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有哪些出名的色目人?

於無聲處34


元朝的統治者是蒙古人,他們熟悉的、經常接觸的是漢人(包括女真人和契丹人),而把漢人以外的,主要是把在他們西方的各民族稱為色目人,有時也稱為“西域人”。

在種類繁多、名目不一的色目人中,以回回人為最多,因而有時也用回回人代稱色目人。回回人外,還有汪古人(今內蒙古大青山一帶),西夏人(又稱河西人,今寧夏、甘肅一帶),畏兀兒人(即今維吾爾先民,當時主要在新疆東部),哈剌魯人(中亞巴爾喀什湖南一帶),康巴人(中亞鹹海以北一帶),欽察人(中亞黑海以北一帶)、阿速人(西亞高加)、阿兒渾人(中亞七河流域至楚河流域一帶)等。當時的歐洲人(稱發郎或指郎人)當然也算色目人。元末的陶宗儀說色目人有三十一種,這數目並不精確,不過可以想見,色目人確實種類繁多。

色目人在元朝當官的很多:

1、阿合馬 (?~1282年),費納喀忒(今烏茲別克斯坦境內),回回族,元朝大臣,世祖忽必烈時期近臣之一。。

初為察必皇后之父按陳那顏的陪嫁奴隸。中統二年(1261年),出任上都同知。三年,領中書左右部,兼都轉運使。至元元年(1264年),拜中書平章政事,主要掌理財政,推行清理戶口、推行專賣制度、發行鈔票(時稱交鈔)等方式,增加朝廷收入。

元朝滅亡南宋之後,繼續在江南地區實行發鈔和藥材限制專賣政策,大大增加財政收入。激發大臣不滿,導致武將王著聯絡僧人高和尚,趁世祖北往上都(今內蒙古境內)時,假傳真金太子之命召喚並刺殺。

眾大臣紛紛上書,力言阿合馬不法事宜。元世祖忽必烈調查後,歷數阿合馬之罪,處以沒收家產、肅清黨羽、剖棺裂屍。

傳統史家對阿合馬之評價都相當負面,如《元史》就把阿合馬收錄於“奸臣傳”裡面,有“益肆貪橫”、“內通貨賄,外示刑威”這些話。

然隨著研究深入,後世對阿合馬之評價也不再極端,蓋因阿合馬在任內主要不過是改革稅制,整頓財政。而被指貪汙也不過是當時正值元初,蒙古人並未受漢人信服,以致只要出任宰相的是色目人,不管證據,都會被視為貪橫暴虐。

應注意的是,同時期另一位大臣桑哥也是因掌理財政,而遭遇到與阿合馬一樣的悲劇。《馬可波羅遊記》中也有詳細記載這事,並指出事件是民族、宗教問題引起的。

2、桑哥(?~1291年),一作桑葛,畏兀兒人。元朝宰相。

通曉四種語言,深得帝師八思巴的信任,薦為總制院使。率軍平定藏區叛亂,深得元世祖信任,官至尚書右丞相,獨攬朝政大權,改革財政經濟制度。至元二十八年,坐貪贓罪伏誅。

《元史》本傳說他是膽巴國師的弟子,“能通諸國語言,故嘗為西番譯史”(即藏語譯員);據元人虞集記載,他“本大浮圖師之譯者”。《漢藏史集》的記載更詳,說他通蒙古、漢、畏兀兒、藏等多種語言,在脫思麻地區漢藏交界之地拜見了帝師八思巴,願為上師效力,八思巴將他收為譯史。

漢、藏文史料相印證,說明他出身於藏族噶瑪洛部落的記載是可信的。

《漢藏史集》記載他當官後在大都帝師居處梅朵熱哇(me-tog- ra-ba,意為花苑)旁建了一座向上師求法的佛堂,因此被御史臺按治下獄,後世祖邀請八思巴同觀歌舞,八思巴乘機奏明桑哥被下獄事,遂得釋放。

此事發生在八思巴最後一次來京時,即至元十一年,可見桑哥在此之前已任總制院官。漢文史料記載桑哥初受戒於膽巴,可能是在膽巴主持京師教門事之後。八思巴於至元十三年回到薩斯迦,十七年,烏思藏發生反對帝師和朝廷的騷亂,八思巴被謀害。

世祖遣“大臣”桑哥率領大軍前往討伐,此時他已被重新任命為總制院官,並升為院使。次年(1281),他率軍到達烏思藏,先後攻下叛亂者所據朗卓康馬土城(在今康馬縣境)和甲若倉之城(在今江孜縣境),處死叛首、前任本欽功嘉藏卜,到了薩斯迦。

他修建了東甲窮章寺,其門樓採用漢地式樣建造;在烏思藏各要害之地留下精兵鎮戍,並整治了驛站(令駐軍負責驛站,規定由烏思藏各萬戶人民供應馬匹、食糧、帳篷及一切需用之物),然後班師回朝。






牛牛談歷史


查找資料找出來幾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也許你會發現更多:

康裡巎巎 (naonao)(1295—1345),元代著名少數民族書法家。字子山,色目康裡部(蒙古族人)人,康裡今屬哈薩克人。幼年時受過充分的漢文化教育,拜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兼修國史。他是個廉潔、正直的大臣。正書學虞世南、鍾繇,行草宗羲獻。草書多得鍾王筆意,勁圓毫雄,極具個性。他的書法以行草書見長,與趙孟頫、鮮于樞、鄧文原齊名。其學書極其用功,傳說可以“日寫三萬字”。《元史·列傳》載:“巎巎善真行草書,識者謂得晉人筆意,單牘片紙,人爭寶之,不翅金玉。”明代解縉說:“子山書如雄劍倚天,長虹駕海。”康有為推崇他“奇崛獨出”。其代表作有《謫龍說卷》、《李白古風詩卷》、《述筆法卷》、《柳宗元梓人傳》、《十二月十二日帖》等。

康裡巎巎的的父親名為不忽木。祖父名為燕真,曾跟隨元世祖征戰有功。巎巎從小學習國學,博覽群書,他的人生哲學受到了許衡和父兄的影響。早期擔任承直郎,後升至集賢直學士,禮部尚書,後升至奎章閣學士院大學士,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兼修國史,成為皇帝身邊負責文化藝術等方面的重臣。

馬祖常[元](公元1279~1338年)字伯庸,光州(今河南潢川)人。生於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卒於惠宗至元四年,年六十歲。(元詩選小傳雲:至正四年卒。此從元史本傳)。其祖宗系雍古部(今新疆)人,先世為西域雍古部貴族,聶思脫裡派(基督教中國景教派)信徒。高祖錫裡吉思是金代鳳翔兵馬判官,死後封恆州刺史,子孫按照以官為姓的慣例改姓馬。曾祖月合乃,隨從元世祖忽必烈攻宋,留居開封,累官禮部尚書。父潤,同知漳州總管府事,移居光州,任光州監軍。

趙善慶,字文寶,饒州樂平,今江西樂平縣人。其名、字各本《錄鬼簿》記載多異:曹本作善慶字文賢,又別作趙文寶,名孟慶;暖紅室本又作趙可寶,餘同;孟本、天一閣本均作名善慶,字文寶;《說集》本作名孟慶,字文寶。邵曾棋《元明北雜劇總目考略》認為"諸說紛紛,不知孰是"。今人多從曹本。天一閣本《錄鬼簿》小傳紀其"以卜術為業。陰陽教授";曹本作"善卜術,任陰陽學正";其他版本與曹本大致相同。考《元史·選舉志》-《學校》,設陰陽教授而未設陰陽學正,當以"教授"為是。他遊歷甚廣,先後到過西安、奉節、長沙、湘陰、鎮江、杭州等地。所作雜劇今知有8種之多:《七德舞》、《糜竺收資》、《教女兵》、《姜肱共被》、《擲笏諫》、《醉寫《滿庭芳》》、《負親沉子》、《村學堂》,皆已失傳。馬廉《錄鬼簿新校注》認為《村學堂》即現存無名氏作品《村樂堂》,嚴敦易等則認為此論有關審慎。嚴敦易《元劇斟疑·赤壁賦》考證出《醉寫《滿庭芳》》即現存佚名作者《醉寫《赤壁賦》》的異名;邵曾棋則認為僅其第一折情節與此劇有關(出處同上)。其散曲今存小令29首,皆見於《樂府群玉》。內容多寫景詠物、抒發羈旅思鄉之情。朱權《大和正音譜》評其詞"如藍田美玉",言其風格工麗。陸邦樞、林致大《薛昂夫、趙善慶散曲集·前言》謂:"懷才不遇和一生飄泊,故其散曲於清新之中寓悲涼,於明麗之中寓感嘆,比較抑鬱、消沉,其成就亦居於薛昂夫之下。"薛昂夫,色目人,善慶是南人,雖同為知識分子,而社會地位大為懸殊,這一點應引起研究者的注意。羅錦堂《中國散曲史》指出其散曲多方面的特色,說"他也有些氣壯的作品,如《山坡羊》《長安懷古》","另外還有一首《落梅風》《江樓晚眺》,是何等酣暢的文字。可惜其作品現存大少,不能以窺全豹。"其散曲只收在《樂府群玉》中,而未見於他處;雜劇8種都未傳世,這是讀元曲者為之惋惜的事。

篤列圖,揑古氏,居永豐(今屬江西)。字敬夫。燕山(今屬河北)人。生於元皇慶元年(1312),卒於元至正八年(1348)。元至順元年(133O)右榜狀元。

  篤列圖在天曆三年,舉進士第一,元文宗親覽他的策對,然後說:“是必世家子弟,何以知吾家事若是之詳。”欽點狀元,授集賢修撰。

  篤列圖父輩原來居住在燕山,後來遷徙到永豐。篤列圖的父親叫卜裡也禿思在潛邸跟從文宗,官至靖江路總管。篤列圖考取蒙古、色目人榜進士第一人後,御史中丞馬祖常將他的妹妹嫁給篤列圖。累遷江南行臺監察御史,御史中丞等職。治湖、廣、江、浙諸路鹹有政跡。按治理規章懲治不法之事,無絲毫懈怠。威順王寬徹不花一向不守法度,強奪山澤之利,百姓苦不堪言,紛紛上告於官府。篤列圖毫不留情,一無所貸,-威順王罪行,提出應當將他削去爵位,不可赦免。篤列圖按規範禮制,下令去除不合制度的作為。御史按部至官吏供張甚盛,篤列圖命令撤去。涉及到他所視事,沒有不被篤列圖一身正氣所震懾的。人們見他謹慎清正且不張狂,敬服他的威嚴。說道:“小心,慎勿犯捏克家的狀元!”

  不久,詔拜為南臺御史,回京上任。

  篤列圖為官盡職盡責,正義凜然。而後,以病卒,年僅37歲。

  篤列圖工書法。明朝人陶宗儀著《書史會要》中稱篤列圖善書大字。

泰不華(1304—1352),字兼善,初名達普化,元文宗賜以今名。西域伯牙吾臺氏,色目人。原籍白野山,入籍臨海縣(今臨海市)。歷任奎章閣典籤、禮部尚書、浙東宣慰使都元帥等。卒後追贈-行省平章政事、魏國公,諡忠介。著有《頤北集》。泰不華二書,《元史》稱其:“善篆隸,溫潤遒勁。”他的篆書初師徐鉉、張有,後師法漢碑額,格調高古,自成一家,這是元人在開掘篆書傳統基礎上的再創造,在篆書藝術發展史上有著重要意義。



歷史領域創作觀察員


馬祖常[元](公元1279~1338年)字伯庸,光州(今河南潢川)人。生於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卒於惠宗至元四年,年六十歲。(元詩選小傳雲:至正四年卒。此從元史本傳)。其祖宗系雍古部(今新疆)人,先世為西域雍古部貴族,聶思脫裡派(基督教中國景教派)信徒。高祖錫裡吉思是金代鳳翔兵馬判官,死後封恆州刺史,子孫按照以官為姓的慣例改姓馬。曾祖月合乃,隨從元世祖忽必烈攻宋,留居開封,累官禮部尚書。父潤,同知漳州總管府事,移居光州,任光州監軍。


風嬙遙度天際


首先,朵羅臺出身唐兀氏,先後出任大同路武州達魯花赤,兼管本州諸軍奧魯勸農事。又監建州、利州,改僉四川道廉訪司事,拜監察御史,累官中大夫、大寧路總管,卒於官。

其次,畏兀兒人中,孛兒只斤·昔班,畏兀兒人。初事忽必烈於潛邸,為必者赤長。中統元年,為真定路達魯花赤,改戶部尚書、宗正府札魯忽赤。世祖親征阿里不哥,他負責督糧。海都叛,他以七十高齡,多次奉使至海都處,奔走三年。升中書右丞。以翰林承旨致仕,年八十九而卒。

最後,回回中最有名的就是宰相阿合馬,歷任上都同知,領中書左右部,兼都轉運使。後拜中書平章政事,主要掌理財政,推行清理戶口。他可以說得上是忽必烈的心腹大臣。但是他在位時貪贓枉法,結黨擅權後來被武將王著刺殺。元世祖忽必烈調查後,歷數阿合馬之罪,處以沒收家產、肅清黨羽、剖棺裂屍。

其他名人比如阿老瓦丁是非常善於製作火炮的名匠。據《元史》記載“阿老瓦丁,回回氏,西域木發里人也。至元八年,世祖遣使炮匠於宗王阿不哥,王以阿老瓦丁、亦思馬因應詔,二人舉家馳驛至京師,給以官舍。首造大炮豎於五門前,帝命試之,各賜衣段。十一年,國兵渡江,平章阿里海牙遣使求炮手匠,命阿老瓦丁往,破潭州、靜江等郡,悉賴其力。十五年,授宣武將軍、管軍總管。十七年,陛見,賜鈔五千貫。十八年,命屯田於南京。二十二年,樞密院奉旨,改元帥府為回回炮手軍匠上萬戶府,以阿老瓦丁為副萬戶。大德四年告老。子富謀只,襲副萬戶。”


經典守望者


元朝對除蒙古以外的西北各族、西域以至歐洲各族人的概稱。"色目"一詞源於前代,意為"各色名目",指其種類繁多,而不是一般想象的“金髮碧眼”,色目人當然有白種人,但也有黃種。

當時色目人有多少種,說法不一。常見於元人記載的色目人,有唐兀、乃蠻、汪古、回回、畏兀兒、康裡、欽察、阿速、哈剌魯、吐蕃等等。色目人作為蒙古人征服中亞和西域的歸附者受到元朝的重視,被列為全國四等人中的第二等人,待遇僅次於蒙古人。

色目的上層人物,有的是軍隊將領,有的是政府官員,有的是勾通官府的大商人。色目官員在元朝各級政府機構中佔有一定地位,他們可以擔任漢族官員不能擔任的職務,如地方政府的達魯花赤;一般則規定蒙古人任達魯花赤,漢人任總管,色目人任同知,以便互相監督。

元朝大部分財政官員是色目人,著名的有先後任中書平章政事(丞相)的阿合馬(中亞人,後被謀殺)、桑哥(吐蕃人,後被處死),還有曾任南宋泉州市舶司多年,後來降元的蒲壽庚(阿拉伯後裔)。這些人傳統上被視為貪贓枉法的搜刮之輩,大多被稱為奸臣。

當然,色目人中也有評價較高的,比如曾任雲南行省平章政事多年的賽典赤·贍思丁,元代著名詩人薩都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