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庆的诗文,你知道多少?

每天读宋词


安庆诗文,自古斐然。

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首《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全诗350余句,1700余字。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2.长风沙,又名长风夹,即春秋时吴楚大战的鹊尾渚,位于今安庆市迎江区长风乡长风村。此处长江中是一处自古与瞿塘、滟渝并称的险段。唐代以前已有街市,江边旧有长风城、长风港,供来往船舶停泊过夜。而李白名篇《长风沙.其一》,就出自此处: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3.安庆在北宋建隆元年(960)置镇 。北宋皇祐三年(1051)起王安石任舒州通判,前后三年。北宋舒州的地理范围相当于今安庆市及辖县,州治在今潜山县。应该说王安石与我们安庆是渊源颇深的,如今天柱山下的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中还留存有王安石的刻石诗(图一):

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

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

4.南宋嘉定十年(1217)安庆建城后,文风大开,许多名人墨客纷至沓来,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但笔者认为最有价值的当属南宋乾道六年(1170),大诗人陆游在《入蜀记》中写道:"七月二十六日,解舟,过长风沙,罗刹洲…罗刹石,在大江中,正如京口鹘峰而稍大,白石拱起,其上丛筱乔木,亦有小神祠幡竿,不知何神也。西望群山靡迤,岩嶂深秀…为之累叙。宿怀家洑。"

笔者偶一读之,霍然开朗。罗刹石,就是今天迎江寺的位置。而其上的"小神祠幡竿”就是在《法门龙象传》中证载的宋名僧涵万决定结茅安惮的早期迎江寺的雏形。传说早期迎江寺只供奉"罗刹",因长江在此处向西急转,船难频繁,罗刹有保驾护航之寓意。我们迎江寺门口的那两根大铁锚并不是传说中怕迎江寺这叶孤舟漂走,而是在古时,船难发生时,身在江心的寺中僧众,抬锚扔上木船,紧急救难之用。

5.元季气数不及百年,但末期安庆郡守余阙(1303—1358),庐州人,字廷心,先世为唐兀氏。顺帝元统元年进士,至正十二年,任淮西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守安庆,御来犯军,十七年十月,为陈友谅、赵普胜军包围。次年正月,城陷,自刭。谥忠宣。为文有气魄。有《青阳集》,其中有诗《自集贤岭入大龙山》:

皖公标楚甸,兹岭孕奇形。

翠积枞江浒,崇冠吕蒙城。

戒途入中林,平冈驻我旌。

延望失来术,周览多所经。

峨峨石窗矗,窅窅岩岫冥。

离离云朝隮,粲粲树敷荣。

关弓射鸣雁,群谷振弦声。

仰怜山人居,俯悦洞下耕。

苍龙启春候,金虎收光精。

权家既非学,农用或可明。

愿言同载者,为尔铸阿兵。

这佐证了"集贤岭"和"大龙山"的地名至少沿革700年以上,难能可贵。

6.刘若宰(1595~1640):字胤平,号退斋,怀宁县平山大塅人(今安徽安庆),明崇祯元年(1628)中文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历官左谕德。他出生于书香门第,文思敏捷,出口成章。擅长书画,楷、行、草书均精绝。他常向朝廷举荐智勇忠贞的人才,明末名将史可法由安池道监军升为安徽巡抚,就是因为他的举荐。崇祯十三年四月十三日,他因积劳成疾辞世。有《玉泉》诗:

高深历尽见清灵,渴眼尘胸梦一醒。

翠藻能霜俱石绿,白杨非雨亦烟青。

瓢相掬冷如多味,荷且分香欲半停。

细作画家闲指点,远宜秋舫浅宜亭。

7.清代及民国时期因安庆是皖省府治,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因篇幅所限,只能用“桐城派三祖”之一的刘大櫆《登大观亭》作为结束语:

孤亭临四野,老眼上层楼。

水树千帆乱,云烟万岭低。

乡关今重到,景物昔都迷。

乌鸟知余恨,偏来傍耳啼。

谢谢!











汪叔华


安庆的诗文精髓主要看桐城派!


风云甲午


你从那里知道我是安庆人?我根本不是安庆人,连安徽人都不是,不要问我安庆的问题了。OK?


分享到:


相關文章: