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尼米兹航母战斗群战斗展开的话队形能覆盖多大的海域?

BeaNSider


说到这个事,理论上,以其现在的能力设计,可以控制的海域可以达到11万平方公里,假如以E-2D预警机可以作用的距离来概算的话。算法不复杂11万平方千米,等于2*3.14*2000平方千米的作战半径。真要与弱小国家作战,可以这么算,弄出一个更大的作战半径,不谓不可能,就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喽。稍有能力的,就费劲,更莫说是面对军事大国。越战以后,航母被毁,一次也没有,英国打英阿马岛的时候,玄乎了一点,但总算无虞。被打一次就不会这么吹牛,魂舞大漠的意思,如“尼米兹”级,能控制个几百平方公里,就已经不错,如果面对中等军事强国作战的话,不知大家以为然否?

E-2D的能量。若在低空巡航,受地球曲率影响,50公里都会瞪眼看不清。在高空好点,说能看到800公里,只是B-52一类的目标可以,那是多大的一个存在呀,完全没有意义。可以设想这样的情况,一架隐身的无人机,带着几枚炸弹,超低空突防进去,把航母甲板一炸,那么这样的航母什么活也不用干了,舰载机不能起飞,没有了制空能力,这样的航母战斗群只有被动挨打的份,一时就会大乱。世上的事从来有矛便有盾,所以不要试图夸大任何矛的锐利。何况随着隐身作战飞机的发展,对航母这类巨大目标的威胁将越来越大。

不要试图夸大航母的战力。但也不要低估它的战斗价值,上百架作战飞机出动起来,也是铺天盖地,黑鸦鸦的一片。水下的核黑鱼,一旦得手,打击能力还是相当惊人的,对付一支“尼米兹”航母战斗群,应该是一个战役级的战斗,也是一件细思极恐之事。它的宙斯盾驱逐舰,在防空反潜对地打击的能量,绝不可小觑。我们之所以这样讲,还是仅从攻防的角度,来试着探讨面对航母作战的。不管它的舰载机,还是战舰的武器系统设计,在高电磁对抗条件下,究竟能发挥多大的战力,也是可以商量的。如俄罗斯“苏比内”电子战系统,曾在黑海数次使其强大的宙斯盾系统瘫痪,雷达开不了机,什么话也干不了呢。


魂舞大漠


不论是现在还是在过去,航母战斗群展开的覆盖范围都是大约方圆30公里左右。

其实不管是美国,还是其他国家,航母舰队行进时都是在视距范围内。


原因是这是视距范围。航母编队就是作战距离再大,也需要各类型舰艇保持在视距范围内,以完成互相支援。举个例子,比如如果有一发反舰导弹漏网,飞向舰队内的某一艘军舰,其他军舰需要动用防空导弹来完成拦截,那么这个距离就一定不能太远,而且必须是在视距范围内,如果不在视距范围,那么中近程防空导弹的指控和制导都成问题,也根本不能完成对友舰的保护。

只有视距范围内才存在各友舰协同。


另外,在视距范围内可以方便通信。地球是有曲率的,一旦超出了视距范围,那么通信就要用到通信中继手段或者卫星通讯手段,这些手段现在可以实现,但是在实战中,面对较强的电磁干扰环境,如果超出了视距,就必须动用直升机和卫星进行通讯中继。尤其是潜艇,本身潜艇和舰队的通讯就很困难,需要将通讯天线线缆放出,并使之漂浮在海面上才能收发信号,如果要通讯的军舰还在视距范围外,那么简直就是放弃舰潜协同了。

超出地平线后,连通讯都难,何谈联合作战。


最后还有一点在于反潜方便。军舰在前进过程中,如果进入的是陌生水域,并不知道水下有没有敌人的潜艇,就必须要保持一个搜潜行进的队形,这个队形要求各舰,尤其是舰队内层的护卫舰,要保持相互间距不超出舰首声呐的扇面副瓣距离,要有一个搜索重叠区,才能保证不会有潜艇漏网,也才能保证可以及时的集中力量对付前来偷袭的潜艇,这种舰首声呐的作用范围是不会超出视距距离的,也就是说各舰必须保持在视距范围内才能互相配合完成搜潜行进的任务。

而且在视距范围内还有诸多其他方便,比如救援、转运、开会、补给等等,所以有些人认为的是一个超过100公里的覆盖范围,那是根本不可能的,那样的范围是不会有军舰间的协同的,又何谈是一个编队呢?


回答者简介:张浩,亚太智库研究员,《舰载武器》杂志评论员,在《兵器》、《舰载武器》等多家军事期刊发表《现代山地战怎么打》、《共和国炮艇小传》、《夺滩奇兵》等文章30余篇,在海军作战理论和海上作战武器装备等领域有独特见解,著有《预警机、电子战机》一书,获得军迷群体一致好评。


海事先锋


先说日常咱们能看到的航母战斗群是这样的

或者是这样的:

船都密集的挤在一起,为啥呢?这真就是为了摆拍出一张有气势的照片,为了让摄影师可以一次性的将航母战斗群拍摄到画面中。

这样编队航行的危险性很大,极其容易发生碰撞事故。

正常的航母战斗群是这样的,难道是航母单独出来了?不可能吧

你能看到航母的时候 基本上看不到其他的军舰,其他的军舰已经远在海平面之下了。

舰队在海上行驶作战的时候并不是需要扎堆在一起,而是分层次分梯次的组成作战阵型。随着二战后导弹技术的不断发展,航母战斗群中船和船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

紧密编队行驶的时候航母战斗群中每艘军舰的距离至少是半个海里,这主要是为了以一条选定的航线高速奔赴战场。这个时候叫做航母编队。一旦进入作战区域后,航母战斗群中各艘战舰会按照计划到各自的指定作战区域。

各舰进入作战区域后开始实行作战任务的时候才叫做航母战斗编队或者叫做航母攻击编队。

一般的情况下一个航母攻击编队会占据方圆几百海里的区域。

驱逐舰和巡洋舰会前突出去,护卫舰会担任航母周边的警戒工作。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这样可以利用各艘军舰上的防御武器迅速的组成一个具有防御纵深的防御圈。有来袭的飞机或者导弹则会有更多的预警和防御时间。

这也是人们所说航母1000公里的防御圈的来由了。


军武数据库


亚伯拉罕·林肯号航母战斗群

现在一个美军航母战斗群基本上由以下舰艇组成,涵盖空防、反舰、反潜、水下作战、补给五大领域:

1、一艘航空母舰。目前为尼米兹级航空母舰,航母是舰队的旗舰,由一个海军少将以先进的作战系统与通讯设备指挥。


2、两艘导弹巡洋舰。作为航母战斗群的护卫中枢,提供防空,反舰与反潜等多种作战能力。舰上另有战斧巡航导弹,具有长程攻击地面目标的能力。

3、两到三艘导弹驱逐舰。这些驱逐舰协助舰队当中的巡洋舰扩展防卫圈的范围,同时用于防空,反潜与反舰作战,本级舰同样配有战斧巡航导弹。

4、一艘反潜巡防舰。

5、四艘攻击潜艇。用于支援保护舰队对水面或者是水下目标的警戒与作战。

6、一艘补给舰。

尼米兹级航母战斗群

以航母编队最常用的环形阵型作为参考,考虑到大型舰艇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防御的需要,外围防御圈的护卫舰,兼顾防空和反潜的需要,一般布置在航母外围三十到四十海里的位置,而潜艇凭借自身的隐秘性和需要前出刺探情报以及开路,有时候距离编队中心可以达到100海里以上(1海里=1.85千米)。内层防御圈的舰艇一般不会超过10海里。

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

像《环太平洋》里那样“拥挤”只是为了摆拍而已,在拍照结束后还是会各自回归岗位,继续任务。


鼎盛成宁


美军一个标准的尼米兹级航母编队通常包括两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两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一艘佩里级护卫舰、一艘快速支援舰、一到两艘的弗吉尼亚级或者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我们在环太平洋军演中经常看到美帝航母战斗群中航母处在编队中心位置,以它为中心四周一海里左右的距离内密密麻麻的布置着多艘的宙斯盾舰和核潜艇,但其实这只是美军的摆拍而已,为了显示美军的军威和红旗军演的气势,只是用来吓唬吓唬人的,真实的航母编队要是摆的这么密集,一波饱和导弹攻击估计就被团灭了!


为了算清楚一个航母编队展开后的范围,我们以实际战斗中航母编队最常用的环形阵型作为参考,在真实的战斗中,考虑到大型舰艇之间的“伯努利效应”以及防御的需要,通常近层防御圈内的舰艇一般布置在距离航母横向不超过五海里,纵向不超过十海里的位置,并且航母尾流十海里之内还必须跟随一艘反潜舰艇,防止敌人的潜艇利用尾流偷袭航母编队。而在外围防御圈的护卫舰,兼顾防空和反潜的需要,一般布置在航母外围三十到四十海里的位置,而潜艇凭借自身的隐秘性和需要前出刺探情报以及开路,有时候距离编队中心可以达到100海里以上,当然了,这些也不是固定数字,一般会随着队形的展开和收缩有所变化。


如果我们以外围护卫舰四十海里的半径计算,四十海里大概为74公里,航母编队大致为一个以航母为中心的圆,那么航母编队展开的覆盖范围就相当于一个半径为74公里的圆,经过计算面积大概为一万七千平方公里,大概和一个北京市的面积差不多,如果我们以外围潜艇距离计算,100海里相当于185公里,经过计算面积大概为11万平方公里,大概为一个江苏省或者福建省的面积。看完了这个是不是感觉贫穷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呢,一个航母编队居然会占据这么大的范围!(东五环距离天安门也才12公里,大家可以自行脑补一下)


军武吐槽君


一个美国尼米兹航母战斗群,按最标准的CVBG模式展开的战斗队形,可以覆盖大约是直经166平方公里的海域,计算一下是:2.16万平方公里。

可以覆盖浙江省国土面积10.41万平方千米的4.8分之一。也就是说五个尼米兹级航母编队展开来可以覆盖一个浙江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