闭一眼让法国赚点“小钱钱”。



在国际市场军火采购,买家能否受到“尊重”说到底就是付费的问题,最受欢迎的就是一手钱一手货两清!比如:沙特1980年代中期购买我国的“东风3”弹道导弹,一手拿支票一手交导弹,谈妥了马上付账……所以,中东土豪是世界军火市场最受欢迎的客户。

第二类,就是暂时一次性拿不出这么多,但是国家偿还债务信誉良好,可以先付一部分剩下的由银行信贷解决。 比如:印度,虽然不如沙特、卡塔尔...中东壕那样有钱,但国家信誉还算不错滴。

第三类就是友好国家,没钱咋办?可以以货易货,以国内特产交换,比如:大米、桂圆肉、芝麻…。比如:泰国,购买我国S26T潜艇有可能就拿一部分农产品顶汇。

可问题是上述三种付款方式阿根廷都不具备,外汇储备水平太低、国际偿还信誉等级低(据说经常赖账),虽然也出口大豆、牛肉,但是这些东西出口换汇之后是要偿还外债利息、用外汇稳定本国货币……拿这钱买战斗机?国家经济体系就崩溃了!

所以,阿根廷在国际军火市场挑选了好久也没有钟意的战斗机。


以色列“幼狮”战斗机,据说是“偷来的飞机”大量的借鉴了法国的“幻影3”和“幻影5”,目前已经严重落后了!

阿根廷在战斗机市场上找寻了好久,终于发现了一批以色列的“幼狮”战斗机虽然已经落伍了但,阿根廷以前使用过“幻影3”战斗机...聊胜于无!凑合着用。

阿根廷空军堕落成了这个样子,完全是国内政治混乱、经济形势极差所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阿根廷是富有的,经济实力甚至位居世界第十!很早之前动画片大师宫崎骏导演了意大利文学巨匠亚米契斯的名著《三千里寻母记》,大概的内容是:少年马可,为了寻找在阿根廷给人当佣人的母亲,从意大利出发跋涉了12000公里,历经千辛万苦2年才找到...我们不讲这部动画片,而是说意大利人去阿根廷“淘金”,足以说明了阿根廷当时的富有。

一个国家的国防强大是否强大,是该国政治是否稳定、经济是否发展的最显著指标!历史已经证明,国家政治稳固、经济发达,那么该国的军队必然是强大的!很可惜,阿根廷这样的资源储备大国,并没有使自己的军队有什么发展……看来他们只会踢足球罢了!


皇家橡树1972


提到阿根廷,除了它的足球技术比较发达之外,在军事爱好者眼里剩下的就是英国和阿根廷为了争夺马岛,而爆发的马岛战争了。

可以说当时阿根廷可是占尽了优势,天时地利,几乎是以逸待劳,只要稍微正常点发挥,就可以把千里迢迢赶过来的英国给击退。可是最后的结果呢,阿根廷投降了。要知道阿根廷海军当时也是有航母的,不过战争时候愣是被吓得躲在港口里不敢出去。

其实这场战争也就是阿根廷衰弱的缩影了,查差历史就可以知道,阿根廷曾经也是世界强国,尤其是上个世纪二十年年代左右,世界排名靠前。只不过自己还是因为太作了,放着安逸的生活不过,一些人非得搞什么军事政变,这样就为阿根廷的发展埋下了祸患。之后又发生了几次军事政变,阿根廷一直处于动荡当中。国家不稳定,还怎么能发展呢,所以阿根廷不断的后退。

其实不光是阿根廷自身主观的原因导致阿根廷衰弱,而且还因为有外在的原因。在工业革命之前,阿根廷还能依靠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农业与渔业方面,获得较高的收入。然后就是依靠原来的殖民者,通过他们同欧洲地区进行贸易往来,也能获得收入。

可是随着科技的发展,阿根廷之前的那些产业,已经变成落后的产业了,新型的制造业变成最好的产业,阿根廷所在的南美地区,本身就比较落后,所以在工业革命的时候,无法和西方世界接轨,更加重了经济的落后。

还有就是原来的西方殖民投资者,在看到阿根廷国内局势一直不稳定的情况下,也开始对阿根廷失去了信心,纷纷开始返回欧洲,这样对阿根廷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阿根廷政府因为没有固定的收入,所以不断的向海外进行贷款,最多的时候超过了400亿美元。

阿根廷也不是没有努力过,就在上个世纪80年代,当政的加尔铁里为了转移国内的矛盾,决定通过一场战争来改变国家的走势,提升民族团结力。可是当时阿根廷的军心涣散,根本就不想打战,一旦人没有了战争的意志,战还怎么打。而且阿根廷作战的战术也是很有问题,自己主动发动战争却没什么准备。轰轰动动的开场,却没有什么实力来表演,后面的结果就和前面说的一样了。

马岛战争的失利,让原本就备受经济问题困扰的阿根廷更是雪上加霜,国家经济不行,那就代表没有了军费,直接就导致阿根廷的空军没有钱购买先进战机,只能靠老式飞机,被人们称之为“螺旋桨空军”也就不奇怪了。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到了前几天的新闻,阿根廷获得了五架二手的超级军旗舰载机,要知道这可是一款存在半个多世纪的战斗机了,可是阿根廷得到它们都高兴的不得了,因为它的航母又有舰载机了。


资讯所长


20世纪初期,阿根廷是经济强国,一直到5.60年代,都算经济大国,但是阿根廷一直到后半个世纪才开始重视重工业的发展,导致了工业化的落后,又有军政府发动马岛战争,雪上加霜,后任的政府团体作出的改变经济的举措都不太见效,有的还越改越差……

没钱就是原因,它们的a4退役后,当时只有螺旋桨飞机,才称他们为螺旋桨空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