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易经》是科学还是迷信?

风水东方张8899


只能说《易经》不是科学,也不是迷信,而是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更接近于哲学的世界观!

人们理解世界的方式不仅仅是科学,还有非科学。科学并不代表着正确,与正确并不是划等号,而非科学也并非代表着错误。

科学与迷信虽然对立,但并不是说“不是科学就是迷信”,除了科学和迷信,还有其他认识世界的方式,比如说哲学,神学还有宗教等等!

事实上,科学的出现时间很短,只是到了近代才出现的,科学也是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学科,哲学和科学的区别很简单,哲学是从整体上认知世界,科学从局部认知世界!

而《易经》整体来说更偏向于哲学,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本身并不是迷信,如果是迷信,早就被国家剔除了!

目前科学是我们认识宇宙的最主要最直接方法,科学是基于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观察总结出来的规律,这只是一种方式而已,科学需要哲学思想为其注入新的不同的思考方式!


宇宙探索


易经不是科学,易经是伪科学。这个毋庸置疑,不需要探讨。

如果易经是科学,毛主席干革命就不用马克思主义了,有易经摇一卦蒋介石不就吓跑了吗?三大战役没有一次是易经打的。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对以美帝为首的16国联军——不包括南朝鲜)没有易经一点功劳——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爱国主义者、国际主义者一枪一炮一仗一仗打下来的。

如果易经是科学,我们的科学家就不用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刻苦公关了,有易经摇一卦卫星不就上天了吗……

易经不是科学,因为祖国的高铁不是易经创造的。

易经不是科学,中国的国产航母没有易经的一颗螺丝钉。

易经不是科学,空军的J_20没有易经一丝一毫隐身材料的涂装。

易经不是科学,癌症患者输液管里没有易经一点一滴化疗的药液……

易经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度火热的气功一样都是伪科学。

科学都是现代人能够用现有的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解释和证明的。

易经像传销(伪直销)一样都是被吹的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的硕大的泡沫。易经是披着五彩霞衣的彩虹,除了和黄帝内衣一样貌似神明,剩下的只有赤身裸体和虚无缥缈了。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地不断增强,一些易经的伪科学观点都将不攻自破、现出原形。

科学技术引领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永远都是第一生产力!


星空56431


一提到《易经》,很多人就会感到“神秘”“玄妙”“高不可攀”。而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易经》,往往都是扛着《易经》“招牌”的“大师”给人“算命”“取名”乃至“看风水”等等,又给《易经》增添了太多的“迷信”色彩。反而使中国人对中国人的《易经》产生了“敬畏”之心了,敬之,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畏之,是“神神秘秘、玄乎其玄”。

那么,究竟《易经》是科学还是迷信呢?

首先,我们来说说“迷信”。发自于“心”,也笃信于“心”,实践无法证实还深信不疑,这就是“唯心论”,“唯心论”指导的认识就是“迷信”。

我们再来说说“科学”,证明“自然规律”的知识,就是“科学知识”,会随着实践的深入、认识的加深而发展。先实践后认识,而且认识还会随着实践而发展,这就是“唯物论”,“唯物论”指导的认识就是“科学”。

由此观之,“科学”和“迷信”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客观存在”与“主观臆断”。凡是实践能够证明的“知识”就是“科学”;实践无法证明还必须相信的“认识”就是“迷信”。

由此,我们再来分析《易经》就容易理解了。

首先,我们来分析“易”这个字。“日月相重”就是“易”。在中华文化中,“日”为“太阳”,“月”为“太阴”,同一个字能够体现“阴阳”代表了什么?就是同一事物的“阴阳”正反两个方面。换言之,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不管人类认识了还是尚未认识,都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的规律性,中国人称之为“道”。通过实践认识,而且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认识,就是“科学知识”。

在西方“科学知识”没有引入中国之前,中国人的全部知识都来源于实践,而且都是经过千百年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中国人的知识”,诸如:中医、天文、历法、气象等等,我们为之命名为“道知识”。中国人“师夷之长”学习的“科学知识”,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科学知识”,也是“道知识”。

说《易经》并不全面,因为《易经》是孔子注《周易》而得名。 那就要说《周易》,《周易》是文王“尤里之厄”时 “推八卦”而成。那么说《周易》还不全面,还要上推到“八卦”。“八卦”是伏羲观日月星辰、观自然万物、观人民生产实践总结而成。

那么“八卦”就真的是伏羲创造出来的吗?可以肯定的回答,绝对不是。伏羲只是一个集大成者,他集的是伏羲之前,千百年来中国的先民们在与自然斗争中总结出来的“道知识”之大成而已。

感谢我们伟大先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绵绵不绝始终都没有断代的“中华文化”。《周易》有文字可以考证,即便是在伏羲时代,没有文字考证,老祖宗也给我们留下了“文化符号”,“八卦图”、“洛书”、“河图”这样的“图形”就是“文化符号”。再往前推,永不磨灭的岩画、万年不朽的玉器,就是我们伟大的先祖与自然抗争的“文化符号”。这些“文化符号”,就是中华文明的标志。

有了没有断代的文化延续,就有文化发展。远古的中国先民与自然抗争总结出来的“道知识”,启发了伏羲,从而诞生了“八卦”;“八卦”之后又诞生了《连山易》又称《夏易》,《归藏易》又称《商易》,文王集大成而诞生了《周易》,孔子注《周易》为之命名为《易经》,并推举为“群经之首”。

由此观之,《易经》是千百年中国人实践的结晶,是不断发展的“道知识”。由此,《易经》是“科学”还是“迷信”不就“泾渭分明”了吗?

《易经》岂止是实践的结晶“科学”的结论,《易经》是一部高于“科学范畴”伟大的哲学巨著,不仅在历史上有指导意义,对今天如此发达的文化时代也具有指导意义,《易经》始终生活在中华民族中间,从古到今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炎黄子孙。

研究《易经》的人都知道,在《易经》中能够找到,道家思想、儒家思想、法家思想,乃至诸子百家的思想都能找到。

我们不能说《易经》是“集”百家之“大成”,因为《易经》远远早于百家争鸣时代,只能说诸子百家的思想,源于《易经》。我们完全可以说,《易经》是中华文化之源。

《易经》给我们中华民族的万代子孙提供了“价值观”和“方法论”,二者合二为一就是“指导思想”。就是这个“指导思想”使得我们中国民族,千百年来,强盛时不会恃强凌弱;疲弱时还能否极泰来。使得中华文化千秋万代都没有断代,而且还得到了长足发展。

《易经》是一部伟大的哲学巨著,六十四卦,阐述的是万事万物六十四种基本的变化趋势,换言之,就是六十四种普遍存在的“规律性”,而这些“规律性”又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

六十四卦中相邻的卦与卦之间,要么是相辅相成关系,要么是承上启下关系,要么是因果关系,总之都存在辩证关系。而整个六十四卦就是一个有机整体,呈现“阳极生阴,阴极反阳”“泰极而否,否极泰来”的变化周期,就是一个“太极八卦图”中的“阴阳鱼”,而三维空间就是一个螺旋上升的“阴阳鱼”。

六十四卦中任意一卦,就是“该卦”的变化趋势;“该卦”的六个爻,就是变化趋势的发展方向。只要读懂了“卦象”的“寓意”,读懂了“卦辞”“彖辞”“象辞”的内涵,就读懂了“变化趋势”;读懂“爻辞”“象辞”的内涵,就知道了应对变化的方法论。这就是我们应对万事万物变化规律的指导思想。

当六十四卦中任意一卦中的六个爻发生变化时,就会与其他六十三卦也存在“动爻”和“变卦”的辩证关系。那么六十四卦一共有384爻,会演变成多少种变化趋势?就好像围棋一共有361个交叉点,从有记载的那一天起,围棋就没有重复过的棋局一样。六十四卦的变化趋势,用“无穷无尽”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有人说《易经》是宇宙万物的“总公式”也毫不夸张。

《易经》能不能“算命”呢?回答很简单“能”。“算命”不就是算“趋势”算“可能性”吗?不就是根据“规律性”推断“趋势”“可能性”吗?算出来的是“命”,而可以改变的是“运”,《易经》就是告诉我们改变命运的方法论。

占得“乾卦”并不代表你就会“登峰造极”,“物极必反”“亢龙有悔”也许就是“归宿”;

占得“泰卦”并不代表你就会“高枕无忧”,“盛极而衰”“泰极而否”也许就是“结局”;

占得“否卦”并不代表你就是“倒霉透顶”,“阴极反阳”“否极泰来”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因此,我们一定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易经》,《易经》本身就是一部哲学巨著,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伟大辩证法,阐述的是“一群矛盾”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矛盾体系理论》,是遥遥领先西方几千年的中国人的“哲学”。

只知道一对矛盾的变化情况,这就是典型的西方二元文化的哲学,到今天为止,西方人的所谓哲学,最高境界也仅限于此了。

他们不明白,这种“原始的辩证法”,最多只有25%的“和谐”,而他们的所谓“和谐”,还是建立在“压迫”“掠夺”“残酷统治”的基础上的。千百年来,西方几乎就没有停止过战争。他们只知道弱肉强食的“征服”,用“强”来殖民“弱”,无休止的掠夺,这就是他们的所谓“零和博弈”。

为了这25%的“好”,西方文化更多体现的是矛盾“斗争”的一面。要么好,要么坏,今天是朋友,明天就是敌人。这就是西方永远都不可能出现“大一统”的局面,他们没有“国家”的概念的原因。

到如今,西方的二元文化哲学,在中华多元文化哲学面前,还只是相当于“幼儿园”水平。所以,我们最不怕的是西方人“亮肌肉”,我们最欢迎的是与西方人“斗智”,因为,他们的祖宗没有给他们留下优秀的文化遗产。更值得中华儿女庆幸的是,他们到今天为止,还没有人读懂中华文化,而我们通过学习,对他们的文化却了如指掌。


孟小春大白话国学


实际上易经既不是科学也不是迷信,而是属于超科学的易道之学。我读过易经,虽然不能尽情领会其中之奥秘,但我自己觉得,它非常值得一读。

易经的內容最早只是记载大自然、天文和气象等的变化,古代帝王作为施政之用,百姓用为占卜事象,它是我们人类社会最宝贵的财富。

易经的起源与发展要比现代科学早得多,它的确不能被定义为科学。并且,两者不仅起源时间不一样、萌发地点也不一样。

易经作为超科学的易道之学,它在我们人类社会中可以对各个学科各个领域提供灵感和智慧的启迪,就像物理学中的正负电子的运动,可以用《易经》中的阴阳变化规律来推理等;在建筑方面,可以运用易经风水学进行涉及,在这方面,我们国家的古建筑,故宫正是运用易经原理设计的。

而迷信并不是传统文化中所有的专利,迷信所指的是,在没有完全理解认知的情况下,就对事物盲目的相信,这才是迷信。





易心向上


问题是“你认为……”,那么就谈谈我个人对《易经》的看法。

首先,作为普通读者,我总是觉得国学大师们夸大了四书五经的各种价值,有误导之嫌。这里不便展开讨论,只谈谈《易经》。

我首次接触《易经》,是在90年代初。当时野心勃勃,买来《易经》英汉对照版,想把它翻译成世界语,对国外的朋友介绍中国经典。通读之后,恕我直言,没有发现任何文学艺术和科学价值,除了那64卦图,的确可以对应二进制。本人专业是数学,验证一下64卦图的二进制机理举手之劳,也很兴奋。后来查阅资料,莱布尼兹发明二进制根本与《易经》无关,我就打消对老外吹牛的念头。当然啦,无论是巧合还是《易经》作者有意为之,二进制体系实实在在体现在书中。

我放弃了翻译原文的打算,但为了对得起自己辛辛苦苦读完全书的过程,根据64卦的文本,以诗歌的方式“诠释”了64卦。不久之后,这64首诗歌结集在法国出版。再后来,这个集子又收录在本人世界语原创诗集《安泰之歌》(kantoj de anteo),在美国出版。从文学层面来说,我是感谢《易经》的。客观讲,我为推介《易经》也算有功之臣。

为何我会把《易经》诗歌化呢?看看第一卦吧:

第1卦
乾为天(乾卦)自强不息

上上卦
象曰:困龙得水好运交,不由喜气上眉梢,一切谋望皆如意,向后时运渐渐高。这个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叠。象征天,喻龙(德才的君子),又象征纯粹的阳和健,表明兴盛强健。乾卦是根据万物变通的道理,以“元、亨、利、贞”为卦辞,示吉祥如意,教导人遵守天道的德行。

其中“困龙得水好运交,不由喜气上眉梢,一切谋望皆如意,向后时运渐渐高。”不就是诗歌吗?我利用文本中的意象,摆列组合,拓展发挥,自然就把“卦”转化成诗了。

诗歌可以天马行空,故弄玄虚,分行文字没人敢说不是诗歌,因为评论者害怕被人指责不学无术。

我承认我不学无术,一直认为《易经》被故弄玄虚了。我也真真切切不知道易学大师们如何运用《易经》算命、预测吉凶、寻人、起名、婚配,指导风水、人生、经济、治国等等。

亲爱的今日头条朋友们,你们从上述引用文本中看出了什么呢?哪一点反应了科学?

我相信,《易经》成书伊始并没有迷信的成分。《易经》被后人迷信化不是《易经》的过错。就像《诗经》,除了几句家喻户晓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类,那些雅、颂真的有文学价值吗?至少我不会指导我的子女去读《诗经》。我被误导了,或者我误解了经典。历史学家研究经典另当别论,比如于丹讲《论语》,她有她的道。

再次声明,我不学无术,只能有如上认识了:《易经》成了迷信,与科学无关。真实想法,不怕贻笑大方。


Anteo


一,易经是古代人智慧的结晶,是国学经典,它的阴阳消长理论,给后人有启发性的教益。说明事物都是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人们对待事物,要以中为度;

二,引申在生活中,有些人要禁止自己的过激行为,比如:抵制正常的公共秩序、酒驾、袭警、袭击公交司机等;

三,易经引申了为人处事的道理,要以中为度,不可过于热情,或过于冷漠;

记得我同学的弟弟选了一个女朋友,两个月后,全家结伴旅游,大家对九寨沟山水惊呼时,那个女孩子,面无表情,从未有所感叹和激动,旅游的气氛被她破坏了,回来两个人就分手了。

四,易经是一部奇书,有着常人难解的奥秘,有其科学性和启发性。





路人粉莉莉


首先这个问题,借用曾仕强教授的话说,定义周易为迷信的人,你先问问他看过周易吗?如果看都没看过,怎么能定义为迷信呢。

就连孔子看完都给易经做注,写下易传。

命运确实是客观存在的,现在我们口中所说的命理,是来源于周易,而周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里面的哲学思想和理论上下传承两千多年,不是任何东西可以抹灭掉的。

而山,医,命,相,卜,称为玄学五术,殊途同归,其中中医更是誉满全世界,这些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墨琰易道


《易经》又称《周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其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包含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哲学和人文实践等内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作。那么,《易经》到底是科学还是迷信呢?


我认为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说它是迷信,可它又有科学的一面,说它是科学,可它又有迷信的一面,所以这可以说是一个有着模糊答案的问题。首先,《易经》中记录有各种卦辞和爻辞,这是古人(包括今人)用来占卜用的,也就是我们现在的算卦,从这点来看,算卦与科学是背道而驰的,是相对的,并且算卦也经常与迷信沾边,被归为迷信,那我们就可以说《易经》是迷信了。

当然,《易经》中除了占卜之类的东西,还存有自然哲学和一些人文实践等内容。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都是我国古人经过长期的实践经历所归纳总结出来的,这些辩证的思想后来为我国哲学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由于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所以我们透过这些哲学道理又可以称《易经》是科学的。并且《易经》中涉及天文,地理,乐礼,兵法,算术等方面的内容,对后世各个学科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有些内容经过了实践的检验,也可以说是真理的,科学的了。



《易经》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大道之源,讨论它是科学还是迷信已经显得没那么重要了,不管它是科学也好,迷信也罢,我们中华儿女都要认识到它的价值所在,学习其中的思想与智慧,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时间史


用“科学”或“迷信”来定义《易经》,都不妥当。

《易经》有两套系统,一套是巫术,一套是哲学。作为巫术的《易经》,是它最初的面目。作为哲学的《易经》,是儒家的经典。

《易经》的筮法,以数目为基础来判断吉凶。数目的神奇,大约吾国先民已有深刻的领会,所以相信数目自带魔力,觉得宇宙的奥秘在数字之中。另如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由火、水、土、风四元素构成,它们又都是由数字演化而来。

直到现在,人们还对“奇数”、“偶数”每生好恶之心,也许便是那些巫术的遗迹。

人生有数,凡事都有定数。似乎那本账早就算好了。八卦专家用一种基于数目的神秘的方法,得出一卦,然后赶紧翻书,打开《易经》,找到相应的卦辞、爻辞,就啥都明白了。《易经》的筮法,从早先在甲骨上的卜法演化而来。卜法大多用牛的肩胛骨,钻、灼,然后根据兆像研判吉凶。卜法的兆像据说有一百二十体,但有时新出现的兆像并不能归到其中,便得再造新辞。筮法则精密些,卦数是一定的,卦爻辞是一定的,翻书可得,确实比较容“易”的。

筮法早已失传,《易经》里的卦爻辞如今也不好懂。有些卦爻辞并不联贯,像是拼凑在一起似的。也有可能是当时的卜筮官故意为之,自秘其技,岂能让外人轻易看明白。(原谅我的小人之心)

作为巫术的《易经》,确有几分迷信的臭味。但也要看你对卜筮的认识及态度。如果认为卜筮便能确知未来,大约将成为迷信。如果认为卜筮是为了表示重视,是为了表示对做重大决定的慎重,是顺人之情,而不是为了求以得之,那就不是迷信,而是一种诗意。

《易经》成为儒家的经典,大约是在战国末期。孔子不讲怪力乱神。《古论语》说的:“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句话,不一定靠得住,因为另一版本《鲁论语》中是“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孔子所教授的,也只是《诗》、《书》、《春秋》这些。孟子治《诗》、《书》颇精深,《孟子》中时有称引,也未见说到《易》的。战国末期,阴阳家及道家学说盛行,比如邹衍先生,混得风生水起,不像儒家那般不招待见。也许是在此背景下,儒家重视起这部《易》来。他们并不是解释一下《易》的卦爻辞就完事,而是下了大功夫,借卦爻辞阐发儒家的伦理思想和政治哲学,当然也吸收了一些道家的思想。这就是所谓《易传》。较有系统的即是象辞和彖辞。此外还有《文言》、《系辞》等,后来又发现《说卦》《序卦》《杂卦》三传。似是汇集众说而成。到了汉代,《汉书·艺文志》便把《易》列为“六经”之首了。并且把伏羲神农文王周公孔子等圣贤与《易》都联系上,这样,本是卜筮之书的《易》就高大上伟光正起来。



作为儒家经典的《易经》,自然不是迷信,而是一种哲学。

“六经”皆史也。如果说《春秋》是明显的史,那么《易》则是隐藏着史的道理的。把卜筮的《易》与哲学的《易》结合在一起,可以理解为《易》是根据以往的事实总结出一些原则和道理,再用这些原则和道理推测现在和将来的趋势。这样,《易经》是社会学。


莫安排


易经是天道运行规则,形而上谓之道,就是道,易经是华夏民族文化核心,是源头活水。

道生无,无生有,天人两分以后,人们只能感知眼睛看到的有,对于有之前无无法感知,很多就理解不了天人合一,遵循天道自生自化的过程。

大自然其他生物都遵循天道自生自化,不需要人道人为推动,因为道生万物,化万物,出生入死,生生不息。因为人已经脱离天道太久。

科学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象学,象学的尽头是易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